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杯靈雙渡6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杯靈雙渡

沿途風貌,與香港其他地區的林木茂盛截然不同。 這裏的山頭只長草,沒有任何一棵樹,名副其實的黃土低坡。 從地質上看,香港這片土地的年代並不算久遠,山岩分化得不夠,表面上是碎石加浮沙,未變成土壤,缺少養分,因此只能長草,未足以長樹,亦因此群山逶迤,無掩無遮,一覽無遺。 近期頻頻去行山的女藝人朱智賢挑戰難度,行杯靈雙渡,先登屯門青山,再上圓頭山,幾乎全程都是風化嚴重的沙石路。 杯靈雙渡 杯靈雙渡被視為行山界的4大「考牌路線」之一,朱智賢回應網友留言時表示,她正計劃行其餘3條。 圓頭山是最後一段上坡路,登上山頂之後有一段陡峭下坡路,前人已繫上鐵鏈協助,但本人覺得還是相信自己雙手更好。

  • 但由於全程無補給,浮砂地形對於新手來說也有一定難度。
  • 呢條路線景色壯麗,雖然崎嶇難行,但係完成之後嘅滿足感不能言喻,不過,其實行山邊有考牌唔考牌?
  • 網絡上流傳一些難度高的行山路線,謂「考牌」路線云云,而杯靈雙渡也被視為其中之一。
  • 原來,這是駐軍的操炮區,到了操炮季節,鐵柱上會掛紅旗,老遠就可以望到,提醒行山者勿進入危險地帶。

到了劉宋的元嘉5年,即公元428年3月8日,他對一批信徒表示「貧道當向廣交之間,不復來也」。 青山寺的規模雖不及黃大仙廟,唯勝在歷史悠久,早被評為香港一級歷史文物,寺的後面有「杯渡岩」,為杯渡和尚落足之處,初建為「杯渡庵」,幾經改變,發展為今日的青山禪院。 旁有「高山弟一」四個大字,「弟」通「第」,據說是韓愈書寫。

杯靈雙渡: 建議追蹤

涼亭以北山嘴,有迷彩外觀的訊號接收站,倚左山徑繼續北行,便是標高539米的青山北峰。 屯門、藍地、天水圍、洪水橋,遠至元朗亦入目,他日若五地連成一體,將會是一個可怕的超級都會。 青山主峰,標高583米,往東下望,剛好是青蝶石河的崖頂。 青山主峰之北,乃引自杯渡寺(青山寺)的登山梯級終點,亦是「韓陵片石」涼亭所在,一般行山人士皆由此路登山,止於本亭。 疏林帶止於一處平坦山崗,其後盡是草坡,此角度望青山並不挺拔。

杯靈雙渡

走過「挹曉亭」,就是青山寺的牌樓,正面有「香海名山」四個大字,由深諳中文的前港督金文泰所書,背面則題有「回頭是岸」,頗具警醒之意。 這條路線除了須在體能上作準備外,天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行走當日天晴乾燥,氣溫約14至17度,雖然間中略感微熱,有時又覺微冷,但整體上仍感舒適。 這樣的天氣,大大減低體力的消耗及對糧水的需求。 由良景邨第二座後方沿著車道上坡,一直走至地勢較平緩的良田坳。 由此下降山徑繼而上走,循著大致東北向的脊線上攀。

杯靈雙渡: [行山考牌路線] 杯靈雙渡

前方乃天水圍,右側草谷密不見路,查落山路藏於其中。 繞過幅員甚廣的乾白石澗上源,先登一座高約340米的山崗,再登高約320米的山崗,便抵圓頭山最後登頂的路。 不甚突出的一座山,卻是比站在青山更能觀察新界西發展的好地方。

杯靈雙渡

青山頂高583米,上有一亭名為「韓陵片石亭」,有遊人自行建立的健身樂園,又有奇石可賞玩,但亦建有不少發射站,相信輻射頗高,不宜久留。 庾信有「飛錫邀來,杯渡遠至」之語,李白曾說「門深杯渡松」,杜甫也曾在寺廟題字「杯渡不驚鷗」,以示仰慕。 北宋文人蔣之奇撰有《杯渡山紀略》,提到杯渡山在屯門,首次將杯渡和尚的歸宿同屯門聯繫在一起。 杯靈雙渡 清朝的新安縣誌中,已記載杯渡山、杯渡岩、杯渡井、杯渡庵、杯渡石柱等景點。 如今,屯門又有杯渡路、輕鐵杯渡站等等,杯渡和尚與香港同在,也將香港與內地密切聯繫在一起。 遠方的圓頭山極為突出,近乎對稱的圓頂,頂端竟種了幾棵樹。

杯靈雙渡: 杯靈雙渡 尋覓佛跡/龍眠山 文圖

入屯門行山,提起「杯靈雙渡」,相信無行過都有聽過。 相傳「杯靈雙渡」、「船灣環湖」及「蚺蛇長嘴」係香港三大行山考牌路線。 王維寶,前港聞記者、長途徒步者、順風車旅遊者。 於2014年離職後,由廣州順風車5000公里到拉薩、徒步1300公里環繞臺灣一周、澳洲工作假期期間順風車遊澳、並於2016年徒步全長約4300公里的太平洋山脊步道,由墨西哥穿越美國西岸到達加拿大,為香港第一人。 曾聽說杯露雙渡其中一個難點,就是極其開揚的地貌,在夏天和秋天時會非常炎熱,年初三天氣清涼,令難度降低了不少。 為了令「考牌路線」真的有考牌的意義,我特意背了11公斤負重去走,在增加難度的同時,也嘗試營造徒步PCT時的狀態。

杯靈雙渡

由此下降山徑繼而上走,當中最狹窄的一段路只有一尺寬,但可覓路繞過。 沿車道走,再右轉行走在港深西部公路下的行人路,走過村間小徑,經田心到達洪水橋的田廈路完結旅程。 雖然正統的杯靈雙渡起點應由蝴蝶灣沿青山脊行至山頂, 但由於大家都是第一次踏足此路線, 還是選擇由青山寺急上山頂, 不至於由一起步便迷路.

杯靈雙渡: 建議行山路線:

呢條路線景色壯麗,雖然崎嶇難行,但係完成之後嘅滿足感不能言喻,不過,其實行山邊有考牌唔考牌? 最緊要大家玩得安全,量力以為,以山會友,阿彌陀佛。 杯靈雙渡位於屯門,‘杯’指杯渡山,亦即青山,‘靈’則指靈渡山,即天水圍附近的圓頭山,顧名思義,杯靈雙渡需橫越兩個山,路線大約12公里。 沿青山寺徑斜路上山,經過青山寺後很快轉入梯級山徑。

杯靈雙渡

在抵達乾山最後的登頂路前,有一樹蔭位,是全線唯一一處可迴避烈日的地方。 登上乾山,並無特別之處,涼風送爽,稍微休息,繼續行程。 起床醒來,悠閒地執拾背嚢,乘坐輕鐵慢慢搖至蝴蝶灣,參觀一下紅樓,沿龍門路一直走。 杯靈雙渡,與船灣環湖及蚺蛇長嘴為前輩口中的三條行山考牌路線。 後兩者已不知走過多少遍,唯獨杯靈雙渡遲遲未能成行。

杯靈雙渡: 杯靈雙渡

續沿徑前走,在電塔下右轉山徑下降後,左走山徑,再接上水泥徑輕降靈渡寺。 沿車道走,再右轉行走在港深西部公路下的行人路,走過村間小徑,到達田心的田廈路完結旅程。 在考牌路線中,「杯靈雙渡」難度不算高,高手大概4-5小時便可完成。 但由於全程無補給,浮砂地形對於新手來說也有一定難度。 杯靈雙渡 體能不足者切勿輕易嘗試,出發前亦應準備充足飲料和糧食,並預留足夠時間完成(建議初次嘗試者最好預留不少於6-7小時),最好帶備電筒或頭燈,以防萬一。

越過一隊行山隊後,便來到急登的路,拾級穩步,往山頂的發射塔方向走,不消一刻,再走過瘦如劍脊的一段沖溝邊,抵青山南峰,標高 杯靈雙渡2023 517 米。 由此再望向主峰已非遙遠,未幾已看見發射站下的石屎梯級,穿過建築物,右邊可抵主峰測量墩。 所謂杯靈雙渡,指的是由杯渡山縱走至靈渡山,前者今稱作青山,後者則作圓頭山,兩山之間有一山名乾山;乾者,有說乾坤之乾,非乾濕之乾。 沿青蝶脊登山,走過青山的三個山峰,急降至良景坳,然後急登乾山,隨後數次上落,最後登上圓頭山,越過急斜的北坡,最後抵達靈渡寺,此謂杯靈雙渡。

杯靈雙渡: 香港人‧語

此行走東北方向,一路走經過乾山、一線脊,最後走到終極目標:圓頭山,亦稱「靈渡山」。 杯靈雙渡 圓頭山下山的路極難走,坡度很大,路徑旁邊有鐵鏈給人扶助之用。 杯靈雙渡2023 下山最後目的地就是靈渡寺,再走出去馬路廈村路到尾坐巴士回市區(洪水橋/天水圍),結束行程。 行走心得青山是「香港三尖」之一,而「杯靈雙渡」路線是香港行山界「4大考牌路線」之一,今天闖完決定給難度超分!

圓頭山位於元朗以西,青山以北,屬青山靶場禁區範圍。 海拔高度375米的圓頭山,又稱「靈渡山」,其東北麓建有一座約1,500多年歷史的靈渡寺。 前往圓頭山,可分別由良田坳以北或靈渡寺以西的山徑上攀。 有網民留言,期待朱智賢行其餘3條考牌路線,她回覆指正計劃中。 另外3條考牌路線分別是三牙全走、環湖出咀摸鬼手以及一尖三咀過四灣。 貪玩程度去到拉傷大腿韌帶仍繼續船河爬石綑邊。

杯靈雙渡: 時間軸

堅信香港山水風光不比外國各地遜色,堅持年齡不是限制,心態才是皇道。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北朝時代是中國佛教最興盛的時代,而杯渡將佛教由中原傳到香港,是香港佛教的鼻祖。 下降圓頭山北脊,初段是極斜的沖溝,有繩索及鐵鍊借力,惟仍需小心滑倒。

轉回青山寺前的大道,右手就是上山之路,先經過青山亭,可稍事休息,遠眺屯門海景及屯門市區建築群。 大青山既為香港「三尖」之一,行山徑陡峭難行就是應有之意。 約行2公里,就到了「韓陵片石亭」,為紀念金文泰第二次登山而建。

杯靈雙渡: 對「杯靈雙渡 – 考牌肥佬之旅….」的一則回應

由青山至靈渡寺的一帶山路多是經長期風化的浮沙劣地,行走時容易跣倒,而且部分斜坡幅度甚大及山徑支線多而雜亂,不宜行山經驗不足者前往。 網絡上流傳一些難度高的行山路線,謂「考牌」路線云云,而杯靈雙渡也被視為其中之一。 對我來說,行山從來都不是一項比賽,也沒有高手低手之分。 即便要考,也是比行山的態度,而不是比體能、比速度、比長度、比難度。 之前走過青山(杯渡山),這次攀登圓頭山(靈渡山),隱隱然為縱走杯渡山及靈渡山的路線──杯靈雙渡──作好準備。 此路線不但路程長,路段又以沙石較多,要單次連越二山,看來也非易事。

杯靈雙渡

由青山寺上山,今趟路線程主要在「青山操炮區」範圍內:西望堆填區、下白泥、深圳一帶;東望屯門、元朗市景。 論景色,絕對一流(如果天朗氣清、藍天白雲)。 由良田坳上乾山,開始踏足青山獨特的浮砂泥石地形,下坡路段尤其明顯,平衡力不佳者須小心前進。

杯靈雙渡: 一帶一路

走10分鐘後會到分支,2條路都係一樣去圓頭山,而我選先上萬壽嶺,全是攀山路線。 攀不久就到山頂,然後沿山脊到圓頭山(尾段接近70度上山),山頂有幾棵特別小樹,然後開始極斜落山,再上山。 名曰大峽谷,由良景邨出發,到了良田坳,由石屎路而上。 這裏也是青山靶場範圍,看到「此路危險,不得擅進」的標示牌,就接近峽谷地帶了。

峽谷下陷約20多米,土壤褚紅色,光禿禿的,都是風化的岩石,有人聯想美國的加州峽谷,因此被稱為「港版大峽谷」。 雖說是迷你版,但足可一觀,令人感受香港山水風貌的多樣性。 抵達良田坳,杯渡雙渡才完成一半,最艱苦的挑戰還在後頭。 如果走累了,可從良田坳撤退,有大道通往市區。

杯靈雙渡: 杯靈雙渡 尋覓佛跡

杯靈雙渡是一條橫越青山(杯渡山)與圓頭山(靈渡山)山脈的路線。 路線一般由屯門青山禪院起,先後跨越青山及圓頭山,再下降至靈渡寺;又或由青山南脊上攀,再循以上路線下走至靈渡寺。 除咗顧及路況,還需考慮閣下的體能:近13公里的行程,幾乎無樹蔭,陰天還好,如果大熱天時肯定嚇退不少山友。 杯靈雙渡 趁炎炎夏日才去,因為夏季吹南風,天特別藍,但影靚相確實要付出曬燶的代價。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杯靈」肯定令你對「香港大西北」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無數光禿禿山丘,因花崗岩受到風化和侵蝕,加上大面積伐林,以致水土嚴重流失,山脊多數較低矮和圓鈍,亦是一片滿佈沖溝之劣地。

這路線直線距離雖然只有13公里,但是上下山的坡度高、難度高,所以花的時間也多。 每次下山才是難度高,一整片浮沙碎石,根本無從下腳。 過了青山之後翻過了大大小小共9個山頭,上9次下9次,充分體驗了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痛。 前面下了8次山已經夠難,最後一次難度最高,因為下山坡度有60-70度,太難了。 這次行山,把我的褲子廢了,陪我翻山越嶺超過四年的波鞋也要退休了,鞋底徹底磨平,咬不住沙石。

從這裏回望,大青山仍然清晰,一路而來,山徑高高低低,曲曲折折,心中充滿戰勝自我的欣喜,疲倦感一掃而空。 香港山奇水秀早在唐代已鼎鼎有名,韓愈、劉禹錫等騷人墨客就曾留下墨寶及詩詞。 若論最早賞識香港之美的人,則非南北朝時代的「傳奇人物」杯渡和尚莫屬。 杯靈雙渡 杯渡和尚由中原而來,為香港佛教創始者,他曾錫住的杯渡寺及靈渡寺,也是香港最早的佛教古剎。

杯靈雙渡: 杯靈雙渡 Castle Peak | Yuen Tau Shan

處處黃土與從平地冒起的高樓,預視這個飽受交通困擾的地方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登乾山的路簡單直接,基本上沿青山腹地東側脊線便可。 青山水系中,撇除發源青山的青大石澗及大小冷水,乾下石澗、乾良石澗、乾白石澗等源自乾山的溪澗亦頗有名氣。

杯靈雙渡: 杯靈雙渡 – 考牌肥佬之旅….

晨早九時相約在屯門, 在港鐵站已有點題路標. 沿杯渡路一直前行, 約莫十數分鐘便到了IVE, 過了IVE後已看見烏雲蓋頂的青山了. 自從美國走完PCT回港後,一直都沒有時間挑戰香港較難的登山路線,雖然之前走完毅行者,但麥理浩徑從難度上來看,也不算太難,剛好年初三有時間,就決定去挑戰一下香港的「考牌路線」,杯靈雙渡。 去到良景坳,如果感覺良好,糧水充足,就可以繼續向乾山 出發。 從這裏下山,可能是最險峻的所在,好在有一條鐵鏈可助攀爬而下,向電塔而行,再由電塔右旁繼續下山。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