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陳芷晴牙骨癌9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在實習的最後一天,她收到學生們繪畫的感謝卡,「多謝我好努力教佢哋,我嘅付出係值得。」此次經歷讓她更加堅定踏上為師之路。 從事醫療的哥哥雖不擅表達情緒,但知道妹妹有事就立即安排檢查,了解情況。 「加油、努力」的話雖不常掛在口邊,但所有為她而做的窩心舉動,Jasmine都看在眼裏。

  • 「手術為切除膝蓋骨後,再裝個金屬支架做重建,手術前後都要做化療,共18次。」當時Jasmine膝蓋上的骨肉瘤已達9cm大,需盡快開始治療,情況緊急。
  • 第一次電療和第一次化療是同時間進行,化療翌日會整整一星期也嘔吐,止嘔藥、止嘔針統統無效,嘔吐又無法進食,一周內只飲少許水份和湯水。
  • 也因為時痛時不痛,她認為可能與吃煎炸食物多熱氣有關,看中醫叮囑她注意飲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 牙骨癌無分期數,她的腫瘤約6厘米,因癌腫瘤生長在牙骨的偏僻部位,手術極複雜,預計需切除整個下顎,也只能保留少數下排牙齒(最後下排只留一顆牙)。
  • 這個大手術,也會引致面部腫脹,也在喉嚨開了一個氣口呼吸。

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振基早前接受TOPick訪問時指出,經常口腔潰瘍,起初會以為是生痱滋,但若持續兩、三星期也未癒合,就未必是痱滋,需盡早求醫,因可能是癌症,例如舌癌。 歌手陳昇去年11月因發現口腔腫瘤入院治療,三月初他在春酒演唱會前,首度證實罹患口腔癌初期。 雖然開刀已有一段時間,仍有1/5的舌頭是麻的,他也以過來人經驗呼籲大家要注意健康,除了定期健康檢查,也要少吃辛辣等刺激物。 陳芷晴有一個夢,希望可為人師表,但她心願差不多達成之際,卻發現患上牙骨癌,此癌屬於頭頸癌一種。 聽她道出各種手術、治療及康復過程,驚心動魄,實在佩服小小身軀要承受如此大的磨練。

陳芷晴牙骨癌: 健康人物專訪 - 手足童樂

做過經絡按摩、推拿、針炙、電針等,即晚可紓緩到,但痛楚翌日又再來過。 約3個月後,Jasmine走路變得一拐一拐,刺痛感在晚間特別強烈,試過痛醒,也由間歇性變成持續地痛。 陳芷晴牙骨癌2023 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總稱,9成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 3大危險因子為檳榔、吸菸、喝酒,又以檳榔的致癌性最強。 檳榔子為國際認定的第一類致癌物,加上嚼食的動作,化學性及機械性刺激,增加細胞癌變機率。

她起初以為是小問題,直至女兒回家探望,發現她異常消瘦,才得知她因舌頭十分疼痛,難以進食,並持續了一段頗長的時間,遂帶她往醫院求診。 不消半個月,Jasmine就要抽組織化驗、準備化療和做手術,而癌細胞未有擴散,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手術為切除膝蓋骨後,再裝個金屬支架做重建,手術前後都要做化療,共18次。」當時Jasmine膝蓋上的骨肉瘤已達9cm大,需盡快開始治療,情況緊急。 本院兒童牙科之主治醫師及兼任醫師,皆為衛福部定兒童牙科專科醫師,具有多年治療兒童口腔問題的經驗;本科亦為衛福部指定之兒童牙科專科醫師訓練機構,擔負訓練未來的兒童牙科醫師之責任。

陳芷晴牙骨癌: 【癌症殺手】女子舌頭傷口持續1年不癒確診患舌癌 醫生:牙齒尖銳長期擦損舌頭

牙骨癌無分期數,她的腫瘤約6厘米,因癌腫瘤生長在牙骨的偏僻部位,手術極複雜,預計需切除整個下顎,也只能保留少數下排牙齒(最後下排只留一顆牙)。 陳芷晴牙骨癌2023 因為下排損失了大部分牙齒,需裝上一個搭牙橋,留待完成手術後再進行植牙。 另外,惟恐癌細胞擴散淋巴,需掃清頸部淋巴;也由於切除了下顎骨,要在右小腿取一條腓骨,並以3D立體打印打造一條牙骨,加上肽金屬板補助顎骨。 這個大手術,也會引致面部腫脹,也在喉嚨開了一個氣口呼吸。

頭頸癌常見的病徵有頭痛、咀嚼或吞嚥時感疼痛、口腔或頸部有腫塊、鼻或嘴位置出血,甚或咳血、持續的鼻竇炎及鼻塞等。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陳芷晴牙骨癌: 【抗癌勇士】90後少女右膝持續刺痛誤當運動創傷 確診骨癌從崩潰到參透:早歷病痛儲歷練助人

復課前,她報讀攀石一級教練課程、照顧特殊教育需要及少數族裔學生課程等,以增值及裝備自我。 當時她每日由早上7時開始工作,下午4時30分放工,惟經常需要用額外時間備課,而且班上亦有不少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坦言「要教唔容易」。 直至2020年初,芷晴半夜痛楚難耐,被送往急症室治療,惟仍無法得知痛楚的來源。 她之後被轉介到菲臘牙科求診,當時被判定為腫瘤的可能性高,後續再進行正電子掃描(Pet scan)、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 scan)及切片化驗,才被確診為牙骨癌。 曉晴現時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留醫,只找到合適骨髓移植,才有望可以續命。 曉晴現時就讀幼稚園高班,父親蔡先生透露,去年(2016年)4月,曉晴突然腳痛不能走路,到醫院檢查竟然發現是患上血癌。

陳芷晴牙骨癌: 健康人物專訪- 跨越「牙」關

芷晴由於手術需要切除下顎骨,於是醫生抽取其右小腿腓骨,並加金屬板,以重組下顎骨。 因此手術後需以拐杖輔助步行,但她堅持鍛煉自己,運用家中的瑜伽墊及運動器材,早午晚抽時間進行簡單運動,僅鍛練半個月便無需靠拐杖步行。 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她需繼續接受30次電療及兩次化療。 她憶述,當時身體極度虛弱,副作用頻生,「成個口爛晒,飲水都好似玻璃咁。成日都嘔,都有時會頭暈。」但她仍繼續堅持運動,後來更報名參加為期一個月、以手機計算里數的大學跑步比賽,更奪得冠軍。 陳芷晴曾問過醫生可否暫時不做手術,因確診時她正就讀學位教師教育文憑,差兩個月網課和兩個月實習畢業,可以在小學任教體育和數學科,突如其來的病打亂所有計劃。

陳芷晴牙骨癌: 醫生與你

她大學畢業後做了兩年運動教練、社區中心教興趣班、在學校做教學助理,後再決定重返校園讀學位教師教育文憑,執教鞭是她的心願。 武漢市第六醫院口腔科主任曹直發現,張女士舌頭右側邊緣位置潰瘍,爛得像朵菜花,疑患舌癌。 為徹底清除癌變組織,醫生為她做手術,切除舌部腫瘤、右側頸淋巴結、右側部份下頷骨。 另因發現她口腔右側有牙齒殘冠未處理,尖銳的牙齒很易擦傷口腔黏膜,與舌癌關係甚大,故做手術時一併處理。 復原期間,芷晴透過癌症資訊網接觸到港大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後中心知道她可教體育,便邀她做兼職,助其他癌症病人做運動。 休學期間,她更考獲攀石一級教練,現已可跑步、行山,但最希望還是日後可重返小學教書。

陳芷晴牙骨癌: 香港腦神經免疫學會系列 - 自體免疫腦炎

事實上,她的歷練見證了勇敢堅毅,為夢想奮鬥,定能迎難而上。 6歲,原本是孩童天真無邪的開心歲月,但小小年紀的蔡曉晴,已經要對抗可怕的病魔。 曉晴父親接受《香港01》電話訪問,心痛透露愛女自去年4月確診患上血癌,經過化療曾經有過一絲康復希望,但只是三個星期時候,癌症已經不受控。 他說,醫生說要在3個月內為晴換骨髓,希望市民可以伸出大愛之手,往任何一間捐血站簽署參加捐骨髓同意書,成為骨髓捐贈者。 武漢一名68歲女子口腔潰瘍持續一年,求醫後確診患上舌癌中晚期。 本港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亦表示,若牙齒經常刮損舌頭,那個位置生癌的機會也較大。

陳芷晴牙骨癌: 香港小兒外科醫學會系列 - 新生兒先天性食道閉鎖

周怡江提醒高風險族群須定期檢查,可降低口腔癌26%死亡風險。 健保補助30歲以上有菸檳(含已戒檳)行為的民眾(原住民為18歲以上),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有篩檢需求者,可洽各醫院癌篩櫃檯安排。 對於換牙期的咬合不正,本院提供咬合評估,視需要安排後續追蹤,亦提供MRC肌功能矯正、兒童隱適美等早期矯正治療服務。 即使感身心疲憊,芷晴仍利用課後或小息時間協助SEN學生,不斷上網搜尋教學資源,舉辦不同學習活動,希望學生能夠明白道理。

陳芷晴牙骨癌: 出現5種癌前病變勿拖延

可是不久,半夜牙骨跳動的情況又告出現,她懷疑是牙齒問題,牙醫替陳芷晴照了X光,牙齒狀況良好,既無蛀牙也沒有牙周病,處方止痛藥給她,惟情況依然。 她又去看物理治療,照X光並無發現頸椎問題……如是者拖了半年,仍未找到病因。 口腔舌黏膜若長期受牙齒殘根或殘冠、鋒利的牙尖、假牙等長期刺激,會引發慢性炎症,甚至是癌變。 陳芷晴牙骨癌2023 若舌頭邊緣、舌尖等位置出現傷口,持續一個月未癒合,要及早求醫。 綜合內媒報道,該名68歲張姓女子口腔潰爛不癒,持續一年,痛得影響進食。

陳芷晴牙骨癌: 實習經歷堅定為師之路

其時芷晴正就讀學位教師教育文憑,只差半年便可畢業成為體育及數學老師,「以為踏入人生社會大學,(結果)打亂曬我啲計畫,好徬徨。」2021年3月,她需進行一個大型手術,其中一個更是長達5小時的手術。 她曾向醫生表示希望推遲手術,以完成餘下數月的課程,惟醫生指惡性腫瘤持續擴大,因此急需進行手術。 她輾轉求醫2年才確診患上頭頸癌中的牙骨癌,後為治療不得不暫擱教師夢。 手術後不單下顎只剩1顆牙,更要密集做電療化療,飽受「食不到、講不到」之苦。

陳芷晴牙骨癌: 熱愛運動25歲女患罕見牙骨癌 老師夢暫剎停 手術後曾靠拐杖行路

而化療期間身體弱、走路又痛,Jasmine更試過在家跌倒,故為避免骨裂或受傷,醫生建議她坐輪椅。 ▲ 她參加了由癌症資訊網舉辦的CICF X K&K 逆風計劃2022合辦的「敢動人生2022計劃」,當中內容包含攀石班、體能訓練班、運動營養諮詢等,旨在幫助青年癌症康復者增強體魄,加速復元和提升自信心。 陳昇提到開完刀,在等待切片結果出爐的一個月裡,心情很煎熬,幸好最後結果是癌細胞沒有擴散,為原位發性口腔癌初期,也很感謝家人老婆的陪伴,讓他有機會可以陪老婆到最後。 談及成為老師的夢想,原來芷晴受中學老師一言啟發:「你性格都好啱做老師,試下先,唔係個個人都要能力同潛質做老師。」令原本大學修讀運動科學的運動少女,決定進攻教師行業。

陳芷晴牙骨癌: 健康人物專訪 - 醫善同行

聽她說治療也是很不容易,面部手術後她痛到難以入睡,人也神智不清,拔走身上的鼻胃喉、種豆的「留置針」,醫生說這種無意識行為,部分進行完大手術的病人也常發生。 陳芷晴像洩了氣的氣球般氣餒,覺得自己重返嬰兒階段,無法控制口部合上以致不斷流口水,一天可用光一盒紙巾;無法自行進食;臥床十幾天,舉步為艱無法行走。 十多天後醫生移走她的鼻胃喉,讓她嘗試自己吃東西,用針筒餵食,半碗粥水要花上兩個鐘頭,但有三分二是流瀉在身上。 聽她說治療也是很不容易,面部手術後她痛到難以入睡,人也神志不清,拔走身上的鼻胃喉、種豆的「留置針」,醫生說這種無意識行為,部分進行完大手術的病人也常發生。 「我後生,根本完全沒想過是癌症,無意識去照磁力共振、CT Scan。」開始時她否認事實,因本身作息正常、常做運動,何故患上也算罕見的牙骨癌? 頭頸癌泛指生長在頭頸部位的癌症,包括口腔、喉部、咽部、鼻咽、口咽、下咽、鼻腔和鼻竇及唾液腺等部位。

第一次電療和第一次化療是同時間進行,化療翌日會整整一星期也嘔吐,止嘔藥、止嘔針統統無效,嘔吐又無法進食,一周內只飲幾少許水份和湯水。 第二次電療後,口部開始潰爛,又難以吃東西,飲水如飲玻璃般痛入心;電療令頸焦了一大片,化療後又開始嘔吐,體重直綫下降,她由當初50kg,手術後僅得43kg,再跌到37kg,名副其實皮包骨。 在此之前,癌症早在2019年已初見端倪,她睡覺時曾飽受牙神經線痛困擾,於是先後多次向中醫、牙醫求診,儘管曾接受物理治療及針灸治療等,情況亦沒有好轉。 照頸椎X光也沒有發現病因,醫生最後為其處方止痛藥,「食完止痛藥真係無痛,但係一唔食又痛返。」後來痛楚越發頻密,一日曾服食六顆止痛藥亦未能完全止痛。 手術後她更一度需要以拐杖輔助步行,縱然受到病魔折騰,但她沒有放棄追夢,康復期間不斷努力鍛煉自己,每日堅持抽時間做簡單運動,僅鍛練半個月便無需靠拐杖步行。 她更報名參加以里數計算的大學跑步比賽,「慢慢行,行行下發現跑到步,越跑越快」,最後更一舉奪得冠軍。

陳芷晴牙骨癌: 香港小兒外科醫學會系列 - 新生兒先天性食道閉鎖

在他接觸的患者中,以中年至老年患者為主,但家人如曾患舌癌,並不代表舌癌風險高。 整段抗癌路上,Jasmine最感謝的就是父母和哥哥。 化療期間情緒差,無意間可能發了脾氣,或說了些話傷害到家人,但他們仍然無限包容、體諒,總是伴在左右。 術後卧床三、四星期,再加上化療時坐輪椅的日子,足足有4個月無行過路。 她憶述終於能落地的那一天,縱然雙腳依然乏力,感覺也相當深刻。 陳芷晴牙骨癌 Jasmine每日就是等家人送飯,用看書、煲劇來打發時間,但晚上又會因為痛而睡不好,精神好差,覺得日子好漫長。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口腔預防保健方面,建議六歲以下孩童可每半年至本院接受牙齒檢查及塗氟服務(健保補助);本院亦提供國小一二年級學童恆牙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劑之施作服務(健保補助)。 陳芷晴牙骨癌 除一般齲齒治療外,對於無法配合之孩童,本院還提供於全身麻醉及鎮靜麻醉(舒眠麻醉)下接受牙齒治療之服務。 她直言「一定會做番老師」,不過若長遠身體難以承受,亦會選擇退而求其次,在癌症關護等機構發展,幫助其他癌症病人。 羅醫生指,若牙齒經常刮損舌頭,那個位置生癌的機會較大。

但因卧床太久,Jasmine雙腳的肌肉有點萎縮,走路不再像從前般自如。 「始終好久沒走路,還未適應,要慢慢鍛練。剛做完手術時,行幾步都會痛。如果行得多、郁動太多就要休息一兩天。」裝了金屬支架後,膝蓋彎曲的幅度不如一般人,Jasmine不太習慣,也需做物理治療慢慢復康。 之前需獨自承受化療副作用,家人、朋友未必完全理解,有時令Jasmine覺得好無助,不知如何表達,病友們正好成為其心靈支援。 惟打完第二次化療後,無論睡醒、洗澡時都不斷掉髮,一摸就成撮頭髮在手,感覺更辛苦。

患癌無阻芷晴的追夢步伐,直言待身體得到充分休息後,定會繼續朝教師道路邁進。 第一次電療和第一次化療是同時間進行,化療翌日會整整一星期也嘔吐,止嘔藥、止嘔針統統無效,嘔吐又無法進食,一周內只飲少許水份和湯水。 第二次電療後,口部開始潰爛,又難以吃東西,飲水如飲玻璃般痛入心;電療也令頸焦了一大片,化療後又開始嘔吐,體重直綫下降,她由當初50kg,手術後僅得43kg,再跌到37kg,名副其實皮包骨。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余協祖早前受訪指,舌癌患者早期會感到舌頭疼痛,出現潰瘍情況。 一般人幾天就會復原,但患者潰瘍卻是一直沒有好轉,更出現傷口面積愈來愈大、疼痛感愈發增強的問題。 後期舌癌患者更會出現說話不清、進食困難及發音不佳等問題,當患者想郁動舌頭時,異常困難。

陳芷晴牙骨癌: 出現5種癌前病變勿拖延

他分享一宗病例指,本港曾有一名女士30多歲就患上舌癌,但由發展到成癌一般需時十年八載,意味著她10多歲、20多歲已有致癌因素,成因就是牙齒長得不整齊,以致舌頭不斷被牙齒刮傷。 除此之外,有時化療後身體情況差,她亦需在腫瘤科病房留院,最長試過兩星期。 不但環境陌生,身旁病人的年紀又比她大兩、三倍,好難捱。 首幾次化療因未適應,Jasmine常常覺得胃口差、疲倦,也會嘔吐。

陳芷晴牙骨癌: 【抗癌勇士】90後少女右膝持續刺痛誤當運動創傷 確診骨癌從崩潰到參透:早歷病痛儲歷練助人

此後年紀小小的曉晴,經過10個月化療,至今年年初,曾經一度有康復希望,曾經返學三個星期。 可惜曉晴癌症短時間內已再復發,醫生指,必須在3個月找到骨髓移植。 陳芷晴牙骨癌 幸去年遇上1名細心牙醫,為她「逐隻牙」推敲痛楚根源,照立體X光後發現她下排牙齒有可疑陰影,轉介至菲臘牙科,最終證實是牙骨癌。 當時芷晴尚欠1個學期便修畢教育文憑課程,為治病亦要擱置。 目前,她在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診所兼職,上個月剛進行了一個加高牙樁小手術,待一至兩個月再接受植牙,打算完成這手術後,明年會全力找老師的工作。 她坦言,壓根兒是有擔心自己能否應付到教學工作,如此大壓力和工作量,手術的後遺,一日要上五、六堂課能否應付。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