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西面有細山一谷,亦有同名村落,有人定居。 而北面山谷個位,有名下高灘,相信都有過村落。 長青邨有四條路圍住,東北有青衣鄉事會路,東南有青衣路,西面係青康路,北面係涌美路。 由於響山上,八棟樓高低位置差異好大,佈置比較分散,可分成三個部份。 一係南面山腰,原本係一個細啲山頭,高268呎。
- 1960年代,香港政府,將原本響港島同九龍市區嘅重工業,遷入青衣島南部同西部。
- 長青邨依山而建,八座樓宇分布較廣,一般可分為「上四座」及「下四座」,「上四座」為青松樓、青柏樓、青楊樓、青梅樓,「下四座」為青榕樓、青槐樓、青葵樓、青桃樓。
- 長安邨本來有15座,因屋邨管理上的需要,於1986年將施工中的第11至15座樓宇從長安邨分拆出來[4],且易名為長發邨以及青雅苑。
- 由於原訂「長安商場」的位置位於分拆後的長發邨內,故此商場亦更名為長發商場。
- 因應青衣北面的門仔塘於1980年初填海,香港房屋委員會在長青邨內空地加建了青桃樓,以安置受影響漁民[5],於1983年落成。
- 青楊樓、青梅樓、青松樓、青柏樓4座樓宇為第二期,青槐樓、青榕樓、青桃樓、青葵樓為第一期,剩下的為第三期,後來為方便管理,將第三期分拆成一個新邨,為長康邨。
- 青楊樓6樓設有行人天橋通往長青社區中心。
首先,香港基督敎女青年會,1980年左右,響青榕樓地下建立青衣社會服務處,而之後香港小童羣益會,亦響青葵樓二字樓建立長青兒童中心同埋長青兒童圖書館。 而幼兒服務,有四字樓嘅青葵幼稚園同三字樓,香港挪威信義會嘅長青托兒所。 長青邨新公屋2023 由於長青邨擴展到七座樓,長青巴士總站亦青槐樓,向北搬到青康路現址。
長青邨新公屋: 位於葵青區的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跟住落成係山頂兩座,即係青松樓同青柏樓,都係1977年落成。 除咗樓同商場,同時間重有四邑商工總會嘅陳黎繡珍紀念學校同埋顯主女修會嘅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 隨即起長青邨,由1977年到1979年,一共起咗七座。 長青邨響青衣島東岸山上,東望葵涌青洲以及葵涌貨櫃碼頭同醉酒灣,同對岸隔個藍巴勒海峽。 未有長青邨之時,因為係山頭,未見經傳有人於此定居。 長青邨南面山腳,近海之處,係一個叫大灣嘅地方,有村民居住。
青衣北填海工程將青衣島與牙鷹洲併合起來,填海區後便建成了長安邨。 同時還興建青安臨時房屋區及青發臨時房屋區。 其後青發臨屋區重建成青宏苑,青安臨時房屋區清拆後香港房屋委員會與寶灝有限公司聯合重建成青逸軒,原屬私人參建居屋,但因香港政府暫停出售居屋,青逸軒便改為公共屋邨出租。 長安邨本來有15座,因屋邨管理上的需要,於1986年將施工中的第11至15座樓宇從長安邨分拆出來[4],且易名為長發邨以及青雅苑。 長青邨新公屋2023 由於原訂「長安商場」的位置位於分拆後的長發邨內,故此商場亦更名為長發商場。
長青邨新公屋: 樓宇
而南面三座,響長青邨商場外,另設巴士站。 首先落成一批係南面山腰三棟,即係青槐樓,青榕樓,同青葵樓,全部1977年入伙。 響青葵樓同青榕樓之間,重有長青邨商場,包括街市同停車場。 長青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9],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全邨所有樓宇與鄰近的青俊苑以及美景花園組成葵青區議會下轄的長青選區[10][11][12]。
青雅苑(英語:Ching Nga Court)本屬長安邨第12座,於1989年4月由房委會甄選列入第十一期甲居者有其屋計劃發售,同年11月30日入伙[3]。 而巴士總站則邊,長青社區中心,亦響1985年左右落成。 主要搬入有香港基督敎女青年會,長青幼稚園同埋長青社會服務處,下設圖書館同自修室。
長青邨新公屋: 樓宇
長青邨依山而建,八座樓宇分布較廣,一般可分為「上四座」及「下四座」,「上四座」為青松樓、青柏樓、青楊樓、青梅樓,「下四座」為青榕樓、青槐樓、青葵樓、青桃樓。 青楊樓6樓設有行人天橋通往長青社區中心。
長發邨於1989年開始入伙,亦是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葵青區受影響屋邨居民的其中一個次要安置屋邨,並用作安置鑽石山元嶺寮屋區居民。 其後於2005年9月1日起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六期乙)將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 長青邨新公屋 長青邨新公屋 青衣島於1970年代開始發展,青衣大橋於1974年建成,而鄰近青衣大橋的長青邨於1977年入伙。
長青邨新公屋: 位於葵青區的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佢響島上東面山上,1974年開始興建,1977年入伙。 長青邨新公屋 屋邨辦事處設響青槐樓,現由宜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本邨在興建期間(1978~1983年間)原本分作3期,有6座雙塔式大廈、5座舊長型、4座H字型,共15座樓宇。 青楊樓、青梅樓、青松樓、青柏樓4座樓宇為第二期,青槐樓、青榕樓、青桃樓、青葵樓為第一期,剩下的為第三期,後來為方便管理,將第三期分拆成一個新邨,為長康邨。 後來興建非標準設計大廈時,再將此邨重新規劃,青楊樓、青梅樓和青荷樓為第一期,青榕樓、青桃樓、青葵樓及青蘭樓為第二期,青松樓、青柏樓及兩幢新建樓宇為第三期,青槐樓和青俊苑為第四期。
- 而北面山谷個位,有名下高灘,相信都有過村落。
- 長青邨(Cheung Ching Estate)係香港青衣島上第一條公共屋邨。
- 青衣島於1970年代開始發展,青衣大橋於1974年建成,而鄰近青衣大橋的長青邨於1977年入伙。
- 而長發邨亦是房屋署改用採用預製組件施工法前,最後一批完全採用機械式/半機械式施工技術(即抬模或預製樓板+主力牆)興建的的標準型甲類屋邨及居屋大廈之一。
- 除咗樓同商場,同時間重有四邑商工總會嘅陳黎繡珍紀念學校同埋顯主女修會嘅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
青衣站上蓋興建了盈翠半島及青衣城,沿海邊位置興建了青衣海濱公園。 長青邨新公屋2023 長青邨新公屋2023 長發邨與長安邨同時鄰近青衣站,而兩邨內擁有青衣最大的公共運輸總站(長安巴士總站)。 所以兩邨同樣是整個青衣島上交通最方便的公共屋邨。 由於青衣新區多咗咁多人,政府亦安排志願機構建立社區服務。
長青邨新公屋: 樓宇
1960年代,香港政府,將原本響港島同九龍市區嘅重工業,遷入青衣島南部同西部。 長青邨新公屋 其中將長青邨現址南面大灣填海,填地做油庫。 同時間,島上幾間大商家同政府達成協議,由商家夾錢起橋,起好之後交畀香港政府。 長青邨新公屋2023 香港政府亦計劃將荃灣衞星城市範圍,擴大到青衣島。 近藍巴勒海峽的位置於填海後預留興建青衣站(前稱青衣機鐵站)。
而長發邨亦是房屋署改用採用預製組件施工法前,最後一批完全採用機械式/半機械式施工技術(即抬模或預製樓板+主力牆)興建的的標準型甲類屋邨及居屋大廈之一。 另外,部分大廈本來是規劃採用Y1型,以便安置來自舊屋邨的一至二人住戶,但適逢Y3型大廈建築設計發表,最終悉數改用新設計。 長青邨現時共有八座樓宇,由1977年至1979年期間入伙,長青邨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辦事處、屋邨辦事處位於青衣邨宜業樓地下A翼及B翼;屋邨物業管理則位於青槐樓地下20-29號。 1978年因屋邨管理需要,把長青邨原有的H至N座分拆出來,並易名為長康邨以方便管理[4]。 因應青衣北面的門仔塘於1980年初填海,香港房屋委員會在長青邨內空地加建了青桃樓,以安置受影響漁民[5],於1983年落成。 長青邨(Cheung Ching Estate)係香港青衣島上第一條公共屋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