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賣樓撻訂9大好處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賣樓撻訂

單位顯示「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交易再未有進展」,意味著買家撻訂離場,料遭發展商殺訂樓價5%,即約21.5萬元。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有規定發展商需於簽署合約後的24小時內,把相關記錄登記上「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中的「成交紀錄冊」。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內,成交紀錄冊的資料,發現截至十月尾,今年累計有409宗個案未有繼續完成交易,以期內約11,400宗成交量計,比率差不多高達3.6%。

相關數字創出了過去幾年的新高,因為2015年至2019年之間,相關比率大約介乎1.6%至2.1%間。 在某些情況,買家簽了臨約,付了細訂,繼而再簽「正式買賣合約」,再付了「大訂」加付訂金(與細訂合共為樓價 10%),才忽然決定放棄交易。 這個情況下,買家除了損失已付訂金,亦會被業主追討損失,包括物業再行售予他人之買賣差額,撻訂的代價更大。 通常,撻訂的準買家在買樓前沒有做足功課,以為能夠借到高成數或足夠成數的按揭貸款,到簽完臨約才發現不獲銀行批出貸款(常見原因為過不到壓力測試、無能力供樓等)。

賣樓撻訂: 一手新盤撻訂情況

雖然發展商近年力推上車盤吸客,新盤撻訂情況仍時有出現,準買家放棄上會,不一定與樓價太貴有關。 若買家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沒有在五個工作天內簽訂買賣合約,該臨時買賣合約將會終止,以及有關的臨時訂金即遭發展商沒收。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賣樓撻訂

【買樓撻訂】置業是人生大事,如果買一手樓、二手樓,不論簽了臨時買賣合約或正式買賣合約後取消交易,買方需要承担後果不小,「無樓」之餘並會白白引致金錢上損失。 另外,買樓時適逢樓市跌,銀行調低物業估價,隨時影響買家申請按揭計劃,買家如何自保? 如果買方在簽署買賣合約後未有完成交易,發展商同樣會沒收其訂金,並可能追討物業重售後的差價。 賣樓撻訂2023 不過,謝天良指出,雖然發展商可以向買家追討差價,但這亦要視乎樓價下跌的幅度而定。

賣樓撻訂: 銀行調低估價借足不易

他說,97年後兩年內樓價曾大跌六成,故發展商要追討差價。 如果買方在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後才決定取消交易,賣方會沒收10%大訂,並且會向買方追討稍後單位重售後的差價。 正因買方是首次置業人士,其物業樓價600萬元,故需繳交3%印花稅。

另外,朱碧其指,一手樓的律師費會較二手樓稍低,因一手樓沒有舊契需要查閱,但二手樓則需要查閱舊契。 但凡物業買賣,都需要簽署買賣合約,無論是臨時買賣合約或正式買賣合約,只要買方在簽署後決定悔約,需要被賣方沒收訂金,俗稱「撻訂」。 一手樓、二手樓買賣「撻訂」,需要承担後果,白白賠錢。 如果在冷靜期內反悔,則只須支付「細訂」,不用作其他賠償;但若在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終止交易,除訂金外,買家還有可能要賠償發展商重售單位的差價。 不過早前樓市較旺,其實不少發展商都會將撻訂單位提價出售。 答:若果買方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決定取消交易,賣方便會沒收細訂,兼且買方需要繳付雙方代理佣金共2%。

賣樓撻訂: 香港樓市2022|撻訂賠償例子

從以上5個例子,無論一、二手樓買賣,若果簽署合約後取消交易,買家所賠償的數額不算低,最高也要100多萬元,可見置業決定不能太倉卒。 特別是買一手樓,買家容易受到售樓處氣氛影響而未有深思熟慮,於是下了決定,之後盤算過後才放棄交易。 賣樓撻訂2023 但他續稱,既然發展商已沒收買家樓價10%的訂金,相信樓價要跌超過一成,發展商才會追討差價。 儘管如此,但以下例子仍假設樓價下跌一成半,讓大家了解在樓市下跌情況下,一手樓「撻訂」,買家需賠償的費用。 物業買賣過程中,買賣雙方要簽署「臨時買賣合約」,而買家亦要支付「細訂」臨時訂金(一般為樓價 3-5%),初步落實交易。

本文分析購買一手或二手物業後決定「撻訂」,買家需要承擔的費用,並假設買家是首次置業人士,購入一個600萬元物業。 賣樓撻訂2023 現時買二手樓,「扑搥」後簽署臨時買賣合約,買方需支付細訂,通常是樓價3%至5%。 賣樓撻訂2023 簽署臨時合約後14日內,買賣雙方簽署正式買賣合約,買方需向賣方支付大訂,通常是樓價10%(細訂加大訂)。

賣樓撻訂: 銀行估價兩月內不改

樓市波動,由選購物業到買賣交易,物業的價值可能已有變動,而原業主及準買家的取態亦或有轉變,導致地產新聞時有報道的「撻訂」情況。 撻訂指的是甚麼、有著怎樣的成本代價、而準買家可以如何避免這樣的損失? 目前買一手樓,選用發展商提供的付款方法,不外是即供付款和建築期付款兩種方法。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指,若果選用即供付款,通常成交日期為120天,銀行批核按揭時間不算長,期間銀行估價不會有太大波動。 現時樓市向下,一旦先前買貴樓,但同類單位成交價大跌,銀行調低估價,分分鐘未必借足按揭,置業人士需要設法解決這個問題。 賣樓撻訂2023 「必買必賣」是經過買賣雙方同意下,在臨約內協定作出的附加條款,以強制規範雙方在簽署臨約後,必須履行買賣合約,但若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決定權可交由法庭裁決,解決方法之一是以足夠賠償作結。

賣樓撻訂

辛苦儲下來的首期,誰都不想因撻訂而化為烏有,選擇單位時一定要花時間多做比較,才不致做了錯誤決定。

賣樓撻訂: 香港樓市2022|為甚麼撻訂?

但買方取消交易,稍後可向稅務局申請退回其支付的印花稅數額。 至於一手樓,買方簽署臨時買賣合約,並支付樓價5%的臨時訂金,需於5個工作日內跟賣方簽署買賣合約,再支付樓價10%訂金。 賣樓撻訂2023 雖然一手樓仍然透過地產代理買賣,但買家無需向代理支付佣金,佣金由發展商負責。

賣樓撻訂

簽了臨約後,如買家決定悔約,不完成買賣,就要放棄已付的臨時訂金,俗稱「撻訂」。 「撻細訂」指買家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放棄交易,一般會被發展商沒收樓價訂金。 賣樓撻訂2023 買樓要簽兩份合約,分別為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撻訂就即是在簽約後反悔不買樓。

賣樓撻訂: 香港樓市2022|連上車盤都放棄不買!隨時蝕數十萬訂金|新盤撻訂4個原因+賠償須知

買家在簽訂兩份合約的同時,都須向發展商交付訂金,若撻訂則代表「白蝕」一筆訂金,更要支付雙方代理佣金,即2%樓價。 最新出現的新盤撻訂個案,為由長實(1113.HK)及新地(0016.HK)合作發展的屯門小秀村「飛揚」。 根據成交紀錄冊,項目第1座19樓F室於本月9日沽出,實用面積281平方呎,樓價431.1萬元。

  • 雖然一手樓仍然透過地產代理買賣,但買家無需向代理支付佣金,佣金由發展商負責。
  • 如果買方在簽署買賣合約後未有完成交易,發展商同樣會沒收其訂金,並可能追討物業重售後的差價。
  •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有規定發展商需於簽署合約後的24小時內,把相關記錄登記上「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中的「成交紀錄冊」。
  • 如果買家在簽訂臨約後市況突然出現劇變,樓市吹淡風,個個都認為樓價會大跌,多數人自然不想入市變負資產、蝕錢。

如果買家在簽訂臨約後市況突然出現劇變,樓市吹淡風,個個都認為樓價會大跌,多數人自然不想入市變負資產、蝕錢。 諸如政府「加辣」、加息、疫情、股市變動、國際地緣政治等多個因素,都有機會引致經濟急劇轉差,連鎖效應下,樓市亦出現撻訂潮。 市區盤最近亦有撻訂個案,位於大角咀、由宏安地產(1243.HK)發展的Larchwood項目7樓A室,實用面積250平方呎,於本月2日中以565.8萬元沽出,同樣遭買家撻訂,以樓價5%計,料涉約28.3萬元訂金。 選用建築期付款,則要視乎建築期時間而定,如果是24個月,現時難以預測兩年後市場波動,以及當時銀行估價。 他續稱,特別這兩年,在加息周期下市場較為波動,故建議最好預留多些錢,數額約樓價一成便可。

賣樓撻訂: 按揭計算機

如果是透過地產代理進行交易,完成交易後,買家本應支付樓價 1% 的佣金。 撻訂的話,買家除了要支付這 1%,亦要代賣家支付佣金,總共為 2%。 賣樓撻訂 不少人買新樓是為了「升級」住更好,此前都會先將原有物業賣出,中間可能會有一段空窗期,需要找其他住所居住(如租樓)。 「撻大訂」則是指買家在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中止交易,此時買家通常已交付樓價10%金額,這筆訂金同樣會遭到沒收。 香港樓市2022|經濟未有重大改善,加上美國聯儲局再宣佈加息0.75厘,香港樓市持續受壓,但用家需求不減,細價盤、細單位等上車盤相對更受歡迎。

此時準買家就要另外自備足夠現金去完成交易,如果無法湊足錢,就只能選擇終止交易,蝕訂離場。 要注意,新盤撻訂可能牽涉到其他費用,上表僅提供基本虧損項目作參考。 賣樓撻訂 一手買家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會有5個工作天的「冷靜期」,5天後才簽正式買賣合約。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