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磷酸鹽藥物是目前最主流的骨質疏鬆用藥,其作用主要是抑制蝕骨細胞活性,減緩骨質流失速度,達到增加骨質密度的效果。 口服藥物的劑型有每天一次、每週一次到每月一次,針劑則有每三個月一次,到每年只要打一針的劑型,相較之下更不容易因為忘記服藥而影響療效。 約有10%的病友在施打長效型雙磷酸鹽類藥物後會出現短暫肌肉痠痛、發燒等副作用,不過只會發生在施打後兩三天內,也可以事先服藥預防副作用。 骨質疏鬆 研究指出,骨質疏鬆症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增加骨質密度、降低骨折風險以及降低死亡率。
唐醫師將分享他的專業知識和寶貴建議,幫助我們提早存骨本,為健康老後打下堅實的基礎。 骨骼屬於動態組織,會在生命過程中不斷重塑,以支撐身體並保護重要器官(3)。 這樣持續性的骨骼重塑可以避免骨損傷的累積,並維持骨頭強度以及體內鈣的恆定(4)(5)。 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主要是減慢骨組織分解的速度。 骨質疏鬆症通常是經過多年的累積,使骨骼變得愈來愈單薄、愈來愈脆弱。
骨質疏鬆: 為了您 我們持續進步
台灣健保資料庫顯示,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近兩成,主要原因為長期臥床引發感染。 根據研究統計,髖部骨折手術治療可以降低日後併發症的風險,以及降低死亡率。 手術後應積極復健,儘量降低臥床時間,以降低感染風險。 骨質流失本是自然現象,三十多歲後,骨質密度會以每年0.5%至1%的速度流失。 部份疾病,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失調及嚴重腎病等也會導致骨質疏鬆。 其他因素,例如女士提早更年期、長期服用類固醇、缺少負重運動、吸煙、過量飲酒,營養不良等都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骨質疏鬆症已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重要流行病,然而,骨質疏鬆症發生時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要等到病人發生骨折後才會發覺,而其中又以椎體及髖部的骨折最為嚴重(9)。 唯一兩個肉眼可以發覺的警訊,則是身高減少≥4公分或是出現駝背情形(13)。 當兩者的平衡被破壞,破骨細胞的作用大於造骨細胞時,就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等疾病(7)。 骨質疏鬆症患者最常發生的骨折是脊椎壓迫性骨折,佔所有骨質疏鬆症骨折的一半以上。 多數是脊椎體受到壓迫變形,可能會造成身高變矮、駝背、背部疼痛等症狀。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骨鬆)該如何預防?
同樣地,薑醋內的雞蛋和豬腳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鈣質含量卻很低;薑醋亦含有大量的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和糖分,因此不宜多吃。 烹調及進食時,盡量去肥膏、去皮層,選用瘦肉。 骨質疏鬆2023 如果不吃奶類食物,你可於早、午、晚餐中都添加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例如豆類製品、連骨及殼食用的魚類及海產、深綠色蔬菜、果仁等,以確保每天都能攝取足夠的鈣質。
腰酸背痛等典型骨质疏松患者应选用降钙素、二磷酸盐等药物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日常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对钙的摄入和维他命D。 老年人肝肾功能弱,难以活化维他命D,因此也可能使得摄入的钙难被身体真正吸收,要同时服用骨化三醇等具有活性的维他命D促进钙吸收,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跌倒,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松性骨折。 正常的骨質增長需要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及作適量的負重運動。 由於骨質須在年輕時奠定基礎,所以預防骨質疏鬆症,一生都要注重適當飲食和運動。 骨質疏鬆症本身並沒有任何病徵,若感到痛楚,一般都是由於骨折所致。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骨鬆)有哪些症狀?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與瑪麗醫院的骨質疏鬆中心,為市民提供「骨質疏鬆治療」護理合作服務。 凡於瑪麗醫院骨質疏鬆中心被診斷有骨質疏鬆問題的就診者,在情況穩定後,可選擇前往本會灣仔診所,或其他私家醫生繼續接受治療及跟進。 有別於第一類藥物,這種治療方式主要是幫助增加骨質密度,例如特利帕肽 骨質疏鬆2023 (teriparatide) 類藥物,可透過皮下注射方式達到治療目的。 此類藥物主要是降低破骨細胞生成,減緩骨質流失速度,例如雙磷酸鹽類藥物或抑鈣素 (calcitonin)。
許多手腕骨折是因為跌倒時反射性地用手掌去撐地而骨折,最常發生在遠端橈骨,相當於一般人戴手錶的位置。 經常會合併周邊組織的傷害,如手腕韌帶受傷、遠端橈尺關節脫位、舟狀骨骨折。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如果能在年輕時多增加10%的骨質密度,可以延緩13年發生骨質疏鬆的機率。 骨量減少並不等如骨質疏鬆症,骨量減少是骨質疏鬆症與骨折的重要風險因素,但不代表所有骨量減少的人都會患上骨質疏鬆症。 在T 評分標準中,骨量減少的T 評分為 -1 至 -2.5 之間;而骨質疏鬆的T 評分為 -2.5 或更低值。 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采取行动可以维持和改善骨骼健康。
骨質疏鬆: 脊椎壓迫性骨折
患者或因輕微碰撞,或因跌倒而股骨骨折,脊椎骨即使沒有任何碰撞也會漸漸塌陷,令背部變得彎曲,形成駝背及變得矮小,部分患者亦會出現背痛的情況。 骨質疏鬆症已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疾病,僅次於心血管病。 由於是無聲疾病,應該及早預防,適當補充鈣質;一旦診斷,也要及早治療,才能確保骨質疏鬆症治療效果。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的研究指出,骨質疏鬆症的婦女,如果服藥順重性低於50%,效果等同沒有服藥。 醫生會將你的骨質密度與同齡及同性別人士的平均骨質密度進行比較。 經計算得出的比較值為 Z-Score(Z 評分)。 年齡較大的成年人骨質密度普遍較低,如果醫生只是將你的骨質密度與同齡人的平均骨質密度進行比較,結果可能會有所誤導。 因此,醫生主要根據 T 評分診斷骨質疏鬆症或骨量減少。 骨質疏鬆2023 然而 Z 評分也有一定的作用,它有助於醫生診斷骨質流失是否由其他潛在的疾病導致。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3種症狀,補充 2 種營養素是關鍵
在年輕時,人體的造骨細胞活躍程度大於蝕骨細胞,因此骨質總量和骨質密度可以不斷提升。 到了30~35歲左右,骨質密度達到一個高峰,往後造骨細胞的活躍程度就低於蝕骨細胞,也就是骨質會以每年0.5~1%的速度開始流失,50歲起會流失更快,每年以1~3%的速度流失。 骨質疏鬆症是長期骨質流失的結果,導致骨質易脆而增加老人骨折危險。 骨質疏鬆2023 對於男性而言,雄性素同樣具有維持骨質密度的功能,當雄性素隨年老慢慢下降,骨質疏鬆症也會發生。 此方法是醫學界認受性最高的骨質密度檢查方法,被公認為標準的檢驗方法,測量的部位通常是腰椎或股骨頸。
運動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好方法,甚至可以從小做起,IOF 建議8至16歲的兒童與青少年每天從事跳繩、跳舞、網球、跑步等協助增加骨質的負重運動,每次至少40分鐘。 除了生理上的病症,脊椎壓迫性骨折還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由於駝背、身高改變等外在因素,患者可能還有自尊受挫與憂鬱症等狀況,進而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 骨質疏鬆2023 正所謂「要活就要動」,運動也與疾病息息相關,以現代生活習慣為例,若是久坐不動,伴隨其他造成骨質流失的因素,髖骨骨折的機會就會升高。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而飲食在糖尿病管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飲食選擇直接影響血糖控制,並對糖尿病患者 ...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治療
以髖骨骨折為例,1年死亡率高達20%,而一半人會永久失去獨立生活能力。 除此之外,骨質疏鬆性的脊椎骨折可以因日常生活中,簡單如彎腰等動作而導致,令患者出現腰痛及駝背等問題,影響生活質素。 研究顯示三分之一50歲以上的女士,以及五分之一的男士會患有骨質疏鬆性骨折,所以這無聲殺手絕對不能忽視。 骨質疏鬆症往往沒有任何症狀,但嚴重的話可以導致骨折,因此盡早診斷及發現此症,可以預防骨折等後遺症。 進行自我風險評估可以先了解自己是否屬於高風險一族,若風險較高,建議尋求醫生專業意見,並接受正式的骨質密度檢測。 骨質疏鬆 市面上有多種骨質密度檢查方法,所有測試過程均安全、無痛、快捷及準確。
若是上了年紀的長輩,運動前最好與醫生討論適合的運動種類與強度,並養成運動習慣。 運動不只強化身體機能,對老年人來說,還可藉此鍛鍊平衡力、避免跌倒,而跌倒正是老年生活避之唯恐不及的情境之一。 對成年人而言,其運動目的在於預防骨質流失及增加肌肉強度,雖然運動量會隨年紀與身體狀態而有不同,但至少應維持每週三至四次,每次30至40分鐘的負重運動,也可搭配一些阻力訓練(例如啞鈴)增加自身肌耐力。 就如諸多疾病都有家族史因素,骨質疏鬆症也不例外。 特別是在骨折方面,若家族中曾有人患病(如髖骨骨折),其他成員的骨折風險也會升高。 近年來有牙科醫師懷疑一些下顎骨壞死的個案和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有關,不過醫界尚未確認兩者的關係,其發生率僅約萬分之一,目前醫界仍然相當肯定雙磷酸鹽藥物的安全性。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 FAQ
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髖骨骨折者在首年死去,而接近百分之七十永遠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 超聲波可以用來分析骨質密度,通常會檢查手指、腳趾及膝蓋骨等部位,傳統的骨質密度超聲波受技術限制,只會用作初步篩驗方法,不會視為診斷骨質疏鬆的工具。 不過新式的超聲波骨質診斷儀,也可得出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骨質密度數據「T值」、「Y值」及「骨密度」(BMD),而且非入侵性、不含輻射,檢查過程只需數分鐘。
人類的最高骨骼密度通常在30-40歲間就會達到最大,隨後便會走下坡,漸漸發生礦物質流失現象。 骨質疏鬆2023 一般來說,女人骨質流失最快的時期是停經後五年間,脊椎密度平均每年減少3-6%,而超過50%年過80歲的女性會有骨折的經歷。 男性骨質流失的速率則較為穩定,在達平均巔峰骨骼質量後,依據不同部位,每年流失約0.5-2%。 雖然骨質疏鬆症多數情況下並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骨質疏鬆症增加骨折機會,從而影響病患者的健康和獨立生活能力,更大大增加社會醫療負擔。 骨質疏鬆常被忽視,卻對骨骼健康和老後生活品質產生巨大影響。 本次訪談將深入探討骨質疏鬆的主要成因、高風險族群以及預防與改善的方法。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肌少症有關聯!醫示警:肌少症恐造成「吞嚥障礙」陷入惡性循環
食物提供的維生素D分量有限,只靠飲食,不能滿足身體所需。 骨質疏鬆2023 維生素D主要來自含高油分魚類如三文魚、沙甸魚、青花魚、吞拿魚、鱈魚、鰻魚等、蛋黃和添加維生素D的奶類製品或豆奶等。 維生素D最主要是透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後在體內合成。
- 骨質疏鬆症(英語:osteoporosis)是一種因骨質密度下降而令骨折風險提高的疾病。
- 此類藥物主要是降低破骨細胞生成,減緩骨質流失速度,例如雙磷酸鹽類藥物或抑鈣素 (calcitonin)。
- 骨質流失本是自然現象,三十多歲後,骨質密度會以每年0.5%至1%的速度流失。
- 骨質疏鬆症初期並無特別症狀,患者通常於骨折後才知道已患上此病症。
- 老年人有可能因為視力不良、步行障礙、藥物影響、肌無力、肢體不協調、暈眩等因素而增加跌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