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眼瞼基底細胞癌10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病變範圍大者可作植皮術,術後加用放射治療,一般預後較好。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數據顯示,美國每年估計約有430萬人患上此病。 不過,基底細胞癌患者逐年上升,很可能是因長期日照量偏高,例如經常在烈日下活動或工作,增加患上此病風險。 由於基底細胞癌通常需要很多的時間發展,所以發病年齡大多在50歲。 另外,因為基底細胞癌屬較低風險的癌症,五年存活率高達99至100%。

此二型基底細胞癌在發病年齡、性別、位置、病程和復發率方面無明顯差異。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確,腫瘤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可能與日光中的紫外線的照射有關。 另外,痣樣基底細胞癌綜合徵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其發生率不足1%。

眼瞼基底細胞癌: 眼瞼基底細胞癌的癥狀

至於治療的方式與皮膚癌的種類有關,因此在這裡簡單為民眾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近26年於馬偕醫院切片診斷的基底細胞癌,發現近2000例中有33例位於生殖器部位,約占1.8%,可見基底細胞癌中p53基因突變並不完全為紫外線造成的癌化。 亞洲人的基底細胞癌約八成都帶有色素,臨床上看起來腫瘤也較黑。 根據諾貝爾集團衛教資料,眼瞼的鱗狀細胞癌好發位置於瞼緣部,以男性高齡者居多。 起初僅是產生疣狀、結節狀或乳頭狀硬性小腫物,若放著不管,則可能進展為乳頭型或菜花樣的腫塊,癌組織色白而脆,呈乳頭狀而基底廣闊;或是開始就以潰瘍形式出現,潰瘍邊緣高聳外翻、基底高低不平。 新竹諾貝爾診所眼科專科醫師連祐暘受訪表示,門診最常見的眼皮突起有兩種,其一為良性的針眼(麥粒腫),會出現疼痛、紅腫等發炎症狀;其二為皮脂腺堆積導致的霰粒腫,不會痛且大多熱敷即會消失。

  • 陳伯伯今年75歲,他留意到右眼眼皮近鼻樑位置出現兩個大小不一的傷口,但他幾乎肯定自己並沒有弄傷該位置(圖二)。
  • 然而過了數星期,傷口仍然沒有癒合的跡象,於是他便到住處附近的藥房購買藥膏塗於患處。
  • 少轉移: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世界裡的宅男,它不太喜歡騷擾其他遠處器官。
  • 不少人對基底細胞癌都比較陌生,甚至不曾聽過這個名字,但它卻是皮膚癌最常見的類型之一。
  • 黑色素瘤只有在非常早期發現的情況下,予以手術切除才有治癒的機會,因此在國內外皮膚科醫師都大力推動皮膚黑痣的ABCDE自我檢查方法,在下一段將詳細介紹。
  • 除了手術切除,其他可以用來治療鱗狀細胞癌的方法包括有:放射線治療、電燒、冷凍治療等等。

由於呈扁平狀,臨床上不易被發現,一般不形成潰瘍。 然而該型病變具有侵襲性,可以侵及深層的真皮或眶骨膜,也可侵入眼眶和鼻旁竇。 表淺型可發生於眼瞼,但更多見於軀幹,病變常為多發性,外觀呈紅斑鱗屑樣斑塊,周界可呈細珍珠樣,可向周圍擴散,邊界尚清。 前文提及基底細胞癌多出現在面部,特別是眼瞼、頰部和鼻,所以我們往往可以透過皮膚的變化,以察覺病情。 癌症早期表現為局部皮膚出現是較小、較亮,幾乎是透明到粉色的、凸起但堅硬的小結節,伴隨毛細血管擴張,但沒有出現疼痛或壓痛的情況,而且皮膚失去正常光澤。

眼瞼基底細胞癌: 眼皮底下起了一個疙瘩是什麼原因

95%以上病变发生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0岁,无性别差异。 1.結節潰瘍性基底細胞癌(Nodulo-ulcerative basal cell carcinoma) 最常見,占基底細胞癌之50%~54%,損害為單個,好發於顏面,特別是頰部,鼻旁溝,前額等處。 眼瞼基底細胞癌2023 眼瞼皮脂腺癌為皮脂腺的原發腫瘤,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眼瞼皮脂腺受到長期刺激(如慢性炎症等)可能可促進腫瘤的形成。 放療:放療的併發症較大,當病變部位廣發於頭皮和麵部或腫瘤向區域性淋巴結髮生轉移時,手術切除往往會受到限制,此時則可以考慮放療,延緩病情發展。

眼瞼基底細胞癌

但無論哪種放射治療,都應掌握放射劑量,以避免放療併發症。 臨床常見的眼部併發症包括放射性角膜炎、白內障、睫毛禿、皮膚色素脫失、放射性視神經病變等。 由於基底細胞癌腫瘤和痣在外型上有點相似,很容易會把兩者混淆。 不過,我們可以透過「ABCDE」方法來分辨它們。 眼瞼基底細胞癌2023 眼瞼基底細胞癌 如果基底細胞癌的復發風險較高,而且腫瘤更大,延伸至皮膚深處或位於病人面部,就可能會進行莫氏手術。

眼瞼基底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治療方式主要為手術

再加上基底細胞腫瘤與一些斑點外型相似,容易被忽視。 眼瞼基底細胞癌 眼瞼基底細胞癌 如果發現任何不尋常、剛剛出現或改變了形狀的皮膚病變情況,應盡快看醫生。 醫生在活檢過程中可以為病人切除腫瘤,只有當癌腫較大,或由表皮擴散入體內,才有需要切除 更多組織。

治療方式依病灶大小、惡性程度、病患年紀因素而定,有手術、雷射、冷凍治療、放射治療、化療或電療。 良性腫瘤病灶不大則追蹤觀察,若腫瘤大到影響視力或外觀,則採手術或雷射。 惡性瘤腫瘤切除後應並用眼瞼重建手術或放射治療,若有轉移情形,則並用化療。

眼瞼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がんの基礎知識

根據大愛眼科的衛教資料,除了眼瞼炎等疾病造成的麥粒腫與霰粒腫外,用眼過度與常熬夜也是成因之一,主要是因為用眼過度會使眼瞼平滑肌收縮導致影響腺體正常排泄,而常熬夜恐降低人體免疫力導致細菌感染所致。 因此日常應養成正確用眼習慣,並充足睡眠外,也可每天在患部熱敷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護理。 ●瞼板腺癌︰此為瞼板腺起源、高度惡性、有致命危險的腫瘤。 通常早期表現為慢性瞼緣炎或不消散的霰粒腫(針眼),常易誤診。 极罕见情况下,基底细胞癌会扩散(转移)至周围淋巴结和身体其他部位,例如骨和肺部。 某些罕见遗传病可能会增加基底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包括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Gorlin-Goltz 综合征)和着色性干皮病。

眼瞼基底細胞癌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由於陽光對皮膚所造成的傷害是不能還原的,康復者在原位或其他部位再次發現腫瘤的風險亦會較高,所以一旦發現皮膚狀況有變,應盡快求醫。 放射治療利用射線殺死癌細胞,即用放射光束瞄準癌細胞,令其萎縮。 但大多數癌細胞不容易被輻射殺死,因此需要高劑量。 部分面積較小的腫瘤可以用一種名為Imiquimod的乳膏治理,以激發免疫系統對付癌細胞。

眼瞼基底細胞癌: 基底细胞癌

2.放射治療 大多數基底細胞癌對放射治療有效,尤其是復發病例或病變位於內眥部者可選擇應用,放射量為40~70Gy,有報道眼瞼基底細胞癌侵犯眼眶者,應用敷貼器進行內放射治療,取得較好療效。 但無論哪種放射治療,都應掌握放射劑量,以避免放療並發癥。 臨床常見的眼部並發癥包括放射性角膜炎、白內障、睫毛禿、皮膚色素脫失、放射性視神經病變等。 冷凍治療的優點為冷凍對病變組織和周圍正常組織有一定區別,因此冷凍後腫瘤消失,但眼瞼不變形或很輕微畸形;由於冷凍阻塞瘤體周圍的血管,可防止癌細胞擴散和轉移。 其缺點為治療區皮膚有色素過度沉着和色素脱失現象,留有持久的白斑。 基底細胞癌和毛髮上皮瘤在組織學上相似,也有人報告兩者同時存在於1例患者。

這些雖然比較少見,但也佔了總共約20%的皮膚癌,民眾往往也比較不熟悉。 眼瞼基底細胞癌2023 眼瞼基底細胞癌2023 它們的治療方向會依據癌細胞性質而有很大的差異,有些一定要手術,有些可以使用光化治療,有些需合併放射線治療。 而傳統廣泛切除則是運用垂直切片,只能檢查到小於1%的腫瘤邊界,較易產生偽陰性,也可能造成未來的復發。 基底細胞癌和毛發上皮瘤在組織學上相似,也有人報告兩者同時存在於1例患者。

眼瞼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診斷方法

色素型基底細胞癌形態學上與結節潰瘍型相似,腫瘤呈結節或結節潰瘍,但有黑色素沉著,呈灰藍或灰黑色,可被誤診為惡性黑色素瘤,此二型基底細胞癌在發病年齡,性別,位置,病程和復發率方面無明顯差異。 陳伯伯今年75歲,他留意到右眼眼皮近鼻樑位置出現兩個大小不一的傷口,但他幾乎肯定自己並沒有弄傷該位置(圖二)。 眼瞼基底細胞癌 眼瞼基底細胞癌2023 然而過了數星期,傷口仍然沒有癒合的跡象,於是他便到住處附近的藥房購買藥膏塗於患處。 但是傷口情況不但沒有改善,甚至出現潰瘍和出血,此時,他終於決定向眼科醫生求助。 眼瞼基底細胞癌2023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則受訪表示,皮脂腺癌會如脂肪狀在眼瞼凸起但不會疼痛,隨後可能呈現黃色、紅色,甚至轉為褐色開始潰爛。

眼瞼基底細胞癌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