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海上撒灰地點6大優點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海上撒灰地點

如申請獲得批准,必須在食環署指定的時間、日期和地點將先人骨灰撒海。 特區政府致力推廣綠色殯葬,鼓勵市民在紀念花園或海上撒放先人骨灰,可是海上撒灰不及前者普遍選擇,按2022年的數據,食環署於去年分別處理1,012宗海上撒灰個案及8,437宗紀念花園撒灰個案。 兩者的個案數字有明顯的差別,主要是由於市民對於海上撒灰服務的相關安排認識不足,與墓園或骨灰龕設施相比,海上撒灰被視為一種不太有形式的殯葬方式。 為鼓勵市民選用環保葬儀,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設有十三個紀念花園及在指定香港水域為市民提供免費撒灰服務,供市民處理離世者的骨灰。 這些環保葬儀方式可持續發展,亦符合圓滿人生和回歸自然的信念。

海上撒灰地點

相關部門亦未有發現實施海上撒灰後,對附近環境構成顯著的影響。 (三)現時,市民除可免費使用食環署提供的渡輪服務外,亦可自行安排船隻出海撒灰,但事前須經食環署審批申請。 食環署對海上撒灰有嚴格規定,經徵詢相關部門後,制訂批核條件,涵蓋撒灰的指定地點和時間,以及撒灰時應遵守的事項。

海上撒灰地點: 骨灰的處理

食環署一般可於收到已填妥申請表格日期起計的五個工作天內批核,而申請人或獲其授權人士可選擇由遞交申請表當日起計十個星期內的任何一次指定渡輪服務。 以下為今日(五月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黃容根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的答覆:問題:  近年,有市民選擇以海上撒灰(下稱海葬)的方式處理先人骨灰,而食物環境衞生署亦在本港設立數個指定的海葬地點供市民合法地撒放骨灰。 可是,部分地點接近東龍洲海魚養殖區,漁民擔心骨灰和祭品有機會流向漁民的海魚養殖區及捕魚區,污染海產,影響市民的健康。 海上撒灰地點 答覆:代主席女土:  政府鼓勵市民將先人骨灰撒海或撒放在紀念花園,這樣做不但可推動以更可持續方式處理先人骨灰,亦符合部分人士的期望,讓他們可選擇回歸自然的殯葬方法。

申請人或獲授權人士可到任何一間「 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辦理申請。 如以電子表格、郵寄或傳真方式遞交申請,食環署接獲表格後將聯絡申請人,安排免費渡輪服務(如適用)及遞交「領取骨灰許 可證」正本。 另外,市民進行海上撒灰或海上追思活動時,往往需要由食環署安排渡輪,近年相關服務需求顯著上升,可是該服務配套卻未能應付增長。

海上撒灰地點: 紀念花園撒灰

鑑於越來越多巿民選擇使用較環保的方式處理先人骨灰,讓先人安息於大自然懷抱,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決定於二○一二年一月十四日開始,提升「海上撒灰渡輪服務」,僱用可接載多於三百名乘客的較大型的渡輪,免費接載巿民進行骨灰撒海儀式。 食環署會在每星期六上午,安排渡船從西灣河公眾碼頭出發,前往東龍洲以東海域(見附圖於附件),讓巿民在該處進行撒灰儀式。 渡船服務每次可接載不多於十位申請者,而每位申請人可帶同最多七名家庭成員及親友出席儀式。

船上亦有食環署專人協助家屬提供開設網上悼念網頁的服務,日後家屬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追憶及悼念先人。 由於市民對免費渡輪撒灰服務反應良好,食環署進一步增加渡輪班次至每周六(公眾假期除外)出發。 渡輪服務於指定日期上午九時由北角東渡輪碼頭出發,前往西博寮海峽以南或東龍洲以東海域,每次可接載二十五名申請人,而每位申請人可攜同十名家人或親友出席儀式。 過去數年選擇海上撒灰的人數增長達五倍,由二○○七年的一百六十宗申請,飆升至二○一五年的超過八百宗。

海上撒灰地點: 海上撒灰

此外,申請人亦可開啟電子表格eFEHB 219並填寫全部所需資料,然後在網上提交。 參觀人士必須於參觀當日上午8時30分前到達北角東渡輪碼頭登記,逾時不候。 現時,各紀念花園牌匾的指定尺寸為150毫米(闊) X 55毫米(高)。 紀念牌匾的右下角,按個別場地的規定,需要刻上食環署為每個紀念匾位所訂的編號(例:A028),而每個字須清晰可見。 食環署於2023年清明節期間舉辦的5個免費海上追思活動(分別於3月19日、24日、4月2日、14日及30日)已完滿舉行。

海上撒灰地點

本局現就議員提出的三個問題回覆如下:(一)人類骨灰在火化過程中經約攝氏850度的極高溫處理後,餘下的主要成分為無機化合物磷和鈣,不會引起病原體,因此不會危害人類及海產的健康。 所以,即使海產曾接觸骨灰,食用這些海產亦不會對人類構成不良影響,當中不涉及公共衞生問題。 (二)現時,本港共有三個指定地點,包括塔門以東、東龍洲以東及西博寮海峽以南海域供海上撒灰。 在選定上述地點前,相關政府部門,包括海事處、環境保護署、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等,已詳細考慮及評估各方面的因素,務求盡量減輕對附近環境,包括海魚養殖區的影響。 食環署作為執行部門,一直密切留意海上撒灰的運作情況,有需要時會作出檢討。 食環署自二○一一年一月底起,因東龍洲以東海域在冬季海浪較大,故只於夏季(即每年四月至九月)才前往該處撒灰。

海上撒灰地點: 免費海上撒灰服務介紹

現時大部分家屬使用食環署提供的免費渡輪服務,亦有部分家屬自行安排船隻出海。 海上撒灰地點 除免費渡輪撒灰服務外,自二○一四年清明節,食環署亦於每年的春秋二祭前後安排免費紀念航程,邀請及接載曾使用免費海上撒灰服務的人士,前往有關的指定海域悼念先人。 填妥的申請表格須於擬撒灰日期前最少十天送達食環署香港或九龍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

  • 申請人可親自或委託授權人提出申請, 把填妥的申請表格連同「領取骨灰許可證」正本親身遞交往上述辦事處。
  • 這些環保葬儀方式可持續發展,亦符合圓滿人生和回歸自然的信念。
  • 食環署對海上撒灰有嚴格規定,經徵詢相關部門後,制訂批核條件,涵蓋撒灰的指定地點和時間,以及撒灰時應遵守的事項。
  • 巿民在渡船上可進行簡單悼念儀式,惟不可製造滋擾或妨礙他人的行為或活動。

近年香港由於缺乏骨灰位,開始出現各種不同的葬禮方式,世界各地推廣綠色殯葬,提倡節約、環保和回歸大自然的身後處理方法。 有句說話是「塵歸塵、土歸土」,意指生命從大自然而來,死後得回歸大自然。 把骨灰直接埋在樹林中、把骨灰直接撒放大海中或草地上等等的自然葬,正體驗生死如一的觀念。 市民除可把火化後的骨灰安放在私人或公眾骨灰安置所外,亦可選擇撒放在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轄下9個骨灰安置所內的13個紀念花園。

海上撒灰地點: 每位申請人可攜同七名家人 或親友出席儀式,如有需要, 申請時可向食物環境衞生署 提出增加參加儀式的人數。 渡輪上有專業禮儀師協助家屬 親友進行悼念儀式,亦備有 設施方便進行不同宗教儀式。 儀式後,家屬親友可以撒放 鮮花瓣,讓花香陪伴先人骨灰 回歸自然。

透過參與綠色殯葬推廣活動,他們清楚了解海上撒灰這種殯葬方式,決定在離世後讓骨灰撒放到海上,並計劃清楚向家人交代自己的意願。 他們不怕忌諱地談論自己的死亡,主動認識殯葬事宜,為自己作一個合適的決定,我們應該大力支持這種做法。 巿民在渡船上可進行簡單悼念儀式,惟不可製造滋擾或妨礙他人的行為或活動。 此外,申請人在繳付所需行政費(港幣90元)後,亦可為合乎資格的先人在其撒放骨灰的紀念花園匾牆上裝置牌匾紀念先人,牌匾上可以展示先人的照片。 此外,申請人在繳付所需行政費後,亦可為先人在其撒放骨灰的紀念花園匾牆上安裝牌匾紀念先人,牌匾上可以展示先人的照片。 「海上撤灰」(下稱 「海葬」) 即是將亡者火化之骨灰再處理(研磨)後用「水溶性膠袋」盛裝,當船行駛至香港水域內指定的範圍,由家屬先對先行者告別祈福,再將骨灰伴隨鮮花及花瓣拋灑入海,於眾人默禱下目送沉入海中。

下一次活動將於2023年重陽節期間舉行,有關詳情將於2023年8月公佈。 如參觀當日上午7時或之後,香港天文台懸掛任何颱風信號、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當日的所有行程將會取消。

海上撒灰地點: 海上撒灰 我在子女的陪同下,把丈夫的骨灰徐徐撒放大海。 我的丈夫愛海,所以他選擇離開後回歸大海。 丈夫生前知道食物環境衞生署提供海上撒灰服務, 覺得十分適合自己,特別囑咐我們在他身故後 要把他的骨灰撒入大海。把丈夫的骨灰撒進海中, 就像讓他回家。

申請人亦可傳真或郵寄申請表格往上述辦事處,或於網上填寫電子表格及遞交申請,食物環境衞生署在接獲表格後將聯絡申請人及安排申請人遞交「領取骨灰許可證」正本。 過去數年選擇海上撒灰的人數增長達五倍,由二○○七年的一百六十宗申請,飆升至二○二二年的超過一千宗。 根據現行的做法,龕位甚少循環再用,長久而言對我們有限的土地資源所帶來的累積壓力比陽宅更甚,因為陽宅始終會由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循環使用。 海上撒灰地點 因此,依靠新骨灰龕位的供應來處理骨灰,長遠而言並非可持續的方法。 市民除可把火化後的人類骨灰安放在私人或政府墳場的骨灰安置所、或撒放在本署紀念花園等之外,在取得食物環境衞生署的批淮,亦可把人類骨灰撒放在本港海域內。

海上撒灰地點

按現時申請個案中,大約在喪禮完成後兩個多月,才獲得安排進行海上撒灰儀式,等候時間略長;至於海上追思活動,名額亦有限,以先到先得方式分配名額,在清明節及重陽節期間經常額滿,市民進行海上追思也並非那麼容易。 市民除可把火化後的人類骨灰安放在私人或政府墳場的骨灰安置所、或撒放在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紀念花園等之外,在取得食環署的批淮,亦可把人類骨灰撒放在本港海域的三個指定地點內。 有效推廣綠色殯葬,特別是海上撒灰服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例如互動教育、創新宣傳及持份者合作等。 在傳統的方式上加添更多創新元素,以及引入公私營合作模式,可令海上撒灰成為一個具代表性、方便及可持續發展的方式。 當局正全面檢討綠色殯葬策略,並正在進行廣泛的公眾諮詢工作,期望相關建議能夠有效提升市民對綠色殯葬的了解和支持。

海上撒灰地點: 相關內容

使用更大型的渡輪,可為市民提供更安穩的航程及舒適的環境,亦可提供更寬敞的場地,讓家屬進行悼念儀式。 渡輪上有專業禮儀師協助家屬親友進行悼念儀式,亦備有設施方便進行不同宗教儀式。 海上撒灰地點2023 儀式後,家屬親友可以撒放鮮花瓣,讓花香陪伴先人骨灰回歸自然。

海上撒灰地點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在二○一一年處理了約660宗把先人骨灰撒海的申請,佔全年火化個案的1.7%。 除香港及內地外,其他海外地區,例如韓國及台灣,亦有採用骨灰撒海的殯葬方法。 這種方式不僅符合環保原則,更可為有限的資源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亦為市民提供多一種選擇。 食環署自二○一○年一月起提供免費渡輪服務,以進一步鼓勵巿民將先人骨灰撒海,並由二○一二年一月中起採用較大型渡輪提供服務,使航程更為舒適和安穩。

海上撒灰地點: 綠色殯葬-海上撒灰服務

一對老夫婦大清早到北角東渡輪碼頭集合,旁人以為他們正準備出海尋樂,其實他們是去參觀由食物環境衞生署所安排的海上撒灰活動。 他們在渡輪上細心聽着食環署職員介紹海上撒灰安排、參觀相關設施、觀看整個流程,期間也積極發問。 由於傳統土葬佔地,骨灰龕位亦甚少循環再用,讓可供土葬用的墓地或骨灰龕場資源越來越少,長久而言對有限的土地資源所帶來的累積壓力比陽宅更甚。 因此,政府推行綠色殯葬作為一種更環保及可持續處理先人骨灰的方式。 火化後的骨灰安放在私人或政府墳場的骨灰安置所、或撒放在本署紀念花園等之外,在取得食物環境衞生署的批淮,亦可把骨灰撒放在本港海域內。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於 2010 年 1 月 23 日開始提供免費渡船服務,方便巿民將先人骨灰撒海。

海上撒灰地點

大部分市民皆使用食環署所提供的免費渡輪,前往指定海域地點進行儀式,亦有小部分市民自費安排船隻出海進行。 自 2007 年 7 月起,食環署推行新的申請程序,方便市民在指定海域 ( 即東龍洲以東、塔門以東及西博寮海峽以南 ) 撒放先人骨灰。 有關申請數目在過去三年有顯著增長,從 2007 年的 160 宗增加至 2009 年的 279 宗,顯見市民已開始接納這種環保的方式處理先人骨灰。 然而,目前只有少數非政府機構及私營公司提供渡船服務供此用途,為推廣海上撒灰的風氣,食環署決定推出此項服務,方便市民。 市民可以向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申請自行安排船隻把先人的骨灰撒在香港水域內3個指定的範圍,包括塔門以東[1]、東龍洲以東[2] 及 西博寮海峽以南[3]。

海上撒灰地點: 申請安裝紀念牌匾

要令綠色殯葬獲公眾接納為處理先人骨灰的首選方式,我們明白過程需時。 申請人可親自或委託授權人提出申請, 把填妥的申請表格連同「領取骨灰許可證」正本親身遞交往上述辦事處。 海上撒灰地點 參觀時,食環署會安排專人作簡介,唯參觀人士必須保持安靜,切勿拍攝先人骨灰撒放過程,以及避免對使用撒灰服務人士造成滋擾。 為提升市民對海上撒灰服務的認識,食環署現於每月安排一日(星期六)提供有限名額予市民報名參觀海上撒灰渡輪服務,費用全免。

海上撒灰地點

有關條件清楚訂明申請人只可於核准地點將先人骨灰及少量鮮花花瓣撒海,而不可將食物、祭品或其他物品拋下海中,並規定如核准地點有漁船等其他船隻,須遠離這些船隻才撒放骨灰。 發出批准後,食環署會通知相關政府部門,包括海事處、漁護署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等,使這些部門可按其職權作適當監管及按情況採取適當執法行動。 海上撒灰地點 多年來,海上撒灰的申請個案有持續增長,由2007年的160宗,上升至2022年的超過1,000宗。 海上撒灰地點2023 申請人如以電子表格、郵寄或傳真方式遞交申請,食環署職員在約見申請人時,申請人須提供有關文件正本以供核實。

海上撒灰地點: 海上撒灰免費海上追思活動

申請人必須攜帶已填妥的申請表格、先人之「領取骨灰許可證」正本〔此項不適用於仍存放在政府火葬場內的骨灰。 海上撒灰地點2023 〕及先人香港身分證明文件副本,在擬撒灰的日期前最少十四日親自前往食環署位於紅磡或跑馬地的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辦理申請手續,以及作出聲明,表示願意承擔因撒放骨灰所引起的一切法律責任或相關事宜。 申請人如以電子表格、郵寄或傳真方式遞交申請 ,本署職員在約見申請人時,申請人須提供有關文件正本以供核實。 海上撒灰地點2023 海上撒灰是指將逝者火化後的骨灰撒在海上,一般是由家人或朋友進行,屬於一種殯葬的儀式。 市民選擇為先人進行海上撒灰,必須先向食環署申請,並得到批准,才可以把骨灰撒放在本港海域的3個指定地點。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