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浩又指「假寒底」的人怕冷,不過卻容易出現身體內熱,另外還有容易嘴潰瘍、爆暗瘡、失眠、牙痛、 寒底 牙肉發炎、排便困難,更有可能會出現口乾舌燥、 脾氣暴燥、情緒容易失控等徵狀。 如果是宮體偏寒的女性,經量較少,經血顏色比較暗和淡色。 而且暗色的血塊會比較多,因為暗意味偏寒、淡色則是偏氣血虛通常是用溫理藥,如肉桂、乾薑、小茴香。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李宇銘醫師指出,大部份人嘅體質係混合性,唔係只有寒或熱,同一個人身體可以「寒熱並見」✅,如「上熱下寒」,或者「胃熱脾寒」、「腸熱宮寒」。 中醫的說法是「肥人多痰濕」,意思是縱使「肥底」人士每天食量正常,但由於身體機能比其他人慢,加上平日又不愛運動、不常出汗,故容易「聚濕生痰」積聚脂肪,正如坊間所言,「飲水都肥」。 濕底又可分為「濕熱」和「痰濕」兩種,「濕熱」人士面有油光﹑口苦﹑脷黃且咸﹑容易出暗瘡﹑疲倦﹑大便黏稠﹑小便量少且黃﹑如廁時會感到赤痛﹑婦女帶下偏黃。
寒底: 【寒涼】寒性和涼性食物如何分? 體質寒底冬天飲食宜溫熱
很多人誤解月經排不乾淨是由於體質屬於「較冷底、子宮偏寒」,於是拚命地吃補品補身,想讓月經更順。 但是出現經血排不乾淨的情況時,也要考慮是否因子宮肌瘤,骨盆腔發炎、或曾進行下腹子宮手術等這些因素,造成子宮沾黏,導致經血不易排出。 寒底熱底本身不可能存在的原因,首先所謂「底子」,是指一個人的根本、本質,而中醫認為健康人應該是不寒不熱的平和狀態,說寒底熱底就好像每個人的體質總是非熱即寒的二分法。 底子的說法就像是生肖、星座、八字那樣,天生出來就決定了一世,以後不能改變,可是中醫對於人的寒熱體質理解,是認為可以變化的,並非機械化的命定論。 寒底熱底這種說法,是香港民間的用語,本非中醫詞彙,只是因為民間用多了,中醫師也只好拿來解釋一番,就好像「躁底」本身只是形容人很容易生氣的「潮語」,現在卻真有些人以為是一種體質底子。
百病起於寒,日本學者研究發現,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就減少30%,中醫又是如何看待? 經常會遇到病人問:「醫師,我的身體是寒底還是熱底?」其實寒底熱底是指一個人身體體質的屬性,知道之後就曉得根據中醫「熱者寒之」及「寒者熱之」的法則,正確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 月經來潮時,容易貧血、感到下腹悶痛、手腳冰冷,且血塊偏多的虛寒體質者,喝薑茶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經血排淨,幫助改善生理期不適。 這確實不容易,不同臟腑、不同部位的寒熱表現不同,就算醫師也需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判斷,普通人難以自測。 非常一般來說,一個怕熱的人身體總體偏熱、怕冷的總體偏寒,所以民間才有「寒底熱底」的說法,因為用「怕冷怕熱」就只能大概而言了。 實際上,一個人可以同時怕冷又怕熱,這類人冬天夏天也不喜歡,一年只喜歡春秋二季,其實這類人算是佔人群裏的大多數吧!
寒底: 食療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永遠會長朱恩解釋,由於其成分含寒涼中草藥金銀花、連翹、大黃和板藍根等,故不適合寒底人士服食。 要預防經血排不乾淨,首先是經期間不要吃冰,以免冷溫度刺激子宮收縮,增加寒凝胞宮的症狀。 還有經前體質易化熱,故此飲食方面應儘量清淡,也避免進食燥熱的食物,例如麻油、薑母鴨、羊肉爐和辛辣食物。
我們使用瀏覽器的Cookie 功能來改善我們的網站和您的購物體驗。 总而言之,想要调养身体,首先应了解自己的体质,看自己属于寒底还是热底,再根据不同的体质采取措施,调养好身体,做到未病先防。 当然,在养生的过程中,大家也要做到定期体检,一旦身体出现不适,也要及时就医,避免小病发展为大病。 热底的人在运动方面应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瑜珈、快走等,避免运动过于剧烈,控制好出汗量。 热底的人情绪易烦躁,平时可听一些较为轻柔的音乐,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不要有过强的好胜心,良好的情绪也有助于调节体质。 热底的人在生活中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凉润的食物,如绿豆汤、鸭肉等,平时要尽量少吃辣椒、羊肉等热性的食物。
寒底: 百病起於寒 「寒底」虛寒體質陽氣不足
輕微熱底:如果熱底組得分多於寒底組,且總選項少於7,屬於症狀較輕的熱底肌膚。 重度熱底:若熱底組得分等於或超過7,則你屬於重度熱底。 需要“滋潤養陰,清降虛火,鎮靜安神”,進行深層的調理。 趙品諭說,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的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 料理時不妨使用辛香料,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可產生熱度。
當知道自己體質傾向,便較能預計自己容易患哪類疾病。 寒底 適合熱底人士的蔬果:莧菜、苦瓜、芹菜、菠菜、大白菜、蓮藕、馬蹄、綠豆、粟米、香蕉、雪梨、蕃茄、柿子、甘蔗、西瓜、楊桃、山竹、檸檬、哈密瓜。
寒底: 生活訊息
除此之外,寒底人亦容易有「血瘀」,原因是血液在寒性的身體很容易不流暢,加上他們血液循環慢,有機會慢慢變成血瘀。 這在女性身上特別常見,特徵包括有痛經、月經多血塊、經期不準等。 古醫師認為「寒底」﹑「熱底」只是一個籠統的體質分法,其實同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兩種體質,例如:容易喉嚨痛的人亦可以怕凍和容易着涼。 如不及時補養、調節和調理身體所需,任由虛證進一步發展,對健康不利。 而「假寒底」的人會上身熱得出汗、 下身發冷,體溫像分成上下兩截一樣,不過同時皮膚表層卻冷到起雞皮,有這些感覺全因下肢血液循環一般,血液只在上半身運行打轉。 所以定立食療餐單時,應多向專業人仕了解,以免造成反效果。
寒性及熱性食材較強烈,不可以常吃或單獨做為菜式,應兩種屬性相互配合取得平衡。 涼性及溫性的食物能單獨進食,但最好配其他食材,平性的食物則全年四季都可吃。 通常食療以自己烹調及準備為主,因較容易配合控制份量。 所謂「陽氣是生命之本,扶陽補陽莫放鬆」,體虛問題,不容忽視。 寒底 寒底 食用各種食材除了感到涼快、溫暖等較容易感受到的反應,對身體其實還有其他效果。
寒底: 體質點樣分 你是「熱底」還是「濕底」?
中醫看「寒底(又稱冷底)」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 寒底人士一般表現:手足冰冷、面色光白、口淡不渴、喜熱飲、小便清長、大便 稀溏,皮膚較為失潤、乾萎。 寒底人士很多時候會出現一些假熱現象,亦即虛火,此時需要留意不能吃如:廿四味、龜苓膏之類過份寒涼清熱之物,而是需要吃沙參、玉竹之類的滋陰降火之物。
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可治輕微或初期感冒,及減輕喉嚨痛和輕咳症狀,適合熱底人士。 但因含麻黃,故心臟病患者和心率過高者不適合服食。 另外具清熱解毒和涼血利咽作用的板藍根沖劑,則有預防及治療輕微感冒之效,即使孕婦和小童亦可飲用,惟脾胃不適和寒底人士就要慎用。 近日坊間各種治療新冠肺炎或感冒的中成藥大賣,惟未必人人適用。 例如連花清瘟膠囊包含了銀翹散和麻杏甘石湯的成分,有清溫解毒、止咳、解熱退燒之用,用作治療中等至嚴重的「熱毒襲肺型」感冒,適合熱底及濕熱人士服用。
寒底: 「寒底」食連花清瘟膠囊後胃痛 中醫:亂服成藥 疫下自救適得其反
食材經過烹調、醃製、發酵等有機會改變其屬性,例如油屬平性,但經過焗、煎、炒或炸等煮法會令食物變得燥熱。 人本身也有熱、寒、平性,即俗稱的熱底及寒底,熱底人進食溫熱食物較易出現熱症,寒底人進食寒涼食物則較易出現寒症,可是單一屬性的體質現時已很少見,應該更留意其他的因素。 按常理來說,夏季應多吃涼性食物消暑,冬季應多吃溫性食物保暖;但現代生活環境如辦工室、商場等長期開啟冷氣、暖氣,影響著我們的體質。 習慣則看日常的活動,不同時段的活動範圍、運動習慣、接觸的器械、會否常經歷溫差等等,都是編排食療清單的考慮因素。 食療就是進食合適的食物調理身體,保持健康的方法。 是否「合適」是根據體質、環境、習慣而異,所以每個人的食療清單也不一樣,而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轉換,通常早、午、晚三餐,有時可於各餐之間吃小點心。
- 稀溏,皮膚較為失潤、乾萎。
- 不少女性在月經期間會有經痛困擾,她們大多會喝薑茶來舒緩不適。
- 寒底人士很多時候會出現一些假熱現象,亦即虛火,此時需要留意不能吃如:廿四味、龜苓膏之類過份寒涼清熱之物,而是需要吃沙參、玉竹之類的滋陰降火之物。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李宇銘醫師指出,大部份人嘅體質係混合性,唔係只有寒或熱,同一個人身體可以「寒熱並見」✅,如「上熱下寒」,或者「胃熱脾寒」、「腸熱宮寒」。
- 寒涼食材能滋陰、清熱解毒、消暑,溫熱食材能補氣活血、開胃、驅寒,平性食材則平和,能減少對身體的負擔,很多時候都能吃,而且食物種類多,能容易找到各類營養,提供非常多選擇。
至於患風寒感冒並濕氣重和易有胃部不適者,較適合服食蒮香正氣片,因其性質溫和,寒底人士可服用。 朱續說,如是寒熱夾雜的混合體質,可經中醫師指導下一同服食蒮香正氣片和連花清瘟膠囊,用作治療感冒和喉嚨痛。 體型較瘦、虛寒體質的女生最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形,因為這類體質人士的末梢血液循環較差,體溫調節的機制紊亂,而手腳冰冷正是自律神經功能調節不順暢,血管變細所引起的。 而且腳趾、膝蓋、肩膀和手指等部位,屬於運動較多的關節區,脂肪較少,熱度容易散失。 寒底 加上室內活動多數夏季有空調、冬季有暖氣,有些女性更無論夏季或冬季都喜愛穿著短褲或短裙、飲凍飲,不知不覺中就被寒氣入侵,體質更虛。 中醫認為,黑糖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和脾緩肝、補血、活血、通瘀以及排泄惡露的作用。
寒底: 眼袋消除方法!中醫6大食療+穴位推薦 改善眼袋浮腫不靠化妝
而兒茶素中的ECGC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的功效,同時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可保護心臟健康。 如能根據個人體質選用相應的飲食方法,可達到防病養生的目的。 如對自己的體質或飲食調養方法有疑問,應諮詢中醫師的意見。 熱底人士一般表現:面紅身熱目赤、煩躁不寧、口煩渴、喜冷飲、小便黃赤、大便乾結、容易面生紅斑、黃褐斑、痤瘡、皮膚粗糙。 寒底 熱底人士有時也會出現一些真熱假寒現象,內熱愈盛則四肢冷愈嚴重,此時需要留意不能吃羊肉、或一些助熱之物,而是需要吃生地,元參之類的降火之物。
他認為中醫所謂的「寒底」、「熱底」體質,正切合西醫所指的免疫系統,故熱底代表免疫系統過分活躍,身體容易發炎;寒底則是免疫系統過分沉靜,容易發冷。 認清自身體質後,跟隨不同季節及氣候的規律,自可以中西醫藥互補來調理身體。 但他亦提醒讀者,坊間有關中醫保健之說,不可盡信,如經提煉的冬蟲草、靈芝、人參等是草本藥物,已不算是中醫常用藥,如稱之為可長期服用的「保健食品」,實誤導消費者。
寒底: 寒底體質VS熱底體質
自我判斷:輕微寒底:如果寒底組的選擇多於熱底組,且兩組相加總選項少於7,則你屬於症狀較輕的寒底肌膚。 重度寒底:若寒底組得分等於或超過7,那就屬於重度寒底了。 除了表面功夫要做足,還需要從根本上進行調理,“溫補脾腎,振奮陽氣,溫化水濕,暢達氣血”。 在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會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尤其是冬天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
中午最好有10~20分钟的时间用于午休,夜间应保证睡眠充足,不可熬夜。 除此之外,寒底的人平时还可以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瑜珈等有氧运动,还可以多晒晒太阳,均有助于改善偏寒的体质。 平时喜欢喝凉水,还有口干舌燥、脸色红赤、容易烦躁、便秘、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表现。
寒底: 嚴浩:「假寒底」連薑都不可吃! 體質判斷法+3大泡茶偏方 必試酒釀龍眼
其實大家多想想就會知道,這個擔心並不完全正確,日本人經常吃魚生、外國人天天吃沙拉,也一樣生小孩。 何國璋醫師提出,中醫學只有分寒症同熱症,熱症包括發燒🥵、肺炎、急性扁桃腺炎等;至於寒症就係感冒風寒引起,導致身體發冷 🥶 等病症。 以中醫角度來看,女性生理上有「經、帶、胎、產」等特點,每一種都跟「子宮」有關。 在中醫學上,「子宮」不單單指該一個器官,而是指整個女性生理系統。
從事中醫一段時間,其中一個最常聽到的問題就是:「醫師我有什麼不能吃?」我多數會回答,其實什麼東西都可以吃,只是不適合你的食物不要經常吃。 若屬於熱底,就要避免食煎炸辛辣食物,應選擇清涼滋潤的食物,如菊花、雪耳、百合、綠豆、海帶。 屬寒的就要避免進食寒涼生冷的食物,選擇溫熱祛寒的食物,如生薑、羊肉、黑豆、蓮藕、韮菜。 值得注意的是,人是一個複雜的個體,許多時候一個人的體質並不是單純熱或單純寒,而是寒熱夾雜。 例如有「上熱下寒」、「上寒下熱」、「外熱內寒」及「外寒內熱」,還有「真寒假熱」或「真熱假寒」。 一般市民其實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大概分辨出自已的體質是寒底還是熱底。
寒底: 中醫健筆|湯水推介 - 鱔魚煲豬腎
中醫有句說話叫「十女九寒」,意思是指多女性的體質容易偏向寒性。 經常聽身邊很多女性朋友說無論夏季或冬季都會手腳冰冷,這是體寒表面徵狀。 體寒,也就是一般所俗稱的「寒底」,屬中醫所說的「虛證」。 體寒乃百病之源,若不好好保養,易導致精神差、四肢疲倦、周期不適、面色發黃、頭暈眼花、長痘痘等。 朱醫師指,若寒底人士要治療風寒感冒,可考慮服食荊防敗毒散,相反,若熱底人士服食則會加重症狀。 若長者患上風寒感冒則可服食含川芎和生薑等配方的中成藥人參敗毒散,因該藥有扶正驅邪作用。
中醫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及「關元」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一次,寒底的人可以每天灸。 雖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並不適合,甚至會過敏,應諮詢中醫師,由專業人員協助使用。 寒底 此外,可在冬至後的3個9天敷貼「三九貼」,運用辛溫藥物刺激穴道,達到溫養經絡、保暖去寒之效。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如果不是真寒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常用的方法是喝「薑茶」來改善。 趙品諭另提供一道簡易茶飲,以土肉桂葉為主角,和肉桂同樣具有驅寒溫陽之效,不但容易取得,劑量較為溫和,可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