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鄭信恩醫生7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鄭信恩醫生

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強調,他認為醫院管理局、社會福利署及許多非政府機構可以提供手語翻譯,同時認為有需要提高前線人員或服務人員對殘疾人士的意識。 鄭信恩是○三年沙士期間,主持「430記者會」的靚女醫生,時至今日,她身負重任,獲委任為醫院行政總監。 她做過最忙碌的前線急症室,見盡人間故事和不公平事,對醫療有了新體會,所以毅然退居幕後,做醫療政策背後策劃,她說:「有啲嘢要喺政策上改變先幫到病人!」實行從政策開始救急扶危。 另外,現職白普理寧養中心、沙田慈氏護養院及沙田醫院行政總監冼藝泉,獲委任為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醫院行政總監,將於2021年4月1日履新,接替退休的醫生文志賢。 麥志偉獲委任為醫管局人力資源主管,於2020年12月1日履新,接替2020年8月離任的醫生彭飛舟,醫管局指,麥志偉是資深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現職醫管局總辦事處總行政經理(人力資源)。

醫管局作為香港公營醫療體系的核心部分,日常運作經費由政府撥款資助,但部分服務按成本收費,人事聘任則與政府公務員脫鉤,局方可自行制定聘任條件。 鄭信恩醫生2023 聾人機構「龍耳」的創辦人邵日贊指出,許多聾人在理解文字邏輯方面有障礙,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和表達,必須反覆多次。 人手不足不能成為理由,社會服務聯會在網上設立了《香港手語翻譯員名單》,已有54名手語翻譯員登記,但醫管局尋找時卻沒有找到,邵歸咎當局處理出現問題。

鄭信恩醫生: 員工退休

同年3月26日,醫院管理局首間開設在香港公共屋邨(何文田愛民邨)範圍內的中醫教學研究中心——東華三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開業。 醫者父母心,鄭信恩更會將心比己,為病人謀福祉,她說:「當年電腦掃描要喺規模大嘅政府醫院先有得免費做,否則病人就要去私營醫院畀錢做。」她很想改變這個現象,為達成目標,她停下急症室工作,選擇再進修,遠赴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修讀衞生管理碩士課程。 那打素醫院還設有二十四小時候命的院牧服務,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心靈上的支援,貫徹全人治療和實踐「矜憫為懷」的精神。 院牧的經費由那打素慈善基金會支付,鄭信恩說她當年曾見過一位黑社會老大,「跌斷了腳,到骨科進行手術」,因此認識了院牧,接觸了宗教,最後改變了人生。 一個五十多歲的男士因糖尿病而要切除雙腳,否則雙腳會壞死,手術成功後病人卻接受不到,當天晚上在醫院自殺。

專科門診的新症個案實施了分流制度,確保病情緊急而且有需要及早介入的病人會優先獲得治療。 在目前的分流制度下,新症個案通常先由護士甄別,再經有關專科的專科醫生檢查,然後分為第一優先類別(緊急)、第二優先類別(半緊急)和例行個案。 醫管局的目標,是把第一優先類別和第二優先類別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維持在兩星期和八星期之內。 根據《醫院管理局條例》,醫管局大會成員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任命。 成員中23名為非公務員、3名為公務員、一名為主要行政人員(醫管局行政總裁)。 院牧亦會支援醫護人員,「每個星期都會有恆常的午餐聚會,給醫生、護士、各職系的人員午餐時可以有一個敬拜的時候」,而病人只要沒有傳染病的都可以參加。

鄭信恩醫生: 醫院管理局

下稿代醫院管理局發出︰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發言人今日(九月二十四日)宣布委任鄭信恩醫生為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和東華東院行政總監,接替即將退休的林達賢醫生;醫管局同時宣布委任文志賢醫生接替鄭信恩醫生,兼任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醫院行政總監。 鄭信恩醫生為香港社會醫學學院院士,現職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醫院行政總監。 鄭信恩醫生自一九九五年起一直於醫管局總辦事處統籌各項專業服務及應變計劃,並於二○○六至二○○八年出任總辦事處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 擔任現職期間,鄭信恩醫生成功與社區內不同持份者建立夥伴關係,致力優化區內的醫療服務,促進居民健康。 鄭信恩醫生 文志賢醫生於二○○四至二○○八年期間於新界東醫院聯網出任醫務統籌及在威爾斯親王醫院任職急症科顧問醫生。

鄭信恩醫生

醫院管理局於1990年12月1日根據《香港法例》第113章《醫院管理局條例》成立[3],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接管醫院事務署轄下全港公立醫院[4]。 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作為一間由宣教士於一八八七年創立的醫院,那打素醫院的院訓為「矜憫為懷」,本於基督對人的憐愛,一百多年後接任為院長的鄭信恩,理解為「要了解病人的需要」,她借用另一位醫生的說話,就是「同在、同心、同步、同行」。 單從她的名字,鄭信恩說「已經知道我是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家族從祖父開始已信奉基督,父親曾服務浸信會聯會。 家人不少從事醫療界,媽媽是護士,所以自小的志願是當醫生,希望藉醫術來幫助別人。

鄭信恩醫生: 被選為「沙士主播」

生活 Power Up 網站 收錄香港超過 30,000 名註冊西醫及執業醫生(14,000 名西醫、10,000 名中醫、2,400 名牙醫、3,600 名物理治療師)的基本資料。 鄭信恩醫生 在醫院員工中心出入口寫着「上帝活在我們醫院」,鄭信恩說那六年在那打素的日子中,每遇到困難就想起這句話作為她的幫助;而作為管理層,她祈求自己有屬天的智慧,在作任何決定時,「希望自己能站在上帝的一方」。 鄭信恩相信這四點其實就是基督教醫療強調的「全人治療」,那是她在那打素學到的,「用這個方式思考,也就能體諒到病人的身、心、社、靈的需要」。 在兵荒馬亂中,一位基督徒醫生的主管替她重組兒科服務,甚至吸引兩名私人執業的醫生加入,鄭信恩說:「其實他們在私營做得十分成功」,願意放下一切只是「因為他們想在基督教的環境下服務」,亦因此而舒緩了兒科的壓力。 鄭芯恩拍攝許多平面、廣告,在許多品牌平面與廣告中常見演出的作品,2021年改名為「鄭芯恩」往戲劇圈發展,客串演出《無神之地不下雨》Papa' orip(靈),同年底接演校園偶像劇《機智校園生活》[2],2022年則演出《親愛的亞當》。

那時,鄭信恩還面對一個很大的人手短缺問題,因為「曾經有一個時期是醫護人員的逃亡潮」。 鄭信恩醫生2023 問題雖然棘手,但因之前的沙士讓她看到香港醫護人員的自我犧牲精神,體會「醫護是懷着多大的勇氣衝進病房」,致使她在管理的崗位上,更加體恤前線的需要,最後「我十分慶幸天父眷顧了這所醫院,讓它能度過難關」。 二零零九年鄭信恩出任那打素醫院行政總監,雖然距離沙士已有六年,但她發覺醫護人員仍然留有一些創傷。

鄭信恩醫生: 專科醫生搜尋

在2003年沙士發生期間,不時出席衛生防護中心記者會的現任舂磡角慈氏護養院、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和東華東院行政總監鄭信恩,獲委任為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及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於2021年5月1日履新,接替退休的醫生羅思偉。 鄭信恩於2006至2009年出任醫管局總辦事處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亦不時出席記者會匯報最新情況。 她在照顧沙士隱形病人期間不幸染疫,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個多月,於六月一日離世。 鄭信恩醫生 信恩與夏恩,名字相差一個字,當日劉少懷公布噩耗時錯說成:「我哋嘅鄭信恩醫生不幸殉職。」也是一種緣分,○九年鄭信恩到大埔那打素醫院工作,每年沙士周年,她透過內聯網勉勵大家秉持殉職同仁的精神。

鄭信恩醫生

她相信,真正的英雄雖已離開,但他們對醫管局以至整個香港的影響,持續至今。 屯門區議員陳浩庭指出,政府有責任確保聾人與健聽人士在使用公共設施時享有公平待遇,他呼籲醫院加強現有的溝通方式,並為前線醫務人員提供更多指引。 另一位區議員何杏梅則指出,許多聾人並不知道醫院可以提供手語翻譯服務,她建議前線醫務人員應主動詢問是否有需要提供這項服務。

鄭信恩醫生: 藥物名冊

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教授及行政總裁梁栢賢醫生祝賀鄭信恩醫生及文志賢醫生獲委任新職,並祝願他們在新崗位事事順利。 醫院管理局(簡稱醫管局;英語:Hospital Authority,縮寫作 HA)是一個香港法定機構,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及診所,執行香港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根據《醫院管理局條例》於1990年12月1日成立。 鄭信恩醫生2023 自1991年12月起,醫管局負責管理全港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並透過醫務衞生局局長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而醫務衞生局則負責制定醫療政策和監察醫管局的工作。 [1]並向香港政府提出包括醫院收費及所需要資源等相關政策建議,以及培育訓練醫療人員、進行醫院服務相關研究等。

  • 醫院管理局於1990年12月1日根據《香港法例》第113章《醫院管理局條例》成立[3],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接管醫院事務署轄下全港公立醫院[4]。
  • 同年3月26日,醫院管理局首間開設在香港公共屋邨(何文田愛民邨)範圍內的中醫教學研究中心——東華三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開業。
  • 文志賢醫生於二○○四至二○○八年期間於新界東醫院聯網出任醫務統籌及在威爾斯親王醫院任職急症科顧問醫生。
  • 但在非常特殊情況下,醫管局為了方便病人,會在公立醫院藥房提供「有限度」的售藥服務,售賣較難在社區藥房找到的藥物,如安全網藥物、腫瘤科藥物、注射針藥等。

上午9點,陳喬恩戴著口罩被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方訊後依涉公共危險罪諭令10萬元交保[11]。 同日中午,陳喬恩就此事在微博發道歉文,稱「對不起,讓大家擔心了。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是對他人的不負責」,並表示會吸取這次事件的教訓[12]。 鄭夏恩中學就讀沙田官立中學理科班,於1997年在香港大學醫科畢業,1998年加入香港醫院管理局大埔醫院,任職內科醫生,在普通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工作,其後再在港大攻讀感染及傳染病學深造文憑。 鄭夏恩,MBS(英語:Kate Cheng Ha Yan,1973年3月5日—2003年6月1日),是SARS疫情在香港爆發後第6名殉職的公營醫院醫護人員。 醫院管理局自1996年成立藥物諮詢委員會,審批公立醫院引入新藥,但仍有不同醫院的藥物名單出現差別。 醫管局在2003年著手制訂《標準藥物名冊》,致力全面統一公立醫院及診所的藥物使用,以減少出現藥物不一致的情況。

鄭信恩醫生: 提供/修正鄭信恩醫生資料

她記得初到那打素醫院時,正值「雙非」高峰期,所謂雙非是指父母皆非香港居民,但他們在港出生的孩子可以取得香港居留權,導致不少內地孕婦跨境到香港分娩。 因着地緣關係,鄭信恩指當時雙非問題「最嚴重的是那打素和北區醫院」,但由於北區醫院沒有兒科,所以當雙非兒童遇有甚麼問題,都會湧去那打素醫院;加上同年又出現豬流感,「兒科醫生的壓力很大,很多醫生都離職」。 2004年11月8日香港死因裁判法庭裁定在2003年爆發SARS期間殉職的6名醫護人員是「自然死亡」[3]。 時任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則指出,平機會可以運用其權力,就《殘疾歧視條例》制定醫療實務守則,例如要求有關部門主動提供手語翻譯,並培訓員工,相信可以改善現狀。 近年,醫院管理局與社會福利署合辦了社福界登記護士訓練課程,為社福界提供更多專業人才,以各安老院舍機構改善服務。

鄭信恩醫生

醫院管理局於2019年12月12日推出流動應用程式「HA 鄭信恩醫生2023 Go」(俗稱「蝦膏」),病人可查閱個人預約紀錄,支付賬單及藥物費用,預約普通科門診及專科新症,查閱藥物資料或按照處方進行復康練習。 為確保病情較危急的病人獲得較優先的治療,醫管局急症室服務採用了分流制度,把到急症室求診的病人按其臨床情況分為5個類別,分別為危殆(第一類別)、危急(第二類別)、緊急(第三類別)、次緊急(第四類別)和非緊急(第五類別)。 醫院管理局首間一站式綜合醫療中心——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於2012年2月8日投入服務。

鄭信恩醫生: 醫管局委任「沙士430記者會主持」鄭信恩 為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

醫管局宣布委任鄭信恩醫生為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和東華東院行政總監,接替即將退休的林達賢醫生;文志賢醫生就將會接替鄭信恩醫生,兼任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醫院行政總監。 平機會指出,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自2008年起在中國生效,並同時適用於香港。 政府部門有法律責任確保殘疾人士在享用服務及設施時不會受到歧視,包括提供適當的溝通方式及協助,例如手語翻譯。 一如香港絕大部分公營機構,除了某些職系(例如醫生)因為業務需要(例如需要醫治相應性別的病人)之外,醫院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均為女性為主,惟資訊科技工作等男性主導的業務則由醫院管理局委任外判商承擔。

鄭信恩醫生

當被問及勞工及福利局是否會為前線醫務人員製作指引時,蕭偉強回應說,個別指引是由個別部門處理,但政府定期舉辦課程,並為他們舉辦工作坊和研討會,讓他們了解不同殘疾人士的需求。 此外,政府也會推廣《殘疾歧視條例》和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方面的精神和要求。 在許多職業中,例如政務主任、行政主任等,在他們的入職課程中也會涵蓋相關資訊。 當時聯合醫院屬補助醫院,資源有限,若被懷疑染上肺結核,只能做一些簡單化驗,較複雜的檢查,病人就要自費;而且沒有電腦掃描設施,頭部受創的病人若是緊急情況,便要轉送伊利沙伯醫院。 鄭信恩那時就想到「假如我們能在規畫上作出改變,從而體現病人的需要,那不是很好嗎?」就此推動她後來向醫療管理上發展。 6月22日以香港特區最高榮譽舉殯,儀式以佛教形式進行,遺體移送和合石浩園安葬。

鄭信恩醫生: 聯網醫院列表

二零一一年,那打素醫院的兒童精神科成立跨部門的「怡晴軒」發展計畫,為整個新界東聯網開展兒童精神健康服務,這個大型計畫獲李嘉誠基金會贊助。 但原來鄭信恩之前曾面對一大難題,「當時醫生的數目並不足夠」,但卻碰到「政府突然有一些撥款」,讓她解決人手的問題,同時間,「我也拿到一個跟李嘉誠基金會配對的機會」。 ○三年,鄭信恩原本負責統籌各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430記者會」最初由時任醫管局專業事務及人力資源總監的高永文負責,後來行政總裁何兆煒染疫入院,高永文署任總裁,她與另一高級行政經理劉少懷臨危上陣。 醫管局沒有售藥的功能,病人需自行在社區藥房購買《藥物名冊》內的「自費藥物」。 但在非常特殊情況下,醫管局為了方便病人,會在公立醫院藥房提供「有限度」的售藥服務,售賣較難在社區藥房找到的藥物,如安全網藥物、腫瘤科藥物、注射針藥等。

原來當年威爾斯親王醫院為了實施控制措施,於三月十九日暫停運作急症室,而急症病人亦需往那打素醫院求診,當中有些是隱形沙士患者,致使有四十一名醫護人員不幸染病。 不到一年後,她轉到政府醫院工作,一九九四年進修醫療管理,一九九五年起在醫管局總部辦事處,統籌各項專業及應變服務。 而鄭信恩為外界認識的是二零零三年沙士時,被委派於每天下午四時三十分向傳媒交代最新疫情,她記得第一次(五月十五日)主持記者會時,需要公布聯合醫院病房助理鄧香美的死訊,那時「我不能控制自己悲傷的情緒」而自責表現不好,「說話一直處於結巴狀態」。 5月1日起,醫管局劃一逾萬名支援服務僱員的工作時數,由現時每周45小時(不包括用膳時間),統一為每周44小時(包括用膳時間),薪酬不變,額外工作時數則視為超時工作,可以獲得補時或者加班津貼。 醫院管理局計劃以短期合約方式重新聘用剛退休或者將近退休的員工,以紓緩人手的需求。

鄭信恩醫生: 專科門診

「同事都感到十分傷心」,然後「大家都上了一課」,就是「當你治好了他的病,卻沒有醫治好他的心」的教訓。 那次病人的心理狀態雖然曾被檢視,但因他故意隱藏自殺念頭而未被發現,所以鄭信恩也提醒「醫護人員要有一個敏銳的心」,而不僅只是「做到醫科書上教導的東西」。 平等機會委員會聲明指出,非常關注並認為所有殘疾人士都應享有平等的機會參與社會,包括教育、就業,以及享用服務及設施等。 「同心」,是指同理心,醫生要體恤病人內心所關注的事;「同步」,是指治病有不同階段的需要,就像當救活了一個突然中風的病人後,就要關注他以後復康治療的需要,「出院後如何處理日常生活的事情,替他考慮家居改裝服務」。 「同行」,就是關心病人整體需要,「與他一同共度他疾病的旅程(disease journey),克服他的困難」。 「同在」,是指醫生可能要在數小時見數十個病人,每人只給予五分鐘時間,但病人其實已等了數小時,且數個月甚至半年才見醫生一次,鄭信恩認為此時醫生「要讓病人感覺與他同在」,不要跟病人沒有眼神接觸,「或好像沒有聆聽別人的說話」。

沙士的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她也一度成為「殉職醫生」,公布當日,全場記者愣住。 實習後,鄭信恩於一九八九年到基督教聯合醫院急症室工作,她形容「急症室就像一個社會的縮影」,聯合醫院位於觀塘,在那裏「我看到很多社會上的問題,包括嚴重的貧窮問題」,在富裕的八十年代卻讓她「真的看見小朋友營養不良」。 2018年1月4日凌晨1時,陳喬恩在家中泡澡喝了酒,之後獨自開車買宵夜,行經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與復興南路口時,因紅燈違規右轉被警方攔下,經酒測後酒測值達0.67,當場被警方扣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