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港為例,2018年人均生產總值約為374,000元,即是流動資產少於187,000元的人,就是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 另外,「消費貧窮」另一大問題只是著重解決眼前的生活困難,但是仍然沒有完全發揮扶貧的作用。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2023 採用「消費貧窮」的好處,是它能更加準確反映一人或一個家庭貧窮的狀況。 正如上述,收入不一定能夠完全反映一個人的生活質素,但是消費能力則讓可以了解該人或該家庭的生活品質。 因此,如果那人或那家庭連應付基本生活開支都甚為勉強,已是陷入貧窮的最佳佐證。 據統計,在「收入貧窮」下被定義為貧窮的人士,其資產較「消費貧窮」下被定義為貧窮的人士平均高出九倍,足證前者在評估貧窮狀況的局限,而後者則更加有效識別真正的貧窮人口。
而低收入住戶則指,按住戶人數劃分每月收入少於或等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的住戶。 現時一人家庭的貧窮線為 $3,275;二人家庭的貧窮線為$7,100;三人家庭 $10,000;四人或以上家庭 $12,000。 根據統計處的數據,本港2007年有約44萬戶低收入住戶,當中接近五成 (46.0%),即約20萬戶,有一位或以上住戶成員就業。 對於有工作能力而沒有工作的人士,綜援制度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及特別津貼,以鼓勵及協助他們就業。 我在這裏特別要講解其中一項,即在今年2月1日起增加了豁免計算入息的上限,由過往的每月2,500元,增加至4,000元。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低收入劏房住戶的身心健康狀況及基層醫療服務需要調查」
因此,純粹以收入作為考慮因素是無法準確地及針對性地識別貧窮人口及制訂相應的扶貧策略。 只要該人的收入低於委員會設定的水平,即住戶入息中位數之一半,就會被視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貧窮人口。 換言之,一人月入4,500元以下、二人家庭10,000元以下、四人家庭21,400元以下即屬於生活在貧窮線之下,亦是委員會得出在未有政府補助下,約149萬人屬於貧窮人口的說法之憑據。 申請人每月工作至少144小時(單親家庭36小時),可獲600元基本津貼,另外每名15歲以下兒童可額外獲800元津貼,若每月工時高於192小時者(單親家庭72小時),基本津貼可加至1000元。 另外,護老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及個人名義申請的交通津貼,亦會列入家庭入息限額中。
如果按工作所屬職業看,於第二季最受影響的是經理收入中位數為45,000元,較第一季下跌3,000元。 至於個人入息中位數於第二季維持在20,000元,與第一季相同。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換言之,賺到20,000元以上已算相對高收入,以下可以繼續努力爭取機會向上流。 如果按1人家庭計,在第二季月入高於80,000元的達25,200戶,佔整體約1%,的確是金字塔的尖端,但數字較第一季的28,400戶跌了不少,可見疫情同樣對高收入人士有影響。 房屋局常任秘書長王天予指每次檢討都會制定客觀的機制,希望盡量幫到市民,而公屋是住屋安全網。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在職家庭津貼2022|在職家庭津貼工時門檻已調低
申請住戶(包括1人住戶)達到工時要求,而住戶的入息及資產符合有關限額。 如申請計劃的兒童津貼,合資格的兒童必須為15歲以下,或介乎15至21歲,並正接受全日制教育(專上教育除外)。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在職家庭津貼2022|政府公布由今年4月1日起生效的在職家庭津貼的入息及資產限額。 《香港財經時報》整合入息及資產限額、職津申請資格及津貼金額詳情。
- 各間社會房屋機構沒有統一標準,自行製作申請表,部分只有中文版本,不利少數族裔申請。
- 就此,運輸及房屋局已經展開了廣泛的諮詢,透過不同的渠道,包括研討會、焦點小組及網上參與平台等,諮詢有關持分者及市民大眾。
-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在扶貧委員會會議後表示,貧窮線料於9月正式公布,「主線」將劃為家庭入息中位數的50%,期望可協助當局評定扶貧政策的有效性。
- 服務單位會為護老者介紹/選擇合適的護老培訓課程,或按受照顧長者的情況,建議護老者參加特定的培訓課程,以提升其照顧能力。
- 政策的目標,不應該是計算多少申領者變成勞工及可以節省多少開支,而是以鼓勵和開放的態度接受和配合不同申領者各自的需要。
照顧家庭兒童及長者成員,乃是履行培育下一代及扶養老人的重要責任,同時減少社會的負擔,理應受到專重及鼓勵。 社聯建議政府研究設立家庭照顧津貼制度,使因照顧家庭而未能投入勞動市場的成員,可以得到合理的收入補貼。 若今日拿單程證從內地到香港定居,如果到港第二日就開始工作,那麼明天便可以申請,我們並沒有居留的要求,完全沒有,我們鼓勵就業,是完全開放。 第二,那些正領取交通津貼的市民,如果申請者本身──例如是父親──正在工作和領取「交津」,那麼他便不可以領取雙重福利。 但如果家中太太(非申請人)是正在工作和正領取「交津」,則可以繼續領取,但一定要計入家庭入息,即家庭收入會計及交通津貼,但申請者本身則不可以有雙重福利。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如果家中有子女正在工作,例如太太或家人有工作,他們仍然可以個人名義申請(「交津」),但一定要將600元或300元的交通津貼計入家庭入息。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相關推薦
現時成人中文班林林總總,但每間課程標準、內容、師資、時數(最短只有 24 小時)不一。 成人碎片式學習,導致中文水平欠佳,連帶影響資訊接觸、就業、子女教育的支援等,加深貧窮危機。 政府於 2020 年成立三支少數族裔外展隊,原意改善服務傳播的機動性,有助基層少數族裔與主流福利服務接軌。 但連同駐中心的行政人員,每隊基本編制僅得 11 人,其中一支外展隊回覆區議會指出,開展服務後首半年只處理 191 宗個案11,反映情況未如理想。 事實上,全港有逾120,000 個少數族裔住戶,粗疏計算每隊平均需服務 40,000 戶。 就算進行過濾,每隊需跟進的戶數亦相當驚人,讓人懷疑若維持現有編制,可受惠的少數族裔貧窮戶有限。
四人家庭的入息只要不超過17,700元,便可以領取全額津貼,這點是重要的,亦是很寬鬆。 計劃亦充分顧及勞動市場的實際現況,以及很多基層市民是自僱或兼職等等的。 所以,不論是自僱、受僱或是從事兼職工作也好,也有資格申請,相當靈活。 而且,我們亦顧及到單親家庭因為種種理由,要照顧家人的時間較多,未必能夠達到工時的要求,我們特別處理,優待他們。 只要他們達到很基本的──其實是一般要求的一半,已可得到津貼。 (一)就問題第一部分的回覆,政府統計處表示,鑑於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的樣本規模所限,每月入息平均數很容易受到樣本內少數極端數值的影響,計算出來的「住戶每月入息平均數」的統計誤差較大,就統計學而言,有關平均數的數據在此並不適用。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更有甚者,面對來勢洶洶的經濟衰退,如金融危機或疫症肆虐等,以「資產貧窮」作為扶貧指標可以有效減低經濟不景對基層僱員的衝擊。 在現時沒有完善的失業援助制度,申領綜援的門檻又「高不可攀」下,失業或因無薪假而收入大減的人士可以因為「食老本」以致流動資產不足為由以獲得政府的補助,捱過陣痛。 換言之,「資產貧窮」並非定義一群大家既有印象中飢寒交逼、朝不保夕的貧窮人士,相反,「資產貧窮」下的人的確擁有一些財富,只是財富的數量不足以使之過著相對穩定的生活。 有見及此,近年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以至扶貧委員會在報告內亦有提及,應該加入資產方面的相關統計資料,增加「資產貧窮」的角度評估社會貧窮情況。
此外,透過「批出新租約政策」獲批新租約的住戶和透過「公屋租約事務管理政策」獲批相關申請的住戶,不論其居住年期,亦須每兩年按「富戶政策」作出申報。 非技術工人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在眾多行業中最低,當中男性收入中位數為13,700元,女性則只有11,200元。 非技術工人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在眾多行業中最低,當中男性收入中位數為13,700元,女性則只有11,200元,但數字仍較上一季回升近1,000元。 在2022年第三季,9.7%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少於5,000元,比率較第二季的10.7%稍微下降0.9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第三季有12.6%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為50,000元及以上,較第二季的12.3%,上升4個百分點。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政府代公屋戶繳七月租金 76萬租戶受惠
不論最終開支水平是以健康或者溫飽的角度出發,相信都難以得出一個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標準。 不過,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在今年第二季為4.7%,較第一季5%有改善。 男性的就業不足率由今年第一季3.7%,降至第二季的3.4%。
- 正如上述,政府已經假設所有健全且適齡的人士必須工作,靠著自身的力量養活自己,亦即將參與勞動和自食其力這種本來不屬於必須履行的公民責任,突然劃上等號,令失去工作而又申領福利的人感受到無形的社會壓力和內心愧疚。
- 就焦點小組而言,我們會舉辦一系列的會議,希望透過焦點小組的深入討論,聽取不同人士的意見。
- 是次調查發現,26%受訪者過去兩年被加租,加租中位數為300元。
- 據統計,在「收入貧窮」下被定義為貧窮的人士,其資產較「消費貧窮」下被定義為貧窮的人士平均高出九倍,足證前者在評估貧窮狀況的局限,而後者則更加有效識別真正的貧窮人口。
- 因此,這次是一個大舉措,也是再重申特區政府是銳意處理和紓緩貧窮問題。
若以上述綜援例子中的四人家庭計算,每月便有最高13,200元(9,000元+4,200元)應付生活開支。 當然,筆者不會否認失業問題存在個人原因,如工作表現欠佳等,但是造成大量人士失業並要申領福利的原因,除了政府施政問題之外,更大程度上與外在的經濟、社會形勢有關。 例如回歸初期的金融風暴、2003年的沙士事件、2008年的金融海嘯至近兩年的新冠疫情等,都重創經濟發展和相應的就業機會。 三,一班失業人士因為在「自力更生支援計劃」的要求裡沒有得到具市場價值的培訓,無從提高競爭力,加上長期失業,反而更難找到工作,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計劃成功就業率及離開綜援保障比例偏低的原因。 在1999年,相關部門再次出席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交代計劃其中一個項目「積極支援就業」的進度。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在職家庭津貼新入息及資產限額(2022年4月1日起生效)
第二,我們的目的是要幫助兒童向上流動,同時處理跨代貧窮的問題。 計劃本身的設計,如我剛才所說,是以多勞多得及以就業作基礎,不能夠享有綜援。 計劃本身,我要強調,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扶貧工具,亦充分標誌着現屆政府高度關注、銳意處理在職貧窮的問題。 我們的目的有兩個:第一,紓緩在職貧窮家庭面對的壓力,因為很多人雖然有最低工資的保障,但無奈其工資仍然很低,家中的小孩亦很多,家庭的負擔亦大,往往不容易抵銷經濟壓力。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2023 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要鼓勵他們繼續就業,鼓勵多勞多得,促進就業。
瑞士信貸集團早前發布《2017全球財富報告》,指出以全球標準來說,總財富達到約10,000美元至10萬美元就屬於中產人士,全球有21.3%中產。 資助社區組織提供第一、二層基層醫療預防服務,設計合乎社區需要和針對個別特殊社群的服務,藉以改善基層市民的身體及精神健康狀況。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2023 單親家庭而言,每天睡眠時間大約六個多小時;只有16%受訪者過去三年主動做過身體檢查;過去30天感到不適、生病、受傷的比例達到28%,唯只有少數往公立或私家醫生求診,當中64%自行購買成藥服用。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貧窮線擬入息中位數五成
換言之,我們可以看到「自力更生支援計劃」的成效向來不高,即使高峰時期其成功就業率都未能過半;而近年的情況更是漸走下坡,甚至連由政府自行設定的最低目標都未能達到(每年成功就業率25%)。 此外,扶貧委員會亦通過4項新增的援助項目,總承擔約10億元。 備受社會關注的「為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貼」,受助人每月繳交的租金須少於現時公屋入息限額的一半,例如1人家庭為4,440元以下。
在填寫申請表的時候,我們亦會有地區簡介會,並會與包括少數族裔的持份者講解申請的程序,希望不會有任何障礙,因為我們希望每一個合資格的家庭也可得到,真正發揮到扶貧和紓緩在職貧窮的整個任務。 因此,這次是一個大舉措,也是再重申特區政府是銳意處理和紓緩貧窮問題。 根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第二季,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5,300元;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26,000元。 最近政府統計處公佈了最近一季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當中列出全港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7,700,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7,400元。 數據反映普遍全港家庭收入均較往年有所增加,而當中居屋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升幅最多。 扶貧委員會早前通過增加去年「非公屋、非綜援住戶生活津貼」N無津貼撥款,另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的一次過額外款項,更放寬職津計劃工時。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貧窮線「主線」 家庭入息中位數50%
簡化職津申請程序,包括:申請人(特別是散工,無法提供入息證明)可以收入自述表代替民政署宣誓,無需提交僱主 薪金證明書。 統一職津及學資的入息審查方法、資助等級、每次申領時期、兒童津貼與工時脫鈎等項目,實行一表申請職津及學資。 84.1%少數族裔對被拒租感到無力,但沒有人會主動尋求相關機構協助。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平機會每年接收到的種族歧視平均約 100 宗12,主動調查約 10 宗,數字偏低,對少數族裔的保障有限。 兩代核心家庭是主要同住組合,95%受訪者與配偶及子女同住,兒童撫養率極高,家庭照顧需求大,少數族裔普遍無暇主動發掘資源,不知道社區服務種類。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政府統計
社協期望政府再增加土地供應,多元發展閒置用地,並檢討資助房屋比例。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2023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該組織並要求政府制訂減劏房、滅籠屋、板房時間表,另要設立起始租金,並定期檢討並加強執行租務管制。 鑑於現時香港經濟低迷,不少人開工不足或於部分時間放無薪假,所以政府將會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建議一項有時限措施,將非單親住戶工時要求下限大幅調低,即由上述的144、168及192三層工時要求,改為72、132及192小時。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政府建議一至五人家庭公屋入息限額凍結於現水平
在2022年第3季,12.6%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為80,000元及以上。 撇除22.7%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後,只有3.0%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少於8,000元。 若與去年同期(2021年第三季)比較,各行業合計入息整體有所上升,人均收入中位數也由去年第二季的18,000元上升至最新18,800元。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家庭入息中位數|逾一半人自住私樓物業
正如上述,政府已經假設所有健全且適齡的人士必須工作,靠著自身的力量養活自己,亦即將參與勞動和自食其力這種本來不屬於必須履行的公民責任,突然劃上等號,令失去工作而又申領福利的人感受到無形的社會壓力和內心愧疚。 如果有人領取失業綜援,則會被視為沒有就業和自力更生意識的「寄生蟲」,所以政府的「責任」,就是以不同的限制、「思想教育」和服務支援,「開化」和「引導」這班「寄生蟲」進行勞動達致自給自足以實踐公民責任。 根據2019年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回應立法會議員張宇人的提問時指出,大約95,000人強制參與的「自力更生支援計劃」,只有21.3%成功就業或投身主流教育,至於脫離綜援保障更是僅佔大約4%,反映計劃的實質作用並不理想。 令人更加吃驚的是,計劃在推動失業綜援申領人士重投勞動市場的表現每況愈下,例如根據2007年的數字,該年參與計劃人員的成功就業率高達36.4%;直至2012年為止,每年平均成功就業率介乎25%至27%。
四人家庭入息中位數: 蔡天鳳碎屍案29歲被捕女子身份曝光 生活富貴與娛圈人相熟
服務單位的社工亦會與處理受照顧長者的長期護理服務申請的負責社工保持聯絡,並與相關的社區照顧服務單位保持溝通,讓長者獲得合適及所需的服務組合。 因為一方面扶貧委員會報告中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人數相當龐大,但是原來暗裡存在一定水分,另一方面部分市民正在掙扎求存,卻從來都不是扶貧委員會的關注對象和扶貧政策的直接受惠者。 即使一個人或一個家庭收入不低,也有條件消費保障基本生活質素,但實際上可能面對著「餐搵餐食餐餐清」的問題,根本無法預留部分資金加以儲蓄,最終窮忙一生,連以備不時之需也有困難,遑論置業或享受優質的退休生活。 再按住房類別去看,於今年第二季,住私樓的家庭收入37,200元,如果只計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收入為46,000元,兩者較第一季下跌,這可以反映租金對家庭壓力增,亦可以解讀由於收入減少,所以未來租金可能入下行壓力。 根據統計處最新的家庭入息資料顯示,一人家庭的貧窮線預料會定於約三千六百五十元,四人家庭則定於約一萬五千二百五十元。
此外,社協指出劏房租務市場內,業主續約時加租已成常態,即使疫情下本港經濟出現衰退,加租情況反而更現升勢。 是次調查發現,26%受訪者過去兩年被加租,加租中位數為300元。 由於現時劏房租務管制法例未規管起始租金,劏房住戶若於去年1月22日條例生效後與業主簽訂新租約,因租金定價不在規管範圍內,業主或會大幅調高單位租金,認為法例存在漏洞,削弱對基層租戶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