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尸羅精舍起,斜路幅度大增,資料顯示約2公里內海拔爬升近500米,並不算小兒科。 青山寺交通2023 青山頂的「韓陵片石亭」,相傳為紀念詩人韓愈曾登臨青山留字,因此柱身寫上韓愈五言律詩。 青山前往良田坳一帶山路是經長期風化的浮沙劣地,部分斜坡幅度甚大及山徑支線多而雜亂,具一定危險性。 青山至良田坳部分路段屬於青山練靶場的軍事禁地,切勿於練習射擊的日子進入該範圍。 射擊練習開始前和射擊時,射擊練習區將懸掛紅旗或紅燈,詳情可瀏覽政府新聞公報。 青山前往良田坳一帶山路是經長期風化的浮沙劣地,部分斜坡幅度甚大及山徑支線多而雜亂,具一定危險性,行走時必須注意安全。
青山禪院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電影《龍爭虎鬥》中,李小龍(Bruce Lee)與喬宏對話場景就在青山禪院。 位於院內的李小龍事蹟徑設資料牌介紹,李小龍迷不妨一看。 2009年9月,青山寺進行復修動土儀式,工程需要12個月完成,整項工程約需3,000萬元[4]。 2012年3月第一期復修工程完成,主要復修大雄寶殿、護法殿、居士林及杯渡岩等,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申請,競逐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而第二期復修工程,將修復觀音閣及美化園藝[5]。 在粉嶺/上水新市鎮發展前,青山公路的終點位於與大埔公路粉嶺段、粉錦公路及原新豐路交界的十字路口[11],即現粉嶺公路上水迴旋處,現時右圖於上水迴旋處至現青山公路一段被標示為「消失路段」的青山公路之路面尚存,但已被封閉禁止車輛通行。
青山寺交通: 青山村站
西面(即是元朗市中心一段)的一段舊稱「元朗大馬路」,英文Yuen Long Main Road(現時仍有人用此稱呼),較重要的建築物包括元朗警署、元朗民政事務處大樓、元朗廣場及開心廣場等,輕鐵豐年路站、康樂路站及大棠道站均位於該段的路中心。 而該道路自1998年上半年起成為通往大欖隧道和環迴公路之主要幹道。 玫瑰花園以北的新墟段是屯門新市鎮發展後新建的路段,在此之前新墟段與藍地段相接。 在70年代早期之前,青山公路新墟段的走線位於現在的青山公路(新墟)公園內。 青山寺交通 70年代中期,因應青山公路拓闊工程,新墟段的走線稍微東移。
此段位於屯門新市鎮的東北部前船民營,為1990年代新建路段。 南端是港鐵兆康站的南面公共運輸交匯處,經屯門濾水廠、嶺南大學、疊茵庭及富泰邨,至藍地交匯處為止。 藍地交匯處可接駁往藍地段、元朗公路、屯門公路或青麟路。 青山寺交通 青山道原址由深水埗區大埔道近桂林街路口向西北起,鄰近嘉頓麵包總辦事處及烘焙中心大樓,至蝴蝶谷道路口止,門牌單數為3至505、雙數為58至800。
青山寺交通: 建築
由深井浪翠園至近大欖涌東面嘉龍村[8]止,自青山公路擴闊工程後已被擴闊至雙程雙線行車,限速提升為70公里。 由汀九雙仙灣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連接至至油柑頭近翠景臺的一段荃灣段,包括由汀九段轉入荃灣段往麗城花園的路口迴旋處。 青山寺交通 此迴旋處以西地方開始是亦是新界的士指定可經營範圍。 舊有路段限速為50公里;擴闊後的雙線雙程路段則為70公里。 釣魚翁、蚺蛇尖及屯門青山被稱為「香港三尖」,因其地勢陡峭及碎石滿布,難以行走,故被合稱為香港三尖。 青山寺交通2023 青山是香港西部最高的山峰,高583米,頂峰建有發射站。
輕鐵的鳳地支線於此段的側邊,沿途設有鳳地站、景峰站、新墟站及何福堂站。 連接大欖角至懲教署宿舍的一段青山公路大欖段,取代大欖段提供較直接及寬闊的雙線雙程路面直達屯門公路、黃金海岸和青山灣,以大橋橫跨大欖涌河口,是根據香港政府將青山公路由丙級郊區道路提升至甲級道路的工程中第二個新增道段,另一段為新汀九段。 這段路開始便是屯門區的範圍,由嘉龍村西面的大欖涌至掃管笏青龍路止。 當中由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至小欖橋一段路,通車至今並沒有任何重大擴闊工程,只作重鋪路面及在小欖交匯處附近加設交通管制燈號。
青山寺交通: 理事會成員(2011/12)
隨著新市鎮的發展,政府於原十字路口興建上水迴旋處,由於該處道路系統分別指向5個不同方向,爲避免造成交通混亂,政府將青山公路的新界終點南移改為接駁至粉錦公路,任何進出青山公路古洞段的車輛都必須經過粉錦公路,上水迴旋處則保留十字路口結構。 此段和接下的洪水橋段及屏山段都是屯門至元朗之間的鄉郊之地,只有洪水橋是較大的鄉鎮中心。 路面設計上亦相當寬闊,大部份路段為每方向兩線至三線行車,絕大部份路段時速限制為70公里。
- 初時此段設計限速為每小時70公里,至後期下調為50公里。
- 石臼山隧道位于麟游县孙家山,穿越山脊,终点位于麟游县石方崖,全长2856米,为双洞双线隧道,由于隧道区属于低山丘陵地貌,最小埋深只有5.5米,是麟法高速公路隧道中埋深最浅的隧道。
- 這段路是青山公路擴建工程新建的路,與原有汀九段並行,代替汀九段別墅屋的一段,以避開汀九灣附近住宅及駕駛前往沙灘的遊人泊車。
- 射擊練習開始前和射擊時,射擊練習區將懸掛紅旗或紅燈,詳情可瀏覽政府新聞公報。
- 自創建以來曾多次易名,包括以「普渡寺」、「斗姆宮」、「杯渡寺」、「杯渡庵」及「青雲觀」等。
- 80年代中期,新墟段被東移至現時的走線,並在鳳地站附近與屯門公路相接。
此段大部份為雙線行車,近大窩口至葵涌公立學校一段為三線行車,限速介乎50-70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路政署曾長期在路牌顯示此段為「青山公路」,並無標示分段名稱。 路政署已於2016年4月26日指令承建商安排更新路牌以表明分段,目前已經完成安裝。 嶺南大學(「嶺大」)與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於本年八月八日(今天)進行青山寺文物研究簽約儀式。
青山寺交通: 道路交通資訊
青山禪院創建於一千五百年前的東晉末年,亦是「新安八景」之一的「杯渡禪蹤」所在地。 自創建以來曾多次易名,包括以「普渡寺」、「斗姆宮」、「杯渡寺」、「杯渡庵」及「青雲觀」等。 該寺的重建,亦與杯渡禪師有關,據中國古籍《高僧傳》所載,杯渡禪師是劉宋時期的人,相傳他喜歡坐一隻大木杯雲遊四海,故名「杯渡」。
英國租借新界初期,以附近同名山峰將屯門易名為「青山」(直至1970年代發展屯門新市鎮前才回復舊名,詳見屯門條目),期間興建的公路亦因此被命名為「青山公路」。 青山禪院創院主持顯奇法師於1932年圓寂以後,青山禪院與青雲觀的管理權發生糾紛。 理事會於2003年12月成立秘書處,協助處理青山寺的事務,並於2004年9月10日正式接管青山寺。 正門高高掛著「香海名山」四隻大字,原來是出自前港督金文泰的手筆。 青山寺交通 青山寺是香港三大古寺之一,更有傳是香港佛教的發源地。 青山寺由多組建築物組合而成,包括菩提薩埵殿、客堂、居士林、不二法門、宿舍、功德堂、大雄寶殿、膳堂、山門、觀音閣及護法殿。
青山寺交通: 屯門青山介紹|香港三尖之一
《青山寺文物》研究計劃為期一年,共分四期舉行,由劉智鵬博士及研究部客座教授劉蜀永教授負責研究及編寫,並由嶺大研究部負責統籌有關事務。 青山寺交通2023 青山寺交通2023 是項研究的成果將會編印成書,以普羅大眾為讀者對象,目的是讓香港市民認識青山寺的歷史與文物,從而恢復青山寺作為香港佛教發祥地的地位。 此書的編寫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既要保持一定的學術水平,又要具有高度的趣味性。 是項計劃的研究內容包括五大範疇,包括青山寺歷史沿革、青山寺文物及其附近名勝介紹、近代來訪青山寺名人介紹、青山寺文獻資料彙編及青山寺圖片彙編。 旨在建立一個香港與華南歷史的研究基地,以進行及推廣相關研究,包括編修香港的首部地方志,為未來香港史的研究和學習建造良好的基礎。 此兩條公路昔日沿路亦設有多塊里程碑,但由於缺乏保護,至今僅存數塊[3]。
沿山而建的青山寺,環境清幽,加上山下景色怡人,是放鬆身心的好地方。 青山寺的古蹟大部分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如位於正門的「香海名山」牌樓,建於 20 年代,牌樓上的「香海名山」由當時的港督金文泰所題,而牌坊內匾上書「回頭是岸」,則是由鐵禪法師所書。 寺中的「龍骨」,更相傳是千多年前一條擱淺在屯門的鯨魚脊骨化石,屯門的傳統習俗「摸龍骨」正是由此而來。
青山寺交通: 歷史古蹟
此段路走向漸漸轉向東走,道路得名是由於位於洲頭村附近。 洲頭段是另一段較短的分段,落馬洲路之十字路口向東至白石凹(進入粉嶺公路的路口)。 落馬洲支線的洲頭隧道就建在洲頭段的北面,此外,洲頭段亦曾在2009年1月發生6死嚴重車禍,見香港2009年。 自輕鐵落成後,駕駛人士使用青山公路自元朗大馬路一段東行往上水方向,受路面設計所限,必須經過朗日路再左轉往博愛交匯處,方可繼續行程。 此段之後由洪水橋起便是元朗區的範圍,由順達街路口開始,經仍屬屯門區的亦園村及鍾屋村、進入元朗區的洪水橋大街、洪天路,到橋洪路附近一個路口接上屏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