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的感染多數以抗生素治療即可治癒,但若發生嚴重感染(如腦下垂體化膿)則有可能需接受引流手術。 手術後鼻腔流血多數會慢慢改善,但亦有少數案例需要接受止血手術。 尿崩症與腦下垂體賀爾蒙不足,又可分為暫時性或永久性,需要補充賀爾蒙並定期抽血檢查。 一般來說永久性的腦下垂體賀爾蒙不足之機會低於5%,這些病患需終身補充賀爾蒙。 腦脊髓液外漏發生之機會為3.5%,手術中會使用組織膠或自體脂肪組織來修補腦膜破洞,手術後需臥床並接受腰椎腦脊髓液引流約5-7天以利腦膜破洞愈合。
臨床上評估腦下垂體瘤治療效果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即追蹤腫瘤的體積及荷爾蒙功能變化。 影像學檢查應用在追蹤腦下垂體瘤十分重要,臨床上常常以MRI比較其治療前後腫瘤影像的差異,作為評估治療效果及後續追蹤的重要依據。 腦下垂腫瘤2023 任何懷疑有腦下垂體腺瘤的患者必須接受至少二個測試,一是以磁力共振掃描(MRI)檢查腦部碟鞍位置。 這個測試提供解剖資訊確定腺瘤是否有侵犯鄰近結構或出現視交叉的壓迫,比如海綿體靜脈竇;第二個測試是一個充分的內分泌血液評估,用以確定腫瘤是否影響激素水平。 如果腫瘤較大,還需要一個視力評估及視野檢查,這個測試可幫助診斷腫瘤是否影響了視覺神經。
腦下垂腫瘤: 追蹤我們
相對於功能性垂體腫瘤,這類的腫瘤細胞增生並不分泌賀爾蒙。 在初期無症狀,但若腫瘤生長擴大(通常要超過 1 公分以上的腫瘤)壓迫在腦垂體周圍的視神經路徑或其他腦組織時,則會導致視野缺損或其他神經功能障礙。 當病患出現神經功能障礙或視野缺損時,宜儘快接受治療。 非功能性垂體瘤(Nonfunctional tumor):相對於功能性垂體腫瘤,這類的腫瘤細胞增生並不分泌賀爾蒙。 在初期無症狀,但若腫瘤生長擴大(通常要超過1公分以上的腫瘤)壓迫在腦垂體周圍的視神經路徑 或其他腦組織時,則會導致視野缺損或其他神經功能障礙。 腦下垂腫瘤 大部分有症狀與少部分無症狀的垂體腫瘤需要以手術、藥物、放射線等方式,以一種或多種方式合併治療,期使內分泌功能與視力恢復正常、腫瘤根除或其生長受到抑制。
另外,若手術無法順利完整切除腫瘤,則有可能需要再接受開顱手術或放射線手術治療。 幾乎所有的腦下垂體腫瘤都是良性的,也就是說,絕多數的腦下垂體腫瘤不會有癌細胞擴散到身體他處的能力,極少數的時候才會是惡性的腫瘤,轉移到腦部、脊神經、腦膜、及骨頭。 腦下垂腫瘤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能輕易放過腦下垂體腫瘤。 大家回頭想想上一段的介紹,會發現腦下垂體控管了多種荷爾蒙的分泌,一旦長出腦下垂體腫瘤,就有機會促使身體製造過量荷爾蒙,影響多樣化的身體功能。
腦下垂腫瘤: 治療方法
此外,腦下垂體腫瘤通常不是先天的,與遺傳也沒有關連,而且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出現。 腦下垂體其實是腦內很小的腺體,腫瘤的產生原因仍不明,雖然在部分患者身上發現有基因突變,但並非這種基因突變就會產生腫瘤;此外,腦下垂體腫瘤通常不是先天產生,與遺傳也沒有關聯,而且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出現。 腦下垂體位於腦部的中央(圖一),負責調控人體荷爾蒙的平衡,主要分泌促腎上腺皮質素、促甲狀腺素、促性腺素、生長激素及抗利尿激素等荷爾蒙。
黃博浩醫師指出,開刀的治療方式包括開顱(將頭骨打開進行手術)與經鼻(從鼻孔進入進行手術)兩種途徑,目前主流方式採用內視鏡經鼻的微創手術。 因此完整的腦垂體疾病的診療面向涵蓋內分泌科、眼科、神經外科、耳鼻喉科、影像醫學科、病理科等範疇。 可考慮進行磁振造影或電腦斷層掃描以檢查腦下垂體。
腦下垂腫瘤: 腦下垂體腫瘤
故此腦下垂體對身體正常運作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旦長出腫瘤身體也會出亂子,而發生在這組織的腫瘤一般統稱為垂體腺瘤。 腦下垂體腫瘤,絕大多數為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的機率較低,雖然如此,也絕對不能放著不管它,更不能放任腫瘤任意的生長。 腦下垂腫瘤 尋求合格的神經外科醫師協助,接受完整的身體檢查,與神經外科及耳鼻喉科組成的顱底手術團隊討論最適宜的治療方式,才能降低腫瘤的危險性。
庫欣氏疾病(Cushing Disease) 臨床上因腦下垂體腫瘤所造成之庫欣氏疾病並不多見,會發生庫欣氏綜合症(Cushing’s Syndrome):四肢及身體比例的改變、皮膚變薄、圓臉、疲勞和頭髮稀疏。 此案是融合微創內視鏡手術及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經由神經外科及放射腫瘤科及影像科等跨團隊合作,達到安全、有效、無復發之有效治療。 現有新式導航系統由鼻腔內經蝶竇內視鏡手術,可直接進入顱底蝶竇位置,近距離檢視腦下垂體腫瘤,使得手術安全性及治癒率大大提升,且外觀無傷口。 最後提一提大家,垂體腺瘤其實不止影響荷爾蒙調節,有時也會引發腺體破裂及出血,屬於十分緊急,需要盡快清理血塊和腫瘤,否則可能造成嚴重及永久性的影響。 庫欣氏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瘤):由於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過高,導致高血壓、高血糖、體重增加、皮薄如紙、皮膚不正常色素沈積、皮膚不正常瘀血、骨質疏鬆症……等,如同吃過多類固醇所產生的症狀。 生長激素瘤:體內有過多的生長激素,發生在小孩稱為「巨人症」,身形明顯較一般小孩來得高;發生在成人稱為「肢端肥大症」,手部、足部、前額、下巴、鼻子不正常增大。
腦下垂腫瘤: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不需在鼻中隔作切割,對鼻腔粘膜的破壞較低,故手術後病患的不適感會較少見。 另外內視鏡的優點是解析度較高,故手術中醫師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並可利用 30 腦下垂腫瘤 度內視鏡檢查是否腫瘤有完全切除。 目前有研究顯示內視鏡手術(較傳統手術)有較高的腫瘤切除率與較低的併發症。
如腫瘤長大高度達2公分以上,因向上伸展,壓迫視交叉,則出現視野缺損。 腦下垂腫瘤 如果未及時治療,視野缺損可再擴大且有可能併發眼皮下垂及眼球運動受阻,甚至失明等後遺症。 腦下垂腫瘤 腦下垂體的主要功能是調節體內多種荷爾蒙的平衡,包括甲狀腺素、皮質醇及催乳素等。
腦下垂腫瘤: 健康網》愛憋尿10下場曝! 醫示警:不改到老年會很慘
藥物對過量生產催乳激素和生長激素的腦下垂體腺瘤是有效的。 對於催乳激素細胞腺瘤,Bromocriptine這種藥在降低病患血液的催乳激素水平和收縮腫瘤是相當有效的;至於肢端肥大症是由生長激素的生產過剩造成,可用Octreotide治療。 Bromocriptine對會產生生長激素的腫瘤的療效,一般不會對催乳激素細胞腺瘤有效。 藥物治療對過量生產催乳激素和生長激素的腦下垂體腺瘤是有效的。 為催乳激素細胞腺瘤, 使用賀爾蒙藥物在降低病患血液之催乳激素水平和收縮腫瘤是相當有效的。 肢端肥大症是由生長激素的生產過剩造成, 也可用賀爾蒙藥物治療。
與傳統手術相似,經鼻內視鏡手術之併發症包括感染,出血。 輕微的感染多數以抗生素治療即可治癒,但若發生嚴重感染(如腦下垂體化膿)則有可能需接受引流手術將膿泡引流而出。 手術後鼻腔因為有侵入性治療通常會有流血的狀況,但大多數皆會慢慢改善,但有少數案例需要接受止血手術。
腦下垂腫瘤: 症狀多變、影響內分泌!腦下垂體腺瘤的症狀表現
因此,腦下垂體腫瘤不用長到太大,也常不是惡性,但就會影響健康。 腦下垂體功能低下發生原因有頭部外傷、腦部腫瘤、手術、感染或生產時大量失血,造成腦下垂體前葉部分壞死。 這位女性在那次腦瘤開刀時連帶影響了腦下垂體分泌血管加壓素的功能,沒有了血管加壓素的抗利尿功能,腎臟每小時都排出大量尿液。 腦下垂腫瘤 體液減少刺激了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口渴,於是她每天都要喝大量的水來維持身體的平衡。
- 腦下垂體位於蝶鞍,是人體控制荷爾蒙的主宰。
- 目前有研究顯示內視鏡手術(較傳統手術)有較高的腫瘤切除率與較低的併發症。
- 台大神經外科是國內最早採用經鼻顯微手術的單位,近十年來也與耳鼻喉科團隊合作採用內視鏡手術,台大腦垂體團隊乃國內全方位整合性的醫療團隊,不論內科、外科治療結果都具有相當的優勢。
- 跟傳統開顱手術相比,經鼻內視鏡手術切除率因為多角度的內視鏡輔助提高許多,病人滿意度及接受度很高。
- 負責掌管內分泌系統的腦下垂體,實際大小僅一立方公分,重量約 0.5 公克,只不過此彈丸之地卻是顱內腫瘤的好發位置,將近有十分之一的腦瘤係源自腦下垂體。
護理師告訴我,病人在一個小時之內從尿管排出了 700 ml 的尿液,這在敗血性休克的病人是極為不尋常的。 若是經由鼻腔或口腔經由蝶骨竇手術,會使用鼻填塞物,術後會提供氧氣,濕潤鼻腔及口腔,減少張口呼吸的不適。 鼻內填塞物約3~5天後由醫師拔除,拔除後2個月內請勿用力擤鼻涕、打噴涕和咳嗽,避免鼻內傷口裂開。 台灣好手張育成將以大聯盟選手身分迎接開季,也是本季目前唯一台將,總教練柯拉(Alex Cora)表示,張育成具有鎮守游擊的經驗,也是他進入大聯盟開季名單的主要原因。
腦下垂腫瘤: 腦下垂體的疾病
腦下垂體腫瘤生長與血管生長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腫瘤內部出血或是梗塞(缺血)的狀況,因腦下垂體腫瘤中風後壓力會上升,造成周圍正常組織更嚴重的壓迫,這類病人需要緊急處置。 (二) 賀爾蒙分泌不足:正常的腦下垂體組織,受到腦下垂體腫瘤的壓迫,造成原本腦下垂體的功能低下,賀爾蒙分泌不足,而影響內分泌恆定。 手術的目標是儘量安全地切除腫瘤(見圖二),以減少對視神經造成壓力,並去除過度生產激素的腫瘤細胞。 多數腦下垂體的手術不需在頭皮和頭蓋骨鑽洞,最常見的外科方式是「經蝶骨方式」,手術過程會通過蝶骨靜脈竇(見圖三),在鼻子後方一個被空氣填裝的空間,在嘴唇下或鼻子內開一個切口,然後在鼻子較後區域及在蝶鞍的下方切除腫瘤。 經蝶骨用內視鏡協助切除腫瘤的手術已愈來愈普遍。 大體解剖研究顯示,美國人口中有6-25%患有小的腦下垂體瘤。
黃博浩說,目前常見的腦下垂體瘤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放射線、與手術治療等。 藥物治療的對象主要針對功能性垂體瘤,尤其多巴氨促效劑對於泌乳素瘤,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生長與調節內分泌功能;抗生長激素對於生長激素瘤則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蝶竇為鼻竇的其中一部分,通常透過鼻孔或口腔伸入手術器械,並需要在鼻中隔或上牙齦處做切割,才能將在蝶竇後的腦垂體腺露出並進行切除。
腦下垂腫瘤: 手術
反而, 最常見的外科方式是“經蝶骨方式” 手術過程會通過蝶骨靜脈竇(見圖三), 是在鼻子之後方一個被空氣填裝的空間。 經蝶骨手術用內視鏡協助切除的腫瘤已越來越普遍。 這個測試提供解剖資訊確定腺瘤是否有侵犯鄰近結構或視交叉的壓迫, 譬如海綿體靜脈竇。
腦下垂腫瘤: 腦下垂體
持續鼻漏可能會增加感染機率,症狀包括發燒、頸部僵硬、頭痛、意識變化、癲癇等,醫師會開立抗生素及抗癲癇藥物給予治療。 腦下垂體位於蝶鞍,是人體控制荷爾蒙的主宰。 腦下垂腫瘤 分為前後二葉,前葉可分泌生長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刺激素、催乳素、濾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激素。
腦下垂腫瘤: 腦下垂體腫瘤的種類
該名女子的2公分動脈瘤已屬巨大,常見的僅有約0.3到0.5公分。 手術後首三個月要服賀爾保充劑,之後驗血決定是否再需要服藥。 手術後三個月進行磁力共振素描和驗血檢查有沒有復發。 手術切除:方法分為一般開顱手術或經由鼻腔或口腔經由蝶骨竇手術。 手術方式的選擇需評估腫瘤形狀、大小、性質及與周圍組織的關連性而決定。 本院引進新型螺旋刀及亞瑟刀,為直線加速器可加裝的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配件,進行腦部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儀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在近幾年已成為臨床治療顱內腫瘤的熱門焦點,屬較不具侵襲性的治療方法。
經鼻內視鏡手術的缺點與限制: 需要內視鏡專用的手術器械,並不是所有醫院都有這樣的器械與技術,不過台灣各大醫學中心都已經引進內視鏡技術。 目前是一名內科住院醫師,為了專科醫師執照努力打拼。 最討厭文書作業和醫院評鑑,但對於內科疾病的多樣變化和醫病間生與死的溝通感到興趣。 每周工時 80 小時還是努力找時間來寫作,最懷念在非洲布吉納法索擔任外交替代役的時光,並著有《下一站,布吉納法索》一書。 1895 年,Oliver 和 Schafer 首先發現一種源自於腦下垂體的物質可以使血壓升高。 十年之後(1906),Sir Henry Dale 發現這個物質還可以讓子宮收縮。
特別症狀是取決於患者屬於哪一類型激素生產過量。 常規放射治療是發射很小劑量的輻射射線往蝶鞍整個區域和腦下垂體附近。 這個技術把邊際正常組織也包括在治療範圍內。 常規放射治療會在幾個星期中被分散於每日較少的劑量。 腦下垂腫瘤 對會產生激素的腫瘤, 它經過許多歲月後還是有效地逐漸降低激素水平。 儘管以常規放射治療中,視交叉跟腫瘤同樣接受那麼多輻射, 視力併發症風險是非常低。
腦下垂腫瘤: 腦下垂體功能低下之照護
腦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在腦瘤治療上運用於腦下垂體瘤、聽神經瘤、顱咽管瘤、腦膜瘤、松果體瘤、顱骨底脊索瘤、顱骨底軟骨肉瘤、神經膠質瘤、轉移性腦瘤等;而功能性疾病則包括治療疼痛、行為障礙等。 以大小來分類,分成少於1公分直徑的叫做微腺瘤(microadenoma),大於1 公分直徑的叫做巨腺瘤(macroadenoma)。 功能性腫瘤會過量產生激素,進而在影響生理機能時會被發現,此時腫瘤一般不會太大。 相對地,非功能性腫瘤因不產生激素,長到一定程度後有視力障礙或內分泌功能低下才檢查出來,此時腫瘤往往已經2-3公分大。 病人需剃頭髮,因破壞範圍較大,感染風險高且較不美觀,目前並非主流治療方式。 通常用於腦下垂體腫瘤過於巨大或無法以經蝶竇手術安全切除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