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窩-神樂院-狗虱灣-萬角咀-愉景灣眺望對岸坪洲和周公喜靈景色離開神樂院,順小徑繼續上走,來到山坳,便拾級登上山頂的涼亭,來趟炎夏中的小休。 之後沿山脊朝神樂院下走一段,步至開揚處,眺望對岸坪洲和周公喜靈景色。 沿途可俯瞰狗虱灣政府倉庫,記憶所及,已拆散的皇后碼頭,應該是存放在這倉庫,不過遠望下卻未見其蹤影。 宣真派緣起於明朝,是隨著天壇神樂觀的建立而產生的,同時也隨著天壇神樂署的衰敗而消亡,到了1911年後,由於祭祀制度的徹底消失,典禮音樂也與宣真派一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 19世紀末,熙篤會一支嚴規熙篤會(Trappist)來到中國,在河北楊家坪建立聖母神慰院,1928年在河北正定成立聖母神樂院。
- 今日,神學及禮儀的發展,強調不應把基督的苦難、死亡和復活分割;死亡是過程,復活是最終的目的。
- 據天主教會記載,聖母於1917年在葡萄牙花地瑪(Fatima)向三名牧童顯現,自此頭戴皇冠、身穿白衣和雙手合什的花地瑪聖母受到教徒敬拜。
- 在國共內戰期间的1947年,正定神樂院地处国共交战前线地带,于是在李博嵐院長率領下,神樂院曾多次搬遷,最初迁到四川省新都县泥巴沱,最後到了1950年才來到香港。
- 前往熙篤會神樂院的交通路線不算太過複雜,周末出行時可以一邊感受歷史氣息,一邊拍照打卡留念。
- ▲神樂院小花園門楣上有個粉藍色十字架,甚為搶眼。
院中的隱修士皆以奉行苦行修道生活,遵守本篤規則。 曾以「十字牌牛奶」聞名於香港,近年也有製作曲奇餅。 一直到八十年代,因為牛奶的需求越來越大,神樂院的神父決定將牛奶廠搬遷到元朗,並逐漸將牛奶廠的營運和管理交由專責團隊負責,在修院生產牛奶的歷史才告一段落,而神樂院目前仍然是「十字牌」的董事。 熙篤會神樂院是一所天主教隱修院,位於大嶼山大水坑的小山丘上,介乎於愉景灣至梅窩之間。
神樂院: 聖母神學院默默地守在大嶼山東岸近60年,一直鮮為人知。院內的隱修生活及中世紀傳統,都是香港罕見。
小花園內有聖母亭,中文對聯及以拉丁文寫有意為出入平安的短語,風格中西合璧。 聖母神樂院,又名熙篤會神樂院(英語:Trappist Haven Monastery,2000年改為Our Lady of Joy Abbey),是位於香港大嶼山大水坑的天主教隱修院,於1950年建立。 神樂園現時仍製作曲奇餅出售,遊客可以參觀從碼頭一直伸延到小山上,紀錄耶鮮受難過程的「苦路」、修園內的小花園和神樂園的聖堂,宿舍部份則不對外開放。 不過現時十字牌的牛奶奶源並非來自香港,只是由香港工廠加工及包裝。
【大嶼山好去處】到訪位於大嶼山的熙篤會神樂院,可以看見充滿復古感的英式建築物,極具歷史意義的耶穌「苦路」和「六角聖母亭」等,同時是香港著名牛奶品牌的發源地。 前往熙篤會神樂院的交通路線不算太過複雜,周末出行時可以一邊感受歷史氣息,一邊拍照打卡留念。 拜苦路敬禮源於早年歐洲朝聖者前往聖城耶路撒冷瞻仰基督受難地方,他們回家後做了一些苦難紀念牌,以便繼續進行苦路崇拜。 到了17世紀,方濟會修士利安納(Leonard of Port Maurice)大力宣傳拜苦路敬禮。 神樂院 1731年,教宗格來孟十二世(Clement XII)正式確定苦路14站,每站介紹一個事蹟。 現今的天主教堂幾乎都掛有14處苦像,方便教友瞻仰敬禮,但像聖母神樂院在戶外設有苦路則甚罕見。
神樂院: 香港好去處:【全球冠軍風景攝影師鏡頭下的西沙靚景!附行山路線+「探索西沙」巡迴展覽詳情!】
沿岸邊慢行約半小時到碼頭,沿路有多間士多及公廁、食肆,為郊遊劃上句號。 神樂院 總結愉景灣經神樂院去梅窩全程路況理想,樹蔭指數高,路牌指引明確,加上神學院的歷史,行山以外,不如說是一個旅程更貼切。 十字牌牛奶 神樂院初期設有牛房,生產牛奶自給自足。
聖母神學院默默地守在大嶼山東岸近60年,一直鮮為人知。 聖堂的設計和布置也是獨一無二,然而它沒有被列入歷史建築評級名單,亦少有學術文章介紹,彷彿被人遺忘似的。 大嶼山大水坑有一座天主教隱修院,院內的修士足不出戶,差不多與外界隔絕,除非教友,甚少人專程而來。 這是熙篤會在1950年代初建立的聖母神樂院,曾經自設乳牛場,因生產鮮奶而揚名。
神樂院: 香港好去處:【親民藝術展Affordable Art Fair一連三日會展舉行 主打香港情懷! 超過90間本地+海外藝廊參與】
不遠處為中西合壁的聖母亭,聖母像配以中文字,入口處的拉丁文為PAX INTRANTIBUS(Peace to those who enter),背面寫上SALUS EXEUNTIBUS (good health to those who 神樂院 depart),文化融合形成一道奇觀。 聖堂門外有本篤會會祖聖本篤(St Benedict of Nursia)之像,他被譽為西方修道院制度的創立者。 遊人可進入聖堂祈禱,但只可坐在後排和閣樓的座位。 中殿兩側各有兩排舊式木椅,面對面排列,並非朝向聖所祭台,是給修士祈禱之用。 週末時,一般可以進入聖堂內部參觀,感受一下聖堂莊嚴的氣氛。 不過要注意,若聖堂內正進行彌撤或其他儀式則需要保持安靜,不便打擾。
聖母亭於1979年建成,以中式設計,呈六角攢尖頂,周圍設有六角形圍欄。 亭中擺放法蒂瑪(花地瑪)聖母像,正面刻有一副中文對聯:「靈形迭現,法蒂瑪牧童聆訓;慈光普照,大嶼山隱士獻身」。 據天主教會記載,聖母於1917年在葡萄牙花地瑪(Fatima)向三名牧童顯現,自此頭戴皇冠、身穿白衣和雙手合什的花地瑪聖母受到教徒敬拜。 下聯的「慈光普照」四字,似是將聖母比作中國人熟悉的觀音,使天主教融入本地文化中。 聖母神樂院於1928年建立,前身位於中國河北省正定滹沱河五孔桥南河灘(现石家庄市学府路3号河北天主教神哲学院校址),由26名來自察哈爾涿鹿县杨家坪圣母神慰院的司鐸在1926年成立,隸屬於嚴規熙篤隱修會。
神樂院: 香港動漫節2023:【動漫節首賣週邊+6大福袋!咒術迴戰+我推的孩子+鏈鋸人+水星的魔女】
沿著稔樹灣村石路前行,到達梯級時拾級而上,沿指示牌前行可見苦路徑,進入神樂園範圍。 神樂院位於高地之上,對外只有一條建在小溪上的「永援聖母橋」(建於1960年代)連接。 當時「十字牌牛奶」令修院成為了一個山友熱門的旅遊景點,在六七十年代,很多人會組團坐船到神樂院參觀,然後再步行到梅窩銀礦灣。
聖母神樂院的修士每日凌晨3時起床,3時半到聖堂開始「更課」,約8時半勞動。 他們一天共有七次禱告讀經,晚上7時半完成「寢前經」後就寢。 神樂院2023 他們奉行聖本篤提倡的虔修生活,經常保持靜默,每日大部分時間只是祈禱、勞動和讀書。 前往神樂園的交通不算複雜,可以在欣澳乘愉景灣巴士DB03R線,於愉景灣廣場下車。 下車後沿愉景灣道往遊艇會,轉入遊艇徑後便會進入稔樹灣村。
神樂院: 建築
雖然聖堂或因疫情而未能開放,但就算未能參觀內裏的古雅布置,單是欣賞掛着十字架的優美花崗岩石建築,以及教堂門前的本篤會會祖聖本篤雕像,已能感受和諧清幽的氣息。 柏油路上斜,沿途樹上掛著14個十字架,即十四站苦路,紀念耶穌受難。 神樂院 約20分鐘到達熙篤會神樂院範圍,聖母神樂院又名熙篤會神樂院(Our Lady of Joy Abbey)信奉天主教,因國共內戰而由河北遷到香港,1956年於大嶼山開張。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神樂院: 大嶼山必訪隱世清幽秘景 英式復古建築/牛奶廠遺跡/粉藍小橋打卡
一排排整齊的農田種出有茄子、木瓜,為海邊小屋點綴不少。 穿過長沙欄小灘,往神學院方向上山時,要勿破騷擾在樹間結網的巨型蜘蛛。 路況不太斜,在分叉路有空可先落斜,約5分鐘到達大水坑熙篤會神樂院碼頭,人氣不高迎著海風放空,看來是明智之舉。 前往愉景灣交通,由中環乘船到愉景灣碼頭或由東涌乘DB01R巴士或欣澳乘DB03R巴士皆可。
明神樂觀的主要負責人為提點,其副手稱為左右知觀,此外還有協律郎、司樂等職務。 聖母神樂院平日少見遊人,甚為寧靜,但每年的耶穌受難日,就有不少朝聖者遠道而來。 院方在苦路之後加設「復活」一站,表達耶穌的死亡只是過程,復活才是最終目的。 聖母神樂院位置偏僻,主要靠船隻出入,現有公司經營街渡往來坪洲、神樂院和稔樹灣(愉景灣)之間。 愉景灣今天已變成大型住宅區,水陸交通方便,由該處走半小時也到神樂院。
神樂院: 嚴規熙篤會 - 聖母神樂院
聖母神樂院於1928年建立,前身位於中國河北省正定滹沱河五孔橋南河灘(現石家莊市學府路3號河北天主教神哲學院校址),由26名來自察哈爾涿鹿縣楊家坪聖母神慰院的司鐸在1926年成立,隸屬於嚴規熙篤隱修會。 小編今次帶大家由愉景灣碼頭起步,經稔樹灣村、長沙欄村、聖母神樂院及東灣頭村抵梅窩市。 神樂院2023 最後到情調十足的酒吧把酒談心,舒緩一下生活壓力。
初期神樂院生產的牛奶大多數只是自用,有剩餘才會供應附近的坪州。 到了六十年代尾,神樂院的牛房已經有超過80隻年,並會將牛奶交到市區指定的商戶。 到了七十年代尾,神樂院建立十字牌牛奶,牛奶的產量達到每日3000樽,而且還生產雞蛋同餅乾。 他們的產品主要會送到法國醫院、律敦治療養院、明愛中心以及不同的酒店,包括當時五星級的希爾頓酒店,亦有少量用作零售。 而花園旁就有一條橋接駁到山谷另一邊的聖堂,聖堂採用一個簡樸的設計,以岩石建成。 神樂院2023 神樂院的山邊亦找到廢棄了的牛房,亦見証住「十字牌」與神樂院早期的歷史。
神樂院: 「十字牌」與「神樂院」修士之走難
目前天壇神樂署作為古代音樂博物館向公眾開放,館中陳列展示了神樂署歷史、樂律、詞曲、琴瑟、鼓和塤笙等樂器、中和韶樂、舞蹈服飾等,其中的展品均可以實際演奏,並且辟有盲文解說詞。 200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設立「3.3億文物搶險修繕計劃」將天壇神樂署列名其間,遷出署內所有居民,開始重建神樂署的工程,到2004年9月20日神樂署重建工程正式竣工。 在經歷了1900年以來百餘年的破壞之後,天壇神樂署已經破敗不堪,所余建築不多,僅有部分主體建築得以保留。 神樂院設開放區域,安靜地參觀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聖母神樂院曾在1960年代初出產牛奶,後來成為十字牌牛奶(Trappist Dairy),供應酒店和醫院。 當地的銀礦瀑布和銀礦洞,便既具天然靚景,又盛載有趣的歷史故事,原來在十九世紀中期,梅窩附近山頭發現豐富礦藏,當中更富含少量白銀,因而吸引礦業公司到來大量開採,銀礦灣之名也因此而起。 至於礦洞下的銀礦瀑布,則匯集了黃公田、亞婆塱、窩田等數條支流而形成,在雨水充盈的季節,瀑布水勢旺盛,也因此成為不少人打卡地點。 欣賞瀑布後,再從旁邊小徑上行,數分鐘已來到銀礦洞,洞穴早已封閉,遊人來到只能在洞口遺址拍照,緬懷梅窩的採銀歷史。 彌撒結束後,部分教友繼續留下,隨神父和修士步行下山,由苦路第一站開始拜苦路。 他們每經過一個十字架便停下讀經和默想,直至最後一站,紀念耶穌的苦難和復活,過程莊嚴肅穆。
神樂院: 香港好去處:【世外桃源!深井清快塘紫滕花盛開 淡紫花海仙氣十足!喜香農莊免費入場】- 深井清快塘
▲神樂院位於高地,對外只有一條建在小溪上的「永援聖母橋」作連接。 這條建於1960年代的粉藍色聖母橋已有五十多年歷史,橋的對面就是聖堂。 ▲神樂院小花園門楣上有個粉藍色十字架,甚為搶眼。 步進小花園後則有中式合壁風格的聖母亭,中央放了葡萄牙花地瑪聖母,是充滿中西合壁特色的打卡位。 在國共內戰期間的1947年,正定神樂院地處國共交戰前線地帶,於是在李博嵐院長率領下,神樂院曾多次搬遷,最初遷到四川省新都縣泥巴沱,最後到了1950年才來到香港。 2000年,改英文名為「Our Lady of Joy Abbey」。
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十字牌牛奶」之曝光率勁升,那麼你看了他們近日的廣告片嗎(可參閱下面參考資料的連結)? 因著這股「十字熱」,不知其發源地大嶼山「聖母神樂院」修會,會否多了遊客到訪呢? 筆者也趁此「十字熱」,與大家分享其創辦修會「聖母神樂院」的神父走難故事。 過神學院後一路上斜,至分叉路左轉經5分鐘樓梯上達開揚位,亦是全程最高位。 開揚位可見老虎頭、愉景灣高爾夫球會、青馬大橋、青衣、昂船洲大橋、坪洲、摩星嶺等,當1 聖母神樂院的十字架於山谷間搶鏡。 過山頂的涼亭,及後全是工整石級落山,初時在樹間看到梅窩碼頭,及後呈弧形狀的銀礦灣呈現於眼前。
神樂院: 大嶼山小旅行路線資訊
熙篤會神樂院1928年在河北成立,宣教士在1950年因國共內戰逃難到香港,並在1956年建成現時的神樂園,並得到政府的准許在大嶼山建造這間隱修院。 神樂院在1956年2月19日正式開幕,當日更邀請到港督葛量洪伉儷出席。 當時的報章報導神樂院過住自給自足的生活,修院內養了六隻牛,並有自己的耕地和水塘。 今次的這條行山路線雖然位於偏遠的大嶼山,但途中經過的熙篤會神樂院(Our Lady of 神樂院 Joy Abbey),就是本地品牌「十字牌牛奶」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