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15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通常簡稱為大埔那打素醫院;英語:Alice Ho Miu Ling Nethersole Hospital),是基督教教會成立公營基督教醫院,於1887年由倫敦傳道會創立,為香港第一所採用西法醫療的華人醫院。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現今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2],隸屬於香港醫院管理局新界東聯網,為一間小型全科醫院,提供各專科門診和全日急診服務。 踏入21世紀的服務,那打素醫院按著醫院管理局的使命提供醫院服務,更積極推行基層社區健康服務。 1997年啟用大埔那打素新院的建築、設施和運作系統的設計,融合了新醫療科技和概念,不但有安全的環境,其設計亦以病者為本,並應用建築心理學的原理,藉自然環境、陽光、色彩的美感以及藝術的觸動,對感官產生良性刺激,有助痊癒。 醫院設有先進的資訊系統,包括約500個在高速聯網上的終端機,並安裝有各式輸送系統:包括電梯(17部)、小型升降機(2部)、真空導管輸送系統(59站)、軌道輸送系統(6站),及分別處理污衣和垃圾用的輸送槽。 新院內設有全港規模最大的「日間醫院」,提供180個日間單位與身體復康(80位)、日間手術(50位)、精神復康(50位)服務等。

  • 在醫院管理局成立後,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決定將基督教聯合醫院及那打素護士學校移交醫院管理局。
  • 其後院方和傳道會同意撥出賣地的部份收益來成立慈善基金,名為世界傳道會/那打素基金,透過資助香港及中國大陸的宣教、醫療健康、社會服務及教育等工作,來宣揚基督的博愛和分享精神[5] 。
  • 當時,那打素醫院較雅麗氏醫院大很多,也是倫敦傳道會旗下物業,故此該地段的地價也相較低廉,雅麗氏醫院與那打素醫院當時更有「姐妹醫院」之稱。
  • 1887年,何啟爵士為紀念在1884年去世的亡妻雅麗氏而捐資於上環荷李活道興建雅麗氏利濟醫院(Alice Memorial Hospital),成為香港首間為貧苦華人提供西醫治療的醫院。
  • 醫院亦有提供臨床心理學、營養、醫務社會工作、職業治療、藥劑、足病診療、義肢及矯形、物理治療、言語治療和緊急輻射治療中心等專職醫療服務。

在1999年及2003年更拓展至九龍灣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護養院及觀塘秀茂坪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頤康院,為長者提供優質之長期護養服務。 於2001年成立那打素全人健康進修學院,藉教育及研究,促全人健康、享豐盛生命。 1997年,醫院由港島半山區遷至新界大埔,成為一所小型全科醫院,較原訂竣工時間延遲一年。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基督教聯合醫院

鑑於人口老化之需求增加,日間服務將集中和強化處理慢性和傷殘疾病的復康治療。 1887年,何啟爵士為紀念在1884年去世的亡妻雅麗氏而捐資於上環荷李活道興建雅麗氏利濟醫院(Alice Memorial Hospital),成為香港首間為貧苦華人提供西醫治療的醫院。 同年香港華人西醫書院成立,首創醫科學生訓練,以雅麗氏紀念醫院為教學醫院。 然而,醫院成立不久後便發生了嚴重的擠迫情況,於是醫院於1893年與位於般含道的那打素醫院(Nethersole Hospital)合併。 當時,那打素醫院較雅麗氏醫院大很多,也是倫敦傳道會旗下物業,故此該地段的地價也相較低廉,雅麗氏醫院與那打素醫院當時更有「姐妹醫院」之稱。 今天醫院的荷李活道舊址大部分已被發展成豪宅羅便臣道80號,其餘地皮於2009年底獲納入英華女學校擴建範圍。

至今年2月初,急症室已完成第二階段擴建工程,在進入第三階段工程的同時,新擴建範圍已旋即投入服務。 與時並進擴建後的急症室提升了基建實力,包括設立負氣壓急救室、發燒區及分流區;增加病格及診症室;設有消毒室、小型手術室、安放送院前不治者的專用房間,以及支援病人及家屬需要的多用途室;亦將淨化中心遷往室內,便利整個求診流程。 有關工程亦擴大急症室病人等候區,大大加強收治病人能力,同時建立更安全及無障礙的臨床環境,致力提升服務質素。 當擴建工程完成後,醫院急症室將可配合大埔區的人口增長及發展,令區內公共醫療服務與時並進。 該院為醫院管理局港島東聯網的龍頭醫院,亦是香港首間提供急性精神科住院服務的全科醫院,為港島東居民提供全面的專科服務。 東區醫院是醫院管理局港島東聯網轄下的六間醫院之一[3][4][5][6][7]。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新界東專科門診穩定新症輪候時間

截至今日(7日)早上11時15分,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基督教聯合醫院、北區醫院、仁濟醫院均需等候逾8小時;明愛醫院超過5小時;屯門醫院超過4小時。 院方於2016年開始引入雙邊膝關節重置的手術,截至2018年已為178名患者進行雙邊膝關節重置。 在關節置換中心成立前,病人需要18日才康復出院,但成立後只需5至7日便可康復出院。 登記時須帶齊病人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如香港出生證明書及香港身份證)、3個月內簽發的醫生介紹信及住址資料,親臨醫院精神科門診預約。

  •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前身是位於香港島半山區般含道的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是香港第一間以西方醫術治病的華人醫院。
  •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現今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2],隸屬於香港醫院管理局新界東聯網,為一間小型全科醫院,提供各專科門診和全日急診服務。
  • 那打素護士學校由倫敦會在1893年創辦,當時是那打素醫院附屬的護士學校,並沒有正式校名,直到1970年代初籌備將校址由般含道遷至觀塘協和街之時,才正式命名為那打素護士學校,而學校的管理權亦同時移交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
  • 於2001年成立那打素全人健康進修學院,藉教育及研究,促全人健康、享豐盛生命。
  • 鑑於人口老化之需求增加,日間服務將集中和強化處理慢性和傷殘疾病的復康治療。
  • 醫院設有先進的資訊系統,包括約500個在高速聯網上的終端機,並安裝有各式輸送系統:包括電梯(17部)、小型升降機(2部)、真空導管輸送系統(59站)、軌道輸送系統(6站),及分別處理污衣和垃圾用的輸送槽。

醫院內設電腦掃瞄,X光刀、伽瑪攝影、直線加速器、近距離放射治療、心導管檢查並特設病人圖書館。 在管理方面,醫院擁有單一醫療紀錄系統連接全院的資訊系統及藥物管理系統等。 其後院方和傳道會同意撥出賣地的部份收益來成立慈善基金,名為世界傳道會/那打素基金,透過資助香港及中國大陸的宣教、醫療健康、社會服務及教育等工作,來宣揚基督的博愛和分享精神[5] 。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2023 於1997年9月19日,正式成立為一個獨立的信託人基金,並獲稅務局豁免繳稅。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服務

聯合醫院同時是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其他本地大學學位護士學生及大學醫科學生與專職醫療學系學生的教學醫院。 1904年首倡助產士訓練,同年落成的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為全港第一所產科醫院,率先聘任女醫生。 1980年代,政府打算在鄰近的富亨邨位置興建全科醫院,以服務大埔區居民。 醫院原址是一個位於南坑和魚角之間的山崗,1980年代初成為挖泥區用作吐露港填海之用,其後於1990年代成為興建醫院的工地;而按照最初的時間表,此醫院新址連同大埔醫院,均於1996年竣工啟用[4]。 1970年代初期協助籌建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1993年協助開辦柴灣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又於1997年與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攜手成立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醫院急症室會優先診治被分流為危殆、危急和緊急的病人,最長等候時間顯示上限為8小時,表示急症室正處理大量等候已久的病人。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我們為住院病人、門診病人、日間服務病人和社區內被轉介的病人提供不同的職業治療康復服務。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2023 範圍包括各專科部門或團隊,如內科、骨科、外科、兒科、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工作復康、禁毒職能復康診所及急症等。 基督教聯合醫院是香港九龍觀塘區的一所綜合醫院,位於觀塘協和街130號,隸屬醫院管理局九龍東醫院聯網,提供24小時急症室和多樣醫療服務,共有病床約1,403張。 醫院亦有提供臨床心理學、營養、醫務社會工作、職業治療、藥劑、足病診療、義肢及矯形、物理治療、言語治療和緊急輻射治療中心等專職醫療服務。 院內設有那打素社區及病人資源中心、癌症病人資源中心、精神健康資源中心和復康店。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大埔那打素醫院於2015年成立關節置換中心,主力進行膝關節及髖關節置換手術,提供手術後物理治療及復康等一站式服務,大大縮減病人康復及手術輪候時間。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急症室服務新里程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前身是位於香港島半山區般含道的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是香港第一間以西方醫術治病的華人醫院。 由於原址拆卸,大埔院舍未能配合,暫寄於剛落成尤德夫人醫院,主要為香港島東區的居民提供24小時急症全科服務及外展社區服務。 那打素護士學校由倫敦會在1893年創辦,當時是那打素醫院附屬的護士學校,並沒有正式校名,直到1970年代初籌備將校址由般含道遷至觀塘協和街之時,才正式命名為那打素護士學校,而學校的管理權亦同時移交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2023 在醫院管理局成立後,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決定將基督教聯合醫院及那打素護士學校移交醫院管理局。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信託人董事局成員總共有十名代表,皆來自那打素醫院(三位)、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三位)、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三位),以及倫敦會在港資深傳道人(一位)。 早於1881年,那打素診所於太平山設立,為當地一帶居民服務,那打素一名是來自倫敦傳道會委員戴維斯之母親的名字。 雅麗氏何妙齡(英语:Ho Miu-ling)那打素醫院徽章由十字架、愛心和活水三部份構成,並有格言「矜憫為懷」,寓意醫院本著十字架精神,基督的愛,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兼顧身、心、社、靈的整全關懷與醫治。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健康精選

港島東醫院聯網於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間推出多項新服務,當中包括於東區醫院設立成人輸血中心及血液科暨血幹細胞移植中心,引入大中華區首部三維X光引導手術儀器「O-arm」,為病人提供立體檢測圖像,有助提高手術準確度及安全性。 2012年,東區醫院成立臨床模擬訓練中心,為學員提供模擬病房及仿真度極高的模擬病人,讓學員接觸一些比較少見或者複雜的個案,例如肩難產等。 為了令到場面更為逼真,醫生甚至在學員的背後聲演,以訓練學員的應變能力。 臨床模擬訓練中心亦提供其他臨床教學環境,例如急症室等,亦會模擬一些高風險個案,例如人工心肺治療等[13]。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由香港政府建築署及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負責設計,佔地10公頃,整個項目建築面積達188600平方米,由14層高的主座大樓、12層高的專科大樓、9層高的病理學大樓、6層高專科門診大樓、1座當值職員宿舍、4座醫護人員宿舍(A、B、C及D座)及3座高級公務員宿舍(E、F及G座)所組成。 2000年,由於那打素醫院已遷入東區和新界大埔,故將騰空數載的般咸道醫院地皮賣給南豐發展重建為「羅便臣道80號」。

當時急症室基本配套齊全,包括診症室、急救室、小型手術室及病人等候區等,我還記得病人等候區當年雖然只有50個座位,但已經足夠求診病人使用。 隨着求診人數逐漸增加,急症室其後利用室外部分有蓋位置作為等候區,增設座位供病人使用,盡量善用現有空間。 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爆發後,那打素醫院檢視急症室設備,期望提升感染控制措施及疫症防控能力,於是增設單向氣流隔離室和急救室,以及發燒區,務求更有效分流病人,保障病人及員工安全。 作為地區急症醫院,那打素醫院主力照顧大埔居民,醫護可說是跟病人一同成長,也是街坊的健康夥伴。 看着年輕病人漸漸步入中年,人口逐漸老化,加上區內基建及人口不斷增長,慢性病患愈來愈多,其病情亦愈來愈複雜,急症室配套不足以應付未來服務需求。 那打素醫院於2020年展開急症室擴建工程,利用現有急症室對外空地,增加急症服務的空間。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該地皮原屬倫敦傳道會(後來易名為世界傳道會),早於1893年便已持有,後讓與那打素醫院使用並為市民服務逾一個世紀。 至羅便臣道80號發展期間,6層高舊建築遭拆卸,可是物業範圍的倫敦傳道會大樓屬歷史建築,不許另謀發展,發展商南豐唯有耗資3,000萬港元進行重修,並納入屋苑會所範圍。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續嚴峻,社區感染者數量急增,公立醫院不勝負荷,大量病人求診後等候上房,多醫院急症室的輪候時間長。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續嚴峻,社區感染者數量急增,公立醫院不勝負荷,大量病人求診後等候上房,多醫院急症室的輪候時間長。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基督教聯合醫院在1973年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和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一同創辦。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下稱那打素醫院)於1997年從港島遷入大埔,服務大埔居民26載。 記得當年我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工作,隨着那打素醫院遷址數年後,我便加入這裏的急症室,與團隊在大埔區肩負着救急扶危的重責,見證着該區急症服務發展。 聽急症室前輩同事分享,大埔區的急症服務,很久以前由大埔賽馬會診療所的急症室提供。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 隨着大埔區發展成新市鎮,人口不斷上升,醫療服務需求與日俱增,醫院管理局配合政府規劃並審視大埔區醫療設施配套,1997年將那打素醫院遷入大埔;開院初期只提供8小時急症室服務,直至1998年4月全面開展至24小時運作,大埔賽馬會診療所才完成了歷史任務。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