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宗旨:學校是在學習團體的氛圍中,提供學生和教職員工一個全人發展、思維開放和不斷成長的天主教教育:培育他們逐漸成為卓越能幹、犧牲奉獻、充滿熱忱、富於靈性和具備倫理分辨能力的人,同時擁有一顆胸懷普世的心。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灣仔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香港南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幾乎全部學生來自 BAND 1 的小六畢業生。 收生詳情請看:學位分配辦法 、自行分配學位 、中學統一派位。 香港華仁書院(英語:Wah Yan College Hong Kong),簡稱港華,是香港一所著名傳統男校,創校於1919年,位於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81號 ,由天主教耶穌會營辦,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 校報《華粹》(Signum)由九龍華仁書院學生會編輯部出版,收錄校園新聞、學生投稿、專欄及社會知名人士專訪。 九龍華仁書院是香港第一所以綠色作校褸底色的學校[6](香港華仁為普藍色)。
1946年、1947年間,學生人數不斷增加,需要尋找新校址。 不過,遷入何文田山道15號一地皮的提議遭政府否決,另一說法為政府態度不置可否,致使遷校一事不了了之。 1949年,學校與香港政府商討後,政府同意讓九龍華仁使用油麻地一已遺棄的稻田及附近土地。 1952年,九龍華仁搬到窩打老道56號現址,面積約41,000平方米。 [2]此地早年稱為火棚,政府一直以臨時特別許可證的方式租用給農民。
華仁書院: 香港公開考試狀元名單
校方於每年9至10月委任總編輯,負責來年校刊之編輯工作;《華暉》多數於11月舉行之畢業禮(Speech Day)派發。 華仁書院 另外,自第五十六期《華暉》開始新加入《藝》(The Genre),刊登學生美術作品、海報、横幅、產品設計等等。 有名校生的父母發現兒子愈打機反而愈自律,而且成績繼續名列前茅,所以一直支持兒子玩電競,更奉籲時下父母應與孩子一起探索電腦世界,否則是「愈禁愈想試」。 由於山泥傾瀉導致地基不穩,屋宇地政署曾於1989年及1992年查封部份校舍並加建護土牆以鞏固山坡及地基, 施工期間飯堂、物理和化學之實驗室及演講廳須暫時關閉,此兩科之實驗課須移師生物科實驗室進行, 午膳由校外供應商提供。
2013年,舊生鍾衛良接任校長一職,誓言「不轉直資,不減班!」,要令九華繼續成為基層學生望而可及的優質男校。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油尖旺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深水埗區、九龍城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絕大部分學生來自 BAND 1 的小六畢業生。 由於連串反政府示威引發之保安問題以及因對抗COVID-19病毒的廣泛傳播而實施的人群管制措施,因此許多活動,包括原定於2019年12月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大型晚宴,宣告取消。
華仁書院: 建築、城市規劃、工程界
1941年日軍侵略香港,學校停課,華仁書院地牢改為紅十字會站。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學校於9月8日重開。 由於戰後有大量學生入讀,1949年9月增設下午班,上午班上課時間為早上8時至下午1時,下午班由下午2時至7時15分。
校刊編輯部全由學生組成,編輯自主性極高,老師只擔任顧問角色,甚少插手內容或排版;另設學生顧問,慣例由上屆總編輯擔任。 成員來自各班兩名代表,負責監察學生會,審核各項計劃、財政預算及財政報告,亦包括修改憲章、選舉執行委員會成員。 同時,九龍華仁注重學生自行舉辦活動,很少依賴老師幫助。 每年各個學生組織都舉辦不少活動,例如明愛賣物會(舉辦攤位,通常在11月舉行)、周年音樂會(通常在5月舉行,地點多為康文署轄下大會堂)及 Pop Music Night(由流行音樂社主辦,通常在5月或7月舉行)。 新校舍由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創系主任布朗教授(Professor R. Gordon Brown)設計。
華仁書院: 全港中學排名2023(更新3月1日 12:30pm)
其後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到1928年因設施不足,遷往同區的奶路臣街。 全校語文政策:除中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外,各科均以英語為授課語言。 自2009年度開始,學校增聘普通話老師,進行小班教學,並通過課後活動及練習加強學生聽、說普通話的能力。 香港有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29 間男子中學,佔整體約 6%;香港有 88 間天主教中學,佔整體約 19%;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2019年12月16日,學校舉行了一個小型派對以慶祝其創校100週年, 許多現任和前任教師以及在世的耶穌會神父都參加了此次活動。 校方亦設立獎項獎勵於校內試、中學文憑試或課外活動取得優異成績之學生,華仁舊生會亦頒發獎學金予成績優異或清貧學生,供他們完成本地或海外大學課程。
創校於1919年的香港華仁書院,多年來都是政商名人的搖籃, 2013年10月,舊生蘇英麟受命「回家」接掌校長之位,還看 這間老牌名校如何延續盛世。 2019年12月,香港華仁書院一處斜坡發現土製炸彈。 警方調查後,翌年4月拘捕一名20歲就讀IVE的男學生嚴文謙,控以串謀意圖傷人,警方指在其秀茂坪邨寓所內檢獲一批電路板可用作引爆炸彈,與華仁書院土製炸彈部分裝置極相似。 消息指被捕者是前線勇武派「屠龍小隊」及「V小隊」成員。 [24][25] 涉案疑犯其後於2020年8月保釋候審期間與另外十一人乘坐快艇潛逃往台灣, 於果洲羣島對開內地水域被中國公安截獲, 華仁書院2023 其中十人被控非法越境罪,在同年12月30日被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法院判監七個月至三年。
華仁書院: 香港華仁書院 (WYHK)
耶穌會於1971年和旅港番禺會所達成協議於灣仔肇輝台的番禺會所學校校舍合辦小學,番禺會所學校改名為番禺會所華仁小學並成為香港華仁書院的直屬小學。 學生亦可申請自行分配學位,但須與其他學校學生競爭,須具有超卓學業成績或體藝才華和通過面試。 香港華仁書院是香港首間由華人開辦的英文學校,創辦人徐仁壽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畢業於聖若瑟書院,並曾任教於英華書院及聖若瑟書院。 徐仁壽毅然於1919年12月16日創立華仁書院,校名中的「仁」字取其創辦人名字而來。 華仁書院2023 第一代校舍位於荷李活道60號三樓和四樓(卑利街與荷李活道交界)創校,舊校舍建築物至今依然整座完整保存,即公利真料竹蔗水位處的建築物,建築風格為戰前歐洲式建築,建築物被列入香港二級歷史建築,開學時有4位學生。 1920年,另再租用卑利街54號A擴班,暑假改在摩囉廟街33號。
- 徐仁壽鑑於私人辦學很難實現教育最高理想,遂於同年12月22日將學校轉交耶穌會愛爾蘭籍神父接辦,繼而轉往北婆羅洲經營樹膠業,晚年於粉嶺崇謙堂村石廬定居。
- 消息指被捕者是前線勇武派「屠龍小隊」及「V小隊」成員。
- 五十六期前總編輯由學生會編輯部主席兼任,五十六期及以後由諮詢委員會委任。
- 辦學宗旨:學校是在學習團體的氛圍中,提供學生和教職員工一個全人發展、思維開放和不斷成長的天主教教育:培育他們逐漸成為卓越能幹、犧牲奉獻、充滿熱忱、富於靈性和具備倫理分辨能力的人,同時擁有一顆胸懷普世的心。
- 與香港華仁書院不同,由於沒有直屬小學,中一統一派位根據學業成績分配學位。
- 除早期之農田外,原本亦作曬染料、豆豉、布料之用,為附近旺角的通菜街、西洋菜街、花園街、豉油街、煙廠街、洗衣街、染布房街、黑布街、白布街等街名的由來。
- 同日,每個參選內閣需要安排活動予初中學生以爭取選票。
鑑於電子學習已成為學習的新形態,學校自中一級開始,推行自攜裝置計劃(BYOD),透過資訊與通信科技,藉此讓同學培養自學的能力,也提升同學的電子素養、解難能力及溝通協助技巧等。 為照顧學習的多樣性,學校已在各級推行資優教育,從而發掘同學不同的潛能。 華仁書院 1932年,5位耶穌會愛爾蘭籍神父應邀任教,同年9月並以相鄰的羅便臣道8號前聖若瑟書院南座校舍作擴充(即樂信臺現址)。 徐仁壽鑑於私人辦學很難實現教育最高理想,遂於同年12月22日將學校轉交耶穌會愛爾蘭籍神父接辦,繼而轉往北婆羅洲經營樹膠業,晚年於粉嶺崇謙堂村石廬定居。
華仁書院: 香港中學會考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狀元
徐仁壽更邀得聖若瑟舊同事林海瀾先生一同辦學,由於學校成績卓著,教育司批准華仁成為政府補助之華籍私人辦理之學校。 學習和教學策略:學校的辦學宗旨為培育同學終身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校鼓勵同學透過在課堂與活動中的經驗,從做中學習,在每次經驗上適時反思,加以改進,讓自己不斷進步。
香港華仁書院自1986年起每年均舉辦傑出學生及親善大使選舉,選出3名中五學生(2011年前為中六學生)為傑出學生及從傑出學生中選出1名親善大使與九龍華仁書院代表一起赴海外探訪當地華仁舊生會,評選準則包括良好學業成績及卓越領導才能等。 首屆得主包括現職香港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林雲浩及著名心臟科醫生梁達智, 學年新舊學制交替時中五及中六各選3名傑出學生及1名親善大使。 與香港華仁書院不同,由於沒有直屬小學,中一統一派位根據學業成績分配學位。 同年12月,日軍攻進九龍西,耶穌會教士協助居民撤退到香港島,九龍華仁被迫封校。
華仁書院: 學生會
為輔助同學的學習發展,學校設學術委員會及課程發展委員會,以完善課程發展、推廣跨學科專題研習及照顧學習多樣性。 此外,學校的教學團隊均已完成師資培訓,相關科目由專科老師任教,為同學設計合適的課業及活動。 為迎合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學校特意在初中推行專題研討及STEM教育,讓同學及早運用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把所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高中課程編排著重文中有理,理中有文,讓同學的認知層面更廣泛,以應付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及需要。 中一級設圖書館學習課,讓同學學習善用圖書館資源進行思考與閱讀,促進學習。 另外,為鼓勵同學在課餘時間多閱讀,中文、英文及各科均設有閱讀計劃。
[26] 華仁書院 另外兩人因未成年即時獲釋返港,現因在港所犯罪行等候法院審訊。 [27] 嚴與其他犯人於2021年3月22日在內地服刑完畢被移送返港,隨即因在港所犯罪行被香港警方拘捕,4月5日在沙田裁判法院提堂,所有被告不准保釋,還押候審。 港九兩所華仁書院均設有舊生會,並於美國東西岸、加拿大東西岸、澳洲、英國、新加坡及中國內地設立分會, 方便僑居當地之師生聯誼。
華仁書院: 學校類別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華仁書院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我們搜邏一些有提及到華仁書院(九龍)的影片,希望帶來多方面的資訊去認識這學校。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香港華仁書院的資訊。
- 新校舍由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創系主任布朗教授(Professor R. Gordon Brown)設計。
- 首屆得主包括現職香港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林雲浩及著名心臟科醫生梁達智, 學年新舊學制交替時中五及中六各選3名傑出學生及1名親善大使。
- 為照顧學習的多樣性,學校已在各級推行資優教育,從而發掘同學不同的潛能。
- 此外,學校的教學團隊均已完成師資培訓,相關科目由專科老師任教,為同學設計合適的課業及活動。
- [24][25] 涉案疑犯其後於2020年8月保釋候審期間與另外十一人乘坐快艇潛逃往台灣, 於果洲羣島對開內地水域被中國公安截獲, 其中十人被控非法越境罪,在同年12月30日被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法院判監七個月至三年。
-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九龍華仁書院(英語:Wah Yan College, Kowloon),簡稱九華,是一所位於香港九龍京士柏的著名男校,由天主教耶穌會營辦。 校舍最初設於旺角砵蘭街,1928年搬到奶路臣街,1952年搬到窩打老道現址。 九龍華仁書院一直致力培育學生於德、智、體、群、美等各方面均衡發展。
華仁書院: 資助中學
日佔時期,困難情況下華仁繼續授課;直至1945年7月1日,日軍着華仁停辦。 徐仁壽有感學生需要更多精神上的指導,於是漸漸將管理交與當時有意於本地提供教育的耶穌會修士。 隨着香港大學於1911年成立,耶穌會的神父轉為提供宿舍予大學生,即現今的利瑪竇宿舍。 1932年9月,5位耶穌會司鐸加入華仁為教職員,同年12月25日華仁辦學權正式移交耶穌會。 創校近一個世紀的九龍華仁書院,以自由、開明校風著稱,秉持耶穌會教學理念,在學業成績以外,更重視給予學生成長空間及關懷,培育他們成為具才幹、有承擔、富愛心、明辨是非、與仁同行的領袖。
根據學生會憲章,如果競選的學生會內閣落選,上屆的學生會將選舉進入下一個程序,接受有興趣的學生自薦或由上屆學生會挑選三名學生,得到校長同意後,需到學生評議會得到學生評議員通過。 九龍華仁書院及香港華仁書院的學生又稱為「華仁仔」(英文名:Wahyanites)。 兩間華仁書院都很重視華仁精神和傳統,有部份更返回母校任教,傳承華仁精神。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華仁書院(九龍)的資訊。 華仁書院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華仁書院: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辦學宗旨:根據天主教信仰對主的愛和中華文化,學校矢志:一、做一位具同理心的模範,感染學生成為負責任和富仁心的社會一員;二、啟廸學生勇猛精進,以致君子;三、培育備具愛心、靈性、道德與智慧的領袖。 華仁書院小堂(英語:Wah Yan College Chapel)位於皇后大道東281號(華仁書院)。 在1988年開始在主日舉行彌撒,並屬於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區。 相信各位都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可想而知,附近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若學校位於市井之處,學校難免會沾染到一些市井之氣,學生上學放學也會受到不少影響。 若學校能在清幽的地方,或是在有書卷氣的地方,學生或多或少都會被感染。
[3]主樓於1952年9月竣工,而禮堂則於1955年開幕。 游泳池在1988年落成,羅定邦樓則在1991年開幕。 據1999年香港教育署之視學報告,全校共有31個課室、5個實驗室、12個特別室、兩個籃球場、四個網球場及禮堂、圖書館、一個人造草地足球場、一個硬地足球場、泳池和舉重健身室各一。 華仁書院九龍分校成立於1924年12月1日,校舍在砵蘭街70號的私人樓宇之內,最初只有24名學生。
華仁書院: 教學情況
除早期之農田外,原本亦作曬染料、豆豉、布料之用,為附近旺角的通菜街、西洋菜街、花園街、豉油街、煙廠街、洗衣街、染布房街、黑布街、白布街等街名的由來。 新界及九龍淪陷後,駐港英軍撤出九龍,九龍陷入無政府狀態。 奶路臣街和柯士甸道的校舍在戰時遭到搶掠,學校檔案散失不全,只有兩位校長林海瀾和周清霖填寫之學校日誌得以保存。
華仁書院: 華仁書院小堂
在1959年開始在主日舉行彌撒,1964年至1988年屬聖德肋撒堂區,1989年至1990年屬黃大仙聖雲先堂區,1991年屬聖德肋撒堂區。 九龍華仁書院每年由校刊編輯部出版校刊《華暉》(The 華仁書院2023 Shield), 編輯部直屬於學生會諮詢委員會。 五十六期前總編輯由學生會編輯部主席兼任,五十六期及以後由諮詢委員會委任。
2022年12月10日及11日, 港九兩校聯合舉行《無國界兄弟情》網上聚會,現居世界各地的舊師生透過視像會議與在港之師長暢談近況。 一些舊生會海外分會更舉辦聯誼活動配合, 讓不同年代之師生聚首一堂。 港九兩所華仁書院均設有舊生會,並於美國東西岸、加拿大東西岸、澳洲、英國、新加坡及中國內地設立分會, 方便僑居當地之舊師生聯誼。 中文辯論隊曾於1988年贏得香港電台與北角街坊福利事務促進會聯合主辦之第13屆全港青年學藝辯論比賽 (雄辯擂台) 冠軍。
一樣米養百樣人,同一種教學方式可能也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在一所讀書風氣濃厚高壓的學校,可能會產生許多高材生,但若你的子女不是能承受高強度的讀書環境的話,可能會得到反效果。 所以在選擇不同學校時,不但要考慮學校,也同時要考慮子女能力。 許多家長都會在選擇學校時採用比較「博」的選擇,希望子女可以進高Banding高排名的學校,可是排名不代表一切,有時候排名相差幾位的學校可能實際上成績上分別不大,但是校風會很不一樣。 聖依納爵小堂(英語:St. Ignatius Chapel),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56號(華仁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