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中學校長會7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中學校長會

學校必須履行這個重要的責任,協助學生認識國家的發展,建立和鞏固國民身分認同,使他們懂得關心社會、國家和世界,成為負責任、珍視中華文化、對社會和國家有承擔的公民。 尊重人才方面,該會提及過去兩年在社會事件和疫情交煎下,互不信任的氣氛持續籠罩香港,社會撕裂仍待修補,肆意抹黑教育界的言論不斷出現,破壞原來和諧高效的教育環境,打擊教育工作者的士氣,更嚴重影響人才培育及社會未來發展。 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寶覺小學校長鍾麗金表示,希望教育界能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及自豪感。 從小學至初中階段開始加強對國家全面認識,到中學高中至大學階段深化香港學生到內地的交流活動。 培僑中學校長伍煥杰表示,習主席回信情真意切,相信對全體培僑人,對香港青年學生,都是一份最珍貴的暑假禮物,是一個最重要的人生努力目標和指引。

香港中學校長會

另外該屆的數學科考試當日,紅色暴雨警告在開考前約一小時發出,考評局在教統局宣佈停課下決定當日考試如常進行。 香港1960年代至1970年代,跟隨英美等國的「新數學」運動,引入現代數學的基本理論,例如樸素集合論、向量、圖論、幾何變換等,用以取代原本教授1800年前的數學的中學傳統課程。 1969年英文中學會考的數學科,首次開設新數學課程考試,稱為「課程乙」。

香港中學校長會: 香港中學名單

香港在踏進二十一世紀時啟動教育改革,教育統籌委員會提出以「樂善勇敢」為整體的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為「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的終身學習者。 專責小組建議為加強中、小學 STEM 教育,須另成立專責委員會,督導本港 STEM 教育的長遠發展,包括中、小學銜接安排,並須更清晰界定 STEM 教育,與及加強支援以協助學校推行 STEM 教育。 但據這方面的專家所言,STEM 教育的核心在數學、科學教育,能為學生打好數學及科學的根基,才可談綜合及應用。 老師要做好教育工作,學校教育專業必須得到家長、普遍社會和政府機構的信任及尊重。 近年令我們越來越擔憂的趨勢是,許多外間不同陣營的政治力量,不斷嘗試入侵校園,企圖製造各種有形及無形的干預和影響,企圖指點老師如何進行教育工作。

  • 我們期望入讀不同資助模式學校的學生,能得到真正「公平」的學習及晉階機會(Equity)。
  • 他續說,該會領導長期注重愛國教育,所以多位會董各自分工親身將兩百多本的《 有事“漫”商量》圖書送遞至各中學,抵達學校時更直接向校長、老師、同學説明這本圖書的特點和精髓,討論此書的內容和要義,希望同學領受更深。
  • 香港中文中学联会主席梁冠芬表示,习主席回信为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多方面启示,例如要专门安排课程和全方位活动,才能有优质的学习成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入正向鼓励元素。
  • 28日,香港華夏教育機構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舉辦座談會,學習宣傳貫徹習主席重要回信精神。
  •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推出至今仍是一份「擬定稿」,冀望有關部門能多接納社會上不的建言,匯聚集體智慧,在落實定稿時,能還香港教育一個希望。

會話考試有較大的改動,分為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和個人對答(Individual Response)。 小組討論有5分鐘時間準備,較以往兩分鐘為多,要閱讀的資料亦較多。 個人對答則是新環節,要求就先前討論的話題,對考官的一項提問作出一分鐘的回應。 校本評核(School-based Assessment)為新項目,學生在校時需對曾閱讀的書籍或看過的片段或電影完成個人短講及小組討論,以及回答老師的提問,老師會就學生的表現作出評核,分數佔全科15%。 改革後的課程會於新高中考試中繼續使用,只是閱讀和寫作變成兩張獨立試卷,主題不相關。 卷二寫作short task為必答題,long task八題選一題,從8個選修單元每個單元有一題字數要求約400字。

香港中學校長會: 數學科

昔日老師配合教育局於新高中推行通識科為核心科目而修讀的教育文憑、專科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現得來這樣的回報,他們的教學路該怎樣走下去? 昔日老師為了六個教學單元設計教材,努力研磨雕琢,當中積累的教學心得卻換來「通識科第一日已出現問題」的棒喝,究竟誰是始作俑者? 此時我更要忠告老師須打醒十二分精神,免得因不是專科專教,導致教學犯錯而被終生除牌。 香港中學校長會調查發現,2020年7月至11月全港中學生退學及教師離職人數,比2019年同期大增。

香港中學校長會

[62]1995年的聆聽考試由香港電台第二台、第四台、第五台播放,1996年到2002年由第四台播放,2003年起由第二台播放。 [63]2007年,會考中文科(廣東話組)首次加入聆聽考試。 一般而言,政府機構的工作(例如警員)如規定申請人學歷需要「中五程度」,通常也會要求會考取得最少5科及格,包括中英文達到2級/E級(課程乙)。 面對今天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學生國際視野普遍不足,與及全球多元文化的衝擊,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國際公民素質,讓孩子的個人全人發展與香港社會共同進步,至為重要。 可惜的是,掌管教育的官員仍以資源承擔為理由,拒絕承認較小班教學的優點。 我們建議構建全面而系統化的學習平台,讓學生按個人步伐自學;開發人工智能(AI)系統,協助評估學生個別需要,讓老師能及早對症下藥,協助學生重回學習正軌。

香港中學校長會: 教師離職主涉個人及學校不能控制因素 包括不獲尊重

香港培侨中学师生表示,收到习主席的回信深受鼓舞,他们将不负习主席的期望,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融入国家发展,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調查發現,於2020年7月至11月期間,非畢業原因離校學生,總人數達1,474人,較2019年同期的1,195人增加279人,增幅達23%,而中一至中三,以及中六級的退學人數明顯增加。 该会会长刘智鹏表示,教育是一国之本,香港教育工作者要关注世界发展大势,认识历史、知晓国情,才能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 与会者表示,香港必须通过教育来建立、巩固和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与“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行稳致远。

香港中學校長會

學校一直致力於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更深入地認識祖國的發展和歷史,弘揚愛國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銘欣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4日給香港培僑中學高中一年級全體學生回信,鼓勵他們成為建設美好香港和實現民族復興的棟樑之才。 香港教育界昨日於中銀大廈舉辦「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主席給培僑中學學生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與會代表表示,習主席回信深刻流露出對香港青年的關愛和重視,是對香港學生「最珍貴的暑假禮物」。

香港中學校長會: (進入總決賽名單及有關安排)「開局新征程」 第十一屆「香港回歸盃」幼兒三語演繹比賽

培僑中學校長伍煥杰接到《 香港中學校長會2023 有事“漫”商量》後,於6月初發感謝函至港僑聯會,表示該圖書能讓同學透過輕鬆愉悅的閲讀,從中更了解全國政協的運作和工作重點,獲益良多。 廖宇軒表示,這書論及的議題,如「網絡時代下智慧財產權如何保護」、「創新驅動發展」、「協同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等,都能引起老師和同學的興趣。 培僑中學校長伍煥傑接到該書後,早前發感謝函至港僑聯會,表示該圖書能讓同學透過輕鬆愉悅的閲讀,從中更了解全國政協的運作和工作重點,獲益良多。

香港中學校長會

上述四項均是教育界普遍認同亟須解決的問題,我們樂見專責小組的成立,也期望小組能為教育長久積累的問題提出改變方向及策略。 在龐大的教師隊伍中(中小學教師共57,000多位)若良莠不齊,會令人痛心及失望。 以往也偶有老師失德的個案,但都未有聽到於施政報告中作出批評。

香港中學校長會: 香港中學校長會對2017施政報告的建議 3 Oct 2017

課程發展委員會1972年成立後,也設計一個數學課程,在1980年會考首次開考,1980年至1982年稱為「課程三」,1983年起稱為「課程甲」;而1981年和1982年,「數學」和「數學(同等課程)」分別改稱「課程一」和「課程二」。 [86][87]1988年至1995年,會考數學科卷一甲部短題目佔39分,乙部長題目佔60分,考生須選答5題。 1996年及1997年,卷一有改動,卷一甲部短題目增至51分,乙部長題目減至48分,選答題數由5題減至4題。 2007年英國語文考試形式改革,因考評局認為課程甲是負面標籤學生的英語水平,故同時廢除了兩個課程,改為統一課程。 但為遷就原本只有課程甲水平的考生,新課程的整體難度比起舊課程略為調低,這令不少學校擔心考生的英語水平,不足以應付比會考艱深得多的高考英語運用科,於是把收生要求的英文科最低要求,提升至第三,甚至第四級。

香港中學校長會

共同課文有9篇文言文,14篇語體文,共23篇;甲組課文有5篇,全為文言文,乙組課文有7篇,全為語體文。 只有在已獲批准參加會考的學校,正在就讀中五的學生,才能以學校考生身份參加會考。 要以自修生身份參加會考,須在會考年的1月1日已滿18歲(2002年會考以前為19歲)[53],或曾經參加會考。 2007年會考開始,修讀與會考同等的中五課程人士,也獲准用自修生身份參加會考。 其他有特殊情況者,須在會考前一年9月1日前向考評局秘書長書面申請。 我們擔憂旺⻆事件會不斷重演,任誰都看得見,這次並不是單一、偶發事件,誰 真心相信這不是佔中事件後,另一場對香港政府不滿的展示?

香港中學校長會: 大學聯招

據某討論區會員所說,當日試場內有數名考生於同一時間向監考員提出如廁的請求。 而根據考試準則,考生不可在考試期間打開手機的開關,並要把手機放在置於椅子下的袋中以免作弊。 不予評級和缺考的科目成績不列入會考證書,因此如所有科目都為不予評級或缺考,則不獲發會考證書。

香港中學校長會

教學工作的壓力與教席的不穩定,窒礙了具質素的新一代加入教師行列的意願,也局限了老師照顧學生學業以及學業以外需要的空間。 香港中學校長會 香港中學校長會多來一直關注這些議題,曾進行全港問卷調查、舉辦校長研討會,也多次撰寫建議書向特首及教育當局進言。 剛在一月會展舉辦「教育論壇:2047」,聯繫了關心香港教育的海外及本地學者及教育持分者,一起討論,互相聆聽,尋求有洞見的方向性建議。 會上陳坤耀教授提出未來好的領袖必須是一個「文藝復興人」,是一個能跨科別融會貫通的通才。

香港中學校長會: 成績等級

多名受訪校長擔心未來招生情況,如尖子會被其他學校招收,影響學校收生及學校發展;而教師中途離職亦會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如影響教學質素、團隊士氣、學校規劃及持續發展等。 會考英國語文科考試改革後,與中國語文科一同改以水平參照評級。 在新制度下,卷一分A和B兩部,兩部分的主題一致,分別考核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閱讀部份加入用文字作答題目,文法亦會在該部份考核,而非舊課程全部選擇題,寫作部份分short task及long task。 Short task為必答題,long task兩題選一題,字數要求約250字;卷二考聆聽及綜合能力,圍繞同一主題;卷三則考會話。

由此可見,即使在會考考獲14分者,能在高級程度會考中考獲大學最低入學要求也只有約四成。 而且,考獲最低大學入學要求並不等於一定會被大學學位課程取錄,實際被大學取錄率更低。 而事實上,由於絕大部分科目都會計算會考積點作為大學的收生依據(甚至會對重考會考者扣減分數等),因此在會考分數較低的考生,有不少會重讀中五或選擇其他升學途徑。 在會考中考獲最佳六科成績合共14分的考生,可在中六收生程序的第一階段向原校申請升讀中六,若未能(又或不打算)於原校升讀中六,可在第二階段到其他學校申請入讀中六或到各區聯合招生中心申請其他學校的中六學位。

香港中學校長會: 會考證書制度改革

”培僑中學校長伍煥杰說,學校一直致力推動愛國教育,鼓勵學生參與給國家宇航員寫信的活動,又參與抗美援朝烈士遺骸的迎回儀式。 這些都是在中央政府、特區政府支持下,同學才得以成功參與並增強民族自信和自豪,培僑人特別感謝。 5月19日,考評局發表有關會考英文科(課程乙)懷疑大批考生利用手機作弊案調查報告,發現開考期間登入資料來源網站的IP地址共有5個來自香港,其中1個以手機登入。 考評局表示會繼續追查及分析相關試題答對率有否異樣,但表明不會因而重考或取消有關試題,並拒絕道歉。 然而,考評局在該次問題被揭發後,採取了一些臨時的補救措施,要求考生把電話放於椅子下且為監考員所看到,並在考生往洗手間前記錄記下考生編號及時間。 [164] 而關於手提電話放置地點的制度,在往後考評局的公開考試中也繼續採用。

  • [48]1990年代初,因中文大學被港英政府強迫轉為三年制,暫取生計劃終止。
  • 而1980年至1992年會考中文科,則設三組課文:共同課文、甲組課文和乙組課文。
  • 於2006年以前,香港中學會考的英國語文科,提供兩個課程——課程甲(Syllabus A)及課程乙(Syllabus B),源自以前中中會考和英中會考的英文科課程。
  • 但當社會發展日趨複雜、學童需要愈趨多元,過於規範化的教育及考評,不利於建構促進孩子發展、包容異質、和諧共進的未來社會。
  • 但近年因競爭激烈,不少課程的收生分數相對於報考高考最低要求為高,甚至出現部分專上院校以資助等手法,向成績一般能升讀預科的同學作出招募。
  • 數學科則為傳統課程,分為算術、代數、三角、幾何四部分;其中幾何再分為尺規作圖的實用幾何,以及理論幾何兩部分,着重訓練學生的推理證明。
  • 兩個研究或許正好顯示一個更嚴重的問題,貧富差異並未有對中三年級學生(PISA 的 調查對象)的學習成果做成太大的影響,但卻對學生入讀大學的機會構成不容忽視的差異。

兩種語言的試題、評分要求和分級標準相同,應考語言不列於成績通知書和考試證書上。 當今世界教育發展潮流,從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再到個性化教育。 政府有責任提供公平教育機會,讓不同背景的學生都能發展各人潛能。

香港中學校長會: 試題外洩

理論上只要在該屆會考或以前,語文科[40] 以外的科目取得不低於4科及格,或3科及格但5分以上的成績,就可以申請預科學位。 香港中學校長會2023 每年會考約有8萬名的應屆日校考生、重讀中五的考生和自修生,當中約5萬多人成功考獲上述成績[41],然而,由於中六的日校學額大約只有3萬個,所以相對而言,會考分數偏低,或校內行為有嚴重偏差的學生在升讀中六時會有困難。 雖然因每年考獲14分以上的應屆考生人數比起實際的中六學額數目為少,但因為個別科目成績,操行,選科及其他因素等,每年也有部分考生取得14分但未能升讀預科,他們大多會選擇重讀中五或以其他方式進修。 另外,除分數以外,學校也可以自訂個別的最低入學條件,最常見的,就是兩科語文及數學科及格,部分學校亦要求英文科要達第3等或以上。 教學的推行深受公開考試設計影響,我們認同評估有助教學的優化,但必須是具質素的多元評估。

香港中學校長會

今天科技日進千里,資訊科技自上世紀90年代引入學校至今近20年,教育局資訊科技教 育政策已進入第四期,策略重點亦落在「透過發揮資訊科技的潛能,提升學與教的互動經驗, 以釋放學生的學習能量,讓學生學會學習、邁向卓越……」。 香港中學校長會2023 當然,我們仍寄望經過了 第四期資訊科教學策略,2018年的 ICILS 評估能有所改進。 答:我自1994年參與香港中學校長會之工作,我可以擔保,我絕對不是以對抗模式及態度看待政府的政策與立場。 縱使有不同看法,我們仍然以「諍友」為出發點,與政府保持緊密、和諧聯繫,從教育專業角度盡力表達意見,讓香港孩子得益。 我們從不為福利、薪酬而發聲;學生之福祉、學習、香港教育發展及教師專業地位是我們至為關注的。 今次的「問與答」絕對不涉及政治取向,全部以學生學習、成長及前路為重點與依歸。

香港中學校長會: 英文科考試改革

我們深信教育之為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有足夠的安全空間,學習多角度思考,分析各事物的來龍去脈,與及其對個人與整體社會好或壞的影響。 任何反教育的壓制式管教只會適得其反,不但剝奪學生正常學習和發展,更容易將年青人推向偏激的危險邊緣。 香港中學校長會2023 2017年5月教育局推出醞釀多年的中學教育課程指引,以取代課程發展議會2002年小一至中三與及2009 年的高中課程指引,物換星移,十多年來香港教育界經歷了教改的洗禮,一份如此重要的文件,本應叫人引頸以待。 推出後厚厚一大疊,單是指引小冊子(連分冊)已有十五本,還有相繼推出的八大學習領域課程更新文件,列印出來足有數呎高。

現時中小學和特殊學校系統裡,三類學校分別於學制改革時,出現低估教師人力與新增職能之現象,如:(1)檢視及重組教師職級-現時2010年入職學位教師職級(GM)為15至33點,高級學位教師職級(SGM)則為34至39點,而首席學位教師職級(PGM)為38至41點。 此職級制度沿用多年,職級薪級點之分佈與職能未見相關性,當中以學位職級薪級點較多,未見與職業階梯和學校發展需要結合。 而首席學位職級薪級點最少,未能反映其工作量和管理範疇的實際狀況。 以上種種不利學校發展的實例,政府當局實應認真檢視和儘快修正,否則影響教師士氣之餘,亦減弱學校效能,影響學生學習。 2015 OECD PISA 研究結果指出,香港的堅尼系數雖然偏高,惟社經地位對學生成績影響 並不明顯。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