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舖問答】 樓上舖提問:九龍灣邊度有戶外運動服飾專門店? 1990年代末开始,信和中心充斥著售卖盗版与色情光碟的店铺,有色情光碟店铺的口号。 但经过香港警方和海关在2004年开始的不断扫荡及大业主信和置业的改善下,商场内已再没有售卖色情电影光碟的店铺,但仍有一两间是有售卖十八禁游戏的。 暫無相關的產品,店主暫時還沒有在樓上舖平台上載店舖相關產品,如果你想了解有關該店舖的產品信息,請咨詢店主。
)位於香港九龍旺角彌敦道 號,是一座商業大廈,由信和地產股份投資有限公司發展,王歐陽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良友建築有限公司承建,於1979年落成(44年前),現由九龍建業持有。 信和中心店舖 信和中心低層2樓、1樓、M樓、地面及地庫作為商場,以銷售潮流產品而聞名,對象以年青人為主,如日本的動畫、漫畫、電子遊戲、小說、雜誌、唱片、寫真集、運動鞋、手錶、雜貨精品等。 雖然信和集團已出售物業多年,但門口招牌及大廈牆身的信和集團標誌並沒有移除。
信和中心店舖: 九龍灣邊度有戶外運動服飾專門店?【樓上舖問答】
商場每層平均有四十多間店舖,每間店雖然地方不大,但卻應有盡有,連外面難以找到的CD都可能在信和中心找到全新或二手貨品,因此吸引不少人在商場內尋寶。 乘扶手電梯落到旺角信和地庫,看見的第一家店舖,就是由David打理的Echo CD Centre(下稱Echo)。 八十年代開業至今,他見證唱片業興衰:「以前的人排隊等買碟,現在是碟等人買。」五十六歲的David入行超過三十年,曾想過放棄,後來又再堅持。 在唱片業全盛時期,信和商場不同樓層都有唱片舖,而現時集中在信和中心地庫,「舖頭仔」便是其中之一,舖仔細細,藏碟逾萬。
「賣唱片是被動的行業,唱片公司不推出實體碟,只做數碼唱片的話,我們便不能繼續下去。」在社會不再需要唱片舖的那一天前,David還是會守住Echo。 David說九七金融風暴與2003年的「沙士」令全港經濟低迷,打擊唱片店生意,但當年mp3還未普及,總算守得住。 2014年佔領旺角的示威行動則令David想過放棄Echo。 「當時來旺角的人都不會來信和逛街吧,沒有生意不想繼續。」唱片公司及出版商勸David守住:「若然實體唱片店全部消失,音樂人又怎會想印唱片呢?」後來他主動跟業主談減租,幸得對方體諒,才有生存空間。 「每樣產品都有存在價值,現在年輕人未必想擁有CD,但如果我們不賣,到有一天他們想要時,可能已經沒有,就像動物絕種一樣,不珍惜就會消失。」這一刻,David還是覺得唱片業不會,也不應該死。 陳憶述,97年他訂購郭富城的新唱片,第一張訂單便過千張碟,90年代不少本地碟均大賣,當年的樂壇「新人」楊千嬅,第一張單亦訂了數百隻。
信和中心店舖: 商場
旺角是平民購物的集中地,而信和中心更是極具特色的商場,亦是十分受年輕人歡迎的商場之一。 信和中心的上層是商業辦公室,地下B1至3樓是購物商場。 商場內主要售賣CD、VCD、DVD、明星照片、漫畫 、日本雜誌、寫真集、雜貨小玩意、運動鞋、服飾等等。
自2007年開始,部份商店轉而多售賣潮流商品,吸引到不少年輕人聚集。 信和中心店舖 「信和等」、「行信和」(意思是逛信和商場)等詞彙亦漸漸在年輕人之間流行,「行信和」更成為一些動漫愛好者前往旺角的必備節目。 由於信和中心多年來都是唱片及漫畫集中地,所以很多唱片及漫畫首批發行都會送至信和中心。 另外信和中心也有中古唱片、電玩軟件、郵票及漫畫雜誌買賣,也有店舖經營離島渡假屋租賃。 要數最受歡迎的歌星,David立即說:「日本偶像一定是中森明菜及工藤靜香!」廣東唱片方面必定是譚詠麟、梅艷芳、張國榮及Beyond等巨星最多人追捧。
信和中心店舖: 購物車
旺角中心第一座商場(俗稱:“旺中”)位處於旺角區核心地帶,臨近港鐵站、東鐵站及的士站,交通四通八達,絕對是旺角區的地標,亦是大眾公認購物消閒必去處。 由即日起,本公司各門市分店營業時間將提早一小時休息(除旺角西洋菜南街78號及80號分店外,提早半小時休息),直至另行通知。 信和中心是香港著名的商场,位于九龙旺角弥敦道580号。 主要售卖潮流产品,以年轻人口味为主,包括韩国明星周边、日本的动漫画、小说、杂志、唱片、运动鞋、手表、杂货精品等。 但自1990年代末開始,信和中心曾經充斥著售賣盜版與色情光碟的店舖,甚至淪為坊間流傳的,與好景商業中心、星際城市合稱「旺角三大鹹碟(色情光碟)場」之一。
「當時一款碟,一日內可以賣五百隻。賣斷便要立即去其他出版商跑貨,再無便要找拆家。」有趣的是,不論年月,CD價格持續平穩。 「初代的CD,例如環球唱片為譚詠麟推出的精選CD要100多元,後來跌了一點,現在又回升至120元一隻。」CD不像黑膠、卡式帶曾被人淘汰,即使面對MP3及數碼串流平台的衝擊,CD還是有它的知音,不至於太貶值。 CD經濟特區於信和中心分地牢及10樓兩個鋪位 ,下層店鋪主要負責回收二手碟,而10樓的店鋪則出售大量本地及外國唱片,價格相宜。 如今支撐着小店的,仍然是那些年本地樂壇全盛時期的作品,只是市場定位由流行音樂變成了經典金曲。 陳指,現時二手廣東碟有價有市,特別是假日期間,經常有操普通話的內地遊客前來信和尋寶,找尋昔日的舊廣東碟。 他近日便回收了一張出版於1983年關正傑的《雷射金曲》,由於是西德製造,屬第一代CD,相信售價過千;另一張1990年日本製造的雜錦碟則估價數百元。
信和中心店舖: 九龍灣 - 德福廣場一期 Preferred store
_【樓上舖問答】 樓上舖提問:觀塘邊度有羽毛球用品店? 可是,旺角的信和中心依然人潮不斷,九成舖位仍在營業,更有大量夾公仔機舖頭帶來歡聲笑語,彷彿跟愁雲慘霧的市況絕綠。 SME.hket 記者走訪信和中心,訪問多名老闆問及巿況。 商場其實已有不少商戶結業,只不過舖位會變成夾公仔舖,防止商場看起來變成死城。 林先生指信和最近有兩間新遊戲店逆市開張,惟遊戲產品零售界確未暢旺,最少自己店舖的生意額未有追得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
但經過香港警方和香港海關於2004年開始的不斷掃蕩及大業主信和置業的改善下,目前商場內已甚少售賣色情電影光碟的店舖,但仍有少量店舖有售賣十八禁遊戲。 既然繼續,便要求變,David說現在買唱片的街客甚少,留住熟客,提供單對單服務才是出路。 「你要知道熟客喜歡什麼歌,有新貨第一時間通知他們。」以前唱片店賣什麼,樂迷就會買,現在實體店也要走到線上,David去年為Echo開設IG帳號,嘗試「貼地氣」,打入年輕人市場。
信和中心店舖: 香港店鋪資訊
時至今日,本地樂壇一蹶不振,陳先生坦言,現時新出的廣東碟「根本冇人買」。 信和中心店舖 經營逾20年的唱片舖「舖頭仔」店東指,現時唱片是精品,有旅客特意來信和尋找舊廣東碟及鄧麗君碟,一些特別版舊CD更要價逾千,而新出的廣東碟「根本冇人買」。 信和中心店舖2023 信和中心無疑是旺角地標之一,但老一代信和「潮舖」之中,度假屋租賃只剩下最後兩間,而曾經最興盛、佔據多層商舖的唱片舖數目亦大量減少。
- 暫無相關的產品,店主暫時還沒有在樓上舖平台上載店舖相關產品,如果你想了解有關該店舖的產品信息,請咨詢店主。
- 雖然廣東碟仍有市場,但David坦言現在生意額跟九十年代相比,少了三分之一,也不見得會回升。
- 時至今日,本地樂壇一蹶不振,陳先生坦言,現時新出的廣東碟「根本冇人買」。
- 在唱片業全盛時期,信和商場不同樓層都有唱片舖,而現時集中在信和中心地庫,「舖頭仔」便是其中之一,舖仔細細,藏碟逾萬。
- 「當時來旺角的人都不會來信和逛街吧,沒有生意不想繼續。」唱片公司及出版商勸David守住:「若然實體唱片店全部消失,音樂人又怎會想印唱片呢?」後來他主動跟業主談減租,幸得對方體諒,才有生存空間。
在90年代,信和唱片店可謂本地流行樂壇指標,每有本地天王天后出碟,唱片店訂貨量動輒以千隻計,不過2018年的信和唱片店,彷彿仍停留在90年代的時空,當年的流行音樂,至今仍是熱銷的金曲唱片。 信和中心店舖2023 此外還有專為各花樣美男訂制至潮、至IN的紳士服商店外,更有別具特色的動漫服專賣店。 維基百科的內容和香港民風大典一樣以GNU 信和中心店舖2023 信和中心店舖2023 自由文檔許可證發佈。
信和中心店舖: 信和中心 - 旺角商舖租售
他說:「現在兩間新店舖賣的貨品定價都很低,可能是開業初期在做宣傳吧。」他直指時代不同,不能奢望回復到 信和中心店舖2023 80、90年代成行成市的高峰期。 信和中心主要售卖潮流产品,以年青人口味为主,包括韩国明星周边、日本的动漫画、小说、杂志、唱片、运动鞋、手表、杂货精品等。 近年來,因樓上舖的趨勢,信和中心在3樓以上,原本屬於寫字樓的單位都陸續租予不同行業。 除了中古唱片及漫畫雜誌買賣之外,亦有旅行社、醫務所、零售批發等等。 雖然廣東碟仍有市場,但David坦言現在生意額跟九十年代相比,少了三分之一,也不見得會回升。 「唱片業不會愈來愈好,只望能夠收窄跌幅,現在買碟的人大部分五十歲以上,希望之後多些年輕人買碟。」他未有計劃退休,亦認為唱片店未必有人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