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15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另外設有名為龍翔中心(領展接手後,已易名為龍翔廣場,2015年9月再改名為黃大仙中心北館)的中型商場,並設有小廣場連接黃大仙港鐵站及黃大仙廟,為市民及遊客提供服務。 延至2006年,規劃署才落實發展大綱,計劃在啟德發展區興建兩條公共屋邨;然而,由於後千禧校舍標準已經全面取代後期型千禧校舍,而房委會不希望再承擔建校工作,因此建校用地遭到剔出屋邨範圍。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2023 2008年,房屋署為了回應當時反對屏風樓的訴求,擴闊樓宇距離以加強通風及綠化,結果將已經打落的約3成樁柱起出,並且重建地基,耗資4億港元,而總樓面下降至57萬平方呎,樓高縮減至35至40層[3]。 2012年,兩條公共屋邨以「啟德」和「晴朗」為題,分別獲得命名為啟晴邨和德朗邨。 第14、15座原址曾經擬重建為兩幢由1998年版本的新十字型大廈組成的居屋屋苑,但計劃因「孫九招」而腰斬。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全邨一共設有2,532個單位,總共能容納人口約16,000名。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2023 不過縱使如此,這樣的開放式大堂及錯層式設計也影響到其後的房屋署及房協的公營房屋設計。 其後由房屋署承建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第一期的首個屋苑、落成於1980年的穗禾苑以及翠瑤苑,房屋署承建的公屋興民邨及房協轄下出租屋邨及住宅發售計劃屋苑祈德尊新邨也採用了此類設計。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命名空间

同時,行人道系統也連接大型升降機,很容易地把住客從一個平臺運載至另一個高度平臺,使居民出入時免受徒步上山之苦。 屋邨內則設有健身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及兒童遊樂場;社區設施包括一間幼稚園、老人中心、托兒所、青年中心及中途宿舍,供附近居民及此邨住客使用。 祖堯邨包括多款單位設計,由344平方呎的4人單位至766平方呎的10人單位均有提供,全部單位不設房間,讓住客按自己需要間房。

西部共有為數14座舊型政府廉租屋大廈(第1至15座,沒有第13座),於1963年7月至翌年10月落成;而東部則有5座設有電梯設施的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名稱分別為東座、南座、西座、北座及中座,於1965年8月至11月落成。 第1期樓宇採用傳統香港公屋的中央走廊式及露臺式走廊設計,單位面積分3款:約37平方米、58平方米、71.2平方米,而啟光樓翼尾的19室,更是兩個洗手間的71.2平方米大型單位。 在建築規劃上,祖堯邨的設計概念是在不同層次中,創造出更多的開放空間,所以地盤覆蓋率只有25%。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重建前

由於松齡舍屋頂是斜面的,所以全部頂層單位樓底較其他樓層為高。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此外,松齡舍設有長者休息室,供長者休息、活動和社交之用。 由於祖堯邨地勢崎嶇,各座大樓位處不同高度平臺之上,部份平臺更相差10至15層樓高,故特設有蓋行人道系統,沿南北軸線連接不同高度的平臺,貫通各座住宅大樓及商業設施之餘,亦使行人道與車道分隔開,好讓居民出入更加快捷、安全、方便。

  • 屋邨內則設有健身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及兒童遊樂場;社區設施包括一間幼稚園、老人中心、托兒所、青年中心及中途宿舍,供附近居民及此邨住客使用。
  • 大廈內每層走廊均設有燈掣,讓住戶自行調校電燈的光暗程度。
  • 而中心內更提供了店鋪、街市檔位、酒樓、青少年中心及診所等設施,而園林廣場則環繞該商場中心。
  • 而黃大仙下邨最早期的座名以雙英文字母定名,如ZZ座、YY座、XX座等。
  • 此設計目的是為了加強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以減低罪案的發生,而開放式大堂也加強了自然通風和採光,各座各翼不同高度令立面更具特色,可以有助減省大廈建築成本及日後大廈設施運作成本。
  • 祖堯邨設施網絡經過完善的規劃,當中包括商場、學校、運動、娛樂及休閒設施,皆設於屋邨的中心位置,使居民易於到達。
  • 此外,每層大堂牆上均裝有反映啟德機場歷史的樓層指示牌,並且附有由吳邦謀提供的一幅啟德機場的舊照片,每層略有不同;而各層電梯大堂也畫上飛機定風翼形狀的梯型圖案,連防火門的指示牌也以飛機跑道作構圖設計,而邨內的兒童遊樂場的遊樂設施及樓梯亦以啟德機場為主題。

各單元並由每3層的露臺式走廊連接每3層才有1個的升降機大堂及大廈公用設施(如垃圾房等)。 此設計目的是為了加強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以減低罪案的發生,而開放式大堂也加強了自然通風和採光,各座各翼不同高度令立面更具特色,可以有助減省大廈建築成本及日後大廈設施運作成本。 而其缺點就是由每3層才設一個升降機大堂,要途經由九曲十三彎的走廊和樓梯,才能抵達家門,對於弱勢社群人士十分不便。 最頂層1條的露臺式走廊,是不設任何上蓋,每逢打風或下雨,住客返家時可謂十分狼狽。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2012年6月3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到訪香港期間,由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陪同視察了啟德發展區及興建中的啟晴邨[4]。 項目團隊對胡錦濤表示約於2013年4月至5月可以安排入伙,胡錦濤回應時讚賞工人辛勤,希望他們確保房屋按時落成;胡錦濤隨後到訪邨內兩座樓宇的「清水房」單位視察,不過有關清水房有別於入伙時的實況,單位內亦額外安裝了空氣調節。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興建階段

有房委會委員批評,公共屋邨從無示範單位,而居民入伙時,單位亦不提供任何家具或者電器,認為此舉誤導胡錦濤[5]。 重建前為政府廉租屋邨,原稱龍翔道政府廉租屋邨,落成時改稱黃大仙政府廉租屋邨,於1958年起動工興建,原址為荒地及零散木屋區。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為區別原黃大仙徙置區,更名為黃大仙上邨。 政府原計劃將黃大仙祠清拆,後因東華三院向政府陳情反對清拆黃大仙祠,才改在黃大仙祠東西兩旁興建屋邨。 祖堯邨整個發展計劃也會包括育嬰院、幼稚園、小學、中學、青少年中心、遊樂場、長者居住單位、花園及泳池的社區設施,以迎合現代基本生活需求。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大廈內每層走廊均設有燈掣,讓住戶自行調校電燈的光暗程度。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祖堯邨的名字是用來紀念於1971年12月7日猝死的香港房屋協會始創會員之一的關祖堯爵士(Sir Cho-yiu Kwan)。 祖堯邨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1],這個屋邨是第三個房協自資興建的屋邨,但在後期的工程因財政問題而向銀行貸款。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2023 啟晴邨提供5,204個單位,約3,000單位分配予首次獲配公屋者(包括公務員配額),其餘來自九龍東及九龍西,符合擠迫戶計劃或者空間改善計劃的公共屋調遷戶。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黃大仙上邨

另外,啟晴邨為配備多項最新節約能源措施的先導公共租住屋邨,有關部門在屋邨其中一座大廈大規模地安裝發光二極管凸面照明器試驗,結果顯示與目前一般配備小型螢光燈管的凸面照明器相比,可以節省逾40%能源。 而配備電力再生裝置的升降機系統,則可以收集再生電量供予公用設施使用,在啟晴邨的電力再生裝置所產生的再生電力一般可以高達升降機耗電量的20至30%[9]。 啟晴邨佔地3.47公頃,由1幢35層、1幢39層及4幢40層高的住宅大廈組成、包括3幢Y形及3幢十字形大廈,每層建有20至24個單位,合共提供5,204個單位。 此邨重建後樓宇命名有別於其他屋邨以邨名的其中一個字來命名,此邨採用了邨名「仙」字的諧音「善」字來命名,因為「善」的廣東話拼音(香港政府粵語拼音)與「仙」一樣為「Sin」。

屋邨亦設置一個社區農場、乃參考了近年的私人屋苑所設的「社區農場」。 同時亦罕有地設置公共廁所、方便在兒童遊樂場玩耍的使用者。 啟晴邨(英語:Kai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2023 Ching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座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KC01[1],位於九龍九龍城啟德沐虹街12號,位於啟德發展區1A區(前身為啟德機場內皇家香港輔助空軍基地,更前身為九龍十三鄉之一的沙地園鄉)。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單位設計

位於葵涌荔景山路的祖堯邨,佔地799,277平方呎,以市鎮的概念而設計。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祖堯邨設施網絡經過完善的規劃,當中包括商場、學校、運動、娛樂及休閒設施,皆設於屋邨的中心位置,使居民易於到達。 由2016年開始,啟晴邨、德朗邨德瑜樓、德珮樓、晴朗商場和擬建之新東九龍總區總部及行動基地暨牛頭角分區警署劃入G12 啟德北選區,現任區議員是香港經濟民生聯盟梁婉婷。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黃大仙上邨(英語:Upper Wong Tai Sin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九龍黃大仙龍翔道以北。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2023 葵青區南面以呈祥道為界,一些人視為九龍的地區,如華荔邨、荔欣苑、荔灣花園、華豐園等位於荔園原址的住宅以及九華徑及鐘山臺一帶,都是全屬於新界葵青區。 由於祖堯邨早在19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落成,當時地鐵荃灣綫尚未通車,故當時葵涌往來市區的交通並不方便,所以房協在其中4座商鋪上層,設置26個居住單位,連下層商鋪一起出租,藉此吸引更多商戶在此創業。 但隨著交通網絡改善,居民外出購物消遣更方便,使邨內多個商鋪及居住單位長期空置,但近年該等單位已改為一般單位出租[4]。 在興建的時候,工程曾為地盤開拓,地基沉箱及上蓋工程進展緩慢等問題而受到延誤,後來房協更建議如承建商能於指定日期前完成工序,即可撤銷以往因承辦此工程因延誤而引致的賠償。 而祖堯邨大廈單位,內部裝修未達房協標準,房協因工程已拖延多時為由,不得不把單位勉強接收。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重建計劃

而德朗邨其他住宅大樓、啟德站、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工業貿易大樓、啟德郵輪碼頭、香港兒童醫院以及啟德發展區內其他範圍劃入G13 啟德南選區。 商場名為晴朗商場,位處沐翠街兩旁,設有乾濕貨街市,租戶包括酒樓、多間茶餐廳、和銀行,為啟晴邨和德朗邨居民提供商業服務。 唯由於屋邨尚未入伙,商場亦要延遲開張,房委會早於2013年3月已開始為舖位招標,與最少14名商戶簽下租約,包括兩個月租逾50萬元的舖位連廣告燈箱。 所有商戶在投標時都繳交了兩個月租金作按金,暫時交吉無期。 因此3月中標的商戶至今亦未能裝修,估計需兩至三個月後才能交舖,租戶在收舖前毋須繳付租金。 邨內提供的活動及休憩空間多元化,設兒童遊樂場、健身設備、草坪、籃球場、閒座區及羽毛球場。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此外,每層大堂牆上均裝有反映啟德機場歷史的樓層指示牌,並且附有由吳邦謀提供的一幅啟德機場的舊照片,每層略有不同;而各層電梯大堂也畫上飛機定風翼形狀的梯型圖案,連防火門的指示牌也以飛機跑道作構圖設計,而邨內的兒童遊樂場的遊樂設施及樓梯亦以啟德機場為主題。 「松齡舍」是房協首座度身訂造的獨立式的長者單位大廈,主要對象為身體健全的長者。 該舍樓高3層,主要由3組樓群組成,每組的中央位置及外圍設有庭園、花圃,供長者休息和社交之用,在中間的1組更設有斜路貫通各層,使長者出入更安全和方便。 松齡舍單位面積劃一為15.7平方米,單位內設有開放式廚房、儲物間及洗手間連浴缸之設計,更有位置供晾衣之用。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設施

及後,該地盤在空置一段時間之後,重建為詠善樓,於2009年落成,而東部空地曾經供予香港遊樂場協會開設「創藝坊」,活動結束後改為黃大仙廣場、露天及有蓋停車場,以及港鐵隧道緊急救援通道。 1980年,政府把位於龍翔道以北,原屬黃大仙下邨的第8座撥歸上邨管理。 這座大廈屬於第一型徙廈,原用作安置受竹園村清拆影響又擁有地契的村民,因此該大廈所有單位均設獨立廚廁,是3座非改建第一型徙置大廈的其中一座(另兩座為佐敦谷邨第4座及第5座)。 為免與原有的上邨第8座混淆,房委會把以座數辨別的大廈分別冠上名稱,分別用對出龍翔道名字中「翔」字的諧音「長」來命名,「翔」與「長」的廣東話拼音(香港政府粵語拼音)均為「Cheung」;原為下邨第8座的徙廈命名為「長欣樓」。 單位面積分3款:約32平方米、40平方米及44平方米,部份近「凱旋門」的單位會多一個面積如廚房、浴室般大的士多房(儲物室),翼尾多為44平方米的中型單位,結構及路徑十分複雜。

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平面圖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