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個樣本中所驗出的含量介乎每公斤100至2,000微克,含量差距極大,當中「SuperFoodLab」被驗出每公斤含1,100微克,而「御品皇」每公斤更有2,000微克,超過歐盟標準。 其中1款樣本塑化劑含量高於香港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1款的有害污染物苯並[a]芘及2款的致癌物環氧丙醇含量超出歐盟標準。 由於塑化劑是一種可提高塑膠彈性和柔軟度的化學物質,有研究指其屬於內分泌干擾物質的一種,長期過量進食可能會損害腎臟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發育。 是次測試中,消委會驗出29款樣本含有環氧丙醇,由於環氧丙醇屬於基因致癌物,JECFA及EFSA建議人們應盡量減少攝入。 食油選擇2023 在29個樣本中所驗出的含量介乎每公斤100至2,000微克,含量差距極大,當中「SuperFoodLab」被驗出每公斤含1,100微克,而「御品皇」每公斤更有2,000微克,超過歐盟標準。 消委會建議,烘焗時食油一般不會重複使用,因此變質風險較小。
消委會引述研究指出,塑化劑是內分泌干擾物質,長期攝入或影響實驗動物生殖系統的發展及發育,已將上述檢測結果轉交食安中心跟進。 日常我們攝食的油品可粗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因為來源不同,他們的成分和營養特質也不同。 以下為不同油品依其營養元素、膽固醇、脂肪酸差異、品質穩定性、耐熱性的介紹。 大豆油、葵花籽油或玉米油等精煉氫化油,含有過多促炎因子Omega-6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使身體積聚自由基發炎生病。 天然特級初榨冷壓植物油或未精煉的動物油,不含或極少反式脂肪,抗炎Omega-3含量豐富,更保留大量營養和抗氧化物,令身體更少發炎。 當選擇健康的煮食油來烹飪來準備食物,以高溫煮食,記住不要用栗米油corn oil 食油選擇 和 葵花籽油 sunflower oil,產生毒素更多。
食油選擇: 健康生活
椰子油含92%飽和脂肪酸,主要成分為月桂酸等中鏈脂肪酸(MCFA) ,是大自然唯一的低熱量脂肪(6.8卡/克)。 椰子油十分穩定,是天然抗氧化劑,可抗自由基氧化、抗發炎、抗衰老,適合高溫煮食。 一般來說,初榨橄欖油的煙點較低,會因高溫而釋放大量油煙,故只適用於低溫煮食,如製作沙律、涼拌及調校醬汁。 多不飽和脂肪酸,如栗米油corn oil和葵花籽油 sunflower 食油選擇 oil,很容易產生非常高水平的醛。
而烹調食物時亦應盡量以蒸、燉、煮等方式取代油炸,減少產生潛在的有害物質。 食用油的主要成份是脂肪酸,脂肪酸可分成飽和脂肪酸跟不飽和脂肪酸2種,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又稱Omega-9)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Omega-6)。 食油選擇 飽和脂肪酸不易變質(豬油、椰子油),較耐高溫烹調;不飽和脂肪酸(紫蘇籽油、橄欖油等等)較不容易保存,不過,其中的Omega-3是人體必須的養分,需要注意攝取。
食油選擇: 原料
另一方面,容易氧化的亞麻仁油和胡麻油則較適合用在涼拌方式調理或是當作淋醬。 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和料理方式選擇適合的植物油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食油選擇 亞麻油酸除了具有抑制血液中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功效,更有提高肌膚保濕度的美容功效。 食油選擇 其雖屬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之一,但是身體無法自行生成必須從飲食中攝取,若是缺乏的話不只會妨礙成長,更會造成傷口難以癒合等狀況。 油品一般放在家中廚房,因為溫度可能較高,每次烹調前要聞其氣味,如果有油耗味,色澤較原購買時偏黃,甚至黏度變高,都代表油脂已經氧化,不適合再食用。 標示為調和油,品名以單一油品命名,如「橄欖油(調和油)」,該油品的橄欖油成分應至少50%以上;如以2種油品命名,如「橄欖葵花油(調和油)」,其橄欖油及葵花油成分均應高於30%。
那怕這些殘留化學毒素含量在「安全範圍」之內,以及經常聽到「只要不是每天吃到某種某種量」的廢話。 需要考慮油穩定性(脂肪比例及烹調溫度)、原料(是否有機)、生產過程(物理壓榨還是化學精煉/氫化)、食油的容器(是否透光玻璃)。 擁有150年歷史的德國老牌 Gut&Gerne,使用無農藥、無化肥的自然農作法所種植的亞麻仁籽為原料,再以冷壓製成富含濃郁香氣的冷壓初榨亞麻仁油。 另外,亞麻仁油中保有能夠預防血栓及高血壓的 α亞麻酸,非常適合無法攝取動物脂肪的素食者用來補充營養。 但由於亞麻仁油易氧化的特性,最好避免高溫烹調改以涼拌等方式調理。
食油選擇: 常見的食用油分類
未精製油 – 如Extra virgin olive oil EVOO,具有較低的煙點,通常具有較強的味道,容易產生油煙。 通常,植物油比牛油或豬油等動物油煙點更高,例外是氫化蔬菜起酥油,煙點比牛油低,橄欖油的煙點大約等於豬油。 只是個人有點懶,而且買這部榨油機我可能會被罵佔家裡位置(哭),所以算了。 ● 食油應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照射,開封後盡量在2至3個月內用完。
飽和脂肪酸是一種壞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影響心臟健康。 食油選擇2023 食用油應該儲存櫥櫃裡避免光線,並儘量不要重複使用,因為這也導致了令人討厭的副產品積累。 烹飪油脂對熱量的反應不同,但一般來說,受熱量越多,分解越容易,最終開始產生油霧。 橄欖油 olive oil 和 冷壓菜籽油cold-pressed rapeseed oil 加熱時會產生醛類比較少,牛油也較少,原因是這些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 和 飽和脂肪酸,加熱時這些油會比較穩定,最好是買精製橄欖油來煮炸。
食油選擇: 食油
壓榨出油率不及浸出法,成本提高,轉嫁給消費者,所以售價也相對提高了。 浸出法提煉出來的精煉油,超市隨便就找到 1-5 公升的油,也不過200港幣;壓榨油附帶有機認證的,約500毫升也要近百港幣。 脂肪是人體必需要的營養素,認為脂肪不健康是很「粗略」的簡化觀點,某些種類的脂肪不健康,以及不恰當的脂肪比例也不健康。 許多人都有一種「刻版」觀念,認為油脂是「不健康」的,所以需要「少吃」。 注意油品是否有原料的味道,例如冷壓橄欖油理應具有橄欖的風味,通常精煉食油已失去本身原料的風味,無味的油更要避免。
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的油:我們常吃的奶油、椰子油、豬油屬於飽和脂肪酸,這類的油在常溫下多為固體,較穩定、比Omega-9不易變質,耐熱程度高,適合水炒、中火炒。 食油選擇 食油選擇2023 苯並[a]芘屬在高溫烹調帶脂肪的食物時較易產生,屬基因致癌物,不宜吸取過量。 消委會今日(7月18日)公布食用油最新評測結果,分別從塑化劑、污染物、致癌物、脂肪酸比例及煙點等方面測試。 結果發現50款食用油中驗出1款樣本塑化劑含量高於香港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1款的有害污染物苯並[a]芘及2款的致癌物環氧丙醇含量超出歐盟標準。 由於塑化劑是一種可提高塑膠彈性和柔軟度的化學物質,有研究指其屬於內分泌干擾物質的一種,長期過量進食可能會影響實驗動物生殖系統的發育。
食油選擇: 食油的真相:如何選擇「健康」的食油?【食油推介比較列表】
牛油果油含有維他命E,具強烈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體內的自由基,減慢身體老化及預防慢性疾病;又含有葉酸(維他命B9),對神經系統的發育有重要作用,因此對孕婦和胎兒尤其重要。 除了上述兩款致癌物,消委會亦表示30個樣本(即佔總數約六成)皆含有生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 從動物實驗中證實,長期攝入過量3-MCPD會損害腎臟功能、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 消委會指出是次測試結果當中,各樣本的3-MCPD含量介乎130微克至1,900微克,最高的是Carrington Farms的調和油,名字為Coconut & Avocado Cooking Oil Blend。
- 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包括:Omega-3(抗發炎),而Omega-6(調節身體代謝功能),過多Omega-6攝取可能會誘發炎症,需要平衡攝取。
- 當烹調溫度高於煙點時,食油會冒出油煙,而過量吸入油煙可影響健康。
- 消委會檢測市售常見的60款食油其塑化劑含量,有41款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所檢測的牌子包括本地及國際品牌如獅球嘜、萬歲、日清及Bertolli等。
- 本會建議消費者可選擇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兼且反式脂肪酸及飽和脂肪酸較少的食油。
- 許多人都有一種「刻版」觀念,認為油脂是「不健康」的,所以需要「少吃」。
- 註冊營養師陸肇麟曾指出,特級初榨橄欖油含有不少營養,但其冒煙點(即是當食油加熱至冒煙的溫度)較低,一旦加熱至冒煙點,之後就會變質,甚至有可能轉化成為致癌物質,故不適合高溫烹調。
但是,除非你使用高煙點的油,很少從熱中降解出來,煮食油的煙點越高,閃點的機會會少一些。 當然,油霧是討厭的,加熱超過的煙點,脂肪開始列解,釋放出自由基和一種稱為丙烯醛的物質,這種化學物質使燒焦食物變得澀味和香氣。 消委會隨後亦表示,是次測試中只有三款食油樣本完全沒有驗出污染物。 消委會形容測試結果並不理想,認為於生產食油期間,生產商有責任確保食油品質和安全,有能力做到食油不含污染物。 因人而異,應按照每個人的能量需求、體重、活動水平而定,同時因應年齡及個人健康等因素作出調整。 例如一個每日攝取一千八百千卡能量、活動水平輕度的成年女性,每日烹調用油量最多6茶勺。
食油選擇: 植物油吃多了會提高心臟病、癌症風險?
如果不是以油脂命名,如名稱為「安心調和油」,則產品的成分,仍必須依所混合的各項油脂含量多寡,由高至低含量,依序標示。 冒煙點(又稱發煙點,Smoke 食油選擇2023 point,介於熔點與沸點之間)是油脂加熱之後會起煙的溫度,只要達到冒煙點以上,就會開始變質,產生醛、酮、酸、等氧化物質,多攝食會造成人體危害。 每一種油的化學式結構不同,對熱的安定性不一樣,耐受的溫度不同。 食用油的健康及安全性近年備受關注,在營養學角度,橄欖油是其中一種值得推介的食油。
測試中,有8款食油樣本所標示的營養素含量與測試結果的差距不符規定,情況令人關注。 測試結果發現,有29個樣本(則約58%樣本)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含量介乎每公斤100微克至2,000微克,含量差距極大。 測試樣本當中SuperFoodLab的純正椰子油(無味配方)驗出1,100微克,而御品皇純正花生油則驗出最高的樣本達2,000微克,兩者皆超出歐盟標準的每公斤1,000微克(即超出約1成及1倍歐盟標準)。 另外,測試亦發現御萬家的百分百純正粟米油,以及百分百純正花生油,含有屬基因致癌物苯並[a]芘,雖然全部符合香港的行動水平及將實施的修訂規例,但前者含量達每公斤2.1微克,輕微超過歐盟每公斤2微克的標準。 避免食用人造的食油;嚴格來講,真的有害的原因其實是人為造成的,奈可現在廠商的提煉技術太差了(或者是從利潤角度考慮,沒打算要好)。 而動物油脂(eg. 黃油)反而可能是最健康的,因為不需要什麼複雜的精煉過程,自然沒什麼毒素殘留;但有微量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也不適合素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