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鐘堡表示,現在的肌貼大多都是運動員拿來消除疲勞用的,但肌貼其實不只能利用在運動場上,若是上班族有肩頸痠痛的問題,也可以利用Y型貼法來改善肩頸的不適感。 但他也提及,許多民眾對於肌貼的貼法還是不太明白,這當中包含方向、力道、拉伸長度,若是真的太麻煩,市面上也有販售沒有藥性的涼感貼布,且已剪裁完畢,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想進一步確認足貼是否真的具備排濕的功效,可先從當中的成份著手分析。 香港市面有售的祛濕足貼,包裝上常提及的主要成份有艾草、竹炭、竹酢、稻米油、蘆薈提取物、紅菜頭、桔梗、熊果素,甚至是礦石(例如電氣石)等。 保健貼 李醫師指,從中醫角度看,艾草有溫經止血、散寒除濕的功效;竹酢能除臭;竹炭有發熱功能;稻米油可促進血液循環;熊果素、紅菜頭及桔梗都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而電氣石有釋放負離子及遠紅外線的特質,與促進血液循環或有關聯。 這些成分確實具備「活血通脈」、「祛濕化濁」或「解毒殺蟲」的作用,因此理論上這些足貼還是有清除體內濕濁的功效。 市面有很多款不同的去濕足貼,成分各異,坊間足貼常見的成分包括竹酢、艾草、竹炭等,都指可以去濕排毒。
保健貼: 登記
照顧長者,尤其是患有長期病患(如痴呆症或中風)的長者,需要特別的技巧。 長者健康服務網站內特設「護老者天地」專區,內容包括各種護老貼士及實用建議,希望為護老者提供更多所需資訊,協助他們照顧長者。 衞生署轄下的長者健康中心為長者提供健康評估、身體檢查、健康輔導、治療和健康教育等多項服務。 保健貼 另外,醫院管理局老人科日間醫院亦為年老病人提供多個專科的診斷、持續護理及復康服務。 想要達至深層而有效的活血通脈、祛濕化濁功效,李醫師推薦一款簡易祛濕藥湯以及三大除濕穴位。
祛濕藥湯主要採用茯苓、薏苡仁、白朮以及扁豆衣四種材料。 茯苓能健脾,而且性平和緩,利水而不傷正,更有寧心安神的作用;薏苡仁可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排膿消腫、解毒散結;白朮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亦有止汗、安胎的作用;扁豆衣則可健脾化濕、和中消暑。 隨著年紀增長,長者往往比其他人較易出現某些健康問題。 本港人口老化引起公眾關注;對此,政府積極為長者及護老者提供實用的公共服務及資料,助長者保持健康,增強活力。 保健貼 保健貼2023 黃醫師建議大家按指示貼於足底,足貼之所以要貼於足底,主要因為須透過外用藥物刺激足底的湧泉穴。 湧泉穴為腎之精氣起始位置,故能滋陰補腎,亦是養生要穴,具安神、養腎固精、醒腦開竅之效。
保健貼: 長者的健康護理
為了去濕出盡法寶,市面上有五花八門的去濕足貼,大部分聲稱睡前貼,翌日撕掉便能有效去濕。 註冊中醫師黃頴芝指,去濕的主要途徑是出汗及利小便,而足貼去濕排毒的原理就是透過藥物滲透皮膚以發汗,發散肌表(身體的表層組織)的濕氣。 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每日必須保持適量運動和均衡飲食,這對長者亦然;若長者能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將有助保持身體健康,讓自己有能力處理生活上的各項事務。 保健貼 合資格的醫療服務提供者亦可以電子方式申請參加各資助計劃。
黃醫師稱,足貼的原理是透過皮膚去滲透和吸收藥物,若足貼成分含活血化瘀、溫熱、解表類的中藥或可有助去濕排毒。 相信不少曾使用這類足貼的人士都發現,撕走時貼布的確會變濕、變黑,甚至附有油脂。 坊間的說法認為,這個現象代表足貼已有效將體內的濕氣和毒氣排出。 「足貼中的部分成份,例如木酢液,遇到水時會變黑,即是腳板底只是正常出汗,藥貼亦會變黑。」網上亦有人曾做實驗,用噴壺將水噴在足貼上,足貼在沒有接觸人體皮膚的情況下,同樣會在短時間內變黑。 再者,足貼內的竹炭有發熱功能,貼上後汗出自然會較多。 另外,成份中有艾草、稻米油等,遇上體溫後會沁油,或能解釋油脂殘餘物。
保健貼: 長者專門網站「長青網」
因此,足貼變濕變黑就等於有效吸走體內濕毒的說法,仍然成疑。 不過,足貼去濕排毒的效果不明顯,因為正常腳底貼足貼一晚都會冒出汗水,足貼內的成分通常遇水或溫度變化就會產生化學作用而變黑。 足貼變黑的結果多因吸收了腳底的汗水,但不一定是排出身體的濕氣及毒素。
此外,肌貼還能帶動身體的筋膜、支撐肌肉的軟組織,以及舒緩不適感、減低肌肉負擔。 去濕方法不止足貼一個,黃醫師表示,適量運動、散步排汗、適當曬太陽以助陽氣升發及改善氣血循行也有助去濕排毒。 保健貼2023 註︰由2023年10月6日起,參與醫療券計劃的西醫必須登記加入《基層醫療名冊》。
保健貼: 健康雲
消化系統容易被濕氣影響,脾胃本來能吸收及運化營養物質,但受潮濕天氣或凍飲、生冷食物影響,會導致脾失健運,消化功能下降,無法排除多餘水分、代謝廢物,導致濕氣在體內累積,產生各式各樣「濕」的症狀。 保健貼2023 做法材料:茯苓9g、薏苡仁9g、白朮9g、扁豆衣9g做法:以兩碗半水,煲15分鐘至一碗半水,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利水祛濕、寧心安神,建議於濕盛日子可每日飲一碗。 服用注意:此湯屬利水滲濕藥物,使用不當易耗傷津液,環境氣候乾燥或容易乾燥人士慎服。 除了藥湯外,按摩小腿穴位亦有排濕的功效,李醫師推介以下三個穴位,分別是「陰陵泉穴」、「三陰交穴」以及「足三里穴」。 侯鐘堡指出,所謂的肌貼,就是一種彈性貼布,可以幫助肌肉收縮,也就是利用貼布產生的彈力和紋路來達到一個「力學效應」,讓動作更輕鬆做得到。
- 註︰由2023年10月6日起,參與醫療券計劃的西醫必須登記加入《基層醫療名冊》。
- 身體更會出現濕氣重(易生暗瘡、腫脹、手腳冰冷,或於早上出現眼面浮腫)、濕氣困(徵狀包括口臭、口乾、脾胃濕困,可導致排泄不暢及稀溏),以及濕氣聚(徵狀包括頸肩緊痠、關節疼痛)。
- 註冊中醫師黃頴芝指,去濕的主要途徑是出汗及利小便,而足貼去濕排毒的原理就是透過藥物滲透皮膚以發汗,發散肌表(身體的表層組織)的濕氣。
- 不過,足貼去濕排毒的效果不明顯,因為正常腳底貼足貼一晚都會冒出汗水,足貼內的成分通常遇水或溫度變化就會產生化學作用而變黑。
- 黃醫師稱,足貼的原理是透過皮膚去滲透和吸收藥物,若足貼成分含活血化瘀、溫熱、解表類的中藥或可有助去濕排毒。
欲參與長者醫療券計劃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須預先向衞生署登記。 成功登記參加計劃的醫療服務提供者會獲發計劃標誌,張貼於其執業地點,以方便長者識別。 他們亦會獲發使用者名稱、個人密碼及保安編碼器以登入醫健通(資助)系統。 那麼,使用紅花、生薑和艾葉等藥材自製去濕足貼又可行嗎? 黃醫師回應,足部的皮膚較厚,要真正達到有效果則需長時間及較強刺激,故足貼內的藥物濃度亦需相對提高,但有機會刺激皮膚,可能會有敏感反應或水泡等。 一般市民難以拿捏藥量及濃度,不排除敷貼後有過敏反應,所以她並不建議自製藥貼。
保健貼: 醫師推介祛濕藥湯 以及按穴祛濕法
每晚貼於手掌及腳底,可迅速將體內積聚的濕氣及毒素抽出體外,加速血液循環,提升優質睡眠,紓緩緊張壓力。 香港位處沿海地帶,空氣長年濕氣偏重,到了夏天更是變本加厲。 潮濕氣候不止影響外在環境,還有人體內在的臟腑運化,濕邪在體內積聚會令人容易疲倦、出現食慾不振等症狀;如不及時調理,長遠更會導致各種慢性疾病。 為方便都市人養生調理,近年坊間流行以足貼袪濕,但這種看似方便的足貼是否有實際袪濕功效? 本文請來香港註冊中醫師李浩然醫師,拆解足貼和坊間其他足部排濕秘技的成效,並且介紹簡易祛濕湯以及穴位祛濕法。 除了祛濕足貼,坊間尚有形形色色的腳部祛濕秘技,例如「艾葉浸腳包」、「花椒煲水浸腳」以及「吳茱萸磨粉後加入薑汁作敷貼」等,李醫師認同這些方法都可達致通暢血脈、排濕消腫的功效。
香港居住環境非常潮濕,每天停留及進出冷氣場所,令身體容易引致濕寒積聚,嚴重影響健康。 身體更會出現濕氣重(易生暗瘡、腫脹、手腳冰冷,或於早上出現眼面浮腫)、濕氣困(徵狀包括口臭、口乾、脾胃濕困,可導致排泄不暢及稀溏),以及濕氣聚(徵狀包括頸肩緊痠、關節疼痛)。 中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當經絡積聚太多濕氣,關節及肌肉容易產生痠、麻、痹、痛、抽筋及僵直情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令人痛苦不堪。
保健貼: 身體健康,長者有責
因此,如果貼在汗腺比較豐富的部位,例如腋下位置,足貼同樣會出現變黑的效果,但都只是因為化學反應所致。 保健貼 利用樹木天然精華提煉而成,有效將體內之濕氣及毒素抽出,從而減低體內毒素積聚,有效舒緩疲勞及減輕肌肉勞捐引起的疼痛,促進體內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長期使用更可達至保健效果。 認識長者常見的健康問題及成因,有助長者預防或及早發現疾病。 以下網頁為長者及護老者提供各種常見疾病的病徵及處理方法,以及有關的支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