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本次慧眼和极目的观测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这种极端宇宙爆发现象提供了崭新视角。 伽马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剧烈的爆炸现象,包括两种类型,一类产生于很大质量恒星的核心坍缩爆炸,持续时间通常长于2秒,此次发现的伽马暴即属于此类;另一类产生于两颗极端致密天体(中子星、黑洞等)的合并爆炸,持续时间通常短于2秒,并同时发出引力波。 这两类天体爆炸均能产生一颗黑洞或中子星等极端致密天体,其通过极强引力吞噬周围物质并以接近光速从两极喷射物质,形成一对相反方向的喷流。 喷流内部的激波或磁重联等过程加速带电粒子产生伽马射线辐射,称为瞬时辐射。 喷流和周围的星际介质相互作用也能产生辐射,称为余辉。
高能所现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6个理学博士(硕士)培养点,核技术及应用等2个工学博士(硕士)培养点,电子信息与机械两个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点;有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流动站。 高能所现有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及高层次研究骨干近百人,18人在国际科学组织和学术刊物中担任重要职务。 谢家麟院士是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负责高性能计算网络、园区网络的架构、性能研究及管理; 负责IPv6网络技术研究、网络架构设计及管理。 负责openstack网络虚拟化研究以及在高能所计算环境中的实现。
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值得指出的是,在对该历史性伽马暴的观测中,高能所牵头建造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与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开展了天地联合观测,其中,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利用其大量的甚高能观测数据,做出了多项重要首次发现,将稍后发布。 慧眼和极目的联合观测结果可以推测,该伽马暴的余辉由慢衰减到快衰减的拐折出现得非常早,意味着产生伽马射线的喷流非常狭窄,是人类探测到的最狭窄的伽马暴喷流之一。 高能物理研究所 研究团队认为,极为狭窄的喷流可能是该伽马暴看上去极端明亮的原因之一。
现任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计算机网络系统负责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计算与网络通信系统负责人。 高能物理研究所2023 2009年毕业于集美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2019年进入中科院高能所计算中心工作,主要负责财务报销、档案管理工作。 多年Java工作经验,主攻基于Web的信息管理。 担任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地面应用系统科学用户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 为Polar实验设计实现数据传输,信息管理系统。
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机构精神
2017年至2020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期间以“中德博士后”身份在德国DESY研究所从事两年博士后工作。 主要兴趣和研究方向为HEPS在线数据平台开发,分布式,深度学习在光源数据重建中的应用。 陕西汉中人,中共党员,2020年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同年进入高能所计算中心网络组,从事网络安全技术开发和算法研究。 河南南阳人,硕士,2013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 同年进入计算中心工作,主要负责园区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部分网络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云存储系统的搭建和研究工作。
展望未来,高能所将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围绕研究所战略定位,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朝着“国际一流的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和大型综合性多学科研究基地”的目标不断迈进。
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科建设
熟悉应用多种架构技术,Struts2, SpringMVC, Shiro, Hibernate, Mybatis等。 200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同年进入中科院高能所计算中心工作,负责中心行政及科研管理工作。 之后在高能所做博士后,研究高能物理分布式计算系统。 2016年加入计算中心,从事网络安全运维及技术研究。
只有喷流恰好对准地球时,人类才有机会探测到这些辐射。 高能所是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粒子加速器分会,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会,中国毒理学会纳米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子散射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 主办的刊物有Chinese Physics C、《现代物理知识》、Radi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高能所图书馆馆舍面积2300平方米,纸版藏书14.5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827余种(馆藏总种数及现刊种数95),各类数据库100余个,数字资源总计15亿余条。
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奖荣誉
2021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中共党员,同年进入中科院高能所计算中心系统组工作,主要工作为科学计算平台、云计算系统等相关技术研发。 202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同年进入中科院高能所计算中心系统组工作,主要负责网络运维及存储研发等工作。 201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同年进入中科院高能所计算中心系统组工作,主要工作为集群系统相关技术研发及运行维护。
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同年进入中科院高能所计算中心系统组工作,主要负责SLURM调度系统、记账系统、Linux操作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及开发等工作。 河南周口人,中共党员,2022年获得郑州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进入高能所计算中心网络组。 2018年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2019年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工作,负责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及应用推广工作。
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文化传统
高能所向社会开放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慢正电子束流装置、试验束装置、工业CT等大型通用设施,为众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发提供公共平台。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每年向用户提供2000小时专用实验机时,可支撑国内外的100多个研究机构和大学的1000多名用户来进行500多个实验,有力支持了生命科学、材料化工、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解析SARS病毒主蛋白酶及抑制剂结构、测定高等植物捕光膜蛋白复合物结构、发现砷剂治疗白血病的机制等一批高水平的实验成果。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我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先进射线技术与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 高能物理研究所2023 其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称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
研究方向为海量存储、网格计算与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 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6年至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 出站后留所,荣获中科院高能所第一届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得国家部级奖励2项。 吉林松原人,中共党员,202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高能所计算中心数据库组。
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历史沿革
主要负责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汇交软件及数据标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研发、空间天文项目数据处理软件框架研发。 2013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学士学位,2018年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得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2018年-2020年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进行中微子物理方向的博士后工作。 高能物理研究所 2020年加入中科院高能所计算中心,从事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的设计、建设、研发和维护工作。 高能所率先开展高能天体物理实验、高空科学气球平台建设,参与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重大专项,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为我国的粒子天体物理研究与空间探测作出卓越贡献。
1986年建成中国第一条国际计算机通讯线路,并向国外发出中国第一封Email,1988年成为中国在国际互联网上的第一个节点,1994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网站。 高能物理研究所 目前,高能所是具备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最大的研究机构,建有IPv4/IPv6双栈的万兆园区主干网络及双万兆网络出口,并建有到大亚湾、羊八井、东莞等工程园区的专用高速网络。 近年来,高能所在高性能计算、高性能存储、网格计算、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建立的数据密集型网格平台是全球高能物理网格 WLCG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多个大型科研项目提供了高质量的科学计算服务。
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现任领导
作为科学数据存储子系统负责人参与BESIII, JUNO,HEPS, HERD,CEPC等高能物理实验和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 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国家部级奖励1项。 202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同年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网络组工作,负责网络的运维工作。
同年进入中科院高能所计算中心工作,主要负责网络相关软件的开发及网络新技术的研究。 201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同年进入中科院高能所计算中心系统组工作,主要负责网络数据挖掘、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的研究及开发等工作。 从事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高性能网络技术、未来网络技术以及网络新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 先后作为负责人承担《高能所IPv6网络环境建设》、《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网络环境设计与建设》、《羊八井观测站网络环境设计与建设》以及《中国散裂中子源网络设计与建设》等项目,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信息化专项等多项研究课题。
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
我国专门为探测伽马暴和引力波电磁对应体而建造的极目空间望远镜和我国首台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卫星联合,在硬X射线和软伽马射线能段精确刻画了该伽马暴从前兆辐射到主暴、耀发以及早期余辉的各个关键阶段的辐射性质。 其中,极目空间望远镜正好处于能够记录极高伽马射线流强的特殊观测模式,避免了因极端亮度而容易产生的各种仪器效应(包括数据饱和丢失、信号堆积、死时间过大等),成功对该伽马暴极端明亮的主暴进行了完整而精确的探测。 高能物理研究所 而慧眼卫星配备的高能X射线望远镜凭借其在兆电子伏能区最大的有效面积,成功探测到该伽马暴,并获得了其前兆辐射和早期余辉的高质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