永曆十五年(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鄭成功親率將士二萬五千、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向臺灣進軍。 荷蘭當局於福爾摩沙島西南建有兩大防禦要塞,一為位於大員(今台南市安平區)的熱蘭遮城,二為位於台江內陸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區)的普羅民遮城。 〈荷蘭熱蘭遮城日誌〉節錄了鄭成功的勸降信和公告,與連橫記載相似,鄭成功以台灣、澎湖應在中國政府的統治之下,土地是其父借給荷蘭公司為由,要求歸還其父土地。 鄭成功於同年3月27日對大員頒布的告示再一次強調,這塊土地是其父借給荷蘭公司,他是來取回屬於他的土地[46]。
- 翌年(永曆十三年,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鄭成功再次率領大軍北伐,會同張煌言部隊順利進入長江,攻克鎮江、瓜洲。
- 另一方面清福建巡撫張學聖得知鄭成功的主力軍隊已經前往廣東,廈門防務鬆散,似有可趁之機;乃命令馬得功、王邦俊等趁虛攻擊廈門。
- 據傳這兩座巨石都是精怪,為了食物雙方屢屢爭鬥,弄得當地民眾不堪其擾。
- 永曆四年(1650年)六月,鄭成功軍隊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場「不清不明」為由,出兵擊之;郝部不敵,退守府城,揭陽、普寧、惠來等縣盡入鄭軍之手。
- 後世慣用的「鄭成功」稱謂,其實起於清廷將「朱成功」稱作「鄭成功」,在清朝史料常見「逆賊鄭成功」、「海賊鄭成功」等字樣[12]。
- 南明昭宗永曆十五年(1661年11月24日),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矯詔令斬鄭芝龍,與其親族11人於燕京柴市(今北京市府學胡同西口),另一說是在寧古塔,鄭氏在北京老少無遺。
據傳這兩座巨石都是精怪,為了食物雙方屢屢爭鬥,弄得當地民眾不堪其擾。 鄭成功北上時正遇此二精怪現身作亂,鄭成功便下令兵士用紅衣大砲轟擊,這二精怪被砲彈打中墜落,一個化作鶯歌石,另一個化成鳶山。 南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四月,通過義大利籍神父李科羅向菲律賓的西班牙總督遞交國書[47],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令其「改邪歸正,俯首納貢」。 鄭天賜醫生 南明昭宗永曆十五年(1661年11月24日),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矯詔令斬鄭芝龍,與其親族11人於燕京柴市(今北京市府學胡同西口),另一說是在寧古塔,鄭氏在北京老少無遺。 永曆十五年八月中旬,荷、鄭兩軍於台江內海展開激烈海戰,鄭軍大獲全勝,擊沉一艘荷蘭軍艦,並奪取船隻數艘,自此荷軍喪失主動出擊的能力。 但浙閩總督李率泰偵知鄭軍精銳北上,乘機分兵攻陷羅星塔和閩安鎮。
鄭天賜醫生: 香港醫院名單
永曆十二年(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十七萬與浙東張煌言會師,大舉北伐。 大軍進入長江之前,於羊山海域遭遇颶風,損失非常慘重,只得暫且退回廈門。 二月二十五日(西曆4月14日),鄭軍艦隊於鹽州港附近遭遇風暴,鄭成功的主船險些解體、翻覆,幾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一併丟失;據記載當時船上甚至連食物都無法準備,鄭成功本人也連餓兩餐。 直到隔天下午風雨漸歇,鄭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邊與艦隊會合。
鄭成功時期的實際統治區域大約是從二林(今彰化縣二林鎮)到茄藤(今屏東縣佳冬鄉)的範圍之間。 四月初六(1661年5月4日),迫使普羅民遮城守軍出降。 鄭天賜醫生 鄭天賜醫生 永曆十五年五月十八日(1661年6月14日),鄭成功改赤崁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
鄭天賜醫生: 生活 POWER-UP
鄭成功本人亦將台灣視為「海外」、「不服之區」[註 10]。 鄭天賜醫生2023 鄭成功死後,兒子鄭經自廈門起兵,自襲延平郡王,打敗了控制臺灣的鄭成功之弟鄭世襲,在臺即位。 然後改東都明京為東寧;他依陳永華之議,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之南明永曆帝為正朔,而實際控制台灣之延平王政權,則成為南明抗清之最後一塊領土。 鄭成功患何種病症而死,缺乏真正病程的記載與醫療紀錄,唯一能確定的是:發病的時間約在1662年6月16日(永曆十六年五月初一),死亡的日期則是6月23日(永曆十六年五月初八),年僅39歲(未滿38周歲)。 鄭成功逝世,距離1662年2月9日荷蘭大員長官揆一正式退出台灣不到半年。
錢謙益時為禮部尚書,為勉勵鄭成功,乃替他取表字為「大木」[20]。 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3][4],後世則尊稱「延平郡王」,或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11]等。
鄭天賜醫生: 掉髮是病人心裡的一道傷 第一次感受身體分離的恐懼
不久,鄭彩得知鄭聯的死訊,更加不敢與鄭成功作對,回到廈門便將兵權都交了出來;鄭成功自此接收了鄭彩、鄭聯大部分的部隊,並且實際取得廈門、金門作為根據地。 隆武四年(1648年,明永曆二年,清順治五年),原浙江巡撫盧若騰等人來歸,鄭成功蓄積實力後再次出擊,攻克同安縣。 五月,鄭軍圍攻泉州;七月,清靖南將軍陳泰、浙閩總督陳錦、福建提督趙國祚等轉而攻擊同安,鄭軍不敵,守將、軍民死傷無數。 隆武三年(1647年,明永曆元年,清順治四年)七月,鄭成功會同鄭彩部隊攻打海澄,失敗;八月,成功又與鄭鴻逵部合圍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將王進率援軍至,鄭軍不敵敗退。 她表示,癌症是老天爺給的禮物,這份大禮,厚重程度遠超過她的想像,同時也體悟到醫生變成病人的過程,讓她在面對病患時更能感同身受。 現在的她練習不再對未來恐慌,每天認真專注當下的生活,希望以自身經歷的分享,陪伴癌友及家屬能量,一起挺過治療的難關。
在清軍的猛烈砲火之下,鄭成功部隊損失慘重,許多部將戰死;鄭成功見軍隊士氣低落,親臨陣前喊話,也險遭砲擊。 五月初七日(西曆6月2日)五更,金礪下令以空炮掩護,派綠營打頭陣,旗兵後續,填河攀柵蜂擁而來,企圖一舉登城,被鄭營所拒。 天亮以後,鄭成功偵知清軍火藥錢糧不繼,於是誘敵決戰,趁清軍大舉渡河之際,以火攻大破金礪,取得海澄戰役的勝利,海澄得保安全。 海澄戰役以後,金礪被清廷召回京師,雙方再度處於相持局面。 鄭芝龍本以為降清後得保家業,加官晉爵;不料清軍征閩主帥博洛背約,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挾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鄭氏故鄉。 鄭成功之母田川氏當時已從日本搬至福建定居,碰上此次劫難,於戰亂中自殺[23];鄭成功得知母親死後,更加堅定抗清決心。
鄭天賜醫生: (主持:劉焯文、鄭萃雯) 中醫看高血壓 / 慢性腎病病人常見的高血磷症 / 「飛常」護士 搜救最前線
永曆十五年四月初二(1661年4月30日),鄭軍經由鹿耳門水道進入台江內海並於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區開元寺附近)登陸,意圖先求取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城。 隨後鄭軍在台江海域與荷蘭軍艦展開海戰,擊沉荷軍艦赫克特(Hector)號,取得台江內海控制權,並同時在北線尾地區擊敗荷蘭陸軍,以優勢兵力包圍普羅民遮城。 二人跪求鄭成功答應,但鄭成功卻說清廷沒有誠意,並謂「我一日未受詔,父一日在朝榮耀,我若茍且受詔削髮,則父子俱難料也」,又一次拒絕清朝提出的條件。
鄭成功北上撫番,然後被西邊的大甲西社,南邊的大甲東社原住民包圍,北邊是一個斷崖,所以那邊是沒有退路,鄭成功就跪著向上天禱告,禱告完以後劍一插,果然冒出水。 鄭天賜醫生 鄭天賜醫生 山頂豎立大型延平郡王石雕像,也興建一座國姓廟,廟門對聯「師駐此山千秋聖地,劍沉星井一脈名泉」,國姓爺神像坐山面海,笑看鄉野傳聞。 日本存在小中華思想且深受水戶學影響,而水戶學基於明朝遺臣朱舜水影響,使得日本史更重視大義名分論而發展為尊皇論。 鄭天賜醫生 無論明治維新思想,亦或今日歷代天皇系譜,無一不受《大日本史》思想之沾染。
鄭天賜醫生: 醫生與你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農曆五月二十二日,鄭成功、鄭經父子遷葬福建省南安縣康店鄉覆船山,附葬於七世祖鄭樂齋墳墓內。 [63]也有說法稱[64],為免台灣人起抗清之心,鄭氏諸祖在台諸墳悉遭朝廷下令遷葬福建。 他一面撫恤安置從菲律賓逃到台灣的華僑,一方面組織籌備軍隊,派人暗中與在菲律賓的華僑聯絡,以便到時可裡應外合,但尚未出兵即去世。 鄭天賜醫生2023 鄭成功乃於南明昭宗永曆十一年(1657年),致函給爪哇島巴達維亞的一位華僑甲必丹,要求他停止與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進行貿易往來。
鄭伃書一天當兩天用,每天只睡二、三個小時,除了臨床工作之外,還活躍於研究、演講、學術交流,生活忙得不可開交。 好強的她當時朝多專科領域發展,除了乳房專科還跨足減重外科,希望能夠在外科領域繳出亮眼的成績單,成為父母眼中的「成功」者。 生活 Power Up 網站 收錄香港超過 30,000 名註冊西醫及執業醫生(14,000 名西醫、10,000 名中醫、2,400 名牙醫、3,600 名物理治療師)的基本資料。 台灣重要官員包括劉銘傳、唐景崧等人,亦皆曾為延平郡王祠作讚頌楹聯[註 8]。 康熙帝曾說「朱成功明室遺臣,非吾之亂臣賊子」,也寫下楹聯:「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贈與泉州三邑南安鄭氏祖墳。
鄭天賜醫生: 醫生變病人,重新定義「成功」! 鄭伃書:癌症讓我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享受「活在當下」的人生
在此思想體系下,對於明朝遺臣鄭成功一生從事反清復明的功過,日人四方赤良評為:忠義空傳國姓爺,終看韃靼奪中華(韃靼本蒙古一部落,為明朝中後葉時的外患,明朝時的漢人,通稱住在長城以北的蒙古人和女真人為韃靼)。 臺灣日本統治時期,日本殖民當局以擁有大和民族血統之鄭成功統治過臺灣,以此解釋日本統治臺灣是繼承遺儲,合理化日本對臺灣的統治。 臺南的延平郡王祠被改稱為「開山神社」,並整修為神社樣式,但其福州式建築格局大致保留。 戰後國民政府再改回為延平郡王祠,並將原日式與福州式交雜之建築全部拆除,改建為較高級別之宮殿式建築並於入口牌樓加設國徽,以示為中華正統。 鄭成功薨逝後,原葬東寧近郊洲仔尾(今屬臺南市永康區);施琅克臺、鄭克塽遷居北京後,上疏表示「念台灣遠隔溟海,祭掃維艱」,請遷內地。 康熙皇帝對此下詔:「朱成功係明室之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敕遣官,護送成功及子經兩柩,歸葬南安,置守塚,建祠祀之。」並提贈輓聯:「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鄭成功每次拜封官員,都請寧靖王朱術桂等明宗室在旁觀禮,以示尊重體制[30]。 鄭成功同時將廈門(當時稱中左所)改名為思明州,並建造演武亭,以便鄭成功親自督察官兵操練。 永曆七年(1653年,清順治十年)五月,清軍兩度大敗後,順治帝敕封鄭成功為「海澄公」,鄭成功不接受。 八月,雙方於泉安報恩寺內議和,鄭軍得以休兵籌措糧餉,稍事整頓。 十一月,順治帝再度敕封[28],並承諾給予泉州府安置兵將。
鄭天賜醫生: 鄭成功
鄭森幼名「福松」,自被賜姓朱、改名成功後,便以「國姓成功」自名,此後終身不改。 民間多稱為國姓爺(白話字:Kok sèng iâ;荷蘭語:Koxinga),或鄭賜姓、鄭國姓;而非明朝臣民的日本人,因無須避諱便以「朱成功」稱之[註 2]。 朱成功起兵時,多自稱「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朱成功對荷蘭、西班牙交涉時,多數自稱「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對於他的部下則自稱「本藩」,發布命令,稱作「本藩令」。 Dr. Vivian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為《拆解黑心醫美》及《蔚美醫言》兩書作者,除了醫學美容工作外,亦積極參與本地大學的女性私密臨床研究,希望可以藉此改善婦女的陰部困擾。 身為乳癌專科醫師,鄭伃書非常清楚治療期間,盡量不要抓搓洗頭,用清水沖洗即可。 有一天晚上,她用蓮蓬頭輕輕沖洗頭髮,突然整片頭髮像黑色瀑布傾洩而下,當下她害怕到放聲尖叫。
海澄是鄭成功多年來投注了相當多人力、物力建造起來的堅固堡壘,黃梧的投降無疑給了鄭成功一大打擊。 甘輝在為鄭成功斷後的過程中,相機攻略海澄,順勢攻打閩安、溫台、寧德,斬猛將阿克襄,聲威大震。 鄭天賜醫生 鄭成功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父親為壟斷福建與東洋貿易的海盜鄭芝龍,母親為日本人田川氏,祖籍福建泉州府南安縣石井(今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
鄭天賜醫生: 「借癌壯膽」質問父親 健康快樂是最好的回饋禮物
此外,鄭成功讓華商領取鄭府令牌和「國姓爺」旗號,以幫助保護華人在海外經商時的安全;當時確有很多海外華商採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經商。 然而,統領數萬人的大軍抗清,卻始終無法取得較大的根據地,鄭成功被迫必須通過海外貿易籌備糧餉。 當時荷蘭人常劫奪鄭氏和海外華人至東南亞商船,鄭成功多次派出水軍打擊荷蘭艦隊,並於永曆十年(1656年)到十四年(1660年)期間兩次警告荷蘭人,除非荷蘭人停止劫奪華人的商船,鄭氏將不會與荷蘭貿易[40]。 永曆七年(1653年,清順治十年)四月,金礪進犯海澄,與鄭成功展開激烈戰鬥,雙方都是以銃炮作為主戰武器。
鄭成功於六歲時被父親鄭芝龍接回福建安平鎮,年紀稍長後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 鄭天賜醫生2023 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鄭芝龍降清、田川氏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與宗族在中國東南沿海繼續抗清,成為南明主要軍事力量之一。 他仰賴沿海地區的稅款與東洋商路維持部隊,與當時荷蘭商人有所交流[7][8]。 鄭軍一度從海路突襲圍困清江寧府,然最終仍遭清軍擊退,僅得憑藉海戰優勢固守廈門、金門兩島。 由於排除了其他病態性原因,再加上有些研究發現「修陰機」可以改善GSM的病況,於是我建議Mani嘗試進行無創傷性的射頻(RF)修陰療程。
鄭天賜醫生: 生活 POWER-UP
隆武政權成立後,鄭森得隆武帝賞識,受賜「國姓」朱、改名「成功」;鄭鴻逵之子鄭肇基,亦受賜國姓;這就是世稱鄭成功「國姓爺」的由來[註 4]。 隆武帝先後授予鄭成功宗人府宗正協理宗人府事、提督禁旅、儀同駙馬都尉、御營御武副中軍勛戚,總統御營軍務等官職[1]。 事實上,剛罹癌時,鄭伃書一直卡在過去的「漩渦」,覺得自己變成弱者了,在追求成功的賽道上,被迫提前退賽。 鄭伃書罹癌後,重新回頭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痛定思痛要與過往失衡的生活斷捨離,如果辛苦治療後又回到原點,身體終究還是吃不消。 鄭天賜醫生 她強調,罹癌一定是因為過去的某些原因引起的,這些原因不外乎是飲食、作息、運動、情緒壓力,因此,拉回失衡的生活才能與癌細胞和平共處。 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由於不想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罹癌,鄭伃書請放射科熟悉的同事安排切片檢查。 鄭天賜醫生2023 當看到檢查報告上寫著:「腫瘤2.8公分、三陰性乳癌。」她心裡非常清楚自己罹患了乳癌中最惡性、也最容易轉移的類型,意謂著往後的治療會比其他類型來得更為辛苦。 從穿上白袍那刻起,她也將追求完美、卓越列為人生最重要的目標,而父親更是她的role model,希望有一天能像父親一樣在臨床、教學與研究等領域皆有卓越的表現。 儘管偶爾結果不盡人意,鄭伃書仍將其視為挑戰與磨練,她一直深信「人定勝天」,邁向成功的過程就像如同攀爬高山一樣,只要有恆心與毅力,最後終能感受到攻克山頭時的那份喜悅。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由國民政府派遣來臺宣撫的國防部長白崇禧,途經台南時,即前往延平郡王祠向鄭成功行禮,並立一石坊於祠前表彰鄭成功的「忠肝義膽」[註 9],藉此宣揚忠於領袖、國家的精神。 1950年,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撤退來臺後不久,總統蔣中正親題「振興中華」匾額,懸掛於延平郡王祠正殿入口。
鄭天賜醫生: (主持:劉焯文、鄭萃雯) 中醫看高血壓 / 慢性腎病病人常見的高血磷症 / 「飛常」護士 搜救最前線
1963年拆除原福州式建築改以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以示正統。 父親鄭芝龍(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55]),又名「一官」,號飛黃。 為明末時期東南沿海武裝海商集團之領導人,因從事海上貿易而致富,並組織強大的武力做為後盾,為後來明鄭抗清實力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