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輕鐵車廠參觀2023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輕鐵車廠參觀

乘客只需在乘車前在月台購買單程票或確認八達通(包括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或機場快綫旅遊票)/智能車票(即屯門-南昌全日通、遊客全日通、遊客過境旅遊票或港鐵認可之指定車票)便可登車(使用八達通/智能車票的乘客要在完成車程後再進行出站確認)。 輕鐵車廠參觀 同時人行道同樣的收窄,令人行道和輕鐵過路處十分擠迫,每當輕鐵行經時,險象環生,「人車爭路」的情況一直無法改善。 近年有議員和市民要求該路段儘早高架化,徹底解決「人車爭路」的情況,兩鐵合併後的港鐵已經陸續展開有關車站的改善工程,例如大棠路站的工程已於2015年6月底完成。 輕鐵系統(第1期)於1988年9月18日正式通車,通車時政府所制定有關於輕鐵專區[n]的法例亦正式生效。 通車初期的多數路段均於屯門區,只有一條路段沿青山公路通往元朗。 路線方面,只有3條路線於屯門區內行走,3條路線分別是:前往東南部的安定邨;前往西南部的屯門碼頭;以及途經青山公路前往東北部的元朗。

  • 由於月台採用開放式設計,實際上乘客不用購買車票或確認八達通也可以上車。
  • 車身及車廂設計將與第4期列車棌用相同設計[11][12]。
  • 報永安旅遊的行程一定要著數賺到盡,主行程結束後我哋會帶大家到「校長燒肉」食足⭐️90分鐘自助燒烤火鍋任飲任食午市放題😋,提供多款高質肉類、小食與甜品,食飽後再去「粉嶺士多啤梨園」摘士多啤梨再車返大家出尖沙咀解散。
  • 輕鐵站內的月台顯示螢幕於2003年開始加設,直到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港鐵指有62個輕鐵車站受破壞,事隔三年仍然有超過一半的乘客資訊顯示螢幕仍未修復。
  • 另外輕鐵司機對第4期列車也劣評如潮,有司機投訴第4期列車駕駛艙的擋風玻璃視野較舊款車窄,阻礙視線,而列車控制加速及減速亦較困難[來源請求],令乘客感覺此款列車行駛時較其他列車搖晃劇烈。

雖然輕鐵為「大西北限定」公共交通工具,但相信大家未搭過都聽過吧? 是次行程會帶大家參觀位於屯門散石灣龍門路的「屯門輕鐵車廠」,搭乘的是由永安旅遊開出的「專屬列車」,現時同為港鐵巴士車廠。 車廠面積相當大,設輕鐵工場、 檢修車間、屯門大樓與車庫等,與永安旅遊一同窺探輕鐵的日常運作,出車的準備功夫與檢查安排,期間更會安排車務運作示範,且為了讓大家在參觀時更深入了解,屆時會有鐵路員進行講解並解答大家的疑問。 2015年5月底,港鐵宣佈將為輕鐵系統購買10輛列車,以應付新界西北人口增長。 同年8月底,港鐵招標購買30輛列車,以取代30輛1992年日本川崎輕鐵列車。 八達通是香港的一種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的卡片大小和信用卡相若,內置晶片,是其中一種的八達通產物,使用時放近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過程。

輕鐵車廠參觀: 車站結構

2007年中,經運輸署調查後,九廣鐵路公司同意增購22架新輕鐵車廂(第四期列車)以應付九龍南綫啟用後的乘客量增長,並會在9月中開始進行投標。 在2007年11月,九鐵公司正式批出22架新輕鐵車廂(第四期列車)的合約予澳洲United Group(英語:UGL Rail))[9]。 乘客必須於上車前於「入站」收費器(橙色外殼)確認,待亮起綠燈、顯示「可乘搭輕鐵」及發出有效聲響方可登車;完成車程後必須將八達通於「出站」收費器(綠色外殼)確認,否則會自動扣除最高車資(在入站確認時已扣除),並不可賺取輕鐵個人八達通積分及/或享有港鐵(屯馬綫)或港鐵巴士轉乘優惠。 現時輕鐵系統共有68個車站,當中有4個車站和屯馬綫連接。 輕鐵由九廣鐵路公司建造及初期經營,屬九廣鐵路系統;於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起租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成為港鐵一部分。

輕鐵車廠參觀

然而於2023年2月,港鐵以「難採購零件和已屆資產使用壽命期限」為由,表示會陸續停用餘下的顯示螢幕,並建議乘客改用應用程式查閱列車班次。 有乘客認為港鐵的做法感到困擾,認為難以方便知悉列車班次[29]。 輕鐵早在2003年中(即西鐵通車前約半年),訂出西鐵通車後的路線重組計劃,稱為2003年輕鐵重組計劃[28],務求把乘搭輕鐵來往屯門至元朗的乘客改乘西鐵,並加強區內與西鐵站的接駁。 乘客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從屯馬綫轉乘輕鐵或從輕鐵轉乘屯馬綫,只要輕鐵部分的成人車費不超過HK$5(特惠適用的免費車程與成人相同),即可豁免輕鐵車費;但如輕鐵部分的成人車費超過HK5.8,或在同一個屯馬綫車站出入閘,這項轉乘優惠便會自動失效。

輕鐵車廠參觀: 列車和運力問題

輕鐵的代表顏色在兩鐵合併前為橙色,而兩鐵合併後則改為泥黃色以避免跟前地鐵東涌綫混淆。 2016年9月,香港政府公布經修訂的洪水橋新發展區建議發展大綱圖,當中劃出一條由天水圍站出發,圍繞區內,有支線直達流浮山,然後到新建洪水橋站的「環保運輸走廊」(Green Transit Corridor, GTC)。 針對現時的輕鐵系統未足以服務區內,以及輕鐵洪水橋站並不在屯馬綫洪水橋站附近,現有的輕鐵與屯馬綫在天水圍站交匯。

正因如此,當列車轉彎時即使車速很低,車身都會作一定幅度的傾斜和大幅度的搖擺,使站立的乘客容易跌倒。 從2011年中開始,所有輕鐵車站加入列車到站廣播,提示乘客即將進站的列車路線、方向及停靠的月台編號,以及提示乘客不要超越黃線和小心月台與車廂間的空隙。 輕鐵自1988年9月通車至今,主要為連接屯門、元朗與天水圍的一條輕便鐵路系統, 全長足36.15公里合共68個車站(至目前為止),每個車站相隔約580米,基本上徙步約10-15分鐘就到下個站。 其建設目的是方便個別道路專用範圍與屋邨、私家路段內的居民,讓大家可以更節省時間。 輕鐵站內的月台顯示螢幕於2003年開始加設,直到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港鐵指有62個輕鐵車站受破壞,事隔三年仍然有超過一半的乘客資訊顯示螢幕仍未修復。

輕鐵車廠參觀: 車站及接駁路線

報永安旅遊的行程一定要著數賺到盡,主行程結束後我哋會帶大家到「校長燒肉」食足⭐️90分鐘自助燒烤火鍋任飲任食午市放題😋,提供多款高質肉類、小食與甜品,食飽後再去「粉嶺士多啤梨園」摘士多啤梨再車返大家出尖沙咀解散。 2021年6月27日起,因應屯馬綫通車,輕鐵屯門站、兆康站、天水圍站及元朗站的輕鐵廣播改成港鐵式廣播。 這22輛車輛,由澳洲御萊特集團鐵路服務公司負責車體總體設計,南京浦鎮公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負責整車生產總裝和調試。 首輛車將於2009年5月交付,並於同年7月底抵港,其餘則在2009年11月之前交付完畢,合約總額在3億元左右[10]。 輕鐵車廠參觀2023 這是1986年香港輕鐵系統擴展研究發表報告後,首批落實的支線。

輕鐵(英語:Light Rail;全稱輕便鐵路,前稱九廣輕鐵,《香港法例》上則稱為西北鐵路[1],英語:North-West Railway)是香港一個位於新界西北運轉的輕型鐵路系統,高速的無閉塞輕鐵系統之一[a],行駛於新界西的屯門區及元朗區,總長度36.15公里,68個車站。 輕鐵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份;路線圖代表顏色為泥黃色。 隨著九廣西鐵(今港鐵屯馬綫)2003年落成通車,雖然與部分輕鐵路線重疊,但乘客可通過輕鐵轉乘,使載客人數仍遠超預期,甚至令屯馬線和輕鐵的載客量早已經超出負荷,加上新制輕鐵列車從確定訂單、建造新車廂至投入服務需時六年,令輕鐵承載量永遠趕不上人口增長[27]。 2010年11月,港鐵公司公佈其餘14輛第四期新列車投入服務事項時,同時公佈由2011年第一季開始,進行第一期(Comeng輕鐵列車,69輛)及第二期(川崎輕鐵列車,30輛)合共99輛列車進行現代化翻新工程,每批會翻新6輛列車,工程需時約16星期。

輕鐵車廠參觀: 收費區間

雖然西鐵在2003年通車後,614和615綫的客量沒有明顯下降,但仍然把614和615綫的一半班次,改為上述2條路線的區間車:614P和615P綫(只服務屯門碼頭總站至兆康站),而將列車資源調到天水圍區服務,之後列車不足的問題表露無遺,繁忙時段的614綫要等至少10分鐘才有一班列車。 輕鐵共有68個車站,分成6個收費區(只對以現金購買單程票的乘客有效)。 輕鐵車廠參觀 輕鐵的最為人所知的特色是車站的開放式月台設計及分區收費,前者與港島區電車系統相似,後者是全香港獨有。 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及天水圍預留區支線同時在西鐵通車前(2003年12月7日)通車。 除此之外,分別有2條新路線投入服務,包括來往元朗總站(721線,來往天瑞至元朗總站),及來往屯門的722線(天瑞至兆康,後來與612重組成720線)。 輕鐵車廠參觀 來到輕鐵遊尾聲,是時候與永安旅遊「專屬列車」拍照打卡🚉,屆時列車會顯示永安旅遊而非路線號碼,一日限定對身為鐵路迷的你可謂相當珍貴,最後再選購多款精美鐵路紀念品作結。

輕鐵車廠參觀

有報章指出,第4期列車車價較1997年起投入服務的第3期列車貴,第3期列車由澳洲製造,第4期列車則是中國製造。 輕鐵車廠參觀 第4期列車共有22輛,共耗資三億元,平均每卡價值1,500萬元。 而第4期輕鐵列車在2009年抵港後,在屯門機廠內試車時曾在彎位發生出軌事故,中國南車浦鎮車輛廠需要派出專家來港協助調查。 港鐵當時表示,出軌是因路軌承托力不足,否認列車設計有問題。

輕鐵車廠參觀: 車站周邊

而九鐵亦購置70輛列車,再於1991年增購30輛(其中10輛沒有駕駛室,只可被前方有駕駛室的列車拖著走動,故又稱無動力車卡),而再於1997年增購20輛(詳見「使用車輛」一節)。 輕鐵專區的條款已在2006年10月完全終止(其原因乃由於九巴和城巴已於1988至2003年期間開設多條通往香港島和九龍區公車道,但兩巴均無意增設區內路線)[3]。 由於輕鐵大部份的路段都設在路面,甚少高架路段,所有平交道亦沒有活動式閘桿,在規劃前曾建議在月台興建人行天橋連接人行道,但最後只在有空間充裕和客流少的車站建造。 當中也有同時設立天橋和輕鐵過路處,但很大部分車站只設有輕鐵過路處。 由於大部分輕鐵過路處沒有行人信號燈,只有簡單的安全設施和提示標誌,所以輕鐵和行人經常出現「人車爭路」的情況,當時九鐵公司稱是方便乘客橫過車站而不設人行天橋和隧道分開行人和列車。 其中慣稱「元朗大馬路」的青山公路元朗段,因輕鐵路軌佔用中間,擠塞最為嚴重;該路段是元朗市中心和人流集中地帶,而且路段附近大廈商店林立,馬路和月台都建造得十分狹窄,是輕鐵最擠擁的路段之一,輕鐵的三條長途線——610、614、615,以及跨區綫761P都經過該處。

輕鐵車廠參觀

到了接近2000年,便向天華路以北繼續擴展,在建設的同時,同樣地亦預留了位置給予輕鐵系統的未來發展。 2000年以後,天華路以北主要屋邨亦相繼竣工並有市民入住。 輕鐵車廠參觀 天水圍本來只是一片漁塘,但於1980年代起開發為新市鎮。 由於人口增長,加上長江實業在天水圍發展大型私人屋苑嘉湖山莊,對交通需求亦隨之增加。 九廣輕鐵決定於青山公路主線塘坊村站附近的灰沙圍,興建一條新支線通往天水圍。

輕鐵車廠參觀: 車站改名

最後,九廣鐵路公司批出輕便鐵路第一期系統合約予澳洲禮頓-MTA(英語:Metropolitan Transit Authority (Victoria))聯合財團[2],輕便鐵路系統便於1985年7月14日正式動工。 此外,政府亦同時引入措施,分別限制九巴在專營範圍內的上下客,及批准九鐵公司營運可收費的接駁公車(即現時的港鐵巴士),於區內接載乘客前往輕鐵車站,用以取代九巴及專線小巴的原有路線,從而在財政上支持輕便鐵路的營運。 在輕鐵專區生效之前,為保障公車不與前地下鐵路造成直接競爭,由新界西開往市區的公車道,有「南不過深水埗」的規定。 其中以屯門的路段最多,包括多個路軌的迴圈;元朗方面則有一條依青山公路及一條伸延往天水圍的路軌;天水圍則有2個圍繞的路段。

輕鐵車廠參觀

但此舉對其他路面交通影響甚大,當地居民十分不滿,後來才將優先權降低。 輕鐵車廠參觀2023 輕鐵車廠參觀2023 此站的位置接近從前的白角,因此通車初期稱為白角站,海角於填海後消失,車站亦在第一輪改名(1989年2月5日)改為現在的車站名稱。

輕鐵車廠參觀: 輕鐵車廠站

有意見顯示有人不想環保運輸走廊是輕鐵的延伸,但基於成本效益下,仍然是未知之數,一切有待政府提供進一步的資料。 輕鐵車廠參觀2023 所有逃生車窗只可在緊急時使用,非法使用者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及入獄6個月。 輕鐵車廠參觀 輕鐵列車較新型現代路面電車笨重,澳洲製列車滿載時總重量達37噸,而日本製列車總重量更高達44噸,由於需適應區內狹窄環境,一般路面電車系統,其路軌的可轉彎半徑範圍可較普通鐵路為小,因而列車轉向架需使用特殊設計以便列車可有較大的轉向幅度。

早於1970年代發展屯門新市鎮的時候,香港政府便已預留空間以興建鐵路,但事實上政府當時還沒有決定交予哪間鐵路公司負責營運。 直至1982年,政府邀請擁有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的九龍倉集團建造及營運鐵路系統。 該公司最初表示有興趣興建這條鐵路,並打算以雙層電車、類似香港電車的形式行走,但最終表示因九龍倉集團及香港政府無法在分帳問題上與易地營運協議(原香港電車系統由港島北整個遷到屯門及元朗)達成共識,而決定退出計劃。 於是政府邀請當時剛成立的九廣鐵路公司建造此鐵路系統,該公司最終於1984年中,決定接納並研究。

輕鐵車廠參觀: 興建

3至11歲的小童、65歲或以上的長者、以及合資格學生/殘疾人士均可享有特惠車費,大約為成人車費的一半(長者/殘疾人士可享用2元優惠價)。 香港輕鐵的一些車站已因周邊環境的變遷或是其他原因而更名,例如龍門站(前名為紅樓站、散石灣站)、青雲站(前名為龍門站,工業學院站)、輕鐵機廠站(前名為白角站)、 大棠路站(前名為大棠道站)、豐年路站(前名為大會堂站)、屯門站(前名為新發站)。 2003年九鐵公司全數前線員工更換新制服之前,查票員的制服是藍色的,正因制服的顏色又與卡通人物藍精靈相似,所以當年很多屯門和元朗區的小朋友及鐵路愛好者均稱他們為「藍精靈」(及後全線九廣鐵路前線客務職員更換新款淺藍色主調制服後,也被稱為「藍精靈」)。 輕鐵原本訂於1988年8月8日通車,但由於在同年3月至7月25日期間輕鐵試車時,發生18宗有人傷亡的交通意外,涉及途人及道路上的其他交通工具,被政府下令禁止試車,輕鐵亦趕不上在8月8日通車。 早期輕鐵列車有「絕對優先權」,意即不論何時有輕鐵列車到達路口,交通號誌號皆會轉換成讓輕鐵駛過。

另外,曾有團體要求輕鐵在月台上加裝半高式月台門以提高月台上候車乘客的安全,但由於加裝閘門同時,需要同時加裝自動列車運轉裝置或自動列車停止裝置,對於由人手駕駛、沒有獨立路段、與其他車輛共行和大部份的路段都設在路面的輕鐵而言,這一要求可能難以實現。 2022年2月起,大部分車站陸續改用第二代輕鐵到站廣播,格式為「路線(輕鐵路線)往(列車終點站)的一/兩卡列車即將駛入(月台編號)號月台,乘客請勿超越黃線,上車時請小心月台空隙」。 輕鐵月票:由1988年9月18日開始至1997年9月1日為止,九廣輕鐵推出之定期車票。 在輕鐵客務中心發售,最初只有月票(使用期為每月1日至該月最後一日),後來發展到有星期票(分一星期和四星期兩種)、及學生專用的季票。 可在指定期限內無限次乘搭輕便鐵路,直至八達通出現後取消。

輕鐵車廠參觀: 【輕鐵遊】即場選購標誌性紀念品 列車模型+微型積木+…

自此事後,當所有出廠的列車抵達香港後,列車承辦商需要先在機廠內修正列車在製造時所發現的錯誤問題才能交付與港鐵公司正式上線營運。 另外輕鐵司機對第4期列車也劣評如潮,有司機投訴第4期列車駕駛艙的擋風玻璃視野較舊款車窄,阻礙視線,而列車控制加速及減速亦較困難[來源請求],令乘客感覺此款列車行駛時較其他列車搖晃劇烈。 2007年12月2日,九廣鐵路與香港地鐵合併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