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上的優勢讓耳罩式耳機可以配置更大體積的驅動單體,音質是三種耳機中最好的,缺點則是體積較大、重量較重,收納和攜帶上比較不方便,長時間配戴可能會比較沉重給頸部較大的負擔。 大家可以根據不同類型耳機的特點,挑選喜歡或是適合自己的使用情境。 耳機本身續航時間為7小時,再加上可以移動充電的耳機盒,最多可連續聽音28小時。 這次小編戴著 YH-E700B 在車流量大的十字路口、公車、捷運…等情境進行實測,發現 YH-E700B 能確實將中低頻的噪音抑制,無論是馬路上疾駛車輛的引擎與排氣聲浪,或是公車、捷運行駛時的低頻聲響,都可以有效消除,並且保留訊源傳送來的完整聲音表現,整體表現可以說相當不錯。 無線藍牙耳機 舒適配戴體驗:AirPods的設計非常簡潔有時尚感,無論是半入耳式的 AirPods,或入耳式的 AirPods Pro 系列,配戴體驗也非常舒適,不會有刮耳或嚴重的異物感,且不易掉落。 觸控分為「點一下」、「點二下」、「點三下」以及「長按」四種方式。
- 這款耳機具簡約設計感,經過磨砂啞光處理,機身不易沾上指紋,加上IPX4防⽔防濺設計,任何天氣、運動也用得着。
- 音質方面,雖然還是不支援aptX,但這次XM4直接上到最高階的LDAC藍牙編碼,逼近AAC編碼4倍的流量。
- 一款好的耳機,音質好是基本,其次應該要是配戴舒適,長時間使用也不會讓耳部疼痛。
- 在聽 80 年代的流行音樂時,它那厚實的聲音,也讓歌曲聽來另有一番味道。
- 對於喜歡 Campfire 耳機的朋友來說,這實在遲到太久了。
令人驚喜的是,這款耳機同時具備了藍牙5.1、立體聲通話模式、防水級數IPX4及一次充電即可播放7小時等真無線耳機功能,加上高達1,300mAh的充電盒電量,可當作後備電池使用,CP值非常高。 以上多款真無線耳機均定價千元以上,如果你想找一款平價藍牙耳機,那小米推出的Redmi Buds 3 無線藍牙耳機2023 Pro降噪藍牙耳機,就最適合你! 小米耳機支援混合式主動降噪和通透模式,更可以智能偵測環境噪音,自動在3個不同降噪模式間轉換,加上支援藍牙5.2,可以在兩部裝置間無縫切換。
無線藍牙耳機: 藍牙無線耳機推薦5. 長時間配戴也不疼痛 Sudio T2
Orbit 的外型固然延續著 Campfire 一貫的設計,有稜有角卻邊緣圓潤,卻因為那斜切角度,要從充電盒中取出來,卻不是那樣好拿。 Airpods Pro加入了矽膠耳塞的Airpods讓主動降噪以外的被動隔音也同樣出色,貼合耳形。 適應性EQ可自行調節音樂,H1晶片驅動的10個音訊核心讓消噪功能更實時。 音質評分分為演講、古典樂、流行曲、爵士樂四種;性能表現則有音效加强設計、多元功能性、舒適度、製造質量和電池表現。 雖然近年3.5mm耳機插又在Android手機陣容上「翻生」,但Apple iPhone 強推無線耳機,「無牽無掛」的全無線/真無True Wireless 藍牙耳機,已成手機聽歌最大勢力。
音場一般,沒有特別寬廣,但也不感狹窄,可把大多數的歌曲好好演譯,而且有支援飛利浦自家的Headphone App,可以調整各式參數,以不到3.5k的價格而言,功能性相當完整,值得推薦。 B&O 再度攜手知名設計師 Thomas Bentzen,打造全新的 Beoplay EX。 簡潔俐落的風、一貫強大的功能,是許多講究耳機性能的人一定要入手的款式。 全新的9.2mm單體結構透過聲學工程調校,再採用藍牙5.2和自適應主動降噪功能,將每個音樂細節與動態表現推進到新境界,並且讓你聆聽時不受外界干擾。 同時具備IP57 的防水防塵功能,不論是日常通勤配戴或是進行戶外活動時,它都會是你實用又時尚的配件之一。 本次深度實測的 YH-E700B 是日本音響大廠 Yamaha 整合歷來音響技術開發出的新款藍牙降噪耳機,意欲為愛樂者帶來最真實的聲音表現。
無線藍牙耳機: 無線藍牙耳機
如果你選耳機最着重其外表,那定不能錯過可愛的INE 無線藍牙耳機2023 FRIENDS MEETS thecoopidea BEANS+! 耳機分別有Mini Cony及Mini Brown兩款,每款均可透過磁吸式外殼換上另一款「新衣」,令沉悶的耳機盒變得可愛吸睛! 編輯最喜歡其耳機設計,可以自到Mini Brown及Mini Cony的樣子,放到耳中也格外可愛。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至於人聲部分,雖然中頻段較為內縮,讓 Hanne Boel 稍稍退後一點,不像鼓聲那樣靠前。 由鍵盤手和吉他手負責的伴奏,帶著合音裝飾與節奏堆疊的效果,在 無線藍牙耳機 Orbit 下聽來聲音更厚更扎實。 美國入耳式耳機名廠 Campfire Audio,自 2015 年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入耳式耳機(in-ear 無線藍牙耳機 monitors, IEMs)的設計製造,直到 2022 年,推出他們第一款真無線藍芽耳機 Orbit。 對於喜歡 Campfire 耳機的朋友來說,這實在遲到太久了。 JBL的T500BT耳機同樣屬於無線頭戴式的耳機,採用封閉式罩耳設計,而整體機身十分輕盈,而且耳機的上方設有隔墊設計,佩戴時候有緩衝的作用,避輕長時間因使用而出現的不適感。
無線藍牙耳機: 主動降噪
Life Note 3S維持了soundcore的調音特色,於中低頻的部分,下潛深度足夠的,不過在回彈力度的表現上就比較普通。 無線藍牙耳機 不過在高頻的細節抓取很不錯,聽較大編制的歌曲時,也還能聽出樂器的分離度。 受限於耳塞式耳機的設計,低音缺乏了點震撼力度還有環繞感,但也相對帶來了開闊的空間感,這點喜好就比較因人而異囉。 +13.4mm驅動單體,低音下潛有力Life Note 3S採用耳塞式設計,戴起來沒有異物入侵感,非常舒服,且聽診器效應可說是微乎其微,加上耳機單邊只有4.3g,長時間配戴下來,甚至有點「無感」,非常符合我對耳塞式耳機的期待。
音質方面,雖然還是不支援aptX,但這次XM4直接上到最高階的LDAC藍牙編碼,逼近AAC編碼4倍的流量。 在細節上只要配合Hi-Res的音源,可以獲得非常好的細節呈現,分離度也很好,所以XM4在聽大編制的音樂,像交響樂可以展現多層次的優勢,加上厚而不重的低頻與細緻的中高頻,整體感覺是非常好的。 +支援蘋果專屬空間音訊AirPods Pro一代在經歷兩年多後,終於在2023年迎來了後繼更新,耳機本體的外觀上與一代相比並沒有太多變化,主要的變化在於充電艙新增了一個掛繩開孔,跟多了會發出聲音的揚聲器配置,幫助使用者在弄丟充電盒時可以更快速的找到。 音質方面,預設調音聽起來中頻人聲稍微靠前,與背景的音樂聽起來有些距離,聽感是圓潤飽滿的那派;低頻給的量不多,但鼓聲回彈的Q度我蠻喜歡的;中高頻的聲音清澈透亮,解析力足,也能聽出樂器間的分離度,走的是耐聽路線。 而且,在1MORE Music App裡面可選用Sound ID,系統會給你幾段聲音讓你選擇比較喜歡的風格,最終給出一個你喜歡的調音,實際開啟後覺得有發現新大陸,體驗很不賴。 +配戴體驗極好1MORE EVO是1MORE最新推出的旗艦耳機,共有黑白兩色可選,觸控區域看上去有點像貓眼石,典雅有質感。
無線藍牙耳機: 藍牙無線耳機推薦1. Apple AirPods 3
在monster clarity 6.0 無線藍牙耳機2023 和 sound core Air 2 pro这两个耳机中选择比较犹豫。 整體來說WF-1000 XM4已經十分優秀了,台灣開出的價格也很好,如果你是預算充足的朋友,那直接下單XM4是不會後悔的。 主動降噪開啟後,通常會感受到一股耳內壓力,就是那種稍微緊繃的感受,由於每個人對於這種「耳壓感」能承受的程度不一,建議要自己試戴後再做決定。 振膜的材質有許多種包含石墨烯、類鑽碳、金屬、木質、塑料、複合式振膜等等,不同的振膜材質各有特色,會帶來不同的聽感加成。
而且有支援入離耳偵測功能,拿下耳機便會自動暫停影片或音樂,再戴上就會自動播放,實用性大增。 無線藍牙耳機2023 +入離耳偵測功能Philips TAT5506 耳機採用棒狀設計,與充電盒一樣,在材質上都是使用亮面及霧面塑膠去做拼接,需要留意的是比較容易沾染指紋等髒污。 不過耳機本體的配重很不錯,重量也還算輕巧,整體蠻貼耳的,完全不會壓到耳廓或是造成擠壓,戴起來相當舒服且兼具被動降噪。 Nothing Ear 真無線藍牙耳機 12.6mm動圈單體確保了中低音的存在感,Nothing特別開發了「低音鎖定技術」來補償低音損失,為什麼需要補償?
無線藍牙耳機: 藍牙無線耳機推薦9. 不怕丟失 Belkin SOUNDFORM™ Freedom
+添入耳式傳感器,全天式追蹤生理數據soundcore Liberty 3 Pro 因獨家的 ACAA™ 同軸圈鐵結構,以及可還原音樂細節的 LDAC™ 編碼,靠優異的音質表現在 2021 年底坐擁機皇稱號。 在2022年底,新推出的旗艦機種 Liberty 4 在外觀上與 Liberty 3 Pro 有明顯差異,除了改採更好拿的棒狀設計,Liberty 4 的雙層結構耳塞能更貼合使用者耳型,以達到更舒適的穿戴體驗,和更出色的噪音隔絕效果。 在音質方面,由於Liberty Pro系列因為特殊的ACAA 2.0同軸圈鐵聲學設計,所以在2 Pro的音質表現其實就相當不俗。 10.6mm動圈單體的設計,讓低頻呈現的下潛與前推力十足,還有動鐵補足的高音區段,因此三頻間能夠產生很棒的空間分離度。 外加上Liberty 3 Pro的音頻編碼從前代的aptX改為使用LDAC,傳輸音訊的寬頻上限來到990Kbit/s,可以保留更多的音樂細節。 使用體驗的層面,受益於搭載藍牙5.2,無論是連接手機或是筆電,實測下來連線穩定度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