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余秋良醫生2023全攻略!(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可望求同存異,發展和擴闊醫學精準療效,讓智慧重新,共識疾病治療和健康調理。 醫療界應把握當下的環境,在這個中西滙聚的地方,打造一個香港獨特的中西醫結合模式,更勝於國內國外,因而創造榜樣,面向世界。 余秋良醫生2023 惟本港醫療發展受制於西醫講究學術、方法學的框架,譬如以循證醫學來規管醫療體系,因此西醫認為中醫虛無縹緲,欠缺醫學證據,「但有啲病中醫明明醫好咗又點計」。

  • 可望求同存異,發展和擴闊醫學精準療效,讓智慧重新,共識疾病治療和健康調理。
  • 盼望政府以這次疫情為契機,汲取「沙士」的成功經驗,令中西醫合作及中醫公營服務不再原地踏步,好讓中醫能在本港醫療系統中扮演應有角色。
  • 見諸於情,引發我爭取設立中西醫醫學平台,尋求各界支持;發之於心,希望中醫西醫一起提升醫療水平。
  • 早年師承英國名師賀智深教授,於瑪麗醫院習西醫,亦師從範兆津老中醫,研習中醫,榮獲香港大學醫學院敏氏精神科金獎。
  • 不過,其後中醫求診率從2002到2012年經歷了長時間的停滯不前,到了2014年才回升到17.7%,然後卻再次回落。
  • 活動以鍾博士的演說作結,她在會上詳述有關針灸臨床研究的當前和未來發展。

另一個更值得政府正視的需求則是香港人自我藥療(self-medication)的習慣。 研究發現香港人同時使用中成藥及西藥的比例擴大,從1993年的20.2%升至2015年的30.1%。 以往類似的傳染病疫情裏,市民有自行購買中成藥預防或治療的習慣。 是次疫情中也有市民自行購買板藍根或連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藥,但有中醫師團體如「香港中醫流行疫病應變小組」則提出這些藥物對不同體質的市民未必全然有效,必須根據個人差異諮詢專業的中醫師。

余秋良醫生: 中西合璧治病屢見成效 醫者:中醫應納公營醫療

同時,我們正在進行由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關於香港中醫專業發展的問卷調查。 問卷的中期結果有幾個顯著的發現,對未來中西醫合作也有相關。 特首林鄭月娥去年的《施政報告》指,已設立五億元專項基金,以促進中醫藥發展,由中醫藥處負責統籌,以支持應用研究、中醫專科發展、促進知識互通和跨市場合作等工作,並協助本地中藥商生產及註冊中成藥。

浸淫在陰陽寒熱、脈法正隅的世界裏,他讀中醫至第四年,任教他的陳炳忠教授指他成績佳且對研究有興趣,建議他再修讀西醫。 「第一個想法是好瘋狂,還讀多個西醫!身邊的人都鼓勵我,讀埋西醫發展會更好,始終沒甚麼人是兼具中西醫資格。而且我心繫科研,如同時修讀西醫,路向會更廣闊。」他指近幾十年,國內的卓越名中醫及專家,不少都是中西醫,有西醫底子,甚少是純中醫。 余秋良醫生2023 蘇醫生一直認爲醫學無分中西,只要能幫助病人的就是好醫學;並相信中西醫結合,可以更好地治療各種病症,幫助更多病人。 ​在多年行醫中,常常見到有病人因中醫西醫間不溝通而承受的病苦。

余秋良醫生: 專科醫生搜尋

中西醫學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發展,於哲理、學術理解、技術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現,各自發展出獨特的一套醫療體系規範。 西醫醫學普及深探人體知識,更借助科技來診斷和治療。 中醫則追求身體平衡規律,從証候治理,更回復身體與環境之協調。 不論中西醫學,醫學本質均以增強人體健康、減少疾患病苦,使人生活應付裕如。

余秋良醫生

香港中西醫結合學會創會副會長、會長、榮譽會長。 2013年曾獲委任為香港政府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委員。 但正如醫院管理局前行政總裁黃譚智媛醫生所言,現時只讓中醫參與康復者的復康服務而非治療,其實並未完全發揮香港中醫的能力。

余秋良醫生: 余秋良醫生   ​

飲食影響可多面,經常進食膏粱厚味的食物,生冷寒涼、油膩煎炸的食物,濕熱或痰濕便會積聚於腸道,特別是現今附加味料,街外用湯浸著的食物,如湯麵或通粉,即使是「清」湯,其實大多加了很重的味精或其他化學味以代替味精。 一方面使腸道內菌群變壞,影響脾腸免疫系統失調及整個身體失調,一方面損傷脾胃,研究發現長期進食紅肉,大腸中引起發炎的細菌會增多,導致大腸黏膜長期發炎,加速了腸道瘜肉和腫瘤的形成。 燒烤煎炸的紅肉,更會釋放致癌物,例如多環芳香烴,壤成癌腫塊。 大腸癌以中老年人患者為多,近年來開始有年輕化趨勢,大概與西化飲食模式有關。 《黃帝內經》早已提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科學研究證明大腸癌的形成和腸道細菌有關。 中醫於文獻中以「腸積」、“腸覃”、「癥瘕」、「鎖肛痔」等,當為大腸癌之類。

中醫治療,使用中藥、針灸來紓緩癌症患者疲倦、疼痛、便秘、食慾不振、失眠、淋巴水腫以及身體不良的症狀。 中醫藥對胃口、排便、精神、體力、痛楚等都會有好處。 治法包括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利水滲濕、消腫止痛。 後期因病情氣血漸衰,治以健脾理氣、滋補肝腎、補益氣血、收斂固澀為主。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物理學家唐嘉信博士是3D針炙銅人設計及製作團隊的核心成員,他在會上介紹並示範操作這個由創新科技署資助建設的模型,並與參加者分享他對技術輔助醫科教學的想法。

余秋良醫生: 服務

在「沙士」以後為何沒有把握契機把中醫納入公營深化中西合作? 我們的研究顯示中醫對加入公營醫療系統有清晰的意願,86.3%的中醫師認為政府應在公立醫院或診所提供中醫服務。 故此政府應開始着手為深化未來中西醫合作治療作充分準備,將現時公營體系裏有限度的中西醫協作服務,拓展至整個公營體系,除了滿足市民需求,也可紓緩醫護人手不足的壓力。 任教中西醫,曾任瑪麗醫院兒科腎科主任,醫管局榮譽顧問醫生,香港小兒腎科學會創會會長。 歷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東華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中西醫結合基金創立贊助人,醫學博物館董事會主席。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客席教授。

余秋良醫生

那兩年他大量涉獵中醫典籍,覺得內裏博大精深又神奇,中六如願拔尖進入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有見於此,有需要研究中西醫協作政策及各方的看法。 這兩年接觸醫療界各方人士,希望得出一些結果可以用於臨牀醫療上,作為規劃中西醫協作的藍圖;另一方面,在專訪面談及一系列學術活動間,建立及深化人際網絡,促進中西醫協作交流團結力。

余秋良醫生: 中西醫同心抗疫:零的突破還是原地踏步?(文:趙永佳、施德安、雷恩) (09:

見諸於情,引發我爭取設立中西醫醫學平台,尋求各界支持;發之於心,希望中醫西醫一起提升醫療水平。 承蒙創新科技署的支持,學院與香港醫學博物館今日合辦題為「中醫與科技結合——3D針炙銅人」的網上講座。 余秋良醫生2023 活動旨在宣傳由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香港醫學博物館展出的真人比例3D銅製針灸人體模型(3D針炙銅人)。 中西醫結合實是醫學發展的一大重要里程,其成熟發展仍需業界的積極參與,促進中、西醫術結合彼此優勢,讓香港市民及早分享到中西醫結合醫學的成果。 余秋良醫生2023 在香港,若中醫西醫持續地競爭以求超越對方,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現階段,雖然中西醫學在很多細處存在不相容的地方,但在某些程度上有合作空間,尤其是以病人利益為前提的情况下。

在學期間獲頒多個獎項,包括龐鼎元中醫獎學金、內科學金牌、病理學金牌、行為科學金牌和 John Anderson Gold Medal 等。 因專科考核成績傑出,獲英國皇家放射醫學院授予Frank Doyle Medal和Gold Award。 在學期間獲頒多個獎項,包括龐鼎元中醫獎學金、內科學金牌、病理學金牌、行為科學金牌和John Anderson Gold Medal等。 余醫生以中西醫結合為己任,繼續帶教醫學生及中醫西醫,重視臨床及基礎醫學,是香港少數中西醫結合行醫者。 2006年獲選中國中西醫結合醫學家,2015年開展香港創新科技署資助之中西醫醫學平台(IJOP)及統籌計劃,獲選為香港創新科技獎學金導師。 余秋良醫生2023 2020年啟動創新科技署資助製造3D針灸銅人,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創科2021大獎,記錄於《香港年鑑》。

余秋良醫生: 余秋良醫生

余指出中醫、西醫均要「兩步走」發展,既要循證醫學,亦要臨床醫學。 他說外國雖是西醫為主,但對中醫的容納度很高,海外的癌症研究中心致力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反觀香港擁有優秀的中、西醫,又背靠內地,若做得好便是榜樣,但香港現像龜兔賽跑,有一天或被超越,失去優勢。 新冠肺炎疫症全球大流行,中國最早走出陰霾,中西醫結合治療建功。

本港中醫發展多年來受制於西醫循證醫學的框架,欠缺臨床醫學數據等不足,寸步難行,中西醫結合發展更如龜兔賽跑一樣,失去優勢。 《大公報》深入探討,專訪了三位中西醫兼修的醫生及醫師,拆解現時中、西醫並存而未打通「經脈」的因由。 中、西醫學合璧可互補不足,三位專家均期望當局正視問題,優化地區健康中心與當區中醫診所的轉介機制,加大力度推動中西醫科研發展。

余秋良醫生: 我們——關於這個時代的一些喜悅與憂傷

「最好笑是當她回醫院覆診時,西醫因為她沒有了經期,竟然對她說:『唔好意思,斷錯症。』其實他沒有錯,只是病已經治好了。」他笑說。 但關於老子的歷史真實身份說法並不統一,司馬遷的《史記》也沒有做出明確的記載,只是大約給出了一個可能,但是老子在道家學派的身份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老子主張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無為而治,讓一切順應自然規律的發展。

「有句話是只緣身在此山中,有時候當我們跳出來看,當病那麼難醫時,是要用盡方法去醫。做科研讓我知道,不是事事那麼Standard,一定要數據齊備才做,到一些難醫的病,是需要推敲出來。」蘇子謙說。 最好電話掛號先, 余秋良醫生2023 好多人睇佢, 好多時要等一個鐘以上, 不過佢講d野好詳細, 對大人同小朋友都好好, 佢係兒科專科之外, 都有普通門診, 我自己都係睇佢架.

余秋良醫生: 醫生列表

然而,就中西醫結合治療模式上,本港尚未有一套被驗證為有效的方式可循,兩方醫護人員也未發展一套成熟、正式的溝通渠道,醫護人員及病人只好摸石過河,未必能充份發揮中、西醫的優勢。 余秋良醫生2023 有見市民對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需求日增,中大醫學院在兩年多前開始構思籌建一所集科研、臨床服務及教育於一身的研究學院,積極推動中西醫結合常規化。 蘇子謙專科選了臨床腫瘤科,中醫較少分專科,視乎跟隨哪位中醫老師。 習中醫途上,他有幸遇上3位恩師,一位教他針灸的老師,一位本身也是中西醫的余秋良醫生,一位是上文提及的陳炳忠教授。 「余醫生是兒科醫生,我讀西醫時逢周六都會跟隨他學習,他授以我不少中西醫併合治病的心得。陳炳忠教授告訴我,如想在醫學發展,走遍世界都能用得上就要做腫瘤科,發展最多每年都推陳出新,病人需求大,在任何地方都有用武之地。」老師們的話,對他影響深遠。

余秋良醫生: 中醫病系分類

除本科生外,也有外系同學和「兼讀生」選修,上學期兩班學生人數合加起來近二百人。 這是一年級同學的必修科,因此課文選了好些方銘教授認為中國現代文學「必讀的」作品.. 關於北京,我知道—— Ø 余秋良醫生 長城的烽火台有甚麼用處 Ø 哪裏可以觀看升國旗儀式 Ø 故宮的屋頂上有甚麼 Ø 北京的特色小吃有甚麼 Ø 北京的小朋友們有甚麼好玩的東西 .. 關於西安,我知道—— Ø 它是多少個朝代的古都 Ø 它的著名建築 Ø 在哪條街道能吃到當地美食 Ø 位於西安的「世界第八大奇跡」是甚麼 Ø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西行探險是由誰完成 .. 關於黃河,我知道—— 它的形狀 它來自哪裡 它為何被稱為黃河 河的兩岸都有些甚麼 跟它有關的歷史故事 《這就是中..

余秋良醫生: 診所地址

現時公營體系內或許還未有足夠空間讓中西醫合作參與治療,但本文將以研究團隊關於市民需求和業界現狀的研究成果,探討未來中西醫合作的更多可能性,為下一次急性傳染病的爆發作準備。 在這個人工智能越趨成熟的年代,智能技術在醫學發展中的應用亦更為普及,中西醫若能透過科技結合,將對整體醫學界有莫大裨益。 上周六(8月27日)由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牽頭,聯同德善醫療集團、以及中西醫醫學平台合辦首次「大灣區中西醫學發展:現狀和展望」研討會,共同探討新時代下中西醫學結合發展的無限可能,其中提及不少有關中醫科技化以及透過科學創新對抗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的方向。

余秋良醫生: 醫療評價

顧名思義,《藏在文物裏的中國史》系列,是以文物為線索來講述中國歷史,這與一般依據歷史文獻講述歷史的著作不同。 《藏在文物裏的中國史05 三國兩晉南北朝》從三國豪傑的妙計奇兵說起。 曹魏時代留下的磚畫、造型別緻的陶俑重現了當時農耕工作的情景、人物的生活百態;五胡十六國至南北朝數百年亂局中,胡、漢文化相互.. 本人允許Chill Health及有關的社交媒體轉發個人資料, 直接轉送到醫生聯絡戶口, 同時明白Chill Health平台可能會保存資料。

早年師承英國名師賀智深教授,於瑪麗醫院習西醫,亦師從範兆津老中醫,研習中醫,榮獲香港大學醫學院敏氏精神科金獎。 香港專科學院及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及榮授院士,工商管理碩士,裘槎基金會研究員。 余秋良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成立本港首個由大學主導、同步發展中西醫結合科研、臨床服務及教學的基地 --「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並於是日(9月29日)舉行開幕典禮。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成立本港首個由大學主導、同步發展中西醫結合科研、臨床服務及教學的基地 –「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並於是日(9月29日)舉行開幕典禮。 余秋良1975年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然而行醫途中,發覺自己的醫學知識有限,懂得再多也只是半杯水。

余秋良醫生: 中醫師盼與西醫有進一步的合作

現階段在785個蒐集到的回應中,51.3%的中醫師認同中醫和西醫同樣擅長治療急性病,反映他們有信心以中醫手法應對急症。 面對市民對中西並用治療的需求,高達65%的中醫師希望與西醫有機會進一步合作。 在實際合作經驗的層面上,中醫師曾接收由西醫轉介病人,和轉介病人給西醫的比例,均接近全部受訪者的一半,各佔49.3%及47.9%。 這兩組數字不單展示中醫與西醫的互動,更反映兩者之間對彼此療效漸見肯定及互信。 香港醫學博物館推出一個結合中醫與科技的「3D針灸銅人」展覽,場內會展示香港首個以3D打印的六尺高銅人,參觀者可透過回答簡單問題,並以擴增實景技術與銅人展開互動,尋找人體穴位及經脈 ; 余秋良醫生 輔以展板資訊,深入淺出學習針灸理論及體驗中醫文化,實踐「中醫為體,西學為用」的精神。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