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ony Arblaster,曹海軍等譯,《西方自由主義的興衰》,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趙維:〈唐傳奇到宋話本小說中女性形象平民化的內變原因〉,《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8年。 項裕榮:〈竹林寺傳說的演變──文言小說史中佛教傳說的儒道化現象研究〉,《學術研究》第12期,2009年。 許暉林:〈歷史、屍體與鬼魂──讀話本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漢學研究》,第28卷第3期,2010年9月。 紀德君:〈「春濃花艷佳人膽」──論宋代話本小說的女性形象〉,《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6年。 周絢隆:〈從文言到白話:古典敘事的演變──論《三言》對神道小說的改編〉,《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7年。
- [清]錢遵王:《述古堂藏書目錄》,林夕主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第16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據民國七略盦抄本﹝國家圖書館藏﹞影印。
-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元曲選圖》,收入《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上海:上海古籍,1994年10月,第七輯,頁1-224。
- 旌德縣中藥材產業成爲脫貧致富「千金方」在旌德縣白地鎮千草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中藥材種植基地里,一百多個高標準建設的大棚依次排列,棚裏面的白芨、重樓等名貴中藥材長勢旺盛,大棚外綠油油的黃精植株,長勢喜人,10多位村民正在藥田裏忙着拔草、噴藥。
- 林燿德,〈現實與意識之間的蜃影:粗窺一九八〇年以前王禎和的小說創作〉,《聯合文學》第7卷第2期(1990年12月)。
- 張忠棟、李永熾、林正弘主編;劉季倫、薛化元、潘光哲編輯,《什麼是自由主義》,台北:唐山出版社,1999。
- [美]韓南(Patrick Hanan);王青平、曾虹譯:《中國短篇小說》(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Fredric Jameson,蘇仲廣、陳廣興、王逢振譯,《詹姆遜文集第5卷:論現代主義文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Fredric Jameson,王逢振主編,《詹姆遜文集第4卷:現代性、後現代性和全球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Fredric Jameson,王逢振主編,《詹姆遜文集第2卷:批評理論和敘事闡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小西灣瑞明樓: 上海分區封控|公墓暫停開放 政府倡網路拜祭
許倍榕,《30年代啟蒙「左翼」論述——以劉捷為觀察對象》,台南: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胡馨丹,《中國現代戲劇的「寫實」與「擬寫實」問題研究——以20至49年間的劇作為研究對象》,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 洪珊慧,《新刻的石像:王文興與同世代現代主義作家及作品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
- Linda Hutcheon,徐曉雯譯,《反諷之鋒芒:反諷的理論與政見》,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 Fredric Jameson,王逢振主編,《詹姆遜文集第4卷:現代性、後現代性和全球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 Raymond Williams,王爾勃、周莉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 陳建忠,〈從恨世者到擺渡人:閱讀東年的新寫實主義小說《城市微光》〉,《聯合文學》346期(2013年8月)。
- 楊傑銘,《魯迅思想在台傳播與辯證(1923~1949):一個精神史的側面》,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侯淑菁(2005),《高行健《八月雪》之劇本分析──以禪式寫意為中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元曲選圖》,收入《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上海:上海古籍,1994年10月,第七輯,頁1-224。 然而,1940年代進入戰爭時期之後,這種言論空間急速縮減,「台灣中心」及庶民史被收編到第國史與南方建設史。 但從西川滿的台灣鐵道史、濱田隼雄的台灣農業史,以及《民俗台灣》雜誌的台灣庶民生活史的比較,可以發現30年代比較活躍多元的思想化為伏流,表現在「國民」統合底下向心於「國」或向心於「民」的差異。
小西灣瑞明樓: 出版社訂閱
而體現在「中美共構」下的台灣現代主義小說,則以內向性寫實與吸收美文、講究字質的短篇小說為代表。 本文最後析論具有左翼意識的「現實主義」所不滿的,以及不滿「現實主義」的諸種意識形態,如何相生相乘促發「鄉土小說」、「政治小說」、「都市小說」、「後現代小說」以及「新鄉土小說」等的生產。 分由殖民主義、民族主義、自由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本文析論寫實主義在各個歷史階段,在小說形式上的不同「化身」。 意即,因應不同的需求,所謂的「寫實」意識在台灣,擁有不同的想像、建構,以及展演、實踐的過程。 許珮玲:《通俗文化表演下的鬼魅魍魎:分析宋元煙粉靈怪類話本與現代香港鬼怪電影》,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昌明,〈戰後台灣文學一甲子〉,林瑞明總編輯,《2005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邱雅方,〈向南延伸的帝國軌跡:西川滿從〈龍脈記〉到《台灣縱貫鐵道》的台灣開拓史書寫〉,《臺灣學研究》第七期(2009年6月)。 林燿德,〈現實與意識之間的蜃影:粗窺一九八〇年以前王禎和的小說創作〉,《聯合文學》第7卷第2期(1990年12月)。 林紫慧記錄,〈八〇年代臺灣小說的發展——蔡源煌與張大春對談〉,《國文天地》41期(1988年10月)。 林巾力,〈西川滿「糞現實主義」論述中的西方、日本與台灣〉,《中外文學》第34卷第7期(2005年12月)。
小西灣瑞明樓: 單位簡介
請按下紅色的檔案瀏覽服務單位的宣傳刊物,收費表或附加資料;更新中、未被提交或不適用的檔案則以灰色顯示。 發言人又指,警方於今天下午已通知房屋署可解封及交還單位,物業服務辦事處亦已立即安排徹底清洗及消毒涉事單位。 署方稱,在單位圍封及調查期間,並沒有發現有惡臭及屍水流出,但明白附近居民的擔憂,指物業服務辦事處除日常清洗外,亦有加密單位外走廊及公共地方的清潔及消毒,相信是因為用臭粉消毒留有痕跡,令附近居民誤會。 小西灣廣場(前稱小西灣商場),位於小西灣道10至12號,商場面積逾17,000平方米,自落成後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於1990年落成啟用。 包括瑞泰樓、瑞明樓及瑞隆樓及佳翠苑,共建有3幢和諧一型出租公屋大廈共2008個出租公屋單位及2幢和諧一型居屋大廈,共1216個出售居屋單位,於1990年5月動工,1993年5-9月分階段落成入伙,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建。 小西灣瑞明樓 包括瑞福樓、瑞滿樓、瑞益樓、瑞發樓、瑞盛樓及商場,共建有5幢相連長型(第1款)大廈,7層高的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大樓(前身為東華三院李志雄紀念小學校舍)及5層高商場並設行人天橋連接位於山上的第一期樓宇,於1989至1990年間建成,由中國建築國際承建。
Marston Anderson(安敏成),姜濤譯,《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小西灣瑞明樓2023 Linda Hutcheon,李楊、李鋒譯,《後現代主義詩學:歷史.理論.小說》,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J. Hillis Miller,單德興編譯,《跨越邊界:翻譯‧文學‧批評》,台北:書林出版社,1995。 Fredric Jameson,王逢振、陳永國譯,《政治無意識:作為社會象徵行為的敘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鄭炯明編,《越浪前行的一代:葉石濤及其同時代作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2。
小西灣瑞明樓: 小西灣邨瑞明樓 單位傳惡臭 破門揭情侶雙屍
(美)劉劍梅著,郭冰茹譯:《革命與情愛: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中的女性身體與主題重述》,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第一版。 楊小濱:〈現代性:歷史主體與表現主體〉,《中國後現代:先鋒小說中的精神創傷與反諷》,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9年。 小西灣瑞明樓 第二章則由作品中「男性知識分子」主導故事與情節的特質出發,在過去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在高行健的短篇小說與劇本中,男性敘述者具有「支配」女性意識的傾向,甚至將作品中的女性分為「理想化」與「貶低化」的二分法,足以見其以男性觀點為中心的內在肌理。 張方:〈寫在「通行證」上的附言—電視連續劇《水滸傳》觀後〉,《中國電視》1998年第5期,頁7、9。 古典文學也成各個傳播媒介的題材之一,學界若能本於對中國文學的專業素養,讓古典文學能夠在「大眾娛樂」與「文化/文學深度」之間,取得平衡。 在台灣,中文、大眾傳播、視覺設計、數位娛樂等系所,雖然對文本研究、影視、電子遊戲、漫畫等議題,皆有精言闢論,但對「古典文學現代化」的議題,投入少量的關注。
本論文是從這個問題出發,希望從他們所敘述的台灣「歷史像」,來觀察這群在此生活半世紀的「殖民者」的台灣觀。 廖淑芳,《國家想像、現代主義文學與文學現代性:以七等生文學現象為核心》,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 封德屏,《國民黨文藝政策及其實踐(1928~1981)》,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2009。 小西灣瑞明樓 邱雅萍,《從日刊報紙「漢文欄廢止」探究「臺灣式白話文」的面貌》,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蔡芳玲記錄,〈「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四〇—六〇年代」研討會記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3期(1996年9月)。 陳允元,〈問題化「後現代」:以八〇年代中期台灣「後現代詩」的想像建構為觀察中心〉,《中外文學》442期(2013年9月)。
小西灣瑞明樓: 服務質素
楊翠,《鄉土與記憶:七〇年代以來臺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台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3。 楊傑銘,《魯迅思想在台傳播與辯證(1923~1949):一個精神史的側面》,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曾萍萍,《「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
梅家玲,〈夏濟安、《文學雜誌》與臺灣大學——兼論臺灣「學院派」文學雜誌及其與「文化場域」和「教育空間」的互涉〉,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灣文學研究集刊》創刊號(2006年2月)。 Terry Eagleton,馬海良譯,《歷史中的政治、哲學、愛慾》,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Raymond Williams,王爾勃、周莉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Plato,Benjamin Jowett英譯,侯健中譯,國立編譯館主編,《柏拉圖理想國》,台北:聯經出版社,1976。 Patricia Waugh,錢競、劉雁濱譯,《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
小西灣瑞明樓: 香港樓宇目錄
Fredric Jameson,王逢振主編,《批評理論和敘事闡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陳建忠主編,《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台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出版,2011。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編,《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6。
陳國偉,〈後1972的華文小說書寫──世代與記憶的倫理學〉,《聯合文學》331期(2012年5月)。 陳建忠,〈從恨世者到擺渡人:閱讀東年的新寫實主義小說《城市微光》〉,《聯合文學》346期(2013年8月)。 陳建忠,〈回顧新世紀以來的台灣長篇小說:幾點觀察與評論〉,《文訊》「傾聽書寫的聲音:近十年長篇小說生態發展」專題(2014年8月)。
小西灣瑞明樓: 台灣法人網
李歐梵著,林秀玲譯,〈在台灣發現卡夫卡:一段個人回憶〉,《中外文學》第30卷第6期,總第354期「王文興專號」(2001年11月)。 李義男,〈美新處「學生英文雜誌」內容分析:該刊傳播目的與技術之探討〉,《新聞學研究》第九集(1972年5月)。 Peter Gay,梁永安譯,《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台北:國立編譯館與立緒文化事業合作翻譯發行,2009。
Morris Dickstein,劉玉宇譯,《途中的鏡子:文學與現實世界》,上海:三聯書店,2008。 Marx,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北京:人民出版發行,2001。 Benedict Anderson,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1999。
小西灣瑞明樓: 服務內容
因異類故事受市民大眾青睞,促使說話人以此為演出的熱門題材,說話人的職業化、技藝的專精以及書會協助編寫話本,使這門技藝隨時間遞嬗,從口頭傳播的「技藝性」說話邁向文字刊印出來,發展成具有「文學性」的話本小說。 陽光基金會自2014年起提倡每年5月17日為臉部平權日,期待臉部平權概念更廣為人知,以破除因外貌而帶來的偏見或歧視,能為燒傷及顏損朋友創造友善生活環境。 收錄十一位香港撒記長期服務義工的真實故事 小西灣瑞明樓 美德的本質、自我的反思 透過探究,終能尋得人生的終極快樂與智慧 本書《無我:智慧的鑰匙》既是一本真人真事的紀錄,也是兼具學術與生命教育的著作。 「田藥師」和他的中藥材扶貧這是四川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中藥材專家田孟良教授指導當地村民發展起來的致富產業。
小西灣瑞明樓: 財團法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財團法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李豐楙:〈台灣民間禮俗中的生死關懷──一個中國式結構意義的考察〉,《哲學雜誌》第8期,1994年4月。 [美]韓南(Patrick Hanan);王青平、曾虹譯:《中國短篇小說》(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美]韓南(Patrick Hanan);尹慧珉譯:《中國白話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1989年)。 [美]史蒂文‧科恩(Steven Cohan)、琳達‧夏爾斯(Linda M. 小西灣瑞明樓2023 Shires);張方譯:《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集》,任繼愈、傅璇琮總主編:《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中文摘要 宋元話本小說經歷了淵遠流長的「說話」,南宋是說話藝術的巔峰時期,各類說話題材繁盛多元,「靈怪」與「煙粉」為異類故事的主要題材,而「公案」、「朴刀」、「發跡變泰」故事亦融入異類元素。
小西灣瑞明樓: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路德會黃鎮林伉儷安老院 / 路德會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中心 [社區券認可服務單位]
王三慶:〈從日本淨琉璃的表演到漢文小說的編譯與詮釋──論小說與戲劇文類之間的跨越問題〉,收於「古典召喚與現代詮釋學術研討會──臺大、成大中文論壇」,2012年4月21日,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 [日]堀誠著、徐允平譯:〈燈花婆婆話本考〉,趙景深主編:《中國古典小說戲曲論集(二)》(上海:上海古籍,1985年)。 小西灣瑞明樓2023 [日]小川環樹作;張桐生譯:〈中國魏晉以後(三世紀以降)的仙鄉故事〉,瘂弦、廖玉蕙主編:《中國古典小說論集第一輯》(臺北:幼獅文化,1977年)。
劉相雨:〈《搜神記》和宋代話本小說中女神、女鬼、女妖形象的文化解讀〉,《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2期,2001年5月。 [日]前野直彬著;[日]前田一惠譯:〈冥界遊行〉,王秋桂編:《中國文學論著譯叢‧上冊小說之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臺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美]卡勒(Jonathan Culler)著;李平譯:《文學理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 林雯卿:〈高行健戲劇作品中的女性〉,《古典與現代─中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萬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編印,2006年7月,頁 。 小西灣瑞明樓2023 陳嘉恩(2005),《缺席的出席:論高行健《生死界》中的主體性書寫》,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學系碩士論文。
路德會富欣花園長者中心自一九九七年開幕至今,一直本著「老有所屬、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的理想,為長者提供社區支援服務,協助長者盡量留在本區安享晚年,以及為護老者提供切合本區特色的支援服務。 中心於二零零三年成功轉型為長者鄰舍中心,配合全港安老服務的需要,提供多項嶄新的服務,如:護老者支援服務、長者外展服務及小型飯堂等。 本院為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於1994年開辦的第三所受政府資助之護理安老院舍,提供安老及護理宿位共118名。 由2010年3月開始轉型為一所提供長期護理宿位的院舍,將原有安老部宿位逐步取消,增加長期護理宿位的數量,最終提供118名長期護理宿位。 羅浩波:〈火候未純戲難精—四十三集大型電視劇《水滸傳》通評〉,《喀什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1998年,頁87。 魏紹昌:〈亞東本《紅樓夢》摭談〉,收入巴金等著:《我讀紅樓夢》,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1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