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醫院則於1970年由「香港佛教聯合會」創辦。 「嗇色園」在建立初期即開設藥局贈醫施藥,1980年擴建的醫藥局落成,增設西醫診所,而在1998年啟用的嗇色園社會服務大樓更設有護理安老院、西醫及牙醫診所、物理治療中心等。 1957年香港政府強行清拆竹園鄉,東九龍的主要鄉村組成「九龍十三鄉聯合支援竹園村民會」爭取合理賠償及安置,唯政府不顧民情,派出軍警強行清拆,並將部份鄉民遞解出境,更引發中英兩國外交風波。 最後在英國國會議員斡旋下,政府作出讓步,以換地方式收回私人土地,對受影響農戶除按農作物種類賠償青苗費,按開荒時間給予每平方呎最高六毫的開荒費外,更編配徙置區舖位以轉業維生,廠戶則編配徙置工廠大廠單位繼續經營等,事件才得以平息。
早在七十年代,黃大仙有不少學校在公共屋邨天台上建立,例如在重建前的黃大仙下邨第24座及第27座天台分別有兩間幼稚園[15]。 黃大仙91 而位於大成街的孔教學院大成小學創校於1963年,為孔教學院大成中學的附設小學,是香港少有的孔教學校之一[16]。 而位於龍鳳街的聖母書院創校於1953年,是區內最早成立仍然運作的中學[11]。 黃大仙區的黃大仙@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87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50,248人。 主要街道包括龍翔道(黃大仙段)、沙田坳道(黃大仙段)、雙鳳街(黃大仙段)、沙浦道(黃大仙段)、鳳德道(黃大仙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黃大仙912023 翠竹花園,竹園北邨,天馬苑,黃大仙下邨(一區),東頭(二)邨。
黃大仙91: 附近建築物
鳳德邨(英語:Fung Tak 黃大仙91 黃大仙91 Estate)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鑽石山,項目編號為KL10[4]。 屋邨屬香港房屋委員會租者置其屋計劃,在1998年將單位出售予當時的住戶,現由鳳德邨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管理公司為中國海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鳳德邨銀鳳樓(第7座)及斑鳳樓(第8座)是香港最後一座以135度相連的廣義長型相連大廈,而兩座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內設通道互通兩者(但地下不能互通;一樓為老人中心,能互通,但不對外開放;二樓為商場,不能互通,但對外開放)。 鳳德邨落成至今,從未進行大型維修工程,而隨着港鐵屯馬綫通車,鳳德邨亦不斷打破居屋第二市場租者置其屋單位成交記錄[5]。 屋苑連同旁邊的居屋屋苑啟翔苑皆由房屋署總建築師(五)負責總體設計,並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詳細設計。 總承建商為新福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個屋苑現時由卓安物業顧問有限公司提供物業管理服務。
1951年東頭村大火,受災人眾,政府建成東頭平房區容納災民。 2000年代中期起,有一部份信奉基督教的居民認為「黃大仙區」一名有道教及中國民間信仰色彩,並建議改以「竹園區」或「慈黃區」(「慈雲山」、「黃大仙祠」的合稱)取代,但有關建議從未獲政府當局理會,並被民眾指稱不懂尊重傳統文化。 租戶包括中國銀行,大快活,天仁茗茶,多間地產代理,旅行社和7-11便利店。 而靠近港鐵站出口在1997年至2002年為繽紛樂園,公司倒閉後由美國冒險樂園接手,到2009年結業。 之後曾經開設時裝店I.T,到2015年結業後改為UNIQLO。 由於居民真金白銀買下寮屋,故不少人家境十分貧困,但政府賠償卻不足,如每名居民只得2000元搬遷津貼,加上他們獲派公屋後須交租,將加重他們的經濟負擔。
黃大仙91: 學校類別
廠商方面賠償更少,一間五人工廠只得60,000多元,不足以另覓地方復業,就算結束營業也不夠賠償工人,可說進退兩難[7]。 園主林肇熙在大磡村七號經營53年,於1948年與父親由新加坡來港興建大觀園農場,早年從外地將花卉運到香港培植,包括現時隨處可見的黃金菊、萬年青及芒樹等,成為香港的「綠化先驅」。 黃大仙912023 大觀園農場(Diamond Farm)佔地2萬平方呎,清拆前主要種植蘭花,是香港最早引種蘭花及保留最多名貴品種的蘭場。
該部份土地於1985年末開始進行爆破平整工程[6],屋邨興建工程由 年間展開,名為「鑽石山北1-3期」。 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英语:Wong Tung & Partners)設計,其士建築有限公司承建,現時管理公司改為置佳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 黃大仙範圍內有4個房屋署建設的居屋屋苑,包括天馬苑、天宏苑、鵬程苑及盈福苑[13],主要集中在黃大仙的西北面。 另外,香港房屋協會的住宅發售計劃轄下的啟德花園[14]及私人參建的居屋屋苑翠竹花園亦位於黃大仙。 1961年由「瑪利諾醫藥福利會」創辦的聖母醫院是區內首間醫院,其後「東華三院」於1965年創立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主要服務老人,現時已發展成一所康復醫院。
黃大仙91: 黃大仙第91簽月裡嫦娥上上簽
本線客源主要以前往香港科技大學的乘客及清水灣道(大埔仔、壁屋、白石窩、井欄樹等村落)的居民為主,卻受與之大幅重疊的新界區專線小巴11線競爭,班次、車程均不敵小巴,因此在離峰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縱然如此,小巴在繁忙時間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乘客情願等候較易登車的此線,加上能服務小巴未有前往的鑽石山及寶林一帶,也可透過與多條往返九龍、新界及將軍澳路線設有的八達通轉乘優惠吸引轉車客,繁忙時間經常頂閘,需要以91P線疏導乘客。 黃大仙91 黃大仙91 當中亦有專賣車仔麵的「友記小食店」、奶茶咖啡檔(主要位於新興路),還有一間古舊米舖。 大磡村甚至獨立消防隊及童軍組織,儼然一自給自足的社區。
大觀園四號石屋「石寓」為已故影星喬宏故居,亦是典型的早期花崗岩建築,石塊來自附近鑽石山石礦場,是清拆大磡村後獲保留唯一的房屋,其他獲得保留的還有大磡村的舊牌坊和地底軍事結構。 黃大仙91 大觀園四號石屋連同鄰近的前皇家空軍飛機庫及其附屬設施機槍堡,合稱為「大磡三寶」,將在大磡村重建後搬遷至發展區西面的活水公園[3][4]。 悅庭軒(英語:Bel Air Heights)為香港房屋協會在九龍大磡的一個夾心階層住屋計劃物業,於1999年落成,設有兩座48層高及兩座只有四層的樓宇,以遷就隔壁星河明居的高度,免造成壓迫感。 而在啟鑽苑內的啟宏閣和啟雋閣之間的廣場中心設有一個具象徵意義的星形雕塑,令人懷緬昔日大磡村的電影製作氣氛。 而連接啟宏閣和啟雋閣的行人天橋外牆亦設有電影菲林模樣的鋁飾板,與廣場中心的雕塑互相呼應。 此外,在住宅大樓地下大堂的裝飾牆也將會展示畫家對昔日大磡村的印象創作,喚起居民的集體回憶[6]。
黃大仙91: 九龍巴士42C線
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英語:Wong Tung & Partners)設計,其士建築有限公司承建,現時管理公司改為置佳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 鳳德邨位置在香港九龍中部黃大仙區鑽石山山腳、蒲崗村道以南、鳳德道以北、鳳禮道、鳳美徑以西、蒲崗村道以東,地址為九龍鑽石山(蒲崗)鳳德道111號;鳳德邨之法定地段為「新九龍內地段第6318號之餘段(英語:NKIL6318)」。 本邨所處土地原為鑽石山政府石礦場及大磡村木屋區一帶。 及後,由於木屋區開始改建為龍蟠苑,而石礦場運作會對民居構成滋擾,因此政府於1982年停止開採石礦場較低地勢的部份。
隨著社群媒體大行其道,區內還孕生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另類旅遊景點。 黃大仙區有22個公共屋邨,是香港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但如今,它們竟然還成了城中最熱門的攝影景點,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遊客前來拍照打卡。 九龍城6年來首個新盤、由碧桂園發展的瓏碧,剛公佈首張價單,涉及50伙,折實呎價21,887元起,開放式單位入場費500萬元有找。 項目示範單位及展銷廳將於明天(12日)起開放予參觀,地址為黃大仙現崇山商...... 1998年起,政府經租者置其屋計劃先後出售了鳳德邨(1991年)、竹園北邨(1989年)、黃大仙下(一)邨(1989年)、東頭(二)邨(1982年)予原租住住戶。 1981年香港政府推行《地方行政白皮書》,將全港劃分為18個行政區,每區設地區管理委員會及區議會。
黃大仙91: 竹園北邨
鳳德邨落成至今,從未進行大型維修工程,而隨著港鐵屯馬綫通車,鳳德邨亦不斷打破居屋第二市場租者置其屋單位成交記錄[5]。 荷里活廣場於1997年11月開幕,而相關住宅發展項目星河明居於翌年初入伙,分別成為東九龍地標性大型購物商場及區內指標性住宅。 項目落成後,巴士總站及公廁歸香港政府管轄,港鐵站出口歸港鐵公司,屋苑須負責上述設施的維修保養責任。 荷里活廣場(英語:Plaza Hollywood)是香港九龍鑽石山一所購物商場,位於大磡龍蟠街1至3號,上蓋為星河明居,為九龍倉置業旗下物業,由美國Brennan Beer Gorman策劃及設計。 商場於1997年落成啟用,商場包括地下共有五層,提供超過220個舖位,當中包括大型超級市場、酒樓及多間時裝店等,為東九龍其中一所大型商場。
關於黃大仙靈驗的事蹟,在香港早已是習以為常,因此黃大仙祠時時香火鼎盛,求助的信徒總是絡繹不絕。 每年春節的‘上頭香’習俗,成了最受香客青睞的廟會活動,十多萬信徒蜂擁膜拜,為黃大仙廟增添了不少氣息。
黃大仙91: 宿舍組
因此自從宣佈清拆開始,居民成立鑽石山寮屋居民清拆權益組,不斷向房屋署表達「原區安置」及放寬「八四至八五年寮屋人口登記」規定的意願。 1999年5月23日,近百名鑽石山大磡村的寮屋居民昨日於村內發起遊行﹐抗議房屋署剝奪居民原區安置權利﹐只安排居民搬往屯門﹑元朗等偏遠的中轉屋,要求房署落實原區安置受清拆影響的七千名居民[8]。 在政府未及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的11個地區,在2021年9月和10月期間設立了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提供健康推廣和教育、健康風險評估、慢性疾病管理等重點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預早為長遠建立一個以預防為中心的基層醫療體系打好基礎。 這些「地區康健站」的服務,會於日後適當地過渡至當區的地區康健中心。 黃大仙912023 開辦初期,以利蘭勝利二型(G)和都城嘉慕9.7米巴士(M)行走。 至1990年代中期,客量上升和他線更改新款巴士等因素,令丹尼士巨龍12米巴士(3N)成為本線主要派車,與路線相近的龍翔道、呈祥道另「飛龍」38號看齊。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惟此線經常出現脫班以及九巴故意繞經較迂迴的四順區以及飛鵝山道一段清水灣道而強行使用短車身巴士而為人詬病,因此有不少科大師生以及清水灣道沿線居民希望城巴新增科大來往彩虹或鑽石山的巴士線以改善沿線交通的服務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