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場四級大火,徹底逆轉皇都的命運,當時商戶損失慘重,災後生意大都一蹶不振,戲院無奈在兩年後關門大吉,只剩下商場與住宅部分繼續運作。 (網上圖片)「皇都戲院的門口大堂也很夠寬闊,晚上那條五角柱還會發光。未開場前在附近瀏覽一番,可看的去處也多的是,除了戲院本身有食物部之外,迴廊轉處,四通八達,單是唱片公司就有兩間,鞋店裏裏外外加起來,竟有十七家之多,直為全港之冠。」女作家陸離1964年寫道。 由於天台「飛拱」不作對外開放,因此場內特地架設霓虹燈桁架模型,是為識別度和人氣最高的打卡點! 這趟體驗之旅由踏入皇都戲院商場,在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時光立即倒流回到舊時代。 皇都戲院鬧鬼 自此彩虹站第三條路軌就流傳出月台可直達鬼門關的傳聞,當時有人更指港鐵曾請道士到彩虹站調查,最後為了安撫人心,港鐵決定多開一條路軌,把中間路軌就此荒廢。
它是港島區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戲院建築,佔地3萬方呎,當年造價達250萬元,可以容納接近1200名觀眾,對比今日的蚊型影院,儼如大象對螞蟻,與鄰近的國都戲院和新光戲院,形成港島獨有的「戲院中心」,撐起了半個北角的繁囂。 2017年3月,皇都戲院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物」,這是香港歷史建築除「法定古迹」之外的最高等級。 皇都戲院鬧鬼 1956年6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訪港的內地藝術團體——中國民間藝術團在璇宮戲院演出,轟動一時。 記者在展覽中看到,首演當天的《大公報》以半版篇幅報道中國民間藝術團訪港盛況,稱「演出前夕人人撲票」「萬眾爭看精彩表演」。 一些國家的外交使節和多間洋行大班也前來觀賞,名流薈萃,璇宮戲院成為一個文化外交的場所。 由於地盤面積龐大,位置佳,大廈多年前已被發展商的財團已蜂擁而至,惟該廈「釘子戶」眾多,不願出售手持物業,財團亦難於收購足夠的業權份數,以符合強拍要求。
皇都戲院鬧鬼: 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個完全治愈的愛滋病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皇都商場和大廈部分是五十年代末建成,嚴格來說,皇都全名為皇都戲院大廈,包括住宅、商場及戲院3個部分。 位於北角的皇都戲院,因業主申請「強拍」,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吳楚勤 攝)皇都戲院(State Theatre),香港現存最後的單幢式戲院,鄧麗君和鳳凰女都在此踏過台板,記載了一代人的美好回憶,現在是一級歷史建築,屹立在港島中心地段,經歷了60多個寒暑。 為了籌備保育皇都戲院,集團於 3 年前開始搜集與皇都相關的舊物,在是次《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中亦有展出,包括 50 年代用作簡介上演電影的戲橋、超等位、堂座、午夜場舊戲票、戲院員工制服、英皇道電車站明信片、舊北角鳥瞰圖等逾百件收藏。 在香港文化遺產建築之一的皇都戲院重建動工前,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 與其空等出遊之日來臨,不如發掘一些被遺忘的香港好去處,來一趟小旅行,編輯推薦 皇都戲院鬧鬼 8 個打卡點讓你一探皇都戲院的前世今生。
勞工處表示,已要求2個涉事地盤暫時停工,並正全速調查意外成因,如發現違例將依法處理。 皇都戲院早在1959年已經把停車場轉成商場,過去五十年如一日,專家居然誤以為是最近才「改動為商場」,再一次證明他們的評審馬虎草率。 純粹「鬥舊」來衡量一座建築歷史價值的高低,是超錯的歷史觀,這是歷史系一年級生都知道的ABC常識。
皇都戲院鬧鬼: 香港項果僅存的舊式戲院
北角的七個區議會議席中,就有六個由建制陣營在毫無競爭下自動當選。 對傳統建制陣營來說,文物古蹟或歷史建築的保育從來不在其議程上,他們也不用以此爭取選票,甚至視之為社會發展的阻礙。 今晨(6日)8時46分,電廠街15號皇都戲院大廈清拆地盤內,一名姓戴(34歲)燒焊男工人施工期間,疑被由毗鄰天宫台拆卸地盤高處跌下的半米乘半米石屎擊中,頓即陷入昏迷。 一旁工友見狀大驚報警,待消防員到場將事主抬出地盤,再轉交救護車送往律敦治醫院搶救,惜終證實不治。 新世界表示,集團期望在取得100%業權及詳細勘察建築物的結構後,積極探討保育前皇都戲院相關部分的可行性和方案。 2016年,收購消息傳出,轉眼醞釀成一場民間保育戰:當時古蹟辦將皇都評為三級,最低級別,全城嘩然。
北角碼頭依舊有供市面渡海的小輪,而海堤上的幾株石牆老樹也一如以往地屹立於海旁。 面對即將到來的「知命之年」,新光戲院早已「知命」——繼續將粵劇傳承下去。 皇都戲院鬧鬼2023 在人車交集的街市體驗過這難得一看的都市風景之後,沿春秧街,經糖水道走到英皇道,短短四分鐘的路程,就已經到達下一個景點 — 新光戲院。 但由於當時糖價大跌,郭春秧便轉為在地皮上興建四十間相連房屋以出租,人稱「四十間」。 皇都戲院鬧鬼2023 沿着樓梯向上走,由於電力供應短缺問題,光線越來越暗,即使大白天亦要開着電話的電筒裝置才可以看清前方,身處其中說實在似探險多過參觀。
皇都戲院鬧鬼: 香港一級古蹟北角皇都戲院因太猛鬼不能拆?因意外暫逃清拆命運
小時候對這座1952年落成的北角地目標背景認識並不多,只記得戲院外曾是小學校車站,一年也會去看幾次電影。 到1997年戲院停業,卻一值沒有拆卸,才開始注意到,這也是都市奇葩,竟然沒被地產商盯上,全港唯一的包物線形巨型飛拱支架和具現代主義的建築特色,在急速的社會變化中仍得以保存。 可是,直到今年夏天,這座沒落了的戲院(連同相連的住宅樓宇)終於開始有人打它的主意,近日也引起了社會對戰後歷史建築保護的聲音。 建於50年代的皇都戲院大廈早前被發展商投得,成功統一所有業權,成為歷來最大宗單一強拍個案。 毗連的皇都戲院,是本港碩果僅存的劇院式戲院,多年前有民間保育人士極力爭取下,終獲升格為一級歷史建築。
後來活現香港邀請保育專家翻查戲院過往改動申請記錄,並親赴現場考察,證實戲院內部結構完整,「裏面改動比較大」根本是一派胡言,並指古蹟辦不如直接改名為「估即辦」- 「估一估即辦事處」(Assumptions Making Office, AMO)。 此外,活現香港多番去信古蹟辦執行秘書蕭麗娟女士,要求檢視專家評審小組評分,或與專家小組見面溝通,或讓更多專家參與是次評級,但只是得到最典型「好官我自為之」的官僚回應,全部被拒。 1940年代末,國內局勢動盪,大量上海人南移香港,並於北角聚居,他們把上海的生活文化帶到這裡,形成北角於1950年代及1960年代初的「小上海」歷史時空和洋化面貌,璇宮戲院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出現。
皇都戲院鬧鬼: 最豪華戲院 前身為夜總會
屹立北角近70年的皇都戲院,早前遭強拍復修,被新世界以47.76億元投得,發展商承諾日後將會保育戲院。 香港歷史上發生過的鬧鬼事件很多,不過能夠上報紙更兼吸引過百市民圍觀的,可能就僅此一單,這個故事在網上流傳,內容極度匪夷所思,更有事發當年即一九五三年的報紙為證。 話說當年彌敦道一幢大廈,發生了一件震驚港九的鬧鬼事件,以下是其中一個最猛的版本。 話說有次戲院經理發現尾場電影的售票數目與入場人數相距甚遠,以為有人用假票入場,於是進入戲院巡查,當他走到前排座位區時,發現一些半空飄浮的身影。 有傳自此之後,戲院經常只會賣出一半戲票,卻掛上「全院滿座」告示,目的就是留下部分座位給這些觀眾。
闊別廿載,她與團隊訪問當年的街坊做口述歷史時,街坊仍然記得這位當年的「小妹妹」,可見這種令人深刻的社區情懷。 皇都戲院鬧鬼 吳表示,最希望日後能延續這種社區情懷,而非以博物館式展覽當年的物品。 她期望經活化後,能重現戲院以往的各條路線,讓大眾親身感受當年的氛圍,經歷時光倒流到50年前。 筆者的外公從小就灌輸一個要練好一手字的概念給筆者,因此從小就喜歡美麗的繁體字。 皇都戲院鬧鬼2023 香港的特色有很多,如果要筆者選一個屬於香港的手信,大概不會是曲奇餅(老婆餅都可以考慮一下),而是香港的文字。 走在街上,即使霓虹燈已開始買少見少,但仍然會見到一個又一個招牌;仔細研究一下,會發現其實每個招牌都用上不同的文字,而即使皇都戲院大廈清拆在即,都仍然堅持留守到最後一刻的,有「京華招牌」。
皇都戲院鬧鬼: 昔日皇都戲院的售票處、戲票
他過去光顧皇都的次數不多,所餘記憶有限,最深印象是五十年代上海人自成一角,舞廳林立,燈紅酒綠,以致北角被稱為「小上海」,後來上海人減少,變成福建人聚居,盡見香港地發展的縮影。 (吳楚勤攝)璇宮建於戰後戲院業剛復甦的年代,初期曾大放異彩,主要放映首輪西片,成為普羅大眾的主要娛樂節目,開幕首映Just For You,中文戲名特意翻譯為《高歌艷舞樂璇宮》,別有一番心思。 戲院在1995年經歷了一場大火,浴火重開,生意大不如前,其實早在21年前,已經結束營業,若非新世界發展就大廈申請強拍,恐怕時間會繼續做歲月神偷,一抹抹的盜去人們的回憶。 除了親歷其境感受皇都戲院和歷史的變遷外,這次你更可用耳朵去聽。 資深音樂人黃志淙分享他眼中當年的潮人集中地 ── 皇都商場內「偉倫唱片」的回憶,親訂見證香港音樂潮流更替的歌曲清單,可於 KKBOX 皇都戲院鬧鬼2023 試聽——種種新與舊的碰撞,均為歷史建築注入了年輕活力,令人更期待戲院復修後的面貌。
1960年2月皇都戲院首度公演粵劇 -- 麥炳榮、鳳凰女領導的大龍鳳劇團於此上演《雙龍丹鳳霸皇都》。 戲園與戲院結合,演粵劇與放電影的場地二合為一,是舊式香港戲院的特色。 1978年開業的坪洲戲院,見證早期坪洲島上的工業發展,可惜島上人口只有數千人,不足以維持戲院經營,至1987年無奈結業,荒廢多年引來不少大膽之士到戲院探險。 1965年開業的國都戲院,位於英皇道及大強街交界,1995年結業後重建為國都廣場,從舊報章報道可以看出當時開幕有幾大陣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