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粉嶺彭氏6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北區為郊遊的好去處,設有船灣郊野公園、八仙嶺郊野公園以及林村郊野公園三個郊野公園以及印洲塘海岸公園,而紅花嶺郊野公園亦正在規劃中。 此外,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亦於北區的範圍內。 衛奕信徑的第九段以及第十段亦途經北區,為市民提供遠足的選擇。 另一方面位於市區卻不斷有新校落成,不少學校更一分為二,並遷入新發展區。 而上水宣道小學,亦放棄了原來位於石湖墟的教會用地而遷往聯和墟仁濟五中的舊址。 整項工程耗資港幣18億5800萬港元,佔地5.80公頃,總建築樓面面積達66,940平方米。

其他文氏族人分遷至新田區內米埔村、壆圍和屏山欖口村。 粉嶺彭氏2023 新田文氏全盛時期曾坐擁落馬洲一帶四千萬呎土地,在新界西北甚有影響力。 联和墟于1949年由粉岭、沙头角、打鼓岭和部分大埔区村民集资成立。 粉岭早期不见经传,直到清嘉庆编制的《新安县志》卷二收录“粉壁岭”。

粉嶺彭氏: 香港志

然而隨着2012年後香港禁區邊境的逐步開放,有不少香港市民對沙頭角一帶原來位處禁區、外人無法進入而保存原好的村落和自然生態感興趣,開始出現「前邊境禁區遊」等深度旅遊項目。 在商業活動以外,上水於回歸後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上水南住宅區的興建和落成。 粉嶺彭氏2023 經歷建築公司施工緩慢等負面消息,上水南首個屋苑清河邨於2007年開始入伙,之後該區相繼建成御皇廷、祥龍圍邨等屋苑,而保榮路遊樂場和保榮路體育館相繼落成亦標誌上水南的社區建設大致完成。

粉嶺彭氏

鄉民會在天旱時到這裏祈福,早降甘霖,解渴灌溉,後來稱「粉嶺村」,「粉嶺」就成為這一帶地方的名字。 隨著與地產業相關的各項條例的制定以及土地稅成為本港財政的主要及穩定收入來源,樓市買賣開始暢旺,卻不讓外籍地產發展商專美,華商亦開始崛起,並有後來居上之勢。 二次大戰結束後,更出現了分層出售,分期付款等靈活的售樓招數。

粉嶺彭氏: 安樂村

位於皇后山的墓地合葬了彭桂、妻王氏、其子迪然及妻王氏,從墓碑上的文字顯示,該墓乃是由第三世的後人啟崗、啟壁及啟後公建立,而最近一次重修,則在清朝同治十一年。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有關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物料或促銷資訊。 粉嶺彭氏於宋朝在粉嶺立村,擁有七百多年曆史,之後更壙大成粉嶺圍,以圍村中的風水魚塘及古炮等最為著名,附近更建有的思德書室及彭氏宗祠。

粉嶺彭氏

至1970年代港英政府發展粉嶺/上水新市鎮,彭氏定居地位處新市鎮的中心點,使彭氏得以出售大量土地而迅速致富。 現時北區居民主要依靠使用率高企的鐵路及新界環迴公路進出市區;如使用新界環迴公路進出市區,僅有兩條通道可以選擇 —— 雞嶺迴旋處或大頭嶺迴旋處,一旦該處或公路上發生交通意外,將可引致全區交通癱瘓。 據2019年中的人口統計,新界北區人口約31.4萬;隨著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陸續推行,北區人口會持續上升,為該區帶來更大的交通壓力。 而且北區位處香港最北面,鄰近中國內地,設有多個邊境管制站,包括羅湖、文錦渡、沙頭角及香園圍。 為數不少的跨境貨車及私家車亦會途經北區前往香港各地,使北區交通更為繁忙。 上水孔嶺、上水華山、吉澳等地曾發現新石器時代及靑銅器時代文物,至於先秦時期和兩漢時期的文物,則在而沙頭角谷埔以及上水華山發現。

粉嶺彭氏: 新界五大氏族

根據《粉嶺彭氏族譜》:「宋始祖彭桂公…...乃澤公之二子……開基始卜居寶安縣龍山居焉。後因鄧姓由莞城而來,與祖為鄰。後龍山為鄧所僭,公之孫因徙居樓村,後子孫於萬曆年間復徙居於粉壁嶺,遂立圍以居。」粉壁嶺,即是「粉嶺」一名的前身。 今期介紹的粉嶺範圍較大,包括粉嶺圍、聯和墟及安樂村,除了自行安排交通道工具外,最方便的就是乘坐港鐵集體運輸系統。 粉嶺彭氏2023 乘坐港鐵東鐵線到達粉嶺車站,由A出口出站,取道粉嶺名都商場,商場入口梯級設有輪椅升降台,穿過商場沿連接商場的行人天橋到達新運路;或由沿粉嶺車站C出口經過斜道出站,上行人天橋到達新運路。 由新運路步行數分鐘便到達粉嶺圍;另外由新運路轉往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穿過行人隧道便可到達聯和墟,由聯和墟穿過行人隧道到達安樂村黃帝祠。 若不想步行,可在粉嶺車站轉乘巴士或小巴,亦可乘坐巴士直達。 位於粉嶺沙頭角道的黃帝祠前身為「軒轅祖祠」,始建於清末民初,1925年落成,後於千禧年重建。

粉嶺彭氏

八十年代,安樂村被改建為安樂村工業區,村民們大多搬至附近的屋邨。 1898 年,清朝與英國簽署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新界成為了英國殖民地的一部分。 粉嶺由1905 年設立的北約理民府管理,日治期間由上水區役所管治。

粉嶺彭氏: 皇后山公營房屋發展區

戰後,香港政府把新界分成27個鄉事委員會,客家籍原居民羅澤棠,彭氏族人原居民彭富華等人,創立粉嶺區鄉事委員會,管理轄下的29條鄉村及北區粉嶺聯和墟舊墟。 1910年,九廣鐵路英段通車,粉嶺也設立車站,令粉嶺交通四通八達,直接幫助了粉嶺往後的發展。 1912年, 九港鐵路更興建了一條由粉嶺至沙頭角的窄軌鐵路。 其火車服務一直營運至1928年,到沙頭角公路正式開通為止。 今天,粉嶺更有多條巴士和小巴路線服務區內居民,讓交通變得更加方便。 粉嶺圍包括四條鄉村:粉嶺村、北圍、南圍和南便村,附近建有思德書室和彭氏宗祠,重修後仍保留清代建築的風格,保留的文物甚為豐富。

  • 粉嶺位於新界的東北部,東面包括橫山腳新村、馬尾下、馬尾下嶺咀、嶺皮村及南山,連接沙頭角,南面包括和合石、龍山及石坳山(部分),與大埔區為鄰,西面包括蝴蝶山、粉嶺圍、掃管埔、太平山、彬山及缸瓦甫,毗鄰上水,北面有恐龍坑、馬頭嶺、松山、橫嶺及大砍篤而與打鼓嶺相鄰。
  • 粉嶺龍脈於皇后山落經塘坑,過安樂村到粉嶺樓入粉嶺村。
  • 在新市鎮開發前,粉嶺也曾是香港上流階層和外籍人士活動的集中地,從百福村到安樂村都曾有大量別墅建築,有外籍人士曾成立粉嶺狩獵賽馬會,粉嶺站外面更曾有由退役英軍開設的畢打奧餐廳,爲1980年代前新界最知名的西餐廳和酒吧。
  • 粉嶺區明確的歷史,始於南宋,與粉嶺彭氏密切相關。
  • 侯族在上水一帶人數近2000人,聚居地集中在上水古洞。

據區內長者回憶,當年主要是種稻米,只有少數農民種菜。 為了生計, 不少難民都租地種植,由於他們精於種植蔬菜,加上種菜收成快、利潤高,因此新界農業逐漸轉向種菜為主。 另外,政府也擔心中國會停止輸出農產品,因此積極推廣農業。 當年新界出產的農產品品種優良,如粉嶺鶴藪村的白菜,更是遠近馳名。

粉嶺彭氏: 歷史年表

王周兩人逝世後,上水侯氏、上水廖氏、龍躍頭鄧氏和太坑文氏四大族集資在石湖墟現巡撫街一帶興建「報德祠」,以紀念兩人的恩惠。 粉嶺至今仍保留不少村落和傳統村屋,例如:粉嶺樓村、粉嶺圍村、虎地排、鶴藪圍、孔嶺、簡頭村、高莆、軍地、流水響、嶺皮村、嶺仔、嶺咀、龍躍頭、馬尾下、馬料水新村、麻笏村、安樂村、新塘莆、新屋仔、崇謙堂村、小坑新村、獅頭嶺、丹竹坑、塘坑、祠堂村、畫眉山、和合石村。 今天,粉嶺新市鎮人口約有二十六萬,佔領面積為七百八十公頃左右,而政府正規劃發展新區作為新市鎮的延伸,規劃及工程研究已於2009年展開。

  • 粉嶺雖然已發展為現代化住民社區,不過仍有可觀之處。
  • 粉嶺位於北區,是香港最北部的新市鎮——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 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和偷牛山。
  • 粉嶺鄉紳通過自行籌集資金建立墟市,以至後來政府主導新市鎮的設立,讓社區發展達致自給自足和凝聚居民的目的。

),因其爲香港十八區中最北的區議會分區而得名,於1979年從大埔區拆分獨立成區,是香港兩個陸地連接中國大陸的區份之一(另一個為元朗區)。 北面與廣東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頭角河及中英街作邊界,香港和內地的其中三條邊境過境通道(文錦渡、羅湖、沙頭角)都位於北區,西面與新界元朗區,南面和大埔區相連。 傳統上,北區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部分,故獨立成區前亦稱爲上粉沙打地區,此外還包括大鵬灣的吉澳、鴨洲等離島。

粉嶺彭氏: 政府宿舍

相傳山上有一塊石壁,雪白如粉,居於附近的鄉民,便稱之為“粉壁嶺”,位於附近的鄉村,便成為粉壁嶺村。 粉嶺彭氏2023 據説由於有求必應,村民漸漸稱這座山為“靈山”,現在香港的地圖也有顯示靈山的位置。 山既已改名,粉壁嶺村也被簡稱作“粉嶺村”,粉嶺也就逐漸成為附近一帶的名稱。 香園圍管制站是香港與深圳的第七個出入境陸路管制站,位於打鼓嶺最北端的香園圍附近,於2013年7月動工,於2020年落成啓用。

粉嶺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和合石墳場,每逢清明節和重陽節都會有大量孝子賢孫前往拜祭先人。 新界鄧氏祖籍江西吉水,在五族中最早居住新界,人口土地最多,為新界五大家族之首。 先祖鄧漢黻四世孫鄧符協於北宋初年入元朗錦田,至今新界鄧氏子孫後代人數多達十萬人。 鄧氏五大房中有兩房仍居今日新界,其餘各房已遷返內地。 其中元禎房聚居元朗屏山,而元亮房則繼續聚居錦田。

粉嶺彭氏: 歷史

建築方面依然保存清代風格,當中保存著極之豐富文物資源。 設立這些區域的目的是為地方行政計劃訂出分區及方便行政,並不設立「區政府」之類政權組織,無獨立立法權、司法權,政府部門也未必完全按照以上分區而分工。 揮別馬草壟鄉村車 情侶專程坐車影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蘋果日報》,2015年3月24日。 漁業方面,沙頭角曾是漁業重鎮,為昔日「香港八大漁港」之一。 目前沙頭角、鴨洲、吉澳、澳背塘、西流江以及往灣州均為海魚魚類養殖區。 2012年2月16日,首階段縮減邊境禁區範圍,「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段」及「蓮麻坑至沙頭角段」禁區解封,沙頭角塘肚、山咀、新村、担水坑、蕉坑及木棉頭六村剔出邊境禁區範圍。

粉嶺彭氏

早於1940年代香港政府鼓勵鄉村籌建墟市,經歷二次世紀大戰後及香港重光,1948年由鄉紳成立「聯和置業公司」,當中的「聯和」含有「聯合」、「和睦」之意思。 聯和置業公司於1949年12月22日註冊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為安樂村瑞勝書樓,法定資本為五十萬港元;分三次招股,共集資超過二百萬元。 聯和墟於1951年1月20日開幕營運,開市初期墟期定為一、四、七日。

粉嶺彭氏: 上水第27區及粉嶺和合石

漁農自然護理署為支援香港的農業發展在上水蓮塘尾設有大隴實驗農場。 粉嶺彭氏 但農業式微,目前北區共有約1861公頃荒廢農地。 由於區內適齡學童愈來愈少,不少學校都面臨殺校問題,這由其以村校為甚。 在2005年度學年,打鼓嶺各村各共有四間小學,但到2006年度,當中有兩家將會停辦,而另外一家亦因為沒有小一新生而亦行將摺校。 而位於沙頭角吉澳的吉澳公立學校,亦由2004年度的7人,減至2005年度的1人。

粉嶺彭氏: 鄉村

1990年,粉嶺中心、北區中央公園(今北區公園)及沙頭角公共圖書館啟用。 1971年2月5日,社會福利署上水社區中心舉辦第二屆香港節上水區兒童遊藝大會,共1600位兒童及65名義工參與。 1943年,夏天,蓮麻坑少年葉維里、葉盤嬌、葉煌青企圖炸毀蓮麻坑礦山,以摧毀日本在香港的軍備原料產地,事敗被新界沙頭角的日本憲兵逮捕,毆打及折磨,其後獲釋。 1915年,3月8日,上水警署接到村民報案,在龍躍頭發現虎蹤,遂派出歐裔警員 Ernest Goucher(警員編號 PCA126)和 Hollands,帶備霰彈槍和手搶試圖獵虎。 這頭身長2.6米、重131公斤的老虎,卻是一頭猛虎,突然撲出襲擊兩警, Goucher 遇襲受傷, Hollands 隨即以手槍擊退猛虎。

粉嶺彭氏: 交通

安樂村於1915年由香港商人馮鏡湖等集資立村,是一條雜姓村落,包括李、鄧、馮等姓氏。 安樂村是文人道侶聚集及富人修建別墅之區,有鏡湖別墅、西河別墅、瑞勝書室、李園、本立園、成法園、三教總學會、安樂祠等,其中於1925年建成的軒轅祖祠最為著名,現已重建為黃帝祠。 1980年代,該村的土地逐漸改建成粉嶺工廠區(安樂村工業區)。 聯和墟於1949年由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和部分大埔區村民集資成立。 「團結香港基金團體」指團結香港基金有限公司及其作為成員的法團組織(包括但不限於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文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華學社有限公司)。 今人在1986年粉嶺圍圍堡拆卸期間,於圍基下挖得古炮三門。

粉嶺彭氏: 香港 村屋漫談(六) 粉嶺 歷史悠久的 「五圍六村」

鄰近粉嶺聯和墟原有一條安樂村,安樂村是由香港商人馮鏡湖等於1915年集資建立的住民區,是一條雜姓村落,包括有李、鄧、馮等姓氏。 安樂村原是文人道侶聚集及富人修建別墅的地區,建有鏡湖別墅、西河別墅、瑞勝書室、李園、本立園、成法園、三教總學會、安樂祠等,其中有於1925年建成的軒轅祖祠最為著名,現已重建為黃帝祠。 八十年代該村的土地逐漸被收購及改建為工廠大廈,成為今天的粉嶺工業區,原有的別墅多已拆卸,但尚有數間民居混雜在林立的工廠大廈中。 昔日的文人與富豪別墅住宅今天演變成平民百姓的職業場所,相信是城鄉變化中鮮有的例子。 不經不覺新界五大家族已經介紹了三個,接下來繼續介紹餘下的彭氏。 新界彭族主要聚居在粉嶺,粉嶺的地理名稱一直不見於官方文字記載,至清嘉慶年編制的《新安縣志》才出現過「粉壁嶺」的名字。

粉嶺彭氏: 粉嶺 / 上水新市鎮

市場外圍能讓百多商販擺賣, 環繞市場四周則建有九十間當時屬新式的兩層建築,經營各行各業,如售賣洋貨、雜貨、食品、茶樓餐室、影樓、理髮廳及旅店等。 駐守皇后山的英軍也常到聯和墟玩樂,令區內酒吧和舞廳變得十分興旺,同時增加了街市和店舖的生意。 但隨著香港經濟轉型,加上中國蔬菜輸入,區內農業逐漸式微。 雖然政府在1988 粉嶺彭氏2023 年推出了農地復耕計劃,但新界的農地使用已不復當年。 今天,仍有少數人在粉嶺從事農業,其中大部分為有機耕作。 對本村傳統活動盡心盡力的青年村民彭宇溪表示,近年來的太平清醮都有錄影,現能翻查到1990年至2010年3屆打醮的錄影,但部份傳統儀式還需要與村中父老確認。

粉嶺彭氏: 交通問題

粉嶺處於香港新界東北部,古時與上水一帶稱為雙魚市。 粉嶺彭氏 另外與上水、打鼓嶺和沙頭角合稱「上粉沙打」, 同屬於北區行政區。 相傳粉嶺有一座被稱為「靈山」的大嶺山,山上有雪白如粉的石壁,附近一條村取名為粉壁嶺村。

粉嶺彭氏: 政府設施

除了在彭氏宗祠的春祭外,每年二月初五還有在思德書室的春祭。 據悉,今年的春祭恢復唱禮,過程莊重,彰顯儒家的禮樂制度,主張明禮重孝。 思德書室位於南圍,為彭氏三所祖祠之一,除祭祀祖先外,也供族內子弟研習進修之用,由1936年開始用作粉嶺學校的校址,但如今隨著學校的遷移已無教育功能,只供族人作祭祀及舉行宴會之用。 根據村民回憶,早前春祭只有長者能夠參與,但如今青年一輩亦會參與祭祖活動,族人均穿上長衫,由族長的帶領下祭拜祖先。 儀式完結後,每位參與拜祀的族人均獲派發「利是」,儀式完結後至正午在彭氏宗祠旁「食盆」。 粉嶺圍圍門前有對聯曰「前環鳳水,後擁龍山」,粉嶺既得鳳溪之水環繞,又有峰巒秀麗的龍山依靠。

東北農工商:古洞鄉村車歷久不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界東北區報》,2012年12月14日。 戰前的「北約理民府」(英文原文爲“District Office North”)又被翻譯成「北區理民府」,故位於大埔的前理民府建築被稱爲「舊北區理民府」,此「北區」與1980年後成立的北區並無關聯。 由於車龍停滯不前,不少已上車的乘客甚至要求下車,冒險沿公路路肩自行徒步離開。 在2018年3月7日下午放工高峰時段,上水多條道路出現嚴重擠塞。 運輸署消息指,因車多關係,上水一帶的路段(如雞嶺迴旋處、大頭嶺迴旋處、掃管埔路、新運路、新豐路、寶石湖路、馬會道、馬適路、文錦渡路、彩園路及百和路)的交通已十分擠塞,該區的專營巴士及公共小巴的班次已經受到影響。 北區是香港最後一個仍有「鄉村車」營運的行政分區,分別是來往馬草壟至上水巡撫街的馬草壟鄉村車以及來往萬屋邊至粉嶺和豐街的萬屋邊鄉村車。

粉嶺彭氏: 粉嶺彭氏

上水石湖墟建墟於清初,在1819 年,清嘉慶二十四年出版的新安縣誌已有記載。 到了三十年代,石湖墟已發展成粉嶺和上水的商業中心。 由於鄰近粉嶺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粉嶺新市鎮。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粉嶺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粉嶺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百和路、掃桿埔路、馬適路、麻笏河及馬會道至百合路交界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 而現時粉嶺主要以粉嶺公路及東鐵線為界分為兩大部份。

北區原屬大埔區,1980年才從大埔區分拆成北區。 粉嶺彭氏2023 1978年政府在北區發展第二代的香港新市鎮,名爲粉嶺/上水新市鎮。 從1980年代到2000年代的20年間,上水和粉嶺迅速建立起現代化的社區和商業中心,高樓林立,不過其建築密度和人口密度仍然較大部分新市鎮爲低。 粉嶺與上水、沙頭角、打鼓嶺組成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規劃上連成一片。 粉嶺位於中國香港新界東北部,與上水、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行政區。 新界五大族中的鄧氏及彭氏分別定居於粉嶺的龍躍頭、粉嶺樓、粉嶺圍及掃管埔等地。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