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翼「展覽廳1」擴建為會展最大的展館,佔地7,200平方米。 新翼的「展覽廳2」、舊翼「展覽廳5」及中庭擴建部份合併為「展覽廳3」,最多可放1386個標準展位。 新翼「展覽廳3」、舊翼「展覽廳7」及中庭擴建部份合併為「展覽廳5」,佔地5,000平方米。
2010年代,基於啟德體育城落實於2021年前落成,屆時香港大球場將會取代灣仔運動場成為灣仔區公眾及學界運動會場地,意味著灣仔運動場有機會騰空作為擴建用地[7]。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2023 地理上,灣仔位處於香港島中西區與東區之間,因此島上很多主要道路都會經過此區。 加上該區通勤人流相當多,因此對高流動性的交通網絡有很大的需求。 現時,灣仔已有一個既複雜亦尚算有效率的交通網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多次填海造就了區內多條主要道路的建成。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設計資訊
自1843年以來,灣仔一直是華人聚居的地方,英國人及其他外國人則多居於中環。 1874年桂文燦編纂的《廣東圖說》同治刊本,當中以群帶路標誌為「上環」、「中環」和「下環」,而1866年的《新安縣全圖》,當時的群帶路所標示的位置亦在灣仔現址相近。 現今的灣仔區並不只有灣仔,還包括了銅鑼灣、天后、跑馬地、大坑、渣甸山及灣仔峽等地。 在灣仔區議會內部的分區中,有三個(軒尼詩區、愛群區和大佛口區)是完全位於灣仔,另外有兩個(鵝頸區和修頓區)則部份位於灣仔。 聽Tony娓娓道來他的灣仔回憶,你會覺得他恍如一本活生生的灣仔百科全書。 他談起了麗的呼聲、貝夫人健康院、英軍軍營,到了七十年代開始填海,這裏又變了其他樣子。
2011年7月,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開始與志願團體惜食堂合作,每日收集未上枱的食物,經過嚴格處理後,再經由惜食堂捐贈予低收入人士,合作一年來合共派發了446公斤食物。 11月,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斥資26萬港元購買了一部廚餘處理機,每日可以將100公斤廚餘轉化為肥料,轉送予香港農業及學校需要。 會展2期向海一面對開為灣仔臨時海濱花園、香港動漫海濱樂園、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及金紫荊廣場,放有象徵香港主權移交的金紫荊雕像,亦是每天舉行升旗儀式的地方。 當時會展向維港一面更設全世界面積最大的玻璃幕牆,唯經歷1997年第1次擴建及於2007年至2009年進行的第2次擴建,玻璃幕牆的範圍缩小了很多。 2012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在《CEI Asia magazine》,第10度榮膺亞洲最佳會議展覽中心殊榮。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瑞安中心租盤
1983年,香港貿易發展局時任主席鄧蓮如動議興建會展,翌年與新世界發展簽署合約,新世界負責興建會展中心及配套設施。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會展於1988年落成啟用,上蓋物業於1989年內全面入伙。 1840年代英國人到來以後,春園街(Spring Garden Lane)附近很快就開始發展。 寶順洋行東主顛地(Lancelot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2023 Dent)在此建一私邸「春園別墅」,其範圍由灣仔道伸展至大王東街。 別墅內有一小湖供劃舢板之用,其水源乃由石水渠街所引入。 春園英語本來的意思是指花園內有一泉水(Spring)。
- 2012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在《CEI Asia magazine》,第10度榮膺亞洲最佳會議展覽中心殊榮。
- 三十多年間,他見證着這區從平民之地演化成商業中心的變遷。
- 自1843年以來,灣仔一直是華人聚居的地方,英國人及其他外國人則多居於中環。
- 舊地改頭換面,卻讓Tony看到灣仔嶄新的另一面。
- 由2008年8月6日至2008年9月14日連接新翼舊翼的室內行人通道因擴建工程關係暫停開放。
寫字樓主要租戶包括安哥拉駐港總領事館(17樓 室)、寶潔公司(6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7樓)、法國萬喜建築(11樓)和范紀羅江律師行(23樓)等。 2018年3月,入境事務處租用2樓2.2萬呎樓面作換領中心[2]。 2010年代,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投資了約4千萬港元將所有燈泡、光管、冷氣及水龍頭等陸續更換成為新一代的節約能源產品,又聘請了兩間環境保護公司回收用以展覽用的建築廢料[15]。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是香港首個為會議及展覽而建的場地,因應不同時期而擴建,但每次擴建均不為之前的一期工程的考慮之列。 辦公室位於香港灣仔港灣道8號,Hong Kong Offices 在瑞安中心共有 10 個辦公室出租或出售。 另外,One Hennessy本身在設計上亦著重環保的元素,如安裝LOW-E玻璃幕牆系統,助降温、增自然光、減少人造照明能耗。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市區老化及重建
這項目以交通基建為主,如中環灣仔繞道、東區走廊連接路、港鐵北港島線及沙田至中環鐵路線的第四條過海隧道段提供土地。 在供應土地以容納上述設施之餘,亦同時提供機會在海濱區興建露天廣場、園景作為美化、船隻碇泊區及休憩文娛設施,從而提升香港市民的生活質素。 填海計劃將原有的灣仔碼頭被拆卸,以便進行填海工程。
而因為沒有完整校舍,學校經常在灣仔各處戰前唐樓的個別單位上課。 灣仔亦曾一度擁有為數眾多的電影院,當中很多現已不復存在。 灣仔之名來源於現今灣仔洪聖廟一帶原來的小海灣地貌,故當地村民稱呼該海灣爲「灣仔」[註 7][1]。 香港開埠後灣仔附近成爲華人的聚居地,當時的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有「四環九約」的通俗分區,現今灣仔到銅鑼灣禮頓山以東一帶被稱爲「下環」,爲「四環」其中一環[註 8]。 1847年灣仔洪聖廟落成[註 9],當地人流漸多,而「灣仔」之名也不脛而走,至1881年港英政府根據民俗將「下環」之地正式命名爲「灣仔」。 大廈外牆以藍寶石反射玻璃幕牆設計,基座為商場,租戶包括大家樂、鴻星海鮮酒家和高級日本餐廳「錫池」,地庫為三層停車場。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港灣道
現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理臣山分校至今仍有一角石牆為紀念。 日佔時期灣仔有「小東京」之稱,是日本人主要的聚居地,從灣仔臨海至中環一帶也是日軍軍事要地,停泊有日軍戰艦[3]。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會展供予租用總面積為63,580平方米,每天訪客流量可達140,000人。 會展有架空行人道連鄰近的灣仔商業區,附近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有巴士、渡輪、港鐵等。 2013年1月9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在立法會回答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於過去3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因為場地使用飽和,被逼拒絕了共44個展覽申請,當中13宗為貿易展覽,同期亦拒絕了89宗會議申請。 於2012年全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有41日展期的場地達致飽和[9]。
- 於2012年全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有41日展期的場地達致飽和[9]。
- 在供應土地以容納上述設施之餘,亦同時提供機會在海濱區興建露天廣場、園景作為美化、船隻碇泊區及休憩文娛設施,從而提升香港市民的生活質素。
- 但仍有部分政府和司法機構位於灣仔,例如香港警察總部、香港區域法院。
- 過往許多香港政府部門選址於灣仔,唯近年逐漸搬遷到其他區域,如港島東區和九龍東辦公,令灣仔失去了部分原本的經濟中心及政治中心的功能。
- 2012年9月,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與獻愛長者慈善社合作,將未食用的麵包捐贈予老人院和有需要人士[14]。
瑞安中心(Shui On Centre)巴士站,位於灣仔區灣仔北港灣道6-8號瑞安中心外,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與會景閣對面,近分域街口,屬西行中途站。 該學校於1919年以書塾的形式成立,然後於1934年改稱為敦梅學校。 日本佔領香港的時候學校曾經停辦,戰後學校繼續為較富有家庭的小童提供中式教育。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2023 而為回應附近區域的學位緊張,學校也為較貧困的學生提供學費減免。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設計
儘管當地居民和環保專家努力保存街道的特色,但一系列的戰前唐樓仍如期清拆,使許多東主把他們的商店結業或搬遷。
利東街的印刷街;軒尼詩道的循道衛理教堂;星街的聖母聖衣堂;被稱為夏巴油站的德士古大廈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建築和社區。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每日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在該區上班和上學。 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之地,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瑞安中心 Shui On Centre
今時今日修頓球場依然熱鬧,老人會下象棋和乘涼,青少年則踢足球和打籃球。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街頭籃球賽亦不時於修頓球場舉行,吸引了很多愛好這種比賽的人士參賽或觀賽。 2005年有組織擬將修頓球場重建,構思頗為大膽,例如改為雙層球場,若然落實,修頓球場則可能再次成為灣仔的主要地標之一。
舊地改頭換面,卻讓Tony看到灣仔嶄新的另一面。 皇后大道東至莊士敦道電車路之間,是二次大戰前發展的住宅區,有多條很具香港本地特色的街道,部份更仍保留有戰前住宅的特色。 例如大王東街與莊士敦道交界即和昌大押所在;克街等都仍然有典型的戰前舊樓。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瑞安中心最近的交易
此處名建築物包括有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中環廣場、香港演藝學院等。 灣仔港灣道瑞安中心 最接近維多利亞港海旁的,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時典禮使用的會展新翼,和象徵回歸的金紫荊廣場。 《2020年施政報告》宣佈會落實把灣仔北三座政府大樓和港灣消防局用地重建為會展設施、酒店和甲級寫字樓的計劃,預計2026年底前完成遷出,並於7年內建成新中心新會展中心預料可提供3萬平方米租用面積[12]。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於2003年向政府提議興建第3期,建議在未來的灣仔填海區擴建。 香港政府一直有研究擴建會展,選址除了位於灣仔的兩幢政府大樓、灣仔碼頭巴士總站,還有一直被灣仔區議會反對的灣仔運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