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低分化骨肉瘤,包括尤文氏肉瘤和骨肉瘤在青少年和兒童中更為常見。 大多數的軟骨肉瘤(傳統型軟骨肉瘤,或是分期為第ㄧ、第二期)很少發生遠處轉移。 但是第三期(高度惡性),則有一半的機會會發生遠處轉移,並造成相當差的癒後。 第三期之軟骨肉瘤腫瘤生長迅速,亦容易發生遠處轉移。 間葉型軟骨肉瘤與分化不良型軟骨肉瘤均為第三期之軟骨肉瘤。 其最大的特色在於發生的年紀相對於傳統型軟骨肉瘤為低。
從暴露石棉到癌症出現大約相隔40年[3]。 清洗石棉工作者的衣物也會增加清洗者的罹病風險[12]。 其他風險因子包含遗传以及被SV40病毒感染[3]。 間皮瘤可以用胸部X光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進行初步診斷,再用細胞生物學或是活體組織切片來確診[2]。 多數的黏液樣軟骨肉瘤(myxoid chondrosarcoma)歸類為第二期之軟骨肉瘤。
馬來西亞肉瘤: 治療
若不影響生活,其實無須接受治療,但如果出現痛楚或影響生活,就需要藉外科手術切除。 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簡稱 RMS)是發生自胚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發生率低於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和脂肪肉瘤。 橫紋肌肉瘤占兒童實體腫瘤的15%,軟組織肉瘤的50%。 男性少見女性多見,頭頸部及四肢多見,泌尿生殖器也常見。
另外,若醫生診斷為惡性脂肪瘤,就必需及時進行治療。 若是軟骨肉瘤為高度惡性,此時使用上述病灶內切除的方式,則容易發生腫瘤的復發,因此手術的方式會較為複雜,為採用『廣泛性切除』。 而切除之後的骨缺損,我們可以使用腫瘤人工關節或是生物性骨骼來進行重建。 關於這一部份的詳細說明,請閱讀我們下面的文章。 若是為第一期(低度惡性)或是特定位置之第二期(中度惡性),因為腫瘤不易遠處轉移且較不易復發,因此我們可以使用『病灶內腫瘤切除』加上『輔助治療』,以期可以達到較佳的肢體功能。 而這裡的『輔助治療』相當相當的重要,必須使用液態氮或是FNEC等效果較強的方式,若無輔助治療而僅作『病灶內腫瘤切除』則手術後復發機會相當高!
馬來西亞肉瘤: 肉瘤的種類
一處腫瘤治好了,又有另一處出現腫瘤,這就稱為二重癌。 根據WHO的分類,肉瘤被分成大概100多種。 分類主要是根據其組織來源、其分子遺傳學變化、其形態和其生理特點進行的。 網上資料顯示陳上熙醫生可提供粉瘤切除手術服務,大部分診所例如仁安醫院診所、香港專科等都有醫生進行割粉瘤手術。 根據醫管局私家醫療項目收費,割粉瘤手術屬於「第一類小型手術」,費用介乎HK$6,070 至 HK$12,750不等。
脂肪瘤 (Lipoma) 由脂肪組成,多在皮下呈扁圓形,摸起來像一小坨麵團。 馬來西亞肉瘤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脂肪瘤是良性的,產生惡性病變的機率不到1%。 但要注意,脂肪瘤不同於脂肪肉瘤,脂肪肉瘤為惡性。 1、肉瘤是上皮細胞以外的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 如構成胃腸道的肌肉細胞、構成骨、結締組織、脈管、神經的纖維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 但若次發性軟骨肉瘤,則多為良性骨腫瘤包括骨軟骨瘤、內生性軟骨瘤等所轉變而成的。
馬來西亞肉瘤: 肉瘤
西醫著重藥理性,治療均以切、割、殺為目標。 中醫則著重功能性,以提昇機能及免疫力為主。 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互補長短,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方案,大大降低患病風險。 若為原發性脂肪瘤,會生長在皮膚之下,輕按可發現不癢不痛可自由移動的、柔軟的粒狀物,大小由1至3厘米不等,多見於手、腳或身上。
間皮瘤(Mesothelioma)是一種源自於覆蓋內臟表面的薄層組織(間皮細胞)的癌症[9]。 在罕見的情下會出現在心包膜[10]或睪丸鞘膜(英语:tunica vaginalis)[1][11]。 間皮瘤的症狀有因肺中液體瀦留(英语:pleural effusion)造成的呼吸困難、腹部腫脹、胸壁疼痛、咳嗽、疲倦,以及體重減輕[1]。 這些症狀出現的速度一般而言較為緩慢[2]。 可以在分為原發性的軟骨肉瘤與次發性的軟骨肉瘤。 我們前面的內容,均是說明此型態之軟骨肉瘤。
馬來西亞肉瘤: 肉瘤的分類
有一種稱為肋膜黏連術的術式,是用滑石之類的物質使胸膜產生疤痕並沾黏在一起,可用來防止肺部積水增加[5]。 化療一般會用順鉑及培美曲塞(英语:pemetrexed)[2]。 在美國,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而言為8%[6]。 35歲以下的人被診斷出他們中有約50%的骨肉瘤患者以及20%的軟組織毒瘤患者。 相比兒童,有一些例如平滑肌肉瘤、軟骨肉瘤以及胃腸道基質腫瘤的肉瘤在成人患者中更為常見。
部分生長在長骨的惡性軟骨肉瘤多原發於幹骺端 (metaphysis),但其大多數會往骨幹(diaphysis)延伸。 所以臨床上我們常常會見到沿著骨髓腔一路延伸,範圍相當長的之惡性軟骨肉瘤。 另外比較特殊的,臨床上偶而也會見到長在手指或是腳趾的軟骨肉瘤。 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是僅次於骨肉瘤的第二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primary bone 馬來西亞肉瘤 sarcoma)。
馬來西亞肉瘤: 脂肪瘤治療方法
軟骨肉瘤與一般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不同,其並非好發在青少年,反而多發生在中年人身上。 平均大約四十歲至六十歲是發生軟骨肉瘤的高峰期。 馬來西亞肉瘤2023 性別好發比率,男性與女性多一些,大約佔百分之五十六。 軟骨肉瘤可以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其中百分之九十為傳統型軟骨肉瘤( Conventional Chondrosarcoma),本篇文章我們主要是描述『傳統型軟骨肉瘤』。 其他少見的幾種軟骨肉瘤型態,其臨床表現、癒後與傳統型軟骨肉瘤差異相當大,我們會在文章的最後面說明。
- 多數的黏液樣軟骨肉瘤(myxoid chondrosarcoma)歸類為第二期之軟骨肉瘤。
- 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是僅次於骨肉瘤的第二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primary bone sarcoma)。
- 世界各地的間皮瘤發生率依地區而不同[3],在澳洲及英國的發生率較高,在日本則較低[3]。
- 在美國,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而言為8%[6]。
- 建議準備好自己醫療保險的保障一覽表讓醫生參考。
與骨肉瘤的差別,在於軟骨肉瘤大多發生在中年人,病程相對於其他的惡性骨腫瘤,較不會發生遠處的轉移。 馬來西亞肉瘤2023 馬來西亞肉瘤2023 因為軟骨肉瘤對於化療的成效不大,因此大多僅需要進行手術切除即可,不需接受手術前與手術後之化療。 大多數的傳統型軟骨肉瘤多為第一期或是第二期。 第一期軟骨肉瘤在組織學上與影像學上,均不容易與良性的內生性軟骨瘤(enchondroma)作區分。 因此常常臨床醫師必須用經驗來判斷,例如依照病患的病史、症狀、腫瘤位置與腫瘤生長速度等。
馬來西亞肉瘤: 間皮瘤
整體癒後不理想,平均五年存活率約百分之五十四,平均十年存活率約百分之二十八。 超過80%的間皮瘤是由暴露在含石棉的環境中所導致的[3]。 截至2013年,約有1.25億人曾在工作環境中接觸石棉[12]。 患病比例較高的族群有:石棉礦的礦工、將石棉加工製做成產品的人、工作時會接觸石棉製品的人、和以上這些人同住的人,以及在含有石棉的建築物中工作的人[3]。
軟骨肉瘤較為容易發生在靠近中軸骨的位置,例如常見於骨盆、肋骨與肩胛骨。 另外在肢體的近端如近端肱骨(肩膀)與近端股骨(髖部)也是相當常見的位置。 也因為這些位置大多為重要神經血管經過之處,更是許多肌肉的原發點,因此在手術切除腫瘤後,較容易影響到病患手術後的肢體功能。
馬來西亞肉瘤: 常見問題
3、多重癌多數癌是在一個器官中發生的,而同時在兩個以上的器官發生的也有。 後一種情況大多數與轉移有關,但是也有與轉移無關的多重癌發生。 相較於其他種類之軟骨肉瘤,骨外黏液樣軟骨肉瘤並非從骨骼中長出,而是由周遭之肌肉或結締組織中所長出。 與上皮組織惡性腫瘤(carcinoma,癌)和血液及骨髓的惡性腫瘤(血癌和惡性淋巴瘤)一道,肉瘤屬於惡性腫瘤病變。 所以,建議你進行割粉瘤手術之前,先向保險公司查詢,了解索償範圍和初步的賠償金額後,再決定是否進行。
脂肪瘤一般不會痛,但如果脂肪瘤生長過程中壓迫到周邊神經組織或附近血管,就可能產生疼痛。 私家醫院一般也會有不同保險公司的住院賠償申請表,只要清楚讓醫生知道自己買了甚麼醫療保險,他們都有經驗填寫。 建議準備好自己醫療保險的保障一覽表讓醫生參考。
馬來西亞肉瘤: 傳統型軟骨肉瘤
相當相當的少見,約只佔軟骨肉瘤的百分之二。 分化不良型軟骨肉瘤的癒後相當差,平均五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十,是一種相當難治療的惡性腫瘤。 在原發性的惡性骨腫瘤當中,發生機會僅次於惡性骨肉瘤,排名第二位。
所謂的次發性的軟骨肉瘤,是指軟骨肉瘤由其他的良性骨腫瘤所轉變過來,例如常見的骨軟骨瘤(osteochondroma) 馬來西亞肉瘤 馬來西亞肉瘤 。 在2015年,約有60800人罹患間皮瘤,其中32000人因此死亡[7][8]。 世界各地的間皮瘤發生率依地區而不同[3],在澳洲及英國的發生率較高,在日本則較低[3]。 在美國,每年約有3000個人得到此病[13],男性得到此病的比率比女性高[3]。
馬來西亞肉瘤: 分化不良型軟骨肉瘤
自1950年起,此病的發生率便呈現上昇的趨勢[3]。 被診斷出此病時病患大多年過65,且大多在七十歲左右死亡[3]。 在石棉的商業化應用問世以前,這個疾病非常罕見[3]。
有關於這方面的詳細說明,請閱讀下方連結之文章。 一般軟骨類的惡性腫瘤,通常對化療與放射線治療的效果均不明顯,因此在治療軟骨肉瘤上,最重要的便是『手術』,一般不需化學治療。 但若是在高度惡性的軟骨肉瘤,若病患年輕,雖然化療的效果不能如同骨肉瘤般的這麼顯著,我們還是會建議進行化療,以期提升整體病患之癒後。 間皮瘤的治療通常包括手術、放射線療法,及化學療法[5]。
馬來西亞肉瘤: 脂肪瘤
根據美國梅約中心的統計,大約佔原發性惡性骨腫瘤的百分之二十,約為惡性骨肉瘤的零點七倍。 但是在我們的觀察,惡性軟骨肉瘤在亞洲民族發生的機會較低,一般臨床上發現的比例,較歐美國家為低。 原發性脂肪瘤若不影響生活,通常毋須接受治療,但如果出現痛楚及影響生活,或是出於美觀考慮,就需要外科手術切除。 遺傳性脂肪瘤會因應腫瘤的位置及大小而作出相應的治療。
5、多重癌有增加的趨勢,據報告多重癌約占癌症患者的6%。 馬來西亞肉瘤2023 多重癌在較容易治好的乳腺癌、喉癌、口咽癌、胃癌中比較多見。 4、一處腫瘤治好了,新的部位腫瘤又出現,這就是多重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