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反式脂肪酸更會降低好膽固醇水平,對健康影響比飽和脂肪酸更大。 測試中除椰子油外,特級初榨橄欖油組別的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接近0,以每100克計算,14款樣本中只有1款檢出微量(0.1克)反式脂肪酸;而橄欖油、牛油果油,以及芥花籽油組別的平均含量亦較低;反之,平均含量較高的分別為大豆油樣本、葡萄籽油和粟米油組別。 全部樣本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樣本,分別為1款粟米油和1款大豆油(1.0克)。 是次測試顯示,29款樣本檢出環氧丙醇,佔整體樣本58%,含量介乎每公斤100至2,000微克,含量差距極大,當中「SuperFoodLab」純正椰子油每公斤含有1,100微克和「御品皇」純正花生油每公斤2,000微克的檢出量,分超過歐盟標準1成及1倍。 消委會又發現,1款樣本檢出的塑化劑含量高於香港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1款的有害污染物苯並[a]芘及2款的致癌物環氧丙醇含量超出歐盟標準。 今次測試檢出值最高的樣本,即每公斤6800微克3-MCPD,根據聯合國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建議,要持續每日進食,約8茶匙(超過35克),才超出建議。
由於塑化劑是一種可提高塑膠彈性和柔軟度的化學物質,有研究指其屬於內分泌干擾物質的一種,長期過量進食可能會損害腎臟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發育。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初榨橄欖油及冷壓油是以機械方法壓榨製成,理論上在生產過程中不會使用高溫和其他化學物,不應含有3- 食油測試 MCPD和環氧丙醇。 部分食油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經過高溫加工處理,在脫臭加工過程中會產生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和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 研究顯示3-MCPDE和GE在腸道水解後,會分別釋出有毒的3-MCPD和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 食油測試 動物實驗證實,長期攝入過量3-MCPD會損害腎臟的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
食油測試: 塑化劑含量超標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50款食油,結果發現有47款(94%)食油樣本檢出1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當中4成(20款)檢出3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 值得關注的是,近6成(29款)樣本檢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當中2款樣本的含量超出歐盟標準;另有2款樣本檢出基因致癌物苯並[a]芘,其中1款的檢出量亦超出歐盟標準;此外,有1款樣本的塑化劑檢出量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 總括而言,測試中只有3款樣本,完全沒有檢出污染物,情況雖不理想,但卻顯示,在生產食油過程中,要做到不含污染物並非不可能。
消委會認為,此次測試結果並不理想,因為廠商在生產食油期間,能夠監管生產食油的程序,是可以做到不含污染物的,而這正是生產商的責任。 經動物實驗,長期攝入過量生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會損害腎臟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 「Rizi」的代理商向本會提供廠方的 測試 報告,指3-MCPD及環氧丙醇的測試結果比廠方的略高;「刀嘜」生產商表示反對消委會發表是次檢測3-MCPD及GE等相關檢測項目及結果,認為公開該等檢測項目及結果並不符合對公眾利益的考慮。 另外,致癌物苯並[a]芘可引致胃癌,也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發腫瘤。
食油測試: 測試樣本及項目
由於塑化劑是一種可提高塑膠彈性和柔軟度的化學物質,有研究指其屬於內分泌干擾物質的一種,長期過量進食可能會影響實驗動物生殖系統的發育。 以每公斤計算,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的最低(100微克)及最高(2,000微克)含量可相差19倍,其中1款椰子油和1款花生油,分別檢出1,100微克和2,000微克環氧丙醇,超出歐盟標準的每公斤1,000微克。 食油測試2023 而有害污染物3-MCPD的最低(130微克)和最高(1,900微克)含量,亦相差逾13倍;含量最高的為1款調和油,惟未有超出歐盟標準,在正常食用分量下,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大昌食品」代理商對檢測結果感懷疑,並引述由本港認可化驗所檢測的塑化劑測試結果,指同一批次的「大昌食品優質純正花生油」,DEHP及DINP含量分別為每公斤0.6毫克及少於0.3毫克,低於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 消委會亦驗出29款食油樣本含有環氧丙醇,由於環氧丙醇屬於基因致癌物,JECFA及EFSA建議人們應盡量減少攝入。 29個樣本中所驗出的含量介乎每公斤100至2,000微克,含量差距極大,當中「SuperFoodLab」被驗出每公斤含1,100微克,而「御品皇」每公斤更有2,000微克,超過歐盟標準。
食油測試: 最高瀏覽
測試中,有8款食油樣本所標示的營養素含量與測試結果的差距不符規定,情況令人關注。 測試亦發現2款樣本含有屬基因致癌物苯並芘,其中「御萬家百分百純正粟米油」的檢出量(每公斤2.1微克)輕微超過歐盟標準(每公斤2.0微克)。 高溫煎炸食物時,消費者應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油,因為它在高溫下較穩定;若選低煙點食油進行高溫烹調,會釋出大量油煙,長期吸入會影響健康。
動物實驗證實,長期攝入過量有毒物質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會損害腎臟的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 是次測試顯示,30款樣本檢出3-MCPD,佔整體樣本60%,檢出量介乎每公斤130至1,900微克,含量最高的樣本為「Carrington 食油測試2023 Farms」椰子及牛油果食用油。 測試中有1款樣本驗出含量,不超過香港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但高於歐盟標準。 動物實驗發現,它可引致胃癌,甚至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發腫瘤。
食油測試: 食油檢測結果
「SuperFoodLab」代理商表示,塑化劑測試結果並沒有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營養含量與標籤資料一致。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及歐洲食物安全局(EFSA)標準,以1個體重為60公斤的成人計,每日最高可攝入240微克或120微克。 消委會於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從超市及百貨公司的食品部搜集了50款市面較常見的食油樣本,包括初榨橄欖油、橄欖油、牛油果油、粟米油、花生油等。 消委會強調營養標籤錯誤有機會誤導消費者,尤其會影響一些長期病患者,促請生產商及代理商糾正,又建議消費者選用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油,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Now新聞台】消委會測試市面50款食油,發現47款含一種或以上有害污染物,20款更含三種或以上,近六成驗出基因致癌物,結果會轉交食安中心跟進。 50款食油經測試後,29款樣本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佔所有樣本的58%,含量則從每公斤100微克至2,000微克不等,差距非常大。
是次檢測報告中有10款食油未驗出或只含最微量塑化劑、致癌物及有害物,獲消委會總評分評為滿分(5/5),證明相對安全,當中有常見的品牌可安心食用。 油炸時食油如需作多次重覆使用,則建議使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油;另外,所選食油的煙點應高於烹調溫度。 當烹調溫度高於煙點時,食油會冒出油煙,而過量吸入油煙可影響健康。 食油測試 消委會指,選擇食用油時可選擇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產品,但大家要注意的是,不飽和脂肪酸仍屬脂肪的一種,長期過量食用可令體重增加。 而食油應在開封後2-3個月內用完,避免陽光照射,,若果有發出油膉味或變酸,則不應繼續使用,因該產品已經變壞。 椰子油的脂肪酸含量和營養值一直具爭議性,是次測試顯示椰子油不論在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均為各組別中最低(3.8克及2.0克);儘管不含反式脂肪酸,其飽和脂肪酸平均含量卻是眾多組別中最高(86.8克)。
食油測試: 樣本檢出氯丙二醇脂肪酸脂 長期攝入過量會損害腎臟
「保得橄欖果渣油」的塑化劑「DIDP」及「DINP」合計檢出含量為每公斤18.3毫克,超過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每公斤9毫克)約1倍。 從上表可見,測試中的7款花生油樣本均含塑化劑,其中「大昌食品優質純正花生油」檢出每公斤2.4毫克的塑化劑「DEHP」,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 50款食用油中,有35款檢出塑化劑,佔整體70%,而大部分的含量均乎合食安中心及歐盟標準,當中只有「Gallo」的DINP檢出每公斤含11毫克,超過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DIDP及DINP合計含量為每公斤不多於9毫克)。
消委會測試60款市面較常見的食油樣本,發現逾68%,即41款含塑化劑,其中5款高於本港行動水平和歐盟遷移限量的標準。 若以是次檢測出最高樣本計算(御萬家濃香花生油),按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建議,持續每日進食超過7克(約2茶匙)便超過其建議的每日最高容許攝取量。 由於環氧丙醇屬於基因致癌物,一般建議人們應盡量減低從食物內攝取基因致癌物。
食油測試: 食用油品檢驗結果
敦促業界提升品質 消委會敦促業界積極檢視原材料及生產程序,盡量避免食油中含具風險的汚染物。 檢測結果亦顯示,部分樣本中污染物所檢出的含量較其他樣本低,證明業界有能力提升安全品質,期望業界不斷提升品質,使消費者的健康得到最大保障。 消委會引述研究指出,塑化劑是內分泌干擾物質,長期攝入或影響實驗動物生殖系統的發展及發育,已將上述檢測結果轉交食安中心跟進。 以每 100 克計算,測試中,以茶花籽油、橄欖油和特級初榨橄欖油 3 個組別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平均含量最高;至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則以葡萄籽油、粟米油 2 個組別及大豆油樣本為最高。 若以每100克計算,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含量樣本屬1款花生油(74.8克),而最低是1款椰子油(1.0克),兩者相差約74倍;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1款葡萄籽油(64.3克),而最低是1款椰子油(0.6克),相差達106倍。 消委會提醒,雖然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有益,但它仍屬脂肪,長期過量攝入可令體重增加。
- 消委會強調營養標籤錯誤有機會誤導消費者,尤其會影響一些長期病患者,促請生產商及代理商糾正,又建議消費者選用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油,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 50款食油經測試後,29款樣本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佔所有樣本的58%,含量則從每公斤100微克至2,000微克不等,差距非常大。
- 塑化劑測試中,有七成樣本(35款)檢出塑化劑,只有「Gallo」檢出的1種塑化劑達每公斤11毫克,超出食安中心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相關塑化劑含量每公斤不多於9毫克)。
- 消委會從超市及百貨公司的食品部搜集了50款常見的食油樣本,涵蓋13類別,包括14款特級初榨橄欖油、2款橄欖油、2款牛油果油、3款椰子油、2款茶花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2款葡萄籽油、3款粟米油、6款芥花籽油、1款大豆油、6款花生油,和5款調和油。
- 消委會促請業界標明調和油內不同食油或脂肪酸的分量或比重,讓消費者能掌握更多有用的產品資料。
另外,在測試中,「御萬家」出品的百分百純正粟米油、百分百純正花生油,均含有基因致癌物苯並[a]芘。 粟米油的含量達每公斤2.1微克,稍微超過歐盟標準每公斤2微克;花生油含量則是每公斤1.1微克。 【希望之聲2023年4月6日】(本台記者謝伯壺綜合報導) 香港消委會(消費者委員會)日前公佈最新的食用油測試結果,發現50款食油中六成樣本有致癌物,2款含量超出歐盟標準,其中一款甚至超標2倍。 花生油、芥花籽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等等,都是為人熟悉的食油品種,坊間亦有不少報道關於每一款的食油營養,可以按自己需要選擇不同食油。 儘管食油對身體健康帶有一定的益處,但據香港營養師協會一般成年人(以60公斤體重及每日應攝取約2000卡路里計算)每日應攝取不多於約2.5湯匙的烹調用油(約33.5克),當中從食物內含有的脂肪和烹調用油的攝取量應各佔一半。 「大昌食品優質純正花生油」、「佳之選調和油」及「Sunny Meadow Blended Canola Oil and Olive Oil」分別檢出每公斤2.4毫克、7毫克及7.8毫克的塑化劑「DEHP」,超過食安中心行動水平約0.6倍、3.6倍及4.2倍。
食油測試: 香港文匯網
以每公斤計算,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的最低(100微克)及最高(2,000微克)含量可相差19倍,其中「SuperFoodLab椰子油」和「御品皇花生油」,分別檢出1,100微克和2,000微克環氧丙醇,超出歐盟標準的每公斤1,000微克。 而有害污染物3-MCPD的最低(130微克)和最高(1,900微克)含量,亦相差逾13倍;含量最高的為「Carrington Farms調和油」,惟未有超出歐盟標準,在正常食用分量下,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消委會檢測市面上60款食油,發現全數樣本被驗出最少殘餘一種化學物質,部份致癌物、塑化劑含量更超出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標準,消費者是否「點揀都死」? 《香港01》比較各項檢測結果,發現內地製造的「御萬家濃香花生油」,價錢並非最平,檢驗得出污染物卻「最齊全」,除了污染物氯丙二醇含量為各樣本中最高,還含有兩款塑化劑、致癌物苯並[a]芘和環氧丙醇等等。 相較下,馬來西亞的「萬歲芥花籽油」最「無毒」,只含少量環氧丙醇;本地製造的「獅球嘜芥花籽油」表現也不錯,只驗出少量環氧丙醇,價錢更較「御萬家濃香花生油」平逾兩成。 煮食中食油幾乎必不可少,但消委會發現市面50款食油中,近九成半(47款)檢出1種或以上有害污染物,四成(20款)3種或以上有害污染物。
但根據歐洲食物安全局建議,持續每日吃約2茶匙(超過7克) ,已經超出建議。 測試中,有35款樣本檢測出塑化劑,只有一款樣本超標,是特級初榨橄欖油「Gallo」My first 食油測試2023 食油測試 olive oil Extra Virgin Olive Oil,檢出量達每公斤11毫克,超過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標準含量為每公斤不多於9毫克)。 60款樣本當中,9款包括3款花生油、1款粟米油、1款特級初榨橄欖油、1款葵花籽油、1款米糠油及2款調和油檢出微量苯並[a]芘,每公升含量介乎0.6至4.6微克,都低於香港現時的行動水平,然而含量最高的「御萬家粟米油」超過歐盟的標準。 「保得」代理商表示該公司一直有要求食油及塑膠容器的供應商提供檢測報告(包括塑化劑的檢測),而貨品到港後該公司亦會抽樣檢查。
食油測試: 食用油检测——植物油检测概述
製造食油過程中,可能使用有機溶劑,若處理不當,有機會令殘留量超標。 有研究指,長期進食,含溶劑三氯甲烷的物質,可能令動物患肝臟囊腫。 此次香港消委會從超市及百貨公司,選擇50款市面常見的食油進行測試。 這些食油包括14款特級初榨橄欖油、2款橄欖油、2款牛油果油、3款椰子油、2款茶花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2款葡萄籽油、3款粟米油、6款芥花籽油、1款大豆油、6款花生油,和5款調和油。 殘留溶劑 三氯甲烷(Chloroform) 俗稱哥羅芳,有研究指,長期進食了含溶劑三氯甲烷的物質,可能令動物患肝臟囊腫。
食油中的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並有助控制體內好、壞膽固醇的水平。 以每100克計算,測試中,以茶花籽油、橄欖油和特級初榨橄欖油3個組別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平均含量最高;至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則以葡萄籽油、粟米油2個組別及大豆油樣本為最高。 食油測試2023 此外,測試發現有8款樣本檢測出的營養素含量,與標示值的差距超出規定容忍限(20%),最嚴重1款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與標示值相差逾85%。 消委會敦促生產商從速糾正標籤內容的誤差,為消費者提供準確的資訊。 消委會檢測市面上60款常見食油的重金屬、致癌物、塑化劑、污染物等,全數樣本被驗出最少殘餘一種化學物質。 記者比較各樣本,發現內地製造的「御萬家濃香花生油」雖價錢相宜,900毫升平均只29元,但同時「成份最齊」,除了污染物氯丙二醇遠較其他樣本為高,還含有兩款塑化劑、致癌物苯並[a]芘和環氧丙醇、黃曲霉毒素、芥酸和抗氧化劑。
食油測試: 食用油脂檢驗項目
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 食油測試 御萬家的代理商回覆消委會的檢測結果指,會與供應商詳細瞭解及跟進有關食油配方及精煉程序,並積極研究改良方法,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選擇。 「御萬家」的代理商表示關注消委會的檢測結果,並會與有關供應商更詳細瞭解及跟進有關食油配方及精煉程序。
食品法典委員會亦沒有制訂食油所含3-MCPD、3-MCPDE及GE的最高限量。 不過,JECFA訂定3-MCPD及3-MCPDE的暫定每日最高容許攝入量是每公斤體重4微克。 但歐洲食物安全局則將3-MCPD及3 - M C P D E的每日最高容許攝入量訂定為每公斤體重0.8微克。 消委會測試60款市面較常見的食油樣本,除了發現41款樣本含塑化劑外,發現9款食油樣本含致癌物苯並[a]芘。 環氧丙醇(glycidol)是一種污染物,它會和油脂內的脂肪酸發生反應形成酯類,其以縮水甘油酯的形式存在。 研究指攝入縮水甘油酯後,它會在胃腸道內被大幅水解,釋出有毒的環氧丙醇,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國際組織評為「很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長期過量食用可損腎功能和影響雄性生殖系統。
食油測試: 花生油
但50款測試樣本裡,「SuperFoodLab」純正椰子油(無味配方)驗出每公斤1100微克、「御品皇」純正花生油驗出每公斤2000微克的檢出量,超過歐盟標準,「御品皇」更超標2倍。 消費者委員會大規模測試60款市面較常見的食油樣本,結果發現42款檢出污染物氯丙二醇、46款檢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41款含塑化劑,當中5款更高於本港行動水平和歐盟標準的上限,還有2款檢出殘留溶劑三氯甲烷。 食油種類多,選擇食油原來有一定學問,例如有些愛下廚人士講究以不同食油烹調不同的料理。
該公司稱會就是次檢測結果積極研究改良方法,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選擇。 少油,避免高溫烹調,適時轉用不同種類的食油,食油有油膉味或變酸須立即停用,留意成分和產品名稱是否相符。 烹調凍食(如 沙律、涼拌)時,要選擇低煙點的油,而高溫煮食(如 食油測試2023 煎、炒、炸)時,就要選擇高煙點的油,這樣才不會破壞油的成份,同時身體亦可以攝取,身體所需的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