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冰壺運動可以追溯至1980年代的加拿大,此時已有“Floor Curling”俱樂部的成立[2],使用木塊加上把手,替代重達20公斤的花崗岩冰壺,在塗臘的地板上,模擬冰面的賽道,進行練習和舉辦定期的比賽。 [4],之後於2008年在加拿大成立的公司(Rock Solid Productions Inc.),同樣以塑膠製成扁圓形的壺體,再加上把手和三個滾珠軸承,造成另一種,被命名為“FloorCurl”的地壺用品。 至今因應供應需求,在不同地區也有生產商,製造類似的產品。 同時坊間對於“Floor Curling”的壺和相關配套器材的需求大增,對於它的質量要求也提高。
- 及後在長野冬季奧運中,男、女子的冰壺賽首度成為了正式的比賽項目,其後奧委會更在2006年開設混雙項目與2008年開設輪椅項目[3][4]。
- 一般要玩正式的地板冰壺,首先要有共8位,2邊各4位的隊員參與,當中各有一名隊長和一名副隊長(第三投手),而另外2名隊員則為第一投手和第二投手。
- 不需要真冰場地設施,在平滑的地上,便可依照冰壺的基本規則,進行與冰壺計分和比賽相同的活動,不分年齡或身障人士均適合參與。
- 比賽時共有5個運動員,一個為後備球員,其餘的4個分別是「第一投手」(Lead)、「第二投手」(Second)、「第三投手」(Third)以及最重要的「主将(或隊長)」(Skip),而在賽事中,每隊要派上4位運動員參賽。
- 冰壺的規則淺顯易懂,運動員只要將對方石壺擊走,並把自己隊上石壺留在比賽場地的圓心中,即獲勝。
在香港教育界方面,地板冰壺的學校活動和課程在多年前已有學校和機構引入到校園推行,當中包括校本課程,亦有一些校園體驗活動[7][8]。 在2022年香港教育局報告冬季奧運運動的推動情況時引用了學校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與可風中學(嗇色園主辦)的校本課程經驗,提到使用地板冰壺作為推廣冰壺運動的教學方法[9][10][11]。 冰壺運動起源於16世紀的蘇格蘭,當時人們會在冰凍池塘、溼地上,玩類似推石遊戲,後來衍生比賽制度。 17世紀時,人們在石頭上方加上手把,成為現代石壺的最初外型,同時也漸漸傳遍歐美國家,發展為室內遊戲,最後成為今日冬季奧運會、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賽事項目之一。 地板冰壺 (Floor Curling),是一種從冰壺運動的框架下建構出來的一種運動,可以視作是冰壺的地面版本,而事實上,地板冰壺的其中一個重要作用是用作推廣和讓比較難接觸冰壺運動的人認識冰壺與熟習有關規則和玩法。
地板冰壺: 冰壺基礎班最新安排公告
在缺乏寒冷天氣或完善的冰壺場地設施的地區,亦掀起了推動地板冰壺(Floor Curling) 的熱潮。 隨著它於1998年成為冬季奧運會比賽項目後, 再加上每四年一屆的冬奧電視轉播,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冰壺(Curling) 是一種西方寒冷地區的古老活動。
地板冰壺運動可以追溯至1980年代的加拿大,此時已有「Floor Curling」俱樂部的成立[2],使用木塊加上把手,替代重達20公斤的花崗岩冰壺,在塗臘的地板上,模擬冰面的賽道,進行練習和舉辦定期的比賽。 [4],之後於2008年在加拿大成立的公司(Rock Solid Productions Inc.),同樣以塑膠製成扁圓形的壺體,再加上把手和三個滾珠軸承,造成另一種,被命名為「FloorCurl」的地壺用品。 同時坊間對於「Floor Curling」的壺和相關配套器材的需求大增,對於它的質量要求也提高。 一般要玩正式的地板冰壺,首先要有共8位,2邊各4位的隊員參與,當中各有一名隊長和一名副隊長(第三投手),而另外2名隊員則為第一投手和第二投手。 在器材配置方面,需要預備平滑乾爽的地面(室外或室內皆可),放上地板冰壺賽道,並配置紅色和黃色的壺各8個,另外亦要預備擦捍供隊長和副隊長進行指揮。
地板冰壺: 地板冰壺
用一個壺撞擊此前投出的己方壺,使之前的壺能夠繼續向前移動,通常是使之移動到圓壘裡。 後擲出的壺以弧線的移動軌跡越過己方先前擲出的壺進入得分區域,這樣就是以先前出的壺作為保護壺,保護後擲出壺的有利位置。 自2014年開始,慈善團體 地板冰壺 Just Education 一直支持在香港推廣地板冰壺 (Floor Curling)和冰壺(Curling)活動,協助組織有關發展和培訓工作。 及後,更擴展到中國內地,台、泰、馬和歐洲等地。 自2014年開始,慈善團體 Just Education Services Organisation 一直支持在香港推廣地板冰壺 (Floor Curling)和冰壺(Curling)活動,協助組織有關發展和培訓工作。
將要在冰面進行的限制,改為可在一般地面進行的活動,目的在於減少場地和天氣的限制,方便大眾參與,認識和了解冰壺運動。 施漢忠指出,改良後的「地板冰壺」運動更加簡單,因為去除了刷冰員,只要能夠將石壺成功推出,與其他隊伍石壺產生碰撞後,看誰最靠近圓心即可。 地板冰壺 施漢忠說,這項運動不僅適合身障者,包括樂齡族、小孩也都可以嘗試,近來協會舉辦的比賽中,更是由8旬阿嬤領軍的隊伍奪冠,因此相當適合推廣至里民中心、安養院等機構,讓「地板冰壺」成為老少咸宜的運動新選擇。 冰壺(英語:Curling)又稱為「冰上溜石」。 冰壺是一項包含男、女子與混雙項目的隊制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項目,冰壺所有的「壺」直接稱為冰壺亦可稱為「石壺」或「壺」,冰壺比賽的兩邊運動員分別把冰壺投出,將自己隊的冰壺盡量留在比賽場地的圓心中並且可將對方的冰壺撞走[1]。
地板冰壺: 地板冰壺賽道
一般一場地板冰壺比賽共有8局,分2隊比賽,雙方分別有4位隊員參與,位置包括第一投手、第二投手、副隊長與隊長,另外在比賽時2隊亦應設1名後備隊員。 地板冰壺總共有16個壺,每隊有8個壺,每局每位隊員順序投出2個壺。 地板冰壺投壺的規則與冰壺和地壺球不同,地板冰壺投壺的位置是可以變動的,只要是在有效投壺範圍皆可以作出投壺。 計分的規則和冰壺一樣,在得分有效區內計算勝方(擁有最近中心點的壺的一方)比敗方最近中心點的壺近的壺數以得出比分[13]。 在千禧年代開始,地板冰壺器材的發展進入起飛期,亦開始應用於學校和社區。 有英國的製造商以當年Roll 地板冰壺2023 Curling 作藍本,改良製作出一套名為Kurling 的地板冰壺器材。
- 至今因應供應需求,在不同地區也有生產商,製造類似的產品。
- 19世紀時期,冰壺遊戲由在英國傳至歐洲和美洲,並且漸漸的普及起來。
- 計分方法 (與正式冰壺比賽一樣)隊伍在賽上的目的是比對方獲得更多的總分。
- 17世紀時,人們在石頭上方加上手把,成為現代石壺的最初外型,同時也漸漸傳遍歐美國家,發展為室內遊戲,最後成為今日冬季奧運會、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賽事項目之一。
- 接下來 2月5日、2月6日、2月9日、2月10日、2月11日、2月12日、2月18日與2月19日 香港電台的冰壺賽事節目都會有本會秘書長的評述,感謝大家的支持。
- Floor Curling 地板冰壺是源自於加拿大1980已有原型,之後在英國和加拿大開始發展,概念取自冰壺,而地板冰壺不受限制地點,所以其後坊間需求都慢慢上升,地板冰壺好玩刺激,不需太多體力,老少咸宜。
- 冰壺起源於16世紀的蘇格蘭,當時人們會於冬天時在冰凍的池塘溼地上玩一種推石頭遊戲。
因此我們一直沿用Floor Curling 這個各地同類型活動普遍使用的名稱和它的中文譯名- 地板冰壺,推動這種可以在旱地上玩的,與傳統冰壺(Curling) 極其相關的運動。 Floor 地板冰壺 Curling 地板冰壺 地板冰壺是源自於加拿大1980已有原型,之後在英國和加拿大開始發展,概念取自冰壺,而地板冰壺不受限制地點,所以其後坊間需求都慢慢上升,地板冰壺好玩刺激,不需太多體力,老少咸宜。 香港冰壺學院很榮幸獲ViuTV邀請參與"Auntie你好"第九集的拍攝,同時感謝太古城中心冰上皇宮全力支持今次的拍攝,一齊向香港市民推廣好玩有趣的冰壺運動。 地板冰壺2018年起在,香港社區、中小學、長者中心慢慢被推廣。 地板冰壺打破了地域限制,只要在光滑地面都可以進行。
地板冰壺: 冰壺選手檔案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 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
後來有加拿大的製造商亦製作出FloorCurl 的地板冰壺。 在香港方面,亦有製造商從原有的地板冰壺器材中進行改良,製作成JustCurl 的地板冰壺產品。 在這百家齊放的年代,地板冰壺有望逐漸傳到不同的地區,讓更多人從地板冰壺運動中得到益處、得到歡樂,亦能更認識冰壺運動。 不需要真冰場地設施,在平滑的地上,便可依照冰壺的基本規則,進行與冰壺計分和比賽相同的活動,不分年齡或身障人士均適合參與。 地板冰壺(Floor Curling)是由冬季奧運會項目冰壺衍生而來的一種新興運動[1]。 隨着它於1998年成為冬季奧運會比賽項目後, 再加上每四年一屆的冬奥電視轉播,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地板冰壺: 地板冰壺擦杆
地板冰壺(Floor Curling)是由冰壺運動簡化而成,地板冰壺是可以不用在冰上進行的冰壺運動,方便學習和訓練冰壺比賽規則,技術及策略。 地板冰壺所需場地的要求相對簡單,一般在平滑的地面便可以進行,不用在冰上都能享受到冰壺運動的好處和樂趣。 地板冰壺 在奧運比賽上所用的冰壺必須是為一個由在蘇格蘭的艾爾莎克雷格島上的花崗岩打磨而成[5][6],並加上光油的滾輪,石壺的身形稍呈扁狀,而且上面有柄,直徑29厘米、重量為42英磅(19公斤)。 比賽時共有5個運動員,一個為後備球員,其餘的4個分別是「第一投手」(Lead)、「第二投手」(Second)、「第三投手」(Third)以及最重要的「主将(或隊長)」(Skip),而在賽事中,每隊要派上4位運動員參賽。 中國香港冰壺協會秘書長,獲邀請參與香港電台32台評述北京冬季奧運會之冰壺賽事。
只有接觸到及進入大本營的壺才會宥機會被計算分數。 冰壺起源於16世紀的蘇格蘭,當時人們會於冬天時在冰凍的池塘溼地上玩一種推石頭遊戲。 最早的冰壺在1511年的蘇格蘭首次出現比賽,後來在17世紀之時,當時比賽所用的石頭被加上一個手把,成了現代冰壺的最初外形[2]。 地板冰壺是個有助個人和團隊發展的活動,可以加強手腳與手眼協調、訓練思考能力以及促進溝通加強表達能力和合作技巧。 冰壺基礎班由冰壺官方機構,世界冰壺聯合會(World Curling Federation)認證的高級教練教授,助你短時間內掌握基本的冰壺技術與知識,讓你能在香港也可以享受冰壺運動的樂趣,冰壺基礎班費用已包括所有冰壺裝備租用與冰壺場地費用。 地板冰壺的壺體是圓形,直徑約 195.3MM,高度約 101.37MM,包括手柄,螺栓和軸承在內的重量不超 1.4KG,不少於 1.3 KG。
地板冰壺: 冬天奧運項目 - 冰壺介紹
擲出的壺將對方的壺擊出圓壘,同時己方也離開圓圓壘。 如果同時擊出對方兩個得分壺, 地板冰壺 則稱為雙擊(double)。 擲出的壺擊中對方壺的尾部,使之前進離開得分位置,並讓己方的壺佔 據此前對方所處位置。 擲出的壺擊中對方壺的側翼,將之擊出得分區域,同時利用此次撞擊修正 己方壺的滑行軌跡而使己方壺佔據有利位置。 用一個壺擋住對方可能挪出的路線,從而保護另外的位置更有利的己方壺。
香港冰壺學院(Hong Kong Curling Academy) – 香港冰壺學院是中國香港冰壺協會與國際冰壺學院轄下學院。 課程包括冰壺課程及地板冰壺課程,對象包括兒童, 青少年, 長者, 企業, 學校 和各大市民,為推動冰壺運動,使冰壺運動及地板冰壺普及化努力。 香港冰壺學院同時是 Just Education Services Organisation 組織成員,伙伴成員包括 Just Education、Just Curling Club 與 Just Curl。 當隊員擲壺時,主將應持冰刷(broom),作為擲壺的目標物,並指示冰壺的旋轉(turn)方向及應滑行之距離,並使隊員了解擲壺之目的,以使刷冰員(sweeper)決定應該如何刷冰,因為刷冰可使冰壺增加滑行距離,同時減少行進之曲度(curve)。 一場比賽需兩組冰壺,每組各八顆冰壺,應上色彩以使在冰道另端仍可輕易辨識。
地板冰壺: 新興運動地板冰壺 FloorCurling活動相片
地板冰壺開除了用作推廣冰壺外,亦有很多不同的好處,例如對身體的協調性、訓練思考和訓練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都有很大的益處,而且入門的門檻亦不會太高,大部份的大眾市民包括殘疾人士都可以輕鬆參與,所以地板冰壺運動是一項老少咸宜的有益活動。 「香港冰壺學院」及「中國香港冰壺協會」為有效推廣「冰壺」運動,會以「地板冰壺」的方式進行,讓大家可以在未有專屬的冰壺場地設施的學校或機構,也可方便學習「冰壺」比賽規則及技術策略,體驗其中的樂趣。 冰壺的規則淺顯易懂,運動員只要將對方石壺擊走,並把自己隊上石壺留在比賽場地的圓心中,即獲勝。 因比賽規則極其簡單,身兼台南市身心障礙者體育協會理事的施漢忠,今年初引進冰壺運動,並改良成「地板冰壺」,同時成立俱樂部,號召身障者每周末在東區長榮陸橋下切磋球技,都會吸引數10人以上參加。 地板冰壺2023 在一局之中,冰壺運動員各要兩次在長146至150英尺(45至46米),寬度14.5至16.5英尺(4.4至5.0米)的比賽場地中,把冰壺推向場中「大本營」(House)的圓心(Button)。 地板冰壺2023 當中,大本營直徑12英寸(30厘米),圓心半徑6英寸(15厘米),冰壺要滑行至「大本營」才有機會得到分數,在其中一位運動員要穿上比賽專用的鞋,從起點線中把冰壺推出時,其他的隊員可以在冰壺前以由鬃毛或麥稈製成刷子協助冰壺滑動,以令冰壺到達圓心之內。
能透過大眾電波與大家一起觀賞世界級冰壺賽事,分享冰壺知識,實屬一個很難得的機會。 接下來 2月5日、2月6日、2月9日、2月10日、2月11日、2月12日、2月18日與2月19日 香港電台的冰壺賽事節目都會有本會秘書長的評述,感謝大家的支持。 地板冰壺與冰壺運動一樣,個人技術和團體合作並重,智慧與技巧並重。 地板冰壺對體育精神的要求同樣相當高,在爭勝的同時仍要保持以禮相對的態度,比賽雙方均要重視和尊重對手。 擲出的壺位於或接近於中心位置,這樣當對方擲壺時,一般會選擇將這一可能得分的壺擊出,浪費對方的一次擲壺機會,同時確保了己方其他壺的安全。 擲出的壺緊貼著對方壺的尾部,這樣對方就有投鼠忌器的擔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