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年樓價10大優勢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年樓價

踏入70年代,香港社會剛經歷六七暴動,巿民需要休生養息,港英政府推出多項穩定民心的政策,包括十年房屋計劃,為180萬香港巿民提供合理居住環境的公共房屋單位,同時推出首期居屋。 經濟方面,1973年爆發股災,股巿從高位累跌逾九成,不少股民傾家蕩產,樓巿小跌大漲,到70年代末,樓價已較60年代末大幅飆升約10倍,上車盤由約1萬元升至10萬元起,應驗了「買磚頭、無得輸」的民間智慧。 事實上,住宅樓市價在去年10月股崩後雖曾下降8%,但踏入88年以來,卻以急速步伐回升。 年樓價2023 以黃埔花園為例,今年1月下旬推出的樓盤維持在股崩減價後的水平,平均的售價為1,074元/呎;但在2月初新樓盤再度推出時,售價已達1,130元/呎;在短短兩週內,樓價升幅達5%。 最受地產界矚目的是沙田蔚景園,在3月下旬推出時最高售價竟達1,351元/呎,平均售價1,193元/呎。

年樓價

禮頓道的例子未能以同一舖位作比對,但以附近建築面積差不多的舖位對一簡單對比,禮頓道地下舖位的平均呎價,由1972年的505港元升至今天的45,801港元,升幅達8,969%。 以上的數據雖具參考價值,卻欠缺前瞻性,讀者只能自行分析過去數據,判斷香港樓價的未來趨勢。 如果你是行家,想知道其他行家對樓市前景的想法,並統計成一個針對未來樓價、成交量和租金預期的數字,你可考慮訂閱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與千居聯辦的樓市調查。 展望2023年樓價走勢,相信通關效應尚待發揮,海內外資金將陸續入市,加上引入高端人才計劃支持下,對樓市有顯著的支持作用。

年樓價: 【樓奴】70年代樓價狂升10倍 政府首推居屋 64折開賣11萬元起

然而,一如以往,其政府執行能力成疑,例如土地大辯論報告出爐前,已率先宣布「明日大嶼」計劃,希望於大嶼山東部填海造地近1,700公頃,被廣泛批評借諮詢「過橋」,遭公眾廣泛質疑。 年樓價 再者,能更快解決土地供應的的選項如收回棕地、新界農地等,她未見積極考慮,予人避難取易之觀感。 林鄭月娥主打民生議題上台,曾教社會有所期許,如社會倡議多時的過渡性房屋,前任梁振英均對之嗤之以鼻,但林鄭甫上台就准許有關項目,作風的確教人耳目一新。 梁振英任內強調「土地問題」,雖重新重視開拓土地供應,惟未敢撼動土地亂局背後的既得利益結構。

  • 1975年底開始,房地產市場續漸回升,港府1976年開始地鐵修建計劃,提升了城市土地價值。
  • 惟E類單位樓價指數仍較5月份的310.8點低,而且近3個月以來,該類單位的成交量皆不足20宗,顯示豪宅市場未完全復甦。
  • 十年前在任的曾蔭權可謂土地及房屋問題的始作俑者,任內雖然帶本港樓市走出沙士陰霾,打造自由經濟欣欣向榮的虛象,代價卻是大幅減少興建公營房屋,其中一例正是煞停居屋興建,一手摧毀房屋階梯,直至2011年才決定復建。
  •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去年全年住宅買賣合約宗數有74,297宗,按年上升24%。
  • 該批單位實用面積介乎972至4,263平方呎,合共面積多達8,253平方呎,即意向呎價高達約15.75萬元,將挑戰亞洲樓王寶座。
  • 今年官方樓價指數按月下跌約1.14%,報388.9點,為11個月以來新低。
  • 更甚者,政府改作出售的綠置居單位為面積有限的插針樓,打擊購買意慾,去年更疑似有「滯銷」的現象,可想而知要釋出現有公屋單位難度不低。

2012年12月21日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凱旋門摩天閣68樓A室,面積3,465方呎,由陳麗芬及黃富燦聯合以2.18億元購入,呎價高達62,915元,刷西九龍樓價新高。 陳永傑預料,在樓市「辣招」下,相信樓價難以大跌,只會有序回軟,預計下月樓價指數繼續在加息及疫情夾擊下繼續尋底。 此外,加息因素令新盤開價較低,短期內繼續與二手盤競爭,一手盤在市場上有較大吸引力,樓價也相對硬淨,二手樓價繼續受壓。 陳海潮續指,倘若8月份樓價再跌1.5%,料回落至370.5點左右,將創自2019年3月以來的41個月(即接近3年半)新低。

年樓價: 香港樓市2022|未來走向仍待觀望

2017年2月中旨,豐景園一個中層、實用面積397平方呎的單位,以425萬沽出,創下該屋苑兩房樓價新高。 樓價經整固後,踏入97年再出現「瘋狂升幅」,一年上升了46.2點,達163.1點,升幅達四成。 到此歷史高位後才真正出現大跌市,一直跌了六年,直至03年的低位61.6點,六年間跌了六成。

戴德梁行早前發表2022年第三季住宅市場回顧及展望,該行稱,本港疫情持續反覆,加上外圍經濟不穩伴隨加息周期,令部分買家轉趨審慎觀望,樓價面臨下行壓力。 本季住宅物業成交放緩,料全季數字按季下調22%至約11,600宗。 差估署今日公布今年6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49點,較5月的350.9點再跌0.54%,連跌兩個月,創近4個月低位。 今年樓價次季共跌0.94%,而上半年則仍升4.27%,終止過去連續3個「半年度」的跌勢;若與2021年9月的歷史高位398.1點比較,樓價累積跌幅達12.33%。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樓價在首季上衝後,在次季及第3季整固,預料第4季在利好因素支撐下可拗腰回升,全年樓價保守看升6%。

年樓價: 樓市大事件

1975年底開始,房地產市場續漸回升,港府1976年開始地鐵修建計劃,提升了城市土地價值。 至1978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解決二百多萬基層市民的自置居所需要。 年樓價2023 1977至1979年兩年間,香港人口由450萬人急增至500萬人,樓宇出現供不應求,屯門、沙田、葵涌等香港新市鎮逐步成型,分散市區香港島及九龍區擠迫的人口密度。 因此港英政府出於人道與社會安定,於1950年成立香港模範屋宇會,由政府撥地,為低收入居民提供廉租房屋,興建之屋苑有模範邨,而於1954年開始大量興建徙置區,後來的徙置屋邨是香港公共房屋的前身。 當時,香港除了貿易外,輕工業漸漸崛起,而大量從內地來港的貧窮移民便成為了工廠工人,徙置區可以視作等同於工人宿舍,降低工廠的成本,更有助於香港的出口,其實就是一種補貼出品。

在《資本雜誌》第22期(1989年9月15日),本刊首次出現樓盤廣告,兩版廣告均為南豐發展有限公司的住宅和工業大廈廣告。 左版位於屯門的豐景園,每呎售價519元起,每個單位平均23萬元起。 從這則廣告看到當年買樓首期僅付一成,二十年分期,臨時訂金亦只是一萬元,與今天比較,確有天壤之別。 值得留意的是,無論是樓價或租金,也要考慮本港自2020年起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以至2019年社會運動的事件的影響。 另外,影響個別地區、屋苑樓價因素眾多,差估署指數未必能完全反映。

年樓價: 香港樓市2022|戴德梁行︰第三季樓市交投續跌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其中,上車盤及細價盤調整幅度較爲明顯,而豪宅市場業主普遍持貨能力較高,故樓價波幅亦相對較少。 整體樓市持續下滑,不過九龍站上蓋屋苑卻罕有錄得呎價創新高個案。 市場消息透露,九龍站漾日居一伙極高層複式戶以約5,870萬元沽出,成交呎價約3.65萬元,創屋苑呎價新高紀錄。

年樓價

【香港樓市2022】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私人住宅樓價指數雖然累升3.3%,但近3個月持續下跌。 踏入香港樓市2022年1月,二手市場湧現移民盤、減價盤,樓市是否開始轉勢? 近期二手市場湧現減價盤,不少準買家都會趁此執平貨,綜合多位專家教路,執平貨要留意九大要點。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香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自2021年9月創下398.1點的歷史新高後,受到疫情和美國啟動縮減買債等因素影響下,連續4個月下跌,但2021年全年累計仍升3.3%,連續13年上漲。 年樓價2023 今年官方樓價指數按月下跌約1.14%,報388.9點,為11個月以來新低。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息口、新盤及疫情夾擊之下,二手私宅樓價拾級而下,持續尋底。

年樓價: 香港樓價再貴絕全球|置業要不吃不喝23.2年

當年順緻苑一個面積663呎的單位,估價約17萬元,以64折發售僅11萬元,而面積較小的單位售價更低。 王兆麒預計,香港主要銀行在未來一兩個月內有機會上調最優惠利率,部分上車人士或會因加息而不能通過銀行壓力測試,影響短期住宅成交量,但料對市場整體購買力及樓價影響不大。 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去年1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32.5,按月跌2%,跌幅較去年11月收窄1.2個百分點。 該行指,短期內,置業人士難免面對不少風險因素,例如息口上升、經濟不明朗等,使樓市走向存在不穩定性。

  • 梁振英任內積極檢視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GIC)的用途,希望可藉此找出可利用作住宅發展的土地。
  • 由於居住環境惡劣及嚴重短缺,成為當時香港社會最嚴峻的一個問題。
  • 以單位面積劃分,5類單位面積中有4類樓價指數下跌,當中以B類單位(面積431至752平方呎)跌幅最大,指數報364.4,較6月份下滑2.15%;其次為A類單位(431平方呎以下),指數較6月份跌1.31%。
  • 當年的文章形容樓市已進入「瘋狂」狀態,部份樓盤超過1981年高峰的每呎1,300元水平。
  • 到了3月尾新盤繼續推出時,蔚景園的售價上升到1,401元/呎,平均每呎達1,260元,直迫81年的樓價高峯。
  • 但若政府放寬隔離措施及進一步落實通關安排,相信能為市場打下強心針,亦期望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對樓市的著墨能為住宅市場帶來正面信息。
  • 這份調查是香港樓市走勢的月度指引,分析了住宅市場前線行家對樓市的信心指數,除了回顧過去樓市變化,更會根據行家的預測,統整成對樓市未來 1 個月、3 個月、1 年至 5 年的預期,令你能更快掌握行情,了解香港樓價走勢。

項目於2005年開始預售樓花,其間引起個別單位呎價3萬港元的新聞,到2006年1月落成入伙。 項目由新鴻基工程有限公司擔任建築師,總承建商為新輝建築(新鴻基集團旗下機構[1])其名字與世界各地的凱旋門無直接關係,只是參考巴黎凱旋門的外形概念而得名,事實上是由4幢住宅大廈組成的一個像拱門的建築。 因為英國人將香港設為了自由貿易港,英國人無法從貿易中徵稅,但建設香港又需要資金,但香港卻土地貧瘠而且缺乏自然資源,而英國政府又不願運錢過來,那麼政府唯一可以做的,也是唯一擁有的就只有土地。 年樓價 閱讀這些搜自民間的歷史資料,其中一個關注點就是過去的價格資料。

年樓價: 樓市轉角?分析10年樓價、租金走勢 揭一時間成樓市轉勢關鍵點

這還不止,正如股市崩潰前那樣,市場人士普遍預期終會突破4,000點關口,地產界正樂觀地預測住宅樓市不久會邁向1,500元/呎、1,800元/呎,甚至2,000元/呎的水平。 雖然樓價連跌3個月,但地產代理不認為香港樓市2022轉勢。 香港置業研究部董事王品弟指出,臨近年底,樓市通常回軟,但去年全年樓價仍上升,買賣合約宗數亦按年增加,近日新盤映築再開售,銷售成績仍理想,故不代表樓市轉勢。 年樓價2023 加上,在中英協議限制了在過渡期內政府每年的賣地數量,每年限賣地50公頃,土地供應有限造就了樓宇供應不足。 而內地經濟進一步對外開放,不少港商將生產基地遷入內地,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港人開廠大賺後將資金投入樓市。 因此,基於有關因素,為86年以後樓價打下了10多年升市基礎。

年樓價

始終離港後才沽貨有機會被當地國家徵收重稅,令有意移民的港人有較大出貨意欲,亦提供了議價空間。 特首李家超在十月《施政報告》,提及本港過去一年有14萬人口流失,其後還透過「先付後退」印花稅的模式,希望吸引海外專才購買力來補足每況愈下的樓市,當然成效還有待觀望。 年樓價2023 一開始原本人人一面倒看好的,怎料年尾卻是倒跌收場,不單令人感受到樓市落差,也逐步見證見頂回落的步伐。

年樓價: 樓市成交個案(4)大埔頌雅苑3房居二價355萬沽

至於租金走勢,上半年租金指數累升3.19%,料第3季傳統旺季力挺下,租金可再升4%,而承接專才來港龐大的租住房屋需求,料第4季租金持續受惠再升2%,全年租金累積升幅料達9.5%,勢跑贏樓價升幅。 年樓價2023 至於右下面位於半山干德道豪宅慧明苑,當年開售呎價約1,226元起,每個單位平均售價約180萬元,對於當年一般市民而言,已屬天價。 去年中,慧明苑一個高層單位,實用面積1,114呎,以2,365萬元易手,折合平均實用呎價2,1230元。 事實上,今年地產市道能否進一步改善,很大程度取決於利率是否能夠維持低水平。 如果港府維持不惜以負利率來拱衛聯繫利率的決心,今年內人為壓低利率的情況相信會持續,購置物業的成本既輕,需求自然不可低估。 由此觀之,在股市大傷元氣後的地產市道,整體將趨向平穩,惟個別物業可能有較佳的表現。

年樓價

1970年代是香港的地產狂潮年代,香港的華資巨頭,現時的香港四大地產商等便是由此起家,如華人首富李嘉誠,他在1958年轉型投資地產,1971年成立長江實業,1972年於香港交易所上市。 同年,當時的香港總督麥理浩制定了「十年建屋計劃」政策,要在1973年至1982年的十年期間,為180萬香港基層居民提供公共房屋單位。 1974年,石油危機導致香港股市暴跌,地產業全面調整,香港樓價下跌了三至四成。

年樓價: 問題

本港6月樓價指數按月跌幅收窄至逾0.5%,連跌兩個月,創4個月新低;至於上半年樓價累計升約4.3%。 以分區計,港島和九龍區樓價率先跌穿2019年低位,港島CCL_Mass低過其時2.50點或1.42%;九龍CCL_Mass則低2.23點或1.35%。 新界東及新界西樓價相對穏定,指數離低位仍分別有約5%距離。 對沖基金GROW思睿首席經濟學家洪灝發表報告指,人民幣走軟顯示全球經濟基本面弱化,市場風險若隱若現。

年尾代理行高調宣布,若政府堅拒撤辣,後市跌勢難估,亦警告會大幅關閉代理行,跟年初的樂觀取態南轅北轍。 年樓價2023 最終,七月塵埃落定,李家超成為第六任行政長官,對房屋問題承諾用「提速、提效、提量」為目的,加快造地建屋速度。 林鄭卸任前,樓價已較高位回落半成,但如此跌勢,在李家超上場後一直未跌停,直至年尾為止,累計跌幅達超過15%。 過去十年樓價要倒跌收場的年份,就只有2020年一次,但當年也僅微跌1%。

年樓價: 樓市成交個案(1)換樓客購將軍澳中心3房戶

種種現象均指向市民對可負擔房屋的殷切需求,十年來公營房屋卻供應疲弱,公屋申請宗數由2010年14.5萬宗飆升至今年25.7萬宗,輪候時間由2年倍增至5.4年。 而首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推出了“八萬五建屋計劃”,遇上亞洲金融危機,香港地產市道受到重創,中產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當他變成負資產,整個社會的經濟便無法維持,所以原本為解決目標的高地價政策成為了唯一的救星。 2002年,政府推出「孫九招」,不再興建新的居者有其屋住宅,並減少供應。 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樓價一度下調約30%,但為時短,不足兩季。

年樓價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