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新達廣場於1991年入伙,其基座的有蓋室內巴士總站亦於1990年8月4日啟用[5],新巴士總站面積遠較舊總站龐大,解決了空間問題。 原有巴士總站則遭拆卸,後來重建為專綫小巴總站及的士站,於1991年6月17日起以全新面貌繼續為大埔區居民服務[6],但前九鐵巴士50R線在服務期間仍設站於專綫小巴總站。 打鐵屻[註 1](Ta Tit Yan)小巴總站,位於新界大埔區碗窰路南端,新屋家以南,近衛奕信徑第七段,是一個路邊車站。 富善邨巴士總站(Fu Shin Estate Bus Terminus),位於新界大埔區大埔新市鎮安埔路12號富善商場地下,怡雅苑怡禮閣對面,鄰近富善邨善雅樓,乃一室內巴士總站。
- 他喜歡大埔鐵館的人情味, 即使互不認識,看到他的健身姿勢錯了,阿B和館內的「師兄」們也願意教路。
- 富善邨巴士總站(Fu Shin Estate Bus Terminus),位於新界大埔區大埔新市鎮安埔路12號富善商場地下,怡雅苑怡禮閣對面,鄰近富善邨善雅樓,乃一室內巴士總站。
- 白沙頭洲三門仔村的村民希望維持原有鄉村社群,選擇在大埔鹽田仔三門仔新村重新安居立戶。
- 打鐵屻[註 1](Ta Tit Yan)小巴總站,位於新界大埔區碗窰路南端,新屋家以南,近衛奕信徑第七段,是一個路邊車站。
-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翌年4月,英國軍艦駛入大埔海登陸,舉行接管新界的升旗儀式,由於大埔為新界的中心地區,英國人以此作為新界的行政中心,設立理民府、警察總部及鄉議局。
- 大埔火車站巴士總站在1983年4月6日啟用[3],迎接翌日新大埔墟車站啟用。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大埔區人口為316,470人[1]。 此站位於「太和廣場」站對出,後方設有扶手電梯通往太和廣場第一期及第二期,以及港鐵太和站,且鄰近太和邨及寶雅苑。 除了車坑前端四條路線的巴士總站外[註 1],行車道較後位置亦設有名為「太和站」(Tai Wo Station)的巴士中途站,本條目將一併敘述。
大埔鐵打: 巴士總站
2022年3-5月期間,東鐵綫旺角東站-上水站沿途各站因應過海段通車而進行月台牆身翻新工程[7][8]。 而大埔墟站亦於2022年5月上旬已完成更換牆紙以及由區傑棠書寫的新一代站名書法字。 大埔墟站設有2組島式月台,其中2、3號月台共用同一條軌道。 而通常北行列車會使用1號月台上落客;而南行列車則使用4號月台。 大型連鎖健身中心因為「設施多、服務好、位置方便」,一向受大眾歡迎。 不過,連鎖服務也未必有保證,除了慘被疲勞轟炸式hard sell,動輒要預繳數十萬學費,更有可能忽然「停止供應必須設施」。
大埔的工業大部分設於大埔創新園(第26區內約62公頃填海闢拓的土地)和第8區位於汀角路的混合式工業和辦公室用途的建築物內,而其餘的工業則設於少數傳統的地下物業和寮屋構築物內。 大埔創新園位於大埔新市鎮東邊的填海地,是香港首個創新園。 另外白石角一幅面積約為22公頃的公眾填土土地已興建為香港科學園,科學園分三期發展,第一,第二期和第三期已經完成。 大埔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之一,共有21個議席,包括19個民選議席及2個當然議席(大埔及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主席)。 大埔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大埔鐵打: 大埔鐵板燒環境介紹
九鐵在營運鐵路服務末期曾計劃花10年翻新東鐵沿綫各個車站,當中大埔墟車站全面翻新工程耗資港幣8,400萬元,於2006年6月27日展開,工程範疇包括更換月台頂部的嵌板、增高車站月台樓底及月台柱、翻新洗手間、增加商店設施等。 當時九鐵預計工程可於18個月內完成,令此站可處理的乘客量由每日110,000人次大幅提升60%至175,000人次,並形容翻新後的大埔墟站將富有「鐵路特色」。 九鐵並決定在大埔墟站翻新工程完成後,於車站大堂放置近百年前服役於沙頭角支綫的W.G. Bagnall 0-4-4T型窄軌蒸氣火車頭作靜態展示,[5][6]以之迎接九廣鐵路百周年紀念。
- 另外白石角一幅面積約為22公頃的公眾填土土地已興建為香港科學園,科學園分三期發展,第一,第二期和第三期已經完成。
- 兩鐵合併後,港鐵為東鐵綫各車站月台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東鐵綫車站月台殘舊的觀感。
- 按明朝史籍記載,當時已存在的大埔古村有塔門、白沙澳、茭塘村、榕樹澳、荔枝莊、泮涌及陶子峴,但現時的居民多是清朝遷界後才移徙到來。
- 新界五大氏族中原籍江西的鄧氏和文氏自宋明期間分別遷到區內的大埔頭及泰亨定居。
- 大埔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 這種身形着重細緻部位的鍛鍊,如腹肌,分腹內外斜肌、前鋸肌、馬甲線和人魚線;背肌也分背闊肌、斜方肌、豎脊肌等不同部位的訓練。
務農人士由於綠色產品成為時尚,有機耕作乘時而起,於「大埔農墟」直銷有機蔬菜[15]。 「大埔農墟」原為「七約農產品擺賣場」,是當年太和市(大埔新墟)的一部份,由七約鄉公所管理,作為批發議價的公秤手,後因新市鎮發展和農地減少而式微[16]。 大埔區天氣非常潮濕,在春夏期間濕度經常都高達100%,能見度最低時可以只有數米距離。 大埔區的中心是大埔新市鎮,包括舊區大埔墟,以及新區大埔中心一帶。 大埔區內有香港的著名內港——吐露港,位於大埔新市鎮的東面、沙田的東北面,海港呈西南-東北走向,其出口為大赤門,之後海水便流進大鵬灣。
大埔鐵打: 九巴地點代號
九廣鐵路英段電氣化嗰陣,將大埔墟站搬去運頭塘新址,取代偏僻南面嘅大埔滘站。 另外林村河北面大埔頭新起嘅太和邨嗰度,另外起咗個太和站。 搞到新大埔墟站,一啲都唔近大埔墟,反而同太和市比較近,太和站又反而近大埔舊墟。 然而,大埔墟站翻新工程公布之時,政府已因九鐵發生高層人事風波而宣布加快兩鐵合併的進程,九鐵遭港鐵吞併基本上已是勢在必行。 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時,大埔墟站翻新工程仍是如火如荼。
真正的「大埔車站」是指在火車電氣化時已遭廢止的大埔滘站(舊稱大埔車站)。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大埔鐵打: 打鐵屻村屋附近的大廈
大埔有間俗稱「鐵館」的健美中心,設施簡陋,外牆彷似「甩皮樹」白千層,盡是油漆剝落的痕跡,健美會員竟也有讚冇彈。 「這裏有多點人情味,仲有多點汗味,有家的感覺,得閒可以帶枝酒上來同你飲。出面好煩,什麼都推銷,連教拉筋都要收錢。」一個「踢着拖」的健身會員邊說邊走進收銀枱,拿起正在充電的電話看訊息。 此路線前身是來往碗窰路一帶(碗窰、新屋家、打鐵岃等村落)至大埔墟的鄉村車(當時該鄉村車的乘客習慣稱呼該車為「維香車」),停辦年份不詳。 本線另設特別班次23S,循環來往打鐵岃及大埔墟,走線與主線23K大同小異,不過其服務範圍延伸至打鐵岃,來回亦駛經大埔火車站(23K線只在往大埔墟方向才會駛經)。 大埔鐵打 大埔墟站公共運輸交匯處(Tai Po Market Station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新界大埔區大埔墟運頭塘毗連港鐵大埔墟站的一系列公共交通總站之合稱。
此站也是西北鐵路服務範圍外唯一設接駁巴士服務的市區綫車站,四條港鐵接駁巴士路綫將其覆蓋範圍延伸至林村河對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翌年4月,英國軍艦駛入大埔海登陸,舉行接管新界的升旗儀式,由於大埔為新界的中心地區,英國人以此作為新界的行政中心,設立理民府、警察總部及鄉議局。 位於大埔區的北約理民府管理的地域包括了今日的大埔區、北區、元朗區、屯門區及沙田區,但不包括九龍水塘以西的地域及西貢北(當時屬南約)。 1948年元朗區從北約分拆;到後來1970年代,沙田區在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之時自立成為單獨一區;最後是北區於1980年獨立成區。 富善邨位於大埔新市鎮東部,鄰近區內主要總站大埔中心,因而擔當著支援角色。 太和巴士總站(Tai Wo Bus Terminus,城巴地點代號為TWO,九巴龍運地點代號則為太和)[1],位於新界大埔區太和寶雅路太和廣場第二期地面最左方南行車道,乃一平行式室內巴士總站。
大埔鐵打: 打鐵屻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大埔為安全社區,是全球第90個安全社區[2],也是香港第3個安全社區(第1是屯門區,第2是葵青區)。
大埔墟站在兩鐵合併前已開始進行全面翻新工程,工程耗資約8,400萬元,包括更換月台頂部的嵌板、增高車站月台頂部及月台支柱、翻新洗手間、遷移客務中心及增加商店設施。 有關工程大部分已於2009年竣工,並與香港大學合作在車站屋頂建立首個鐵路「空中花園」,屋頂綠化有助車站隔熱,預計車站可降溫攝氏約2.3度,每月可節省約10萬元電費開支[5][6]。 直至大埔新市鎮擴展,新鴻基地產投得大埔墟車站西南、巴士總站以西的空地興建新達廣場,巴士總站才開始擴建。
大埔鐵打: 九巴命名
富善邨於1985年入伙,是大埔新市鎮其中一個公共屋邨。 1985年12月17日,位於安埔里現時電話機房位置的「富善臨時巴士總站」(Fu Shin Estate 大埔鐵打2023 Temporary Bus 大埔鐵打2023 Terminus)啟用。 [1][2]正式的富善巴士總站則於1987年1月23日落成,[3]至今仍然運作。 位於太和邨L6路(1999年命名為寶雅路[3])的太和邨永久巴士總站於1990年2月9日啟用,劃作專利巴士例外的禁區[1];翌日(2月10日),74A線由大埔中心延長至此站,來往觀塘碼頭,71K線亦由啓和路臨時總站遷來。 大埔墟站是一個架空車站,大堂與月台以「丁」字型相連,並且由2條通道連接。 大堂內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咖啡店、小食店等商店,大堂上層則設有快餐店[2]。
大堂亦設有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香港郵政郵箱等自助服務設施。 大埔鐵打 80年代香港曾有逾百間鐵館,當時以客人能贏得健美先生之銜為榮。 但隨着連鎖健身中心興起,小型鐵館已買少見少,現在只剩下旺角的力威健身中心、佐敦的勁力健身健美中心、土瓜灣的皇牌健美中心和大埔健美中心四間。 大埔鐵打 新界區專線小巴23K線是香港的一條專線小巴路線,循環往返新屋家及大埔墟,經碗窰、大埔火車站 [1] [2]
大埔鐵打: 巴士站位數目
由於月台牆壁空間不足,此站月台於2008年翻新時並未如其他東鐵綫車站般貼上站名書法大字,至2019年更換牆壁貼紙時才補上。 大埔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大埔區的事務,共有21名議員,現屆大埔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現任7名議員當中5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只有2名議員。 大埔區較著名的高山有北邊的八仙嶺,這個山嶺亦是大埔區和北區的天然分界,而附近九龍坑山山頂則設有數個發射站。 位於大尾篤及沙頭角半島的船灣淡水湖,是香港第一個劃自海域的大型儲水水塘,也是大眾騎單車的好去處。
大埔墟站的前身位於現時的香港鐵路博物館,後來為配合九廣鐵路(英段)電氣化工程,決定興建新的大埔墟車站,並以取代原有的大埔滘車站及舊大埔墟車站,新車站於1983年4月7日啟用。 大埔墟站(Tai Po Market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其中一站,位於新界大埔區大埔新市鎮東南部之運頭角山南面,鄰近大埔墟及運頭塘邨。 車站設於雅運路、南運路及達運道一帶,與新達廣場相連,屬架空車站。 2017年9月前後,龍運和九巴先後去除站名中「鐵路」一詞,改此站站名為「大埔墟站」。
大埔鐵打: 大埔墟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之不過,查實當時大埔墟,即家下叫嘅大埔舊墟,喺林村河北面近海皮,離火車站都幾遠。 太和市因為交通方便,最後取代大埔墟嘅地位,變成如假包換嘅大埔墟。 港鐵大埔墟站的前身位於現時的香港鐵路博物館,後來為配合九廣鐵路-英段電氣化工程,決定興建新的大埔墟站,並以取代原有的大埔滘站及舊大埔墟站,以配合1979-1981年期間大埔區人口之增加,新車站於1983年4月7日啟用。 大埔鐵打2023 另外在九廣鐵路雙軌電氣化工程期間,大埔墟站作為二期的終點站及三期的起點站,故於1983年5月2日至同年7月15日期間,大埔墟站一度成為電氣化火車及柴油火車的轉車站。
東、西行站以行人天橋連接,該橋同時橫跨林村河,通往大埔中心第20至23座及大埔墟一帶。 健美中心開業21年,外號「阿B」的老闆徐文雄是個30餘歲的年輕人。 覺得經營鐵館挺輕鬆,又可以跟志同道合的健身老友「吹水」,甚至會到大埔郊區露營、行山和潛水,於是十年前決定頂手買下鐵館。 配合沙田至中環綫工程、東鐵綫更換新列車及為保障候車乘客安全,此站正陸續加裝1.7米高月台自動閘門,工程預計最快本年內完成。 新月台閘門將會由深圳市方大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提供,是港鐵首次採用國產月台閘門。 以往的耕地部分改為種植蔬菜、花卉及養魚之用,但亦有很多耕地被荒廢。
大埔鐵打: 月台閘門
上述車道屬專利巴士例外的禁區,與供一般車輛使用的寶雅路主車道分離。 前沙頭角支綫使用的其中兩輛W.G.Bagnall 0-4-4T窄軌蒸氣機車於停駛後的1933年被賣到菲律賓的甘蔗園使用,直到1995年被九鐵購回。 九鐵將其中一輛機車復修回1920年代的原貌後,1997年放置於香港鐵路博物館作靜態保存;而另一輛則本來打算在大埔墟站翻新工程以後於該處展出,但由於兩鐵合併的關係,九鐵最終決定將之運返英國展覽。 目前乘客可使用行人隧道前往車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而大埔達運道亦設有供居民或公司巴士的上落客區,另外車站B出口外亦設有的士站。 大埔鐵打 大埔鐵打 大埔墟站(英語:Tai Po Market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運頭塘新達廣場旁,屬於港鐵東鐵綫的鐵路車站,於1983年4月7日啟用,以取代原有的舊車站。 兩鐵合併後,港鐵公司為東鐵綫各非過境車站月台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東鐵綫車站月台殘舊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