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荃灣德士古道5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荃灣德士古道

青山公路以北的一段德士古道屬後期興建,於1981年3月31日通車,現作德士古道北(英語:Texaco Road North),而德士古道與青山公路交匯的德士古交匯處(英語:Texaco Interchange)也於同日啓用。 青山公路以南呈東北-西南走向的一段德士古道為荃灣區及葵青區的分界綫,而德士古道也是荃灣路一期及二期的分界。 拓展署在進行德士古道第二階段改善工程時,預先在荃青交匯處青荃路最東北位置建造了一段約300米的天橋路段及接駁口,以便日後第三階段工程接駁擬建的南行天橋,而該天橋路段及接駁口於1995年完工[13],相關工程耗資580萬港元[28][29]。 1999年,運輸局經檢討荃灣區的交通流量變化後,認為在9號幹線通車後,重型車輛會改行該幹線,以致德士古道天橋的交通流量不會大幅增長,並因此決定擱置第三階段工程。 拓展署和運輸署在2000年6月向葵青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匯報有關決定,而拓展署亦在同年11月向荃灣區議會匯報有關決定。 其後,荃灣區的填海計劃因為《保護海港條例》而被取消,以致該區的交通流量增長較預期低。

荃灣德士古道

大廈樓高23層,建築面積約為50萬平方呎,單位面積約為2,475平方呎至4,276平方呎。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表示,由於此地原先為礦石場,故政府會考慮加設一處專門作紀念用途的地方,又指當局會積極考慮於建設露天劇場時加裝擋雨板,為市民提供更方便舒適的用地。 消防處高級救護主任廖基業指出,22名傷者當中,4人傷勢較重,主要在頭部或盆骨附近位置受傷,但無生命危險;餘下18人輕傷,主要是手腳擦傷。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荃灣德士古道: 主要巴士路線

德士古道斷橋的情況在申訴專員公署於2020年3月5日發佈的主動調查報告《閒置天橋和「斷橋」的問題》中作為個案之一被介紹[13]。 2021年2月,路政署向葵青區議會提交荃青交匯處改善工程文件,建議從楊屋道右轉、葵福路左轉及德士古道地面路段往青衣方向興建一條單向引道接駁至斷橋位,以方便車輛直接駛上青荃橋,減少荃青交匯處車流[31]。 荃灣德士古道2023 會議中,羅競成和潘志成提出“要求運輸署、路政署盡快落實重駁德士古道斷橋工程,以疏導青衣、荃灣的交通情況”的臨時動議,並獲得委員會一致通過[30]。 2021年2月,路政署向葵青區議會提交荃青交流道改善工程文件,建議從楊屋道右轉、葵福路左轉及德士古道地面路段往青衣方向興建一條單向匝道接駁至斷橋位,以方便車輛直接駛上青荃橋,減少荃青交流道車流[31]。 德士古道有一段未完成的行車天橋位於荃青交匯處青荃路的最東北位置,長度約為300米,當年建築費為580萬元[9]。 根據八十年代進行的《荃灣運輸研究》,預測德士古道及荃青交匯處日後將不足以應付荃灣新市鎮發展所帶來的交通需求,因此有需要制定德士古道及荃青交匯處不同階段的改善方案,在將來有需要時可分期實施。

荃灣德士古道

同年8月,時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兼荃灣區議員陳恒鑌稱他數年前已建議續建斷橋,但政府一直不予理會,直至2015年荃灣及葵青區議會與政府展開聯席會議,他再提議將斷橋接通德士古道地面,政府方敷衍地回應其,並批評如此完全不能接受[28]。 德士古道(英語:Texaco Road)是香港新界荃灣的一條道路,連接荃錦交匯處及馬頭壩道、永順街,並與荃青交匯處及青山公路交匯。 德士古道是荃灣首條區內道路[註 1],在1930年代修築,以方便德士古石油公司在鷓鴣灣海岬發展工業,後來於1959年進行重修。

荃灣德士古道: 香港大廈搜尋

工程完成後,德士古道設兩條闊24英尺的行車綫,其中1500英尺的路面改用碎石鋪築,兩條行車綫中間有闊6英尺的分隔帶,兩旁有闊13英尺的行人路[3]。 德士古道命名自舊「德士古」油庫[1],於1963年通車,以配合毗鄰荃灣市中心工業區的公屋大窩口邨發展。 工程完成後,德士古道設兩條闊24英尺的車道,其中1500英尺的路面改用碎石鋪築,二車道中間有闊6英尺的分隔帶,兩旁有闊13英尺的人行道[3]。 此外,介乎荃青交匯處至青山公路之間的一段德士古道建有分層行車天橋,跨越楊屋道/葵福路交界處及沙咀道。 消防處梨木樹消防局助理消防區長施冠富指出,消防在下午5時47分接報荃灣德士古道天橋有旅遊巴發生交通意外,消防處派出9輛消防車及15輛救護車輛,共68名消防及救護人員,在約5分鐘後到場,發現旅遊巴乘客已自行離開車廂,於是立即為他們處理傷勢。 警方於今日(16日)傍晚近6時接報,德士古道天橋向城門谷方向、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對開,一輛載有26名乘客的旅遊巴「自炒」翻側,22人受傷,年齡介乎20至70歲,分別送往瑪嘉烈、仁濟及明愛醫院救治,其中4人傷勢較重。

荃灣德士古道

第二階段主要是建造荃青交匯處及一段預留天橋的工程[9],於1992年4月展開[11],於1995年落成[12]。 拓展署在進行德士古道第二階段改善工程時,預先在荃青交匯處青荃路最東北位置建造了一段約300米的天橋路段及接駁口,以便日後第三階段工程接駁擬建的南行天橋,而該天橋路段及接駁口於1995年完工[13]。 惟在1999年,運輸局經檢討荃灣區的交通流量變化後,決定擱置第三階段工程。 拓展署在進行德士古道第二階段改善工程時,預先在荃青交流道青荃路最東北位置建造了一段約300公尺的天橋路段及接駁口,以便日後第三階段工程接駁擬建的南行天橋,而該天橋路段及接駁口於1995年完工[13],相關工程耗資580萬港元[28][29]。

荃灣德士古道: 方向

據了解,肇事旅遊巴為香港船廠有限公司的職員專車,主要負責接載公司員工由青衣公司到荃灣及太子港鐵站。 以下描述中,「上行」指德士古道由其與馬頭壩道和永順街的路口往荃錦交流道的方向或青山公路往古洞方向,「下行」則為兩者之反方向。 荃灣區的荃灣市中心@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3,238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82,253人。 主要街道包括沙咀道(荃灣市中心段)、青山公路 - 荃灣段(荃灣市中心段)、西樓角路(荃灣市中心段)、德士古道(荃灣市中心段)、大河道(荃灣市中心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尚翠苑,名逸居,荃錦中心,富麗花園,寶石大廈。

荃灣德士古道

德士古道始於其與馬頭壩道和永順街的路口,並向東南偏南走,與永德街交匯,其後稍微向東南偏東折,並分別設出口連接龍德街和荃青交流道。 德士古道其後向東北折,亦設出口連接荃青交流道,也設天橋連接青荃路。 德士古道北其後慢慢折向西北,並分別與國瑞路和城門道西段以僅限靠左入、靠左出(英語:Left-in/left-out)交流道交匯,而城門道東段隨後也匯入德士古道北。 德士古道設一條長700公尺的天橋,始於青荃橋匝道,終於德大徑附近[16]。 德士古道北其後慢慢折向西北,並分別與國瑞路和城門道西段以僅限靠左入、靠左出(英语:Left-in/left-out)交匯處交匯,而城門道東段隨後也匯入德士古道北。

荃灣德士古道: 荃灣區半月錄約116宗成交 上車客綠表價605萬元購寶石大廈3房戶

尚文苑(英語:Sheung Man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項目編號為KS21[1],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大窩口德士古道69號,鄰近荃灣市中心、大窩口邨及大窩口站,前身為房屋署職員宿舍。 屋苑已於2020年6月23日獲發入伙紙,並於同年7月交付[2],由房屋署總建築師(5)設計,並由關黃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詳細設計,安保工程有限公司負責承建。 整段德士古道及德士古道北皆位於荃灣區,惟呈東北-西南走向的一段德士古道也同時屬於葵青區,是荃灣、葵青兩區的分界[18]。 以下描述中,「上行」指德士古道由其與馬頭壩道和永順街的路口往荃錦交匯處的方向或青山公路往古洞方向,「下行」則為兩者之反方向。 以下描述中,“上行”指德士古道由其與馬頭壩道和永順街的路口往荃錦交匯處的方向或青山公路往古洞方向,“下行”則為兩者之反方向。

德士古道北近石圍角路一段原設出口通往石圍角路[17],該路段於1988年4月9日起永久封閉並修改道路走線,石圍角路西段盡頭改為連接蕙荃路而不再直通德士古道北。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於2002年7月向香港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建議禁止任何車輛在午夜12時至早上6時行駛德士古道天橋,以減低汽車噪音對附近民居的影響[21],但建議出爐後,隨即遭計程車和貨車等運輸業界強烈反對[22][23]。 其後經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通過後[24],德士古道天橋自2005年7月4日起實施交通管理計劃,劃定禁區,禁止專營公車在午夜12時至早上6時行駛該天橋[25],而德士古道北自國瑞路至荃錦交流道的一段則被納入低噪音路面試驗計劃[24]。 由於公車在駛經地面德士古道時發出的噪音會被鄰近大廈平台遮擋,公車經過時引致的最高交通噪音被減低至少5分貝[26]。 德士古道及德士古道北全長2.07公里[14],其中德士古道本身長1.52公里[15],而德士古道北則長550公尺[7]。

荃灣德士古道: 道路結構資訊

青荃橋及城門隧道(時稱“5號幹線”)通車後,德士古道的車流量日益增長,使德士古道難以負荷。 第二階段主要是建造荃青交流道及一段預留天橋的工程[9],於1992年4月展開[11],於1995年落成[12]。 拓展署在進行德士古道第二階段改善工程時,預先在荃青交流道青荃路最東北位置建造了一段約300公尺的天橋路段及接駁口,以便日後第三階段工程接駁擬建的南行天橋,而該天橋路段及接駁口於1995年完工[13]。 2017年6月15日,葵青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召開當年第三次會議,期間時任委員會主席徐曉杰及時任葵青區議員羅競成等人均提出應運用德士古道斷橋位置興建新天橋的意見。 會議中,羅競成和潘志成提出「要求運輸署、路政署盡快落實重駁德士古道斷橋工程,以疏導青衣、荃灣的交通情況」的臨時動議,並獲得委員會一致通過[30]。 後來,路政署將斷橋連接工程與荃灣路擴闊工程一併研究,而相關的勘測工作於2019年5月展開。

其後有拖車奉召到場吊起旅遊巴,查看有無人被壓住,幸最終證實無人被困。 後來再有多一部拖車到場,兩部拖車合力扶正旅遊巴,可見它其中一個後轆甩脫、「軚鈴」變形,車身有刮花痕迹。 車站位處的一段德士古道行車走向與德士古道整體相反,往九龍或青衣(車頭向東)的站位被九巴編為北行,往海濱花園或馬頭壩道(車頭向西)的站位被編為南行。

荃灣德士古道: 改善工程

不過,立法會工程界議員、委員會主席盧偉國及多名議員均質疑科大科研實驗大樓的1.76地積比限制過低,認為在本港土地短缺情況下應放寬,發展局表示會研究並檢視有關限制。 根據香港法例第374E章《道路交通(車輛登記及領牌)規例》,德士古道(馬頭壩道至荃青交流道一段除外)和德士古道北都容許新界計程車行駛[20]。 荃灣德士古道2023 作為荃灣新市鎮綜合發展計劃的其中一部分[4],德士古道於1981年3月31日上午11時正式延長到荃錦交流道,並設置「德士古交流道」以便青山公路的車輛進入德士古道,城門道與青山公路原有的路口在當日被封閉[5]。

巴士站鄰近金泰線廠有限公司、荃灣工業中心、京華工業貨倉大廈第二期、德士古道工業中心、荃灣駕駛考試中心、環宇海灣等。 荃灣德士古道 現場所見,旅遊巴翻側後橫亘路面,擋住兩條行車線,地下留下逾10米的煞車痕。 意外後旅遊巴部分乘客自行爬出車廂,在路邊等候救援,亦有人受傷躺臥在車廂內待救。

荃灣德士古道: 議員質疑科大科研樓地積比限制過低 盧偉國:點解唔可以起九層?

盧偉國表示可保留石礦場元素,提出在露天劇場加裝擋雨板,讓公眾活動舉辦時不用「望天打卦」。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問及會否申請「起高啲」以增加地積比,預留更多用地作日後擴建,直言「科大本部已經冇咩地可以用」。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表示,擬建新大樓的地積比達1.76,已用盡最高建八層的限制。

荃灣德士古道

荃灣路及青荃橋分別於1981年及1987年通車,再加上城門隧道在1990年啟用,來自象鼻山路與荃灣路,再取道德士古道及相關道路往返青衣的車流量日益增長,使德士古道難以負荷。 德士古道是荃灣首條區內道路[註 1],在1930年代修築,以方便德士古石油公司在鷓鴣灣海岬發展工業[1]。 作為荃灣區改進計劃的一部分,德士古道於1959年9月展開重修及擴闊工程[註 2],為期6個月。 荃灣德士古道 工程完成後,德士古道設兩條闊24呎的行車線,其中1500呎的路面改用碎石鋪築,兩條行車線中間有闊6呎的分隔帶,兩旁有闊13呎的行人路[3]。 德士古道是荃灣首條區内道路[註 1],在1930年代修築,以方便德士古石油公司在鷓鴣灣海岬發展工業[1]。

荃灣德士古道: 通車日期

德士古道是荃灣首條區内道路[註 1],在1930年代修築,以方便德士古石油公司在鷓鴣灣海岬發展工業,後來於1959年進行重修。 2010年至2014年期間,荃灣區議會及葵青區議會各自的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曾分別要求政府將斷橋連接德士古道地面,以疏導荃灣往青衣的交通和荃青交流道的擠塞情況。 荃灣德士古道 德士古道(英語:Texaco Road)是香港新界荃灣的一條道路,連接荃錦交流道及馬頭壩道、永順街,並與荃青交流道及青山公路交匯。 青山公路以北的一段德士古道屬後期興建,於1981年3月31日通車,現作德士古道北(英語:Texaco Road North),而德士古道與青山公路交匯的德士古交流道(英語:Texaco Interchange)也於同日啓用。 青荃橋及城門隧道(時稱「5號幹線」)通車後,德士古道的車流量日益增長,使德士古道難以負荷。

  • 跨越青山公路的一段建有行車天橋,屬「德士古交匯處」(Texaco Interchange)的一部份;青山公路荃灣段及葵涌段的交接點正是位於德士古交匯處。
  • 工程完成後,德士古道設兩條闊24英尺的車道,其中1500英尺的路面改用碎石鋪築,二車道中間有闊6英尺的分隔帶,兩旁有闊13英尺的人行道[3]。
  • 其後,荃灣區的填海計劃因為《保護海港條例》而被取消,以致該區的交通流量增長較預期低。
  • 後來再有多一部拖車到場,兩部拖車合力扶正旅遊巴,可見它其中一個後轆甩脫、「軚鈴」變形,車身有刮花痕迹。
  • 以下描述中,「上行」指德士古道由其與馬頭壩道和永順街的路口往荃錦交匯處的方向或青山公路往古洞方向,「下行」則為兩者之反方向。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450,年齡中位數為 42.5歲。 由於天橋位處荃青交匯處之上,日後在第三階段工程中於該日益繁忙的重要交匯處進行建造此天橋工程時,預計會造成嚴重及持續整個日間的擠塞。 經詳細評估於第三階段才進行該天橋工程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後,當局認為該天橋應於第二階段建造荃青交匯處時一併預先建造,使工程費用、時間、引起的交通影響及社會成本減至最少。

荃灣德士古道: 香港荃灣Loft space出售

荃灣龍德街(Lung Tak Street Tsuen Wan)巴士站,位於新界荃灣區荃灣東工業區德士古道荃灣工業中心及駕駛考試中心對開,乃一對設於東、西行綫的中途站。 三項工程分別申請8億3510萬元、2億4130萬元、以及7億4430萬元撥款,三個項目均獲得在席議員大比數支持通過,並不會再交至財務委員會審議。 大廈的舊址為落成不足十年的鈞益工業大廈,因鋼筋混凝土橫樑出現裂痕,可能有倒塌危險,於1980年3月18日被工務司署建築事務監督宣佈為危樓,並決定向法庭申請封閉令,限令廠戶90日之內搬出。 安達臣道石礦場擬建的石礦公園,被問及為期三年的施工期是否太長,建築署工程策劃總監馮子峯回應指,鑒於現時香港天氣情況不穩,炎熱及雨水天氣較多,故三年工期已經算是十分進取。

「德士古道天橋」(Texaco Road Flyover)通車後,往返青衣及沙田的巴士路線改用天橋,引起噪音滋擾。 在立法會支持下,當局於2005年7月4日起在德士古道天橋實施交通管理計劃,由午夜12時至早上6時,禁止專營巴士行駛該天橋[4][5][6],以減輕附近居民在深夜至清晨時份所受的噪音影響。 在管制時段內,九巴68A線往青衣方向,以及九巴43B線、龍運巴士A41、A41P、E31、E32、E41、E42、N42、N42A、NA40與NA41線來回方向須改經德士古道地面路段[7]。

荃灣德士古道: 興建期間圖片庫

2010年至2014年期間,荃灣區議會及葵青區議會各自的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曾分別要求政府將斷橋連接德士古道地面,以疏導荃灣往青衣的交通和荃青交匯處的擠塞情況。 然而,運輸署指德士古道天橋仍能滿足當區的交通需要,故無計劃推行德士古道第三階段工程。 2016年5月,荃灣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再次要求運輸署興建未完成的德士古道天橋。 運輸署表示,因應荃灣區內新發展項目相繼落成,其會收集區內最新的交通流量並進行評估[13]。

1981年3月31日延長至荃錦交匯處,該延伸路段名為「德士古道北」(Texaco 荃灣德士古道2023 Road North)[2]。 跨越青山公路的一段建有行車天橋,屬「德士古交匯處」(Texaco Interchange)的一部份;青山公路荃灣段及葵涌段的交接點正是位於德士古交匯處。 葵青區議會在1985年成立,介乎青山公路至荃青交匯處的一段德士古道成為荃灣區及葵青區的分界線。

荃灣德士古道: 荃灣海晴軒3房戶938萬元獲換樓客承接 「移民盤」大減162萬元 仍大賺582萬元離場

荃灣路一期及二期也以德士古道為分界,其中由德士古道至葵涌道一段為一期,由德士古道至屯門公路一段為二期[19]。 根據香港法例第374E章《道路交通(車輛登記及領牌)規例》,德士古道(馬頭壩道至荃青交匯處一段除外)和德士古道北都容許新界的士行駛[20]。 作為荃灣新市鎮綜合發展計劃的其中一部分[4],德士古道於1981年3月31日上午11時正式延長到荃錦交匯處,並設置“德士古交匯處”以便青山公路的車輛進入德士古道,城門道與青山公路原有的路口在當日被封閉[5]。 荃灣德士古道 德士古道延長段現稱“德士古道北”[7],其中所建的天橋鄰近公園[註 3],因此其橋面呈碟形,並採用分支承撐架承托橋身,而天橋底部亦發展為公園的擴展部分[4]。 【橙訊】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審議三項工程撥款,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學本部校園興建一座樓高八層的科研實驗大樓、荃灣德士古道聯用綜合大樓、以及安達臣道石礦場石礦公園,三個項目均獲得在席議員大比數支持通過。

作為荃灣新市鎮綜合發展計劃的其中一部分[4],德士古道於1981年3月31日上午11時正式延長到荃錦交匯處,並設置「德士古交匯處」以便青山公路的車輛進入德士古道,城門道與青山公路原有的路口在當日被封閉[5]。 荃錦公路自與青山公路原有的路口起至石圍角邨附近的一段自延長後的翌日上午11時起也被禁止行車,與青山公路原有的路口的一小段則只准作通往美環街之用[6]。 荃灣德士古道2023 德士古道延長段現稱「德士古道北」[7],其中所建的天橋鄰近公園[註 3],因此其橋面呈碟形,並採用分支承撐架承托橋身,而天橋底部亦發展為公園的擴展部分[4]。 呈東北-西南走向的一段德士古道同時屬於荃灣區和葵青區,是荃灣、葵青兩區的分界[18]。

德士古道始於其與馬頭壩道和永順街的路口,並向東南偏南走,與永德街交匯,其後稍微向東南偏東折,並分別設出口連接龍德街和荃青交匯處。 德士古道其後向東北折,亦設出口連接荃青交匯處,也設天橋連接青荃路。 德士古道北其後慢慢折向西北,並分別與國瑞路和城門道西段以僅限靠左入、靠左出(英語:Left-in/left-out)交匯處交匯,而城門道東段隨後也匯入德士古道北。 德士古道設一條長700米的天橋,始於青荃橋引道,終於德大徑附近[16]。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