茘枝角站(粵拼:lai6 zi1 gok3 zaam6;英文:Lai Chi Kok Station)係港鐵荃灣綫嘅一個鐵路車站,位於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長沙灣道工商貿區地底,喺1982年5月17號啟用。 荔枝角站设有一条地下行人通道,行人隧道全长约300米,位于长沙湾长荔街地底,连接荔枝角道以南新落成的住宅发展区及荔枝角站,而承建商为基利承建有限公司。 人口以美孚新邨和荔灣填海區的居民最多,選區均以內街作為分界綫。 由於區內沒有大型重建或發展項目,區內5個選區自1999年的範圍幾乎保留一樣,唯因應填海工程而更改名稱。
- 茘枝角站設有8個車站出入口,出入口主要連接長沙灣工貿區及鄰近的住宅區,部分出入口鄰近主要街道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 前身是荔枝角醫院的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於2012年6月22日開幕,並於逢星期二、四、六免費開放公眾參觀。
- 值得一提的是,現時荔枝角分屬葵青及深水埗兩區,亦為新界及九龍(新九龍)的邊界。
- 其後隨著香港經濟發展,長沙灣變成民用綜合社區,以工業及住宅為主,近年才有商業大廈於工業區落成。
-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 荔枝角站设有一条地下行人通道,行人隧道全长约300米,位于长沙湾长荔街地底,连接荔枝角道以南新落成的住宅发展区及荔枝角站,而承建商为基利承建有限公司。
- 美孚站(英語:Mei Foo Station),舊稱茘灣站(英語:Lai Wa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荔枝角美孚新邨與荔枝角公園,屬於港鐵荃灣綫與屯馬綫的轉乘車站,名稱取自車站附近的美孚新邨。
行政上主要屬於深水埗區,西北面近荔景山路一帶則屬新界葵青區,為全港現時唯一橫跨九龍及新界界線之社區。 茘枝角站(英語:Lai Chi Kok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長沙灣道近工商貿區地底,屬於港鐵荃灣綫的鐵路車站,於1982年5月17日啟用。 茘枝角站的命名使地區名稱轉移:原本指蝴蝶谷道以西地帶,即美孚新邨一帶的地名「茘枝角」被轉移至茘枝角站一帶原稱長沙灣的地區;「長沙灣」則變成長沙灣站一帶原屬深水埗的地區的地名。 然而,部分機構仍然根據正確的地名命名設施,例如長沙灣廣場及長沙灣巴士總站於當時地鐵站通車後的1989年才落成。 部分前往此等設施的人,可能會根據車站名稱,而於錯誤的車站出閘。 其後隨著香港經濟發展,長沙灣變成民用綜合社區,以工業及住宅為主,近年才有商業大廈於工業區落成。
荔枝角站出口圖: 車站啟用
而另一種說法係指「茘」呢種寫法喺舊時先係正寫,例如喺《康熙字典》中查到,所以當時先用咗「茘」而唔係而家正寫「荔」。 車站用咗橙紅色做主要色調,喺車站出入口就用粉紅色做主調。 由于四站跟周边设施的关系复杂,让不少乘客尤其区外人士于错误的车站出闸,因此港铁公司特别在车站大堂贴出目的地指引,教导乘客应在正确的车站下车。
基於歷史原因,盈暉臺第2、3座曾屬葵青區荔華選區,2007年起改劃入深水埗區美孚北選區。 因此屬九龍深水埗區的界線向北移約10米,現時以盈暉臺及華荔邨之間的消防通道為界。 荔枝角(英語:Lai Chi Kok)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處界限街以北,是新九龍及新界的分界點。
荔枝角站出口圖: 車站票務
月台及大堂的牆身及柱身皆採用朱紅色紙皮石,大堂兩旁的牆身亦採用朱紅色焗漆板。 荔枝角站出口圖 1982年5月10日,荃湾线局部通车,但荔枝角站直至一周后的同月17日才启用。
此外,站内也有不少自助服务设施供乘客享用,包括自动柜员机及自动售卖机等[2],以及香港邮政邮箱[3]。 連接大堂及月台的升降機曾於2016年8月14日起暫停使用,以更換為較新型號,並於2017年5月重投服務。 長沙灣[4]是新九龍一個海灣,原位於茘枝角和深水埗之間的長形沙灘,當地鄉民稱之為「長沙灣」。 長沙灣海旁有一條小鄉村命為長沙灣村,此村於清嘉慶年間出版的《新安縣志》已有記載。 2010年10月26日,此站新增的D出口啟用,乘客沿行人隧道步行,便可通往荔枝角道以南的私人屋苑、公屋及學校區。
荔枝角站出口圖: 住宅
自1970年代,美孚新邨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美孚站在建造及通車時名為茘灣站(英語:Lai Wan Station)[11],名稱來自荔枝角灣,車站於1982年5月17日隨荃灣綫全綫通車而啟用,而車站承建商為熊谷組株式會社。 後來荔枝角灣因填海而消失,因車站較近美孚新邨,於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通車時一併改名。 荔枝角站出口圖2023 後來港鐵於2017年在車站內增設兩台「付費通道使用核准機」,讓使用八達通的居民能夠免費經車站收費區往返車站的不同出入口,只要以八達通拍卡,在20分鐘內出閘便不會被收取任何費用。 另一方面,荔枝角站個「荔」字(下面係三個「力」字),喺站內範圍被寫成「茘」字(下面三個「刀」字)。 有傳聞指係因為當時承辦興建地鐵工程嘅日本財團,製作車站名嘅字型時,未有留意到「荔」嘅中文漢字同日文漢字寫法唔同,所以用咗「茘」呢個日文漢字寫法。
荔枝角站屬於中型車站,荔枝角站位於工商貿區,平日有一定人流,所以前地鐵公司(家下港鐵公司)喺2007年開始進行車站翻新工程,更換車站內燈光系統同埋為車站商店、客務中心進行翻新,以及增建升降機等。 荔枝角站出口圖2023 2020年末,時任美孚北區議員李俊晞指,位於荔枝角公園體育館門外,原為慶賀千禧年而於1999年末埋下的文物時間囊,被康文署稱不對外公佈後突然被掘起,至今仍然未公開當年嘉賓和議員所儲存的物品[10]。 於該處擺放時間囊的原因,是該地屬當時臨時區域市政局及臨時市政局轄區交界點,亦即表示此地毗鄰新界和九龍的分界。 事實上,埋下時間囊的距離與當時新界葵青區的舊邊界(景荔徑、荔景山路、荔灣道之交界點[11])只有約100米。 另一方面,荔枝角站的「荔」字(下方為三個「力」字),於站內範圍被寫成「茘」字(下方為三個「刀」字)。 有傳聞指這是因為當時承辦興建地鐵的工程的日本財團,在製作車站名稱的字型時,未有留意「荔」字在中文與日文中寫法不同,因此使用了日本漢字的「茘」字。
荔枝角站出口圖: 車站出口
“荔枝角”所指本来应为孺地脚,大概位置为今日蝴蝶谷道以西,荔景山路及葵涌道以东一带;而毗邻的葵涌道原本就是筑在此海湾的高架桥,但现时海湾已被填平。 全港首個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佔去荔枝角灣填海區大半土地,前身為美孚油庫。 除了美孚新邨之外,其他主要的發展包括西北面呈祥道一帶的清麗苑、荔欣苑、華荔邨和盈暉臺,以及美孚新邨東面的九巴荔枝角車廠重建項目曼克頓山。 此外,站內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享用,包括自動櫃員機及自動售賣機等[2],以及香港郵政郵箱[3]。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此站月台幕門於2004年完成安裝。 美孚站採用藍色為主色調,因為車站有別於鄰近均用紅色主題的茘景站與茘枝角站,其採色是基於同一路線相連車站不會使用同一基本顏色的概念,以免乘客混淆[3][4]。
展館展出饒宗頤教授的作品,包括繪畫、書法、文玩及一系列學術著作。 1982年5月10日,荃灣綫局部通車,但茘枝角站直至一週後的同月17日才啟用。 現時,茘枝角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時裝店、外賣店、旅行社、銀行等零售業及服務業[2]。 荔枝角站出口圖2023 本站設有14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荔枝角站出口圖: 荔枝角站
值得一提的是,現時荔枝角分屬葵青及深水埗兩區,亦為新界及九龍(新九龍)的邊界。 呈祥道以西北一帶,包括全個荔景山(即舊稱磨石山及穿鼻山),在舊地圖中可見稱作荔枝角[4],惜此說法日漸息微,但荔景山上兩個水務署設施(荔枝角海水抽水站和荔枝角食水配水庫[5]),仍保留荔枝角之名;而瑪嘉烈醫院的官方地址,亦是使用荔枝角為記[6]。 位於荔灣的荔欣苑、華荔邨及荔灣花園,常被誤認為屬於深水埗區,但其實都屬於葵青區的行政範圍;反而位處較西面的清麗苑(在荔景山路以南呈祥道以北)卻是歸屬深水埗區,但旁邊的荔景臺高級公務員宿舍則屬葵青區,而盈暉臺更曾發生一屋苑分屬兩區的情況(已於2007年全面劃入深水埗區)。 荔枝角站出口圖2023 荔枝角站啟用初期,由於車站設於長沙灣工貿區,因此平日時間(即星期一至星期五全日,星期六上午及下午)都有唔少乘客返放工同交收貨物,非常繁忙,而且茘枝角站係最近深水埗運動場嘅港鐵站,所以亦有唔少參加陸運會嘅學生使用。 西九龍新填海區屋苑或屋邨(泓景臺、昇悅居、宇晴軒、海麗邨等)入伙,使部份居民利用車站搭港鐵前往市區。 而且附近設有成衣批發嘅購物中心,加上新落成同起緊嘅新式商業大廈及酒店,都令荔枝角站人流不斷上升。
荔枝角站设有2层,地面为车站出入口及长沙湾综合交通中心。 荔枝角站位於九龍西深水埗以北至美孚新邨以南一帶嘅一片嘅19世紀末填海土地上嘅北面。 荔枝角站A出口原是位于长沙湾道行人道旁,而当长沙湾广场落成之时,该出入口则被迁到建筑物以内,即现时的位置。 荔枝角站(英语:Lai Chi Kok Station)是一个位于香港九龙深水埗区长沙湾长沙湾道近工商贸区地底,属于港铁荃湾线的铁路车站,于1982年5月17日启用。 1982年5月17日地鐵荃灣綫通車,卻將長沙灣工業區一帶的車站稱為荔枝角站;而位於荔枝角一帶的車站稱為荔灣站,其後於1985年依美孚新邨而改稱為美孚站。 「荔枝角」所指本來應為孺地腳,大概位置為今日蝴蝶谷道以西,荔景山路及葵涌道以东一帶;而毗鄰的葵涌道原本就是築在此海灣的高架橋,但現時海灣已被填平。
荔枝角站出口圖: 車站位置
另一方面,荔枝角站的“荔”字(下方为三个“力”字),于站内范围被写成“茘”字(下方为三个“刀”字)。 有传闻指这是因为当时承办兴建地铁的工程的日本财团,在制作车站名称的字型时,未有留意“荔”字在中文与日文中写法不同,因此使用了日本汉字的“茘”字。 但是实际上“茘”这种写法于昔日才是正写,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查看得到,由三个“刀”组成的“刕”字,读音为“黎”,是“茘”字声旁,而“劦”读音“协”,不合“茘”字读音,所以当时才选用了“茘”而不是现时的惯写“荔”(可参看港铁字体所述。)[4]。 不过,有语言学者曾就此字撰文,指出“荔(从力)枝”一词早于公元前的《史记》已经出现,但“刕”、“荔”(从刀)二字在唐代《切韵》还未收录,到了宋代《广韵》才见“刕”字,所以“荔”不应该从“刕”。 由于四站跟周边设施的关系复杂,让不少乘客尤其区外人士于错误的车站出闸,因此港铁公司特别在车站大厅贴出目的地指引,教导乘客应在正确的车站下车。 荔枝角站出口圖2023 不过,有语言学者曾就此字撰文,指出“荔(从力)枝”一词早于西元前的《史记》已经出现,但“刕”、“荔”(从刀)二字在唐代《切韵》还未收录,到了宋代《广韵》才见“刕”字,所以“荔”不应该从“刕”。
此位置為目前全香港惟一能從住宅群間,不知不覺穿越九龍及新界的界線(現時住宅區中的區界為盈暉臺與華荔邨、荔灣花園之間的消防通道和瑪嘉烈醫院與清麗苑之間的荔景山路[7]),甚為特別。 產生這種頗為複雜的分界,是由於荔枝角以北一帶山脈並非九龍北面向西伸延的山脈(獅子山和大老山),而是新界大帽山向南伸延的山脈(金山和坳背山),香港政府至殖民時代以來亦沒有將金山和坳背山列作新九龍和新界的分界線,而決定在蝴蝶谷以西用公路作為兩區的分界線。 除此之外,港英政府統治期間一向視九華徑村為新界原居民村,享有丁屋權益,其村亦為荃灣鄉事委員會的屬村之一[8](葵涌沒有獨立的鄉事委員會,區內所有鄉村均屬荃灣鄉事委員會,而非葵青區內的青衣鄉事委員會)。 荔枝角站出口圖 回歸後政府維持原殖民地政府的原居民政策,造成九華徑、華荔邨等荔灣一帶仍被視為新界,不能隨意劃入屬九龍的深水埗區。
荔枝角站出口圖: 车站名称与位处地域的混淆
现时,荔枝角站内提供不同类型的商店供乘客购物,例如有便利店、面包糕饼店、时装店、外卖店、旅行社、银行等零售业及服务业[2]。 兩鐵合併後,九巴一併將東、西行站所有站位更名為「荔枝角鐵路站」(Lai Chi Kok Railway Station);至2017年8月,再將站名中「鐵路」一詞去除,改至現稱。 新巴及城巴報站系統播報東行站時,會列出「 荔枝角站 、長沙灣廣場」(Lai Chi Kok Station , Cheung Sha Wan Plaza)。 荔枝角站出口圖2023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前身是荔枝角醫院的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於2012年6月22日開幕,並於逢星期二、四、六免費開放公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