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9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人類學家根據研究結果,常以髂前上棘點或恥骨聯合點進行測量,並推算出一個常數來求得大腿長和全腿長的近似值 。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2023 也就是說,腿身比兩性差異並不顯著(身高肩寬指數、身高骨盆寬指數、身高大腿圍指數等兩性差異顯著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如果說同身高女性腿略長,那么這只是身高兩性差異的結果。 (3)身高坐高指數也可以間接地反映出被測試者的軀幹與腿長的比例,但它在反映人體腿長比例方面不如馬氏軀幹腿長指數更直接、更明確、更敏感。 在進化心理學中,用"腿身比(LBR,Leg-to-Body Ratio)"來研究腿長跟人體吸引力之間的關係 。 綜上所述,同身高,成年男性身高坐高指數略大於成年女性,腿身比、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則相反;但身高坐高指數平均值女性略大於男性,腿身比平均值、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平均值男性略大於女性。

  • 朱建華11歲時身高156cm,坐高76cm,馬氏指數為105.3 。
  • 只要在椅面和測高儀上附一簡單裝置,坐深、
  • 雙膝過肩 與否、腕線過臀線 與否、腕線過會陰與否皆可粗略地判斷腿身比(一字馬高舉過頭例外)。
  • 用會陰高或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同身高,女性腿長大於男性;但由於腿身比與身高正相關,身高越大,腿身比也越大;腿身比和馬氏軀幹腿長指數的平均值、極端值均為男性略大於女性。

身高坐高指數也可以間接地反映出被測試者的軀幹與腿長的比例,但它在反映人體腿長比例方面不如馬氏軀幹腿長指數更直接、更明確、更敏感。 【腿長在解剖學上的嚴格定義是股骨與脛骨的長度 ,學名全腿長 ,系指下肢除去足以外的長度 ;等于大腿長加小腿長 ,或下肢全長減內踝高 。 研究還顯示,在女性心中,理想女性的身材比她們認為最健康的身材更瘦、體脂更低;相反,男性心中,理想男性身材比他們認為最健康的身材更重。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大腿圍

LM Meadows、RL Jantz(1995)認為,與較矮的人相比,較高的人下肢骨骼相對身高更長,以及 脛骨 和 腓

東非地區的肯尼亞、 坦桑尼亞 、蘇丹的男性分別為102.61、103.57、108.34。 馬來西亞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大腿長

如圖所示:同身高,女性會陰高大于男性;但由于(會陰高/身高)×100與身高正相關,身高越大,(會陰高/身高)×100也越大;因此,(會陰高/身高)×100平均值男性略大于女性。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2023 如圖冊所示:同身高,女性會陰高大于男性;但由于(會陰高/身高)×100與身高正相關,身高越大,(會陰高/身高)×100也越大;因此,(會陰高/身高)×100平均值男性略大于女性。 生活中,人們通過對一些個體的目測和對比,判斷出同身高女人腿更長,進而錯誤地認為“腿身比女性大于男性”。 而世界各地體質調查數據卻顯示,身高坐高指數平均值男性略小于女性。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用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用馬氏軀干腿長指數檢測身體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即軀干與腿的比例)是最好的方法。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2023 臀溝位于人體表面背側,是臀部與大腿間的褶線,它的最下緣是可以肯定地加以定位的痕跡。

德國征兵體質調查數據節選,如圖所示,隨著年份增加,坐高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馬氏軀干腿長指數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1983年、2000年、2010年 克拉科夫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會陰高

雙膝過肩 與否、 腕線過臀線 與否、腕線過會陰與否皆可粗略地判斷腿身比( 一字馬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臀溝位於人體表面背側,是臀部與大腿間的褶線,它的最下緣是可以肯定地加以定位的痕跡。 被測者有的臀部肌肉緊湊,有的鬆弛下垂,因肌肉形態不同而對“臀位”高低的觀感產生影響,但臀部肌肉形態並不改變臀溝高度。 嚴格意義的下肢長,學名下肢全長 ,應以股骨頭頂點為起點,但在活體測量中,探覓該點是十分困難的。 儘管大轉子形狀突現於人體表面,但它是一個球面,很難定出測點。 其中,會陰高有兩種:一是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至地面的垂距 ,等於身高減坐高 ;二是恥骨聯合下緣高,略大於身高減坐高 。 被測者有的臀部肌肉緊湊,有的鬆弛下垂,因肌肉形態不同而對"臀位"高低的觀感產生影響,但臀部肌肉形態並不改變臀溝高度。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指數分型

胸椎 間的縫隙為起點,至臀橫紋( 臀線 )為軀干長;臀橫紋(臀線)至足底為下肢長(即臀溝高)。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非洲黑人大於美國黑人,有的地區男性甚至達到115,女性達到113 。 東非地區的肯亞、坦尚尼亞、蘇丹的男性分別為102.61、103.57、108.34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2023 。 (1)坐骨結節在大腿伸直時不易摸到,因為它被臀大肌下緣所覆蓋。 測量時必須大腿與地面平行並與小腿間呈直角 ,絕對不能直接坐在地面上;因為,坐在凳子上,挺直軀幹,大小腿所成角度從90°變為180°的過程中,軀幹自然收縮。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坐骨結節在大腿伸直時不易摸到,因為它被臀大肌下緣所覆蓋。 在11-16歲時期同年齡、同身高的男、女生,身高坐高指數是女生比男生大;11歲之前、16歲之後,身高坐高指數是男生比女生大 。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身高體重比例

一般採用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採用身高坐高指數或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反映上下半身比例。 也就是說,男女身高坐高指數平均值、腿身比平均值、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平均值隻是微小的差別,兩性差異並不顯著(身高肩寬指數、身高骨盆寬指數、身高大腿圍指數等兩性差異顯著);如果說同身高女性腿略長,那麽這隻是身高兩性差異的結果。 用會陰高或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同身高,女性腿長大於男性;但由於腿身比與身高正相關,身高越大,腿身比也越大;因此,腿身比和馬氏軀幹腿長指數的平均值、極端值均為男性略大於女性。

(1)Swami、Einon與Furnham(2006)以腿身比作為審美標準,探究五種不同腿身比1.0、1.1、1.2、1.3、1.4對於兩性的吸引力。 這篇文獻中,腿身比是指下身與上身比例;下身粗略地用腳的底部到骨盆頂(在腰下面至臀部上方之間)之間的距離表示,上身則為頭頂到骨盆頂之間的距離。 研究結果顯示,女性較偏好腿身比低1.0(腿較短)的男性,男性則偏好腿身比高1.4(腿較長)的女性 。 這一方法雖然比以大轉子為起點的方法易於操作,但問題是在人體表面上精確地定出該測點也有困難。 而更大的問題是成年人由於身高、骨盆斜角與髂翼形狀有很大差異,不同個體間自髂前上棘至股骨頭的垂直距離變化範圍為9~52mm,平均值為40mm。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