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大部份為雙線行車,近大窩口至葵涌公立學校一段為三線行車,限速介乎50-70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路政署曾長期在路牌顯示此段為「青山公路」,並無標示分段名稱。 路政署已於2016年4月26日指令承建商安排更新路牌以表明分段,目前已經完成安裝。 青山公路(英语:Castle Peak Road)是香港新界地区第二条落成的公路,全长51.4公里,并分为22段,乃全港最长的行车道路[1]。 青山公路于1911年动工兴建,并在1920年全线建成[2],起点为九龙半岛西部的深水埗区,绕经整个新界西部,途经葵涌、荃湾、屯门、元朗等区,最后以新界北部的上水为终点。 青山公路作为新界地区旧环回公路的西线,曾与东线大埔公路组成来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公路。
- 如果在香港以外地方致電的話,請在電話號碼之前加撥地區號碼「852」(不適用於駐海外辦事處)。
- 另外政府正研究沿荃灣至屯門之青山公路海傍興建單車徑。
- 此交界曾称元朗西回旋处,但于轻铁兴建的时候改成十字路口。
- 2020年乃青山公路建成百周年,這條公路常被稱為「舊路」或者「下路」,都是相對於屯門公路而言產生的慣稱。
此段相當短,接潭尾段繼續向北走,經過加州花園及米埔村,至擔竿洲路路口止,接上新田段。 青山公路有使用「青山公路××咪」作為地址標示,如釣魚灣是「青山公路13咪」、舊咖啡灣是「青山公路18¾咪」等,尤見於由荃灣一帶至屯門一帶之沿岸。 當中「咪」是哩的英文「mile」之音譯,代表該處與尖沙咀碼頭(經彌敦道)的距離。
青山公路22咪半: 巴士路線數目
政府在2004年3月開始加建支線天橋,連接大欖角至小欖角,以拉直車路及縮短行車距離,於2007年4月通車,稱為新大欖段。 青山道一带是深水埗及长沙湾主要的住宅旧区,因此青山道几成长沙湾旧区的代名词,前往该区的红色小巴也多以“青山道”为目的地。 2020年乃青山公路建成百周年,這條公路常被稱為「舊路」或者「下路」,都是相對於屯門公路而言產生的慣稱。 青山公路1910年代開通初期,原是以「咪」(即英里,英文「Mile」的粵語音譯)標示個別建築物與尖沙咀碼頭的距離,如釣魚灣是「青山公路13咪」,而舊咖啡灣是「青山公路18¾ 咪」等。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南端是港铁兆康站的南面公共运输交汇处,经屯门滤水厂、岭南大学、叠茵庭及富泰邨,至蓝地交汇处为止。 蓝地交汇处可接驳往蓝地段、元朗公路、屯门公路或青麟路。 青山道原址由深水埗区大埔道近桂林街路口向西北起,邻近嘉顿面包总办事处及烘焙中心大楼,至蝴蝶谷道路口止,门牌单数为3至505、双数为58至800。 双数门牌2至56号被深水埗区议会后来设立的钟楼及三角安全岛花园取代,现时最小的双数门牌是青山道58号嘉顿中心,而单数门牌最小是3号、邻近桂林街的建新大厦。 當中「咪」是英里的英文「mile」之音譯,代表該處與尖沙咀碼頭(經彌敦道)的距離。
青山公路22咪半: 洪水桥段
此段新建公路成為三號幹線(青衣至葵涌段)的分流路線。 此段接担竿洲路路口的米埔段向东北,尽头至新田公共运输交汇处侧的新深路路口,东北端接洲头段。 青山公路22咪半2023 此段相当短,接潭尾段继续向北走,经过加州花园及米埔村,至担竿洲路路口止,接上新田段。 由深井双仙湾(Gemini Beach)泳滩至青山公路青龙头段近钓鱼湾泳滩。
除红毛桥限速为70千米,其余路段均为50千米,两线双程行车。 由九龙荔枝角蝴蝶谷道起,经过下葵涌山腰、下达石篱区至荃湾德士古道交界为止,门牌单数为99-753, 双数为 。 在1968年10月28日,荔枝角大桥及葵涌道正式落成通车之前,该段青山公路是唯一连接发展中的荃湾新市镇以至新界西其他地区和九龙西的主要道路。 由于对比起建于平地的葵涌道,该路段是沿山腰走过,所以一般驾驶人士亦将该路段称作“青山上路”;而西行线现时更连接尖山和沙田岭隧道。 此段大部份为双线行车,近大窝口至葵涌公立学校一段为三线行车,限速介乎50-70公里。
青山公路22咪半: 九龍西
舊有路段限速為50公里;擴闊後的雙線雙程路段則為70公里。 青山公路-元朗段的西端在水邊圍附近接屏山段,至凹頭接上潭尾段,橫跨元朗新市鎮的核心地帶。 西面一段曾稱元朗大馬路(簡稱大馬路),於1935年2月15日命名。 雖然政府於1968年8月2日更改為現時的名稱,但現時仍有人用元朗大馬路的稱呼,並見於路上的不少門牌。
除通州西街至甘泉街之間一小段為雙向行車及甘泉街至呈祥道之間一段為單向西行外,多數路段為單向東行。 在深水埗區的青山道與元州街平行,青山道作單向東行,而元州街則為單向西行,兩路為區內僅次於長沙灣道、荔枝角道和西九龍走廊外的主要幹道。 至蝴蝶谷道時向西伸展與青山公路-葵涌段連接,後來隨着荔枝角的道路發展,該段被蝴蝶谷道、長沙灣道等道路隔開。
青山公路22咪半: 新界東
此段西端接上屏山段,是位於與媽廟路及體育路相交的十字路口。 此處曾是元朗西迴旋處,但因於1985年7月興建輕鐵而改成交通燈位。 現時該處路邊仍有「元朗西迴旋處花園」,是以前迴旋處的邊緣改建而成。 当时走线大概是从现时的玫瑰花园穿过中华基督教会屯门堂,抵达育康街交界的回旋处(已于屯门公路通车后拆除),再沿著现时的屯门公路路段向北直抵蓝地交汇处。 自1960年代起,葵涌道、屯門公路、元朗公路、新田公路等多條幹道相繼落成,這些新幹道行車路線較為直接,令青山公路重要性逐年遞減。
1899年,英國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接管深圳河以南、後被統稱為「新界」的土地,成為香港殖民地一部分。 出於軍事佈防及發展新土地的需要,香港政府隨即為新界地區的交通基建進行規劃,其中包括興建連結新界各區及九龍市區的公路。 繼大埔公路於1902年落成後,青山公路青山(今屯門)至上水段亦於1914年建成;而深水埗至青山段則於1920年完工。
青山公路22咪半: 青山灣 (青山公路)
近香港黄金海岸至三圣墟一段于1990年代初提升为 9 米阔双线双程行车道路。 至于三圣墟至屯兴路一段路口,最初因道路狭窄,而曾进行扩阔工程,期间因怪石阻路,引致不少意外,所以需要绕过怪石进行[10],而怪石位置现已开辟为麒麟岗公园。 青山公路亦因应屯门公路重建及改善工程进行而被改建,行车流量因此得到改善。 随着屯门区近郊发展迅速,由香港黄金海岸至三圣一段青山公路正进行第二次扩建工程,以应付日后需求。 随著屯门区近郊发展迅速,由香港黄金海岸至三圣一段青山公路正进行第二次扩建工程,以应付日后需求。 这段路是青山公路扩建工程新建的路,与原有汀九段并行,代替汀九段别墅屋的一段,以避开汀九湾附近住宅及驾驶前往沙滩的游人泊车。
青山道一帶是深水埗及長沙灣主要的住宅舊區,因此青山道幾成長沙灣舊區的代名詞,前往該區的紅色小巴也多以「青山道」為目的地。 如果在香港以外地方致電的話,請在電話號碼之前加撥地區號碼「852」(不適用於駐海外辦事處)。 青山公路22咪半 如果想查看更多資料,請在該職員名字/詢問處上點擊。 本網站的所有資料均由有關決策局/部門及有關機構提供和更新。
青山公路22咪半: 新田段
在早年新界沿路标志性建筑不多的情况下,市民往往以青山公路多少“咪”(即英里英语miles之粤语音译)表达所在地,成为青山公路的特点,有些甚至演变为地名留存至今,例如位于荃湾的中国染厂大厦的商场就以其所在位置而命名为“8咪半”。 現有青山公路青山灣段(由管青路到海榮路)是一條連接掃管笏、黃金海岸、咖啡灣、青山灣及三聖墟一帶的主要道路。 本工程目的是改善此路段的交通情況、提供額外的道路通車容量,以配合屯門東的發展及應付青山公路的未來交通增長;以及透過改善道路路線,加強道路安全。 全長約52公里的青山公路分為22段,途經九龍西、新界西和新界東,即是由深水埗區途經葵青區、荃灣區、屯門區和元朗區,最遠去到北區。 香港政府現正計劃進行青山灣段擴闊工程(將海榮路以南的青山灣段由單線雙程擴闊為雙線雙程)[13]。 另外政府正研究沿荃灣至屯門之青山公路海傍興建單車徑。
过往青山公路可于上水再次连接大埔公路,通往新界东部甚或返回九龙,惟现时大埔公路已缩短至林村,两者不再在新界的终点相连。 由掃管笏管青路至杯渡路,途經新、舊咖啡灣而到達青山灣,輕鐵三聖總站在恒福花園旁,主要建築有置樂花園及華都花園。 直至1970年代末,青山公路沿途各區的近代快速公路(包括葵涌道、荃灣路、屯門公路、元朗公路、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等)相繼落成,其作為區域幹道的重要性才大大減低,但地區內使用青山公路的車流量依然高企。 青山公路22咪半 踏入2000年代,政府亦有繼續為青山公路部分路段進行擴闊及改善工程,以應付增長的車流。 玫瑰花園以北的新墟段是屯門新市鎮發展後新建的路段,在此之前新墟段與藍地段相接。 在70年代早期之前,青山公路新墟段的走線位於現在的青山公路(新墟)公園內。
青山公路22咪半: 青山公路-大欖段
另外介乎油柑头翠景台连接汀九段和宝丰台回旋处的一段荃湾段,由于过于狭窄关系,在改善青山公路-汀九段的同时,亦改为单程往荃湾方向;往屯门方向以海安路代替。 当中江南工业大厦至海兴路一小段为阔度仅约4至5米(单线行车),应为目前整条青山公路最狭窄路段。 自輕鐵落成後,駕駛人士使用青山公路自元朗大馬路一段東行往上水方向,受路面設計所限,必須經過朗日路再左轉往博愛交匯處,方可繼續行程。 此段接屏山段至凹頭為止,橫跨元朗的核心地帶。
這段路是青山公路擴建工程新建的路,與原有汀九段並行,代替汀九段別墅屋的一段,以避開汀九灣附近住宅及駕駛前往沙灘的遊人泊車。 青山公路22咪半 青山公路22咪半 是根據香港政府將青山公路由丙級郊區道路提升至甲級道路的工程中首個新增道段。 由扫管笏管青路至杯渡路,途经新、旧咖啡湾而到达青山湾,轻铁三圣总站在恒福花园旁,主要建筑有置乐花园及华都花园。
青山公路22咪半: 青山公路
青山公路(英語:Castle Peak Road)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二條落成的公路,全長51.4公里,並分為22段,乃全港最長的行車道路[1]。 青山公路於1911年動工興建,並在1920年全線建成[2],起點為九龍半島西部的深水埗區,繞經整個新界西部,途經葵涌、荃灣、屯門、元朗等區,最後以新界北部的上水為終點。 青山公路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西線,曾與東線大埔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公路。 英國租借新界初期,以附近同名山峰將屯門易名為「青山」(直至1970年代發展屯門新市鎮前才回復舊名,詳見屯門條目),期間興建的公路亦因此被命名為「青山公路」。 英國租借新界初期,以附近同名山峰將屯門易名為“青山”(直至1970年代發展屯門新市鎮前才回復舊名,詳見屯門條目),期間興建的公路亦因此被命名為“青山公路”。
- 由深井浪翠園至近大欖涌東面嘉龍村[8]止,自青山公路擴闊工程後已被擴闊至雙程雙線行車,限速提升為70公里。
- 於是鳳翔路路口以東的青山公路一律沒有門牌編號。
- 青沙公路連接沙田、西九龍及青衣,並與已落成的青嶼幹線及北大嶼山公路一起組成八號幹線。
- 另外政府正研究沿荃湾至屯门之青山公路海傍兴建单车径。
- 南端是港鐵兆康站的南面公共運輸交匯處,經屯門濾水廠、嶺南大學、叠茵庭及富泰邨,至藍地交匯處為止。
- 此路段除大欖角至嘉龍村一段時速限制為70公里外,其餘均為50公里。
- 香港政府現正計劃進行青山灣段擴闊工程(將海榮路以南的青山灣段由單線雙程擴闊為雙線雙程)[13]。
70年代中期,因應青山公路拓闊工程,新墟段的走線稍微東移。 當時走線大概是從現時的玫瑰花園穿過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抵達育康街交界的迴旋處(已於屯門公路通車後拆除),再沿着現時的屯門公路路段向北直抵藍地交匯處。 青山公路22咪半 80年代中期,新墟段被東移至現時的走線,並在鳳地站附近與屯門公路相接。 由凹头回旋处开始向北,到锦田河北面转至新田公路西侧北上,经壆围、锦绣花园及竹园村等,直到攸美新村附近,接驳米埔段。
青山公路22咪半: 九龙西
而该道路自1998年上半年起成为通往大榄隧道和环回公路之主要干道。 此段之后由洪水桥起便是元朗区的范围,由顺达街路口开始,经仍属屯门区的亦园村及锺屋村、进入元朗区的洪水桥大街、洪天路,到桥洪路附近一个路口接上屏山段。 轻铁洪水桥站、锺屋村站均位于此段道路的旁边。 此段位于屯门新市镇的东部,南端在杯渡路路口接上青山湾段,向北至北端于港铁兆康站南交通交汇处路口接上岭南段。 轻铁的凤地支线于此段的侧边,沿途设有凤地站、景峰站、新墟站及何福堂站。
其中途經的主要建築物如麗都花園、碧堤半島、縉皇居、嘉頓麵包廠等。 近沙田的一組包括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及大圍隧道三條隧道。 東面一段則有元朗(東)巴士總站、新元朗中心、YOHO Midtown、Grand 青山公路22咪半2023 YOHO、博愛交匯處(接駁元朗公路及3號幹線)及博愛醫院等。 屯門公路通車後,青山公路使用量明顯減少,但因這是前往掃管笏至青山灣一帶的必經之路,每逢屯門公路市中心至小欖一段發生嚴重事故而需封路時,青山公路-大欖段成為唯一對外通道。
青山公路22咪半: 青山公路-元朗段
青沙公路在昂船洲和青衣之間有一道長1.6公里之大橋橫跨藍巴勒海峽。 在強風吹襲的情況下,大橋可能實施特別交通管制措施,管制原則與汀九橋的相若。 青沙公路全長13公里,是一條三線雙程的公路。
英国租借新界初期,以附近同名山峰将屯门易名为“青山”(直至1970年代发展屯门新市镇前才回复旧名,详见屯门条目),期间兴建的公路亦因此被命名为“青山公路”。 青山公路(英语:Castle Peak Road)是香港新界地区第二条落成的公路,全长51.4千米,并分为22段,乃全港最长的行车道路[1]。 此段和接下的洪水橋段及屏山段都是屯門至元朗之間的鄉郊之地,只有洪水橋是較大的鄉鎮中心。 路面設計上亦相當寬闊,大部份路段為每方向兩線至三線行車,絕大部份路段時速限制為70公里。 同時此段至元朗段均有輕鐵覆蓋(屏山段朗天路路口至元朗段新元朗中心是在中間,其餘路段則在側邊),是除港鐵屯馬綫外,元朗至屯門之間的主要交通途徑。
70年代中期,因应青山公路拓阔工程,新墟段的走线稍微东移。 当时走线大概是从现时的玫瑰花园穿过中华基督教会屯门堂,抵达育康街交界的回旋处(已于屯门公路通车后拆除),再沿着现时的屯门公路路段向北直抵蓝地交汇处。 80年代中期,新墟段被东移至现时的走线,并在凤地站附近与屯门公路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