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腸癌的「遠處轉移」若可完全切除,外科手術仍有可能將癌症根治。 若果「遠處轉移」不能完全切除,合適的化療或「標靶藥物」可延長生存時間和提高生活質素。 亦有不少個案,原來不適合切除的「遠處轉移」,收縮至可以切除;甚至有少數個案,「遠處轉移」經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療後完全消失。
在2019年,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74宗新增大腸癌個案。 男性和女性的發病年齡中位數分別為68歲及69歲。 大腸癌新症以男性居多,於2019年男女新症比例約為1.4比1。
灌腸大腸癌: Q1. 大腸癌是什麼?種類有哪些?那種大腸癌較常見?
如為多個肝轉移灶而不能手術切除者,可先全身化療,使腫瘤縮小到能手術切除的時候再行切除,可達到同樣的效果。 對部分患者而言,即使強烈化療也不能使肝轉移瘤縮小至能手術切除的程度,則行姑息性化療。 如果局部復發病灶範圍局限,且無其他部位的復發、轉移時,可予手術探查,爭取切除。
(2)大腸直腸癌如不切除,可能會造成阻塞、出血、並侵犯膀胱、阻塞輸尿管、病人會因腸阻塞、營養不良、尿毒而死亡。 灌腸大腸癌 (3)癌瘤遠處轉移如為單一器官,仍可切除轉移性癌。 如為單一表淺又不太大的轉移癌,可在切除腸癌的同時一併切除轉移病灶。 肝轉移性大腸癌其切除率介於27-38%之間,而切除後五年存活率介於20-50%之間。 大腸直腸癌如只轉移到肺且為單個或單葉一般仍主張手術切除。
灌腸大腸癌: 大腸癌只開刀、不化療可行嗎?
因此,大腸的粘膜內癌無淋巴結轉移的可能,但如病變浸潤到粘膜肌層以下,則有淋巴結轉移的可能。 灌腸大腸癌 鄭芝田指出:淋巴結轉移多在腸壁受到侵後開始轉移,手術時已有區域淋巴結轉移者可達30%~68%。 其轉移途徑是一般先轉移到沿邊緣動脈與結腸平行的淋巴結,再沿供應病變腸段的腸系膜血管到血管蒂起始部的淋巴結,此種先沿腸管平行方向走行,再沿系膜血管走向中樞的淋巴結轉移途徑,是結腸癌的特徵。 少數情況下,亦可不依次序而呈跳躍式轉移;尤其引流區的淋巴結有轉移而阻塞後,也可發生逆行性轉移入病灶的近側或遠側淋巴結。 有人統計在已有腸系膜淋巴結轉移時,距結腸近側或遠側7cm處結腸屬淋巴結尚有10%的轉移率。
由於大腸發炎潰傷或細菌感染,導致大腸黏膜長出新組織,息肉的出現常與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等疾病有關。 灌腸大腸癌 灌腸大腸癌 此類型息肉好發於大腸發炎位置,容易產生腹痛、腹瀉等症狀。 治療方式主要以藥物改善腸道發炎情形,發炎性息肉雖不會演變成癌症,但因外觀不易與腺瘤作區分,需進一步診斷才能確認。
灌腸大腸癌: 大腸癌症狀
虛擬大腸內窺鏡是近年發展的新技術,透過電腦掃描及電腦仿真程式,透視大腸內的狀況,以檢查是否有癌病的先兆。 由於毋須插入內窺鏡或麻醉,故檢查時間亦不過20分鐘,病人檢查後毋須休息及可即時進食。 虛擬大腸內窺鏡的準確率超過90百份比,亦比一些檢查腸癌方法更方便和舒適,適合現今講求高效率的都市人。 大腸鋇劑灌腸造影(Barium enema) 灌腸大腸癌2023 這是一種特殊的大腸X光,通常在醫院的X光部門進行。 為了清理腸道獲得清晰的影像,照X光前幾天須戒高纖食物。
而若有以下的改變者,則更建議要積極確認是否有腸癌、腸息肉的風險。 因為大腸癌時常會造成大腸或直腸內出血,所以大腸癌的病人,可能會有貧血的症狀。 紅血球數量檢測,是全套血液檢查中的一環,也能藉此檢視病患是否有出血的情況。 大腸癌是香港3大常見癌症之一,要預防大腸癌,建議50歲以上人士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同時保持健康體重、多做運動和飲食均衡,避免進食過多紅肉或加工醃製食品。
灌腸大腸癌: 大腸癌症狀統計
一般採用化學法的糞便潛血檢查,主要檢測過氧化酵素的活性,若患者有痔瘡、其他良性的腸胃道出血,或食物中含有過氧化酵素活性(動物血、眾多蔬菜),也會出現陽性反應。 手術前後血液中CEA濃度之追蹤測定可作為疾病是否復發或轉移之參考。 但有時大腸癌復發產生的症狀在CEA值升高之前即已發生,且直腸癌復發時只有25%患者的CEA值會上升。 因此,CEA值可作為疾病進展的參考之一,但並非唯一的依據。 在大腸直腸癌方面常被用到的腫瘤標記有癌胚抗原CEA及癌相關抗原CA19-9。
若經指示可喝水或進食,請由少量開始,並隨時注意有無腹脹,若出現異常,請暫停進食,並通知醫護人員。 (四)為了防止麻醉時造成意外傷害,於手術前須去除活動假牙、義眼、飾品髮夾、隱形眼鏡、手錶,女性病人勿化妝或塗指甲油。 先是腸壁內擴散,侵犯肌層後易發生血行轉移,還可以侵襲腸周圍的器官,如膀胱、子宮、前列腺、小腸、胃、肝、胰等。 灌腸大腸癌 使用Fluoropyrimidine(氟嘧啶氨基硝酸鹽)類的藥物,如靜脈注射的5-FU(氟尿嘧啶)、口服Capecitabine(截瘤達)等化學藥物治療為主。 藝人賀一航和秀場天王豬哥亮都因大腸癌病逝,這個蟬聯多年罹患率榜首的恐怖癌症,到底長什麼模樣? 外科醫師劉育志就在臉書分享一篇文章,公布罹患大腸癌後的真實樣貌,刊登出來的照片讓人看了都心驚膽顫。
灌腸大腸癌: Q2 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癌有關嗎?大腸鏡檢查又是什麼?何時需要複檢?
有家族罹患大腸癌病史者,如有1位一等親家族在50歲以上的病史,則提前至40歲開始,約每5年檢查一次。 有2位一等親家族史,或1位年輕一等親小於60歲病史,則提前至40歲、或從該家人發病年齡往前回推10年開始,約每3至5年檢查一次。 使用第一、二線沒有使用過的化學標靶藥物,或使用口服Regorafenib(Stivarga癌瑞格)標靶藥物處方治療為主。
- 對於無法開刀的部位,就會建議進行化學治療,同時可能會搭配標靶治療來進行治療。
- 現時醫學研究已證實免疫化學測試的準確度較高。
- 但有些第二期的大腸直腸癌病人因病情關係,醫師有時也會建議病人做化療及電療。
- 大便帶血、伴隨大量黏液、長期腹瀉或便秘、腹部持續不適,都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症狀。
- 如果病人使用超過一種會產生神經病變的化學藥物、有糖尿病神經病變、酗酒、營養狀況不好、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疾病等,比較容易產生神經病變的嚴重副作用,建議停用藥物,並給支持性療法。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曾志偉指出,這種檢查方式已越來越受重視,檢查技術也逐漸進步、成熟。 透過研究證明,換水法可以減少大腸鏡檢查時的疼痛,適合害怕大腸鏡檢查疼痛,但又擔心麻醉風險的民眾。 灌腸大腸癌2023 鋇劑灌腸(雙重)造影檢查(Double Contrast Barium Enema)是利用X光影像法來檢查大腸的狀況。 進行檢查前須要進食低纖餐和服用瀉劑清潔大腸,然後再加以灌腸劑清洗大腸。
灌腸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大腸癌)的成因是什麼?
腺瘤的外觀因有微血管而呈現鮮紅色,可分為絨毛型、管狀型、混合型三大類。 在腺瘤中,以管狀型最常見;絨毛型最惡性也最容易出現癌化;混合型中絨毛腺瘤的比例越高,發生癌化的機會越大。 及早發現並由醫師評估切除,可降低癌變的機率。 造成腹部經常疼痛或絞痛的原因,可能是腸阻塞引起腹脹、多氣、多屁所致,通常在排便或放屁後明顯改善,但腹痛的情況仍會反覆出現。 退休人士田少及寶貝,二人從2007年開始食素,2010年轉為八成生機飲食(Raw 灌腸大腸癌 Food),在周兆祥博士開辦的「生食課程」學習「鐵三角」,結合生食、斷食和灌腸三者,追求改善身體狀況。
脫落的細胞與腸道細菌的殘體、食物殘渣構成糞便排出。 大腸主要功能可說是水份的重吸收並讓糞便成形,並藉蠕動幫助糞便排出。 每天進入大腸的液體量約為1000西西,其中百分之九十會由大腸再吸收回去。 因此即使大腸全部切除後也不會造成明顯的營養不足,只是排出的糞便含水量較多、較不成形。 父母有便秘、痔瘡,兒女也有的病例並非少見,比較有可能的原因,是同一家庭內的成員,容易有相同的便秘體質,以及容易引發便秘、痔瘡的環境與生活習慣(例如飲食少膳食纖維、不愛運動、邊看書報邊排便等)。
灌腸大腸癌: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以上所列的產品資料只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 有關產品之保障權益及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風險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Blue為香港首間網上人壽保險公司,提供定息儲蓄保險、5年期高息儲蓄保險、人壽保險、意外保險、危疾保險、門診醫療保險、Top Up門診醫療保險等多種產品。 由獲取網上報價、付款、到申請索償,全程網上辦妥。 如在申請時遇到任何困難,或想與我們直接對話,了解更多有關保險計劃的細節,亦可聯絡我們的客服團隊為你解決各種申請疑難。
由此來看,即使父母是便秘、痔瘡患者,子女若注意生活習慣、努力改善體質,照樣可免於便秘、痔瘡;反之,若父母不是便秘、痔瘡患者,子女卻置身於危險因子中而無警覺,照樣很有可能為便秘、痔瘡所苦。 直腸腫瘤接近肛門不一定要做永久性的人工肛門,若經直腸內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掃描,而發現沒有周圍組織侵犯,則可用直腸腫瘤局部切除的方法來治療,並不需要做永久性的人工肛門,但是必須要持續定期追蹤檢查。 第一期及第二期的大腸直腸癌病人以定期追蹤檢查為主,第三期及第四期的大腸直腸癌病人則以化療及電療為主。
灌腸大腸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重點:
為最佳的檢查方式,可直接觀察大腸黏膜的狀況,若發現大腸息肉可直接切除或切片檢查,及早發現病灶。 此檢查方式可能出現出血或腸穿孔的併發症,但發生機率較低,出血發生率為0.01%,腸穿孔發生率則為0.1-0.2%。 約有百分之六十的大腸癌發生在遠端左側,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腹瀉、大便變細、腹痛等等,上述這些症狀可能是慢性或急性大腸阻塞所致。 最後,別忘了的定期篩檢的重要性,一般50歲以上民眾應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及五年一次鋇劑灌腸攝影或大腸鏡檢查。 若自身曾得過息肉、大腸腺瘤,或一等親曾罹患結腸癌或息肉的危險群,檢查年齡應提前到40歲,除每年糞便潛血檢查外,約3-5年做一次鋇劑灌腸攝影或大腸鏡檢查,才能保障自身的腸道健康。
灌腸大腸癌: 大腸癌7種常見症狀!6大高危險群首重預防|家天使-找看護第一品牌
「輔助治療」的目標是以抗癌藥物或放射線清除可能潛在的微少擴散,減低復發機會。 以往「鋇灌腸X光檢查」是診斷腸癌的標準,但近年已被準確度更高的大腸鏡取代。 大腸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腸黏膜上的病變,亦可抽取組織作活檢,並移除瘜肉。 若病人無法接受、或未能完成大腸鏡檢查,可以「CT結腸成像」代替,其診斷1cm 以上的瘜肉和腫瘤的準確度與大腸鏡相約。 大便出血、便秘、腹痛等常見於腸癌的徵狀,其實亦常見於痔瘡、習慣性便秘等其他良性疾病。 若果徵狀持續、或是高危人士,應及早接受大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