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淋巴結大於1公分以上,可以用手觸摸到,就可稱為「淋巴結腫大」,余育霖說,如果腫塊摸起來有彈性、表面平滑或像是囊腫,比較可能是良性的,而且通常很快就會消腫;如果是惡性的,則會比較僵硬,像是石頭一樣,而且無法移動。 頸部有粒野 針對非發炎引起的淋巴結腫大,醫生會用內窺鏡在頭頸部位如鼻咽、喉嚨、舌底或聲帶等仔細檢查找出源頭,才可以對症下藥;若懷疑是淋巴結的問題,就會用超聲波掃描查看形狀及硬度,並抽血檢查白血球及血小板。 如淋巴結不斷腫大,檢查中又未能找出原因,或會考慮做手術把淋巴結切除,查找問題根源。 由於頸部腫大的原因多元,除了小毛病引起之外,大家最怕就是跟癌症有關。 頸部有粒野 廖立人指出,最需要注意的頸部腫塊有3個:甲狀腺腫、淋巴腺腫及唾腺腫大,其中甲狀腺問題是最常發生、但也是預後最好的。
明德國際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馮泰恒說,頸部淋巴結分佈在頸部的淺層及深層,是人體重要免疫系統之一,負責抵禦外來病菌入侵。 若頭頸區域受細菌感染或有癌細胞時,淋巴細胞便會進入作戰狀態,令到頸部淋巴結腫大,如常見的扁桃腺發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等;一般患者的淋巴結出現紅腫、疼痛甚至有發燒徵狀,當炎症消退,淋巴結便會縮小。 一旦觸到有腫塊,先不要緊張,再細心體會一下自己發現腫塊長在什麼部位和深淺,進一步了解腫塊來自甲狀腺,還是頸部淋巴結。 腫瘤類腫塊硬韌,表面有時不平,活動性差,一般數目少,其大小隨病程長短而定。
頸部有粒野: 淋巴癌是兒童常見癌症不可不防
指导意见: 頸部有粒野2023 建议涂抹外用毛周舒润霜修复,一般4周即可恢复,另外,“鸡皮肤”的人在冬天2、3天洗一次澡就够了,或许每天只用清水洗澡,而不必沐浴乳。
3.良性腫瘤:包括良性甲狀腺腫瘤、上皮囊腫、脂肪瘤、纖維瘤、神經瘤、血管瘤等等。 良性腫瘤一般是以手術切除為主,如果不手術,也應該每年定時回診,以確保沒有惡性病變。 張先生因為右邊脖子發現一個無痛性硬塊,經檢查是鼻咽癌轉移至脖子淋巴,因為是第三期鼻咽癌,所以安排進一步的化療及放射治療。
頸部有粒野: 健康管理
淋巴結就像是我們身體中的「碉堡」,負責指揮免疫系統對抗病菌,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禦組織。 癌症經常出現在各國十大死因榜單,讓人一聽到癌症就聯想到「死亡」,再加上媒體的報導,一摸到脖子腫脹就很可能緊張兮兮的跑去就醫。 不過其實脖子腫有很多原因,其實可以透過一些步驟來幫自己初步判斷現在的狀況。 但當淋巴結一直腫脹甚至變大,就要懷疑是否原發性淋巴癌或頭頸轉移的癌症,如:鼻咽癌、扁桃腺癌、口咽癌、甲狀腺癌,或肺癌轉移等。 我們也可以從頸部的肌肉區域,來判斷腫瘤的可能種類。 我們頸部依照不同肌肉所圍成的界線,可分為1至6區,提供給讀者作為初步判斷參考,但詳細診斷,還是要請醫師確認。
當我們去看感冒的時候,醫生常會做觸摸「脖子」的動作,這個基本動作是醫生要判斷是單純的免疫系統異常所產生的發炎反應,或是癌症造成器官出現腫塊。 這也是頸部常見的腫物,多發於成年人,質地堅硬,或為橡皮樣硬度,開始時可以活動,以後傾向於固定,其增長時間不等,一般比較快。 這類腫塊均有其原發腫瘤部位,如發現腫物,應早找癌瘤的原發部位,儘管如此,轉移癌是晚期腫瘤徵象,其預後不良。
頸部有粒野: 脖子摸起來腫腫的,可能是什麼原因?
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是胃癌轉移至脖子上的淋巴結,但因為化療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於半年後往生。 ●轉移性惡性腫塊,則先找尋原發處,再針對原發惡性腫瘤特性,進行治療,其中包括了手術、放射線及化學治療。 其特點是多呈圓形,表面光滑,結中度硬,腫塊隨舌的伸縮而隨之移動,因為腫塊與舌骨相連結。 這類腫塊是屬慢性炎症過程,其特點是部位不定,呈慢性過程,數目多無明顯觸痛;有的互相粘連在一起呈團塊狀,腫塊不活動,與皮膚粘連;有的已經形成多個皮膚瘺口,流膿淌水,久治不愈,俗稱「鼠瘡」。 邱正宏補充,像是腋下的淋巴結,如果女性在這個位置有淋巴結腫大或是硬塊,就要小心可能是乳癌。
- ●淋巴腺炎,多數以短時間頸部有紅、腫、痛結節樣腫起的症狀表現,常發生在感冒之後,大人及小朋友很常見。
- 可是如之前所述,結核菌頸部淋巴腺炎和肺結核一樣,一定要接受抗結核菌藥物治療半年以上,否則可能會造成全家或是工作同事被感染。
- 「如果觸碰腫脹部位時小孩子會哭、會說痛,表示淋巴腺本身可能發炎了,」陳映庄指出。
- 馮:甲狀腺出現腫塊,統稱為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e),是很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每10人中有4人有甲狀腺結節,而女性更為高危一族。
- 3.良性腫瘤:包括良性甲狀腺腫瘤、上皮囊腫、脂肪瘤、纖維瘤、神經瘤、血管瘤等等。
- 馮:透過超聲波掃描檢查可初步判斷,根據臨牀經驗,如果結節大小超過1厘米,邊緣不規則或不清楚,有一成機率是惡性腫瘤;如果結節中出現鈣化點,患惡性腫瘤的機率更高。
- 2.腫塊硬硬的不會動:摸起來不會痛,甚至硬邦邦像石塊,不會移動,就要擔心是不是有腫瘤轉移引起的淋巴結腫大。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內分泌腺,主要作用是分泌甲狀腺素來促進新陳代謝。 頸部有粒野2023 如果甲狀腺功能失調以致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或過少,即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或甲狀腺機能減少(甲減),或甲狀腺癌症,均可能出現「大頸泡」,所以必須透過臨牀、抽血、掃描等檢查,找出原因。 看了上述多個案例後,讀者可能會覺得很不安,不過我並非危言聳聽,頸部腫塊真的是要特別小心。 過去曾有學者提出所謂的「Ruleof Eighty」,也就是說頸部腫塊約八成是惡性的,而且在這惡性腫瘤當中,又約有八成屬於轉移性腫瘤,雖然比例上不一定正確,但是突顯出頸部腫塊不可輕忽的一面。 一名70歲阿婆因為左邊鎖骨上區長了一個硬塊,加上體重下降、食慾不振來我這看診。
頸部有粒野: 脖子上有腫塊,要看耳鼻喉科!醫師教你用外觀初步判斷: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
一般有繼續增大的趨勢;而炎症類腫塊,一般伴有局部紅腫,有時有觸壓痛,質地較軟;如果是淋巴結腫塊,其數目偏多。 頸部是淋巴組織的彙集區域,主要收集頭部和全身各處的淋巴。 這些區域的炎症、腫瘤等疾病,以及全身各部的疾病,均可引起頸部淋巴結的腫大,因此頸部常出現腫塊,這是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頸部本身也有許多疾病造成局部出現腫塊,如甲狀腺腫、甲狀腺癌等。 「如果觸碰腫脹部位時小孩子會哭、會說痛,表示淋巴腺本身可能發炎了,」陳映庄指出。 當人們遭遇病毒或是細菌進入身體時,會誘發免疫反應而使得頸部淋巴腺產生反應性的增生變大以增加防禦力。
●腫塊位置在前頸部可能為甲狀腺腫或先天性囊腫,在側頸部如耳下、下頷、上側及中側頸,可能為淋巴腺炎、唾液腺腫瘤,甚至是頭頸部癌症轉移;位在頸部下側鎖骨附近,為轉移癌的機會高。 馮:透過超聲波掃描檢查可初步判斷,根據臨牀經驗,如果結節大小超過1厘米,邊緣不規則或不清楚,有一成機率是惡性腫瘤;如果結節中出現鈣化點,患惡性腫瘤的機率更高。 然而醫生不能單看結節的大小形狀來定斷,初步檢查如有疑點,建議進一步做刺針抽取細胞來分辨它屬良性、惡性腫瘤或其他成因。 抽針檢查創傷低,類似打針;醫生先以超聲波輔助定位,將一根針準確地刺進結節內,抽出小量細胞作病理化驗。 頸部有粒野2023 禾馨診所小兒科醫師陳映庄表示,小孩子感冒生病時淋巴結腫大屬於正常現象,通常在病癒後就會慢慢恢復正常,並不需要特別擔心。
頸部有粒野: 結節多良性 女士高危?
馮:甲狀腺出現腫塊,統稱為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e),是很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每10人中有4人有甲狀腺結節,而女性更為高危一族。 由於發病初期並無明顯徵狀,觸摸不到,也沒有痛楚,患者通常在做例行身體檢查時才發現。 患者的甲狀腺內出現單粒結節或多粒結節,大部分結節均屬良性,良性結節甚少病變成惡性腫瘤,不過患者也不能輕視,因為良性結節一旦變大壓迫氣管或食道,有可能引致呼吸及吞咽困難或聲沙甚至窒息等,此時便需要手術切除。
如患者在檢查中確診是惡性腫瘤,才建議進一步檢查如正電子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 Scan),了解癌細胞有否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及確認癌病期數等。 若發生脖子腫大摸到腫塊時,如何初步判斷良性還是惡性? 但發現有單個、質地不硬的腫塊時,除了自行消炎治療外,還應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以免誤診。 如果你的頸部有莫名的硬塊或是淋巴腫大,千萬別大意,這可能是癌症的警訊。
頸部有粒野: 甲狀腺結節診斷:超音波檢查+細針穿刺
不過,如果腫塊已經大於1.5公分,而且持續一週以上沒有消退,甚至持續變大,就需要來門診給醫生檢查了。 甲狀腺腫大可概分為2種,一是「功能性異常」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亢進會有的症狀如身體燥、怕熱、凸眼症、小腿黏液水腫等,低下的狀況則是怕冷、四肢冰冷、便祕、眼皮浮腫等。 第二就是「結節」也就是腫瘤,外觀上可能有腫起來,或出現壓迫症狀如壓到呼吸道,或造成不好吞嚥的情況。 邱正宏說,頭頸部最常見的是口腔癌和鼻咽癌,大都出現在頸部中間以上的部位;在頸部左邊鎖骨上有淋巴腫大的話,大部分是胃癌轉移,也有可能是肺癌、肝癌或腸癌。 鄭:頸部有很多重要器官組織,其中甲狀腺、淋巴腺及腮腺的疾病,都可能引起頸腫。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氣管兩旁;頸部的淋巴腺主要位於下巴、鎖骨位及頸後端;而腮腺即俗稱口水腺,位於耳仔前面的腮位及下巴骨的三角位置。
一名30歲女士,因為左側脖子有一硬塊,不大會痛,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引起,因持續一個多月不消退,前來找我求診。 經過切片以及一系列檢查,結果是惡性淋巴瘤,接著轉介給血液腫瘤科安排後續化療。 頸部有粒野 上述方法是視診檢查,確切地說,能用肉眼看到的腫塊是比較大的腫塊,發現已經不是早期,因此提倡用手觸摸進行檢查。
頸部有粒野: 脖子摸到腫塊 求醫檢查別亂想
1.只有身體單邊出現的腫塊:若是新陳代謝或免疫問題方面產生的腫塊,位置是對稱性的,例如感冒喉嚨發炎,脖子兩邊都會出現淋巴腫脹,但如果是單邊腫脹,就要特別注意。 手術後,會建議患者服用放射碘,殲滅手術未能清除的癌細胞,減少癌症復發風險。 如手術並未能把癌細胞全部切除,或癌細胞已擴散至大範圍的淋巴,便需要用體外電療、化療或標靶藥物等來治療。
兒童淋巴瘤約佔小兒癌症的 10%,是小兒癌症中第三多的惡性腫瘤,僅次於白血病及惡性腦瘤。 頸部有粒野 「孩子長期有不會痛的腫塊,最好還是先給醫生看過比較保險,」陳映庄建議。 常在一側局部甲狀腺發生,特點是質地堅硬,表面不平,活動性差,有時在腫塊附近又能觸到腫大的淋巴結,發現這類腫塊應及時去醫院作檢查,爭取早期確診。 甲狀腺部位腫塊,甲狀腺明顯增大,可局部突出腫大,也可兩側同時腫大,這在北方少數地區多發,又稱地方性甲狀腺腫,一般認為是缺碘引起的疾病,多發在山區、半山區和飲用水水質不佳的地區。 其特點是單純增大,質硬韌,表面光滑,鄰近淋巴結不腫大;過大的腫塊壓迫氣管,引起呼吸不暢或出現呼吸困難。
頸部有粒野: 淋巴結對抗入侵病菌
不過甲狀腺手術始終是中至大型手術,具一定風險,由於甲狀腺周圍有很多器官及神經線包括氣管、食道、聲帶神經等,手術中亦有2%弄傷組織神經而引致永久聲沙或吞咽困難等後遺症。 它們腫脹成因眾多,較常見的是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發炎,或出現良性腫瘤如甲狀腺結節、淋巴結節,亦可能是惡性腫瘤。 如果是單純發炎,頸腫約1至2星期便會消退,但若腫脹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摸到有硬塊,建議盡快求醫找出病因。 不過甲狀腺腫大通常造成甲狀腺亢進,導致出現體重下降、容易心悸、容易冒汗、食慾增加、失眠等症狀,所以比較好判斷;而急性感染則容易有感冒症狀,像是發燒、咳嗽、流鼻水等,也是可以作為是不是良性、惡性的初步判斷。
- 另外,許多淋巴腺發炎只要好好休息、多喝水,數天之後會自己縮小,若是這種情形,就不必太過擔心了。
- 一名原住民小姐因為左邊脖子有一個3公分硬塊前來門診,經過一系列檢查及切片,居然是頸部結核菌感染,趕緊轉往感染科接受9個月的抗結核菌藥物治療,經追查,應該是父親傳染給她的。
- 然而醫生不能單看結節的大小形狀來定斷,初步檢查如有疑點,建議進一步做刺針抽取細胞來分辨它屬良性、惡性腫瘤或其他成因。
- 看了上述多個案例後,讀者可能會覺得很不安,不過我並非危言聳聽,頸部腫塊真的是要特別小心。
- 如果發生感染,為了召集更多的免疫細胞,淋巴球就會分泌細胞激素、分泌抗體,讓淋巴結腫大來召喚免疫細胞,對抗病原體;所以如果淋巴結腫大,很有可能是因為感染造成。
血管瘤可分為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主要位於頸部皮膚。 表面發紫,海綿狀血管瘤位於皮下或肌肉之間,呈團塊狀擴張,呈膜性囊狀物,質軟,壓之退色。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