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是首個被證實可致癌的病毒,全球九成以上成年人曾受感染,而感染症狀多數不明顯,故大部分人沒有發現曾感染此病毒。 對一些咳嗽功能差和有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嚴重喉阻塞患者, 在氣管切開術進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窒息。 因而在行氣管切開術前先行氣管插管或置入氣管鏡, 抽吸分泌物並給氧, 保證呼吸道通暢, 然後再行氣管切開術, 對患者是安全的。 對某些體弱病人甚至在Ⅱ度呼吸困難時就可做氣管切開術。 一般來說,會厭囊腫不會影響身體其他功能,但若已經影響到生活品質,可經手術切除。 若想預防會厭囊腫發生或復發,良好的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不過度操勞、戒除菸酒等,仍然相當重要。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於 2019 年鼻咽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男性和女性癌症的第 7 位及第 17 咽喉腫瘤 位,791 宗鼻咽癌新症中,男女比例為 2.9 比 1,50 至 60 歲為發病高峰年齡。 由 1983 年至 2016 年,總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 信諾尊尚醫療保的癌症保障冠絕全港,賠償保障高達港幣$5,000萬,不設終生賠償上限,可全數賠償包括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等費用,於此了解更多。 我們理所當然的日常飲食,是眾多咽喉癌康復者的一大難關﹐以下是香港癌症基金會建議的飲食貼士,助咽喉癌康復者克服吞嚥困難。 另外,咽喉癌患者較常人有更高機會患上第二種頭頸部腫瘤,故康復後必須戒煙戒酒﹐以減低復發機率,謹記定期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防患於未然。
咽喉腫瘤: 咽喉癌临床表现
有病人誤以為電療等於用插座直接向人體傳電,其實不然。 電療又稱為「放射治療」,部份病人被「電」療誤導了。 當輻射進入細胞,DNA會斷裂,破壞細胞循環,從而殺死癌細胞。 整個電療療程裡,人體不會對電療感覺任何異樣,上床治療前後基本上感覺沒有差別。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在口咽惡性腫瘤中,更頻繁地觀察到癌症,很少見到肉瘤和淋巴上皮瘤和淋巴瘤。 這種情況只有在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的日子才是真實的。 至於結締組織腫瘤,它們在年輕人中更常見,並且通常在兒童中。 咽喉腫瘤2023 5%患者惡性腫瘤的初始定位 咽喉腫瘤2023 - 腭扁桃體,16% - 咽後壁,10.5%軟齶。 1.先天性腫瘤:包括甲狀舌骨囊腫、鰓裂囊腫、囊狀水瘤等。 這些專有醫學名詞讀者不需要懂,只要知道囊腫的產生是因為胚胎發育時,一些組織並未消退完全,以至於發生積水或是積淋巴液,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咽喉腫瘤: 鼻咽癌有什麼症狀?牢記「耳、鼻、喉、頭、頸」五字訣
鼻咽癌可根據腫瘤大小、有否擴散到淋巴結,以及是否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分為四期。 咽喉腫瘤2023 第一期腫瘤仍然局限在鼻咽以內,第二、三期擴散至淋巴,第四期則再細分為4A、B和C,4C期就是指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 咽喉腫瘤 期數越後,癌症能根治的可能性越低,但隨著鼻咽癌治療不斷進步,存活率已較二、三十年前大大提升。 1.胃酸逆流到咽喉:這會導致喉嚨乾且有異物感,甚至有時會影響到聲帶造成沙啞與吞嚥困難等症狀,但是這種胃酸造成的咽喉炎,一般不會有典型胃食道逆流造成的心窩灼熱感。 最後會造成吞咽困難,你的頸內會出現日益明顯的腫塊。
由於原因很多,除了求診耳鼻喉科,必要時也可以看腸胃科及身心科。 鼻咽癌之分類可依病理組織學、臨床表現方式、腫瘤形態等加以分類。 病理組織學分類則是最常被使用的鼻咽癌分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鼻咽癌的WHO classification 可分三型,第一型為鱗狀上皮細胞癌,第二型為未角質化癌,第三型為未分化癌(如表一所示)。 活檢 - 一塊組織進行組織學檢查的切除 - 腫瘤學中最重要的診斷方法之一。 從活檢的方式來看,組織學檢查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
咽喉腫瘤: 咽喉癌的檢查方法及費用
鼻咽癌是於鼻咽腔部位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惡性腫瘤,是本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以男性居多。 鼻咽位於頭部中央,鼻孔與吊鐘上方之間,下通口腔的部位。 當出現咽喉癌的時候,患者往往除了吞嚥疼痛、久治不癒等喉嚨部位不適的情況以外,還會有一些反射性的疼痛感,例如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頭痛,耳部疼痛等症狀,這一情況往往出現在聲門上型出現腫瘤的患者當中。 咽喉腫瘤 病人於電療期間每天都需要戴上頭罩,電療初期副作用不多,慢慢會因為咽喉發炎、口腔發炎引致喉嚨痛、痰多、吞嚥困難而消瘦,持續消瘦又會造成「離罩」(頭罩易鬆脫)。 咽喉腫瘤2023 咽喉腫瘤2023 我們會建議病人多餐少食、飲營養奶,避免「離罩」及重新造頭罩定位。 剛才提過,電療及化療是我們既定最標準的治療方案,一般情況下電療療程需要多長時間?
-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和T細胞,令免疫系統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從而縮小腫瘤或減慢其生長。
- 醫生建議病人同步接受化療及電療,但由於病人害怕脫髮,他最終選擇同步進行標靶藥物(cetuximab)治療及電療。
- 在实施术后放疗时,对高度怀疑的部位,可给集中小靶区照射,而且可以比术前照射给予更高的剂量。
- 咽喉指口腔後部的位置,包括軟顎 (口腔內後上方)、後舌、咽喉兩側(扁桃腺所在)以及咽喉的後側,於上述部份所發現的惡性腫瘤就是咽喉癌。
- 因此,若在聲門區發生腫瘤,不容易發生頸部淋結巴轉移(0 ~ 10%)。
- 3.鞍區生殖細胞瘤即異位松果體瘤,占第四位,70%病人年齡分布在7~20歲。
- N (Lymph Node): 代表腫瘤擴散到區塊淋巴結的狀況,N細分為零至三級(N0-N3),N0即淋巴沒有擴散,數字越大同樣代表區域性影響越廣。
不過,在某些罕見情況下,EB病毒的DNA會與鼻咽細胞的DNA混合,病毒基因會指令鼻咽細胞異常分裂和生長,引發癌變。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在香港,鼻咽癌男女比例約為3:1,男性患病風險較高。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咽喉腫瘤: 香港
至於鼻咽癌的成因,林醫生強調鼻咽癌往往並非由單一因素就能夠引發,而是需要在基因、環境及病毒這3個因素互相配合影響下才最終導致鼻咽癌。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推算,當地2020年共有約12,370宗新確診咽喉癌個案,且每年的確診宗數均下跌2%至3%。 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資料則顯示,每年咽喉癌個案佔當地惡性腫瘤約4%。
由於食道的開口在喉嚨下方的下咽部,所以因胃酸上溢導致的胃食道逆流,主要症狀多是下咽部出現紅腫發炎,進而引發喉嚨卡卡、吞嚥困難等不適現象。 因此,當本港醫院使用抽血方式來檢查癌症指數時,EB病毒抗體或基因都可以是一些對鼻咽癌作篩查的指標。 咽喉腫瘤2023 圖中展示了人的面部,大家可以分別看到鼻、後腦和頸,而鼻咽在鼻孔裡深入鼻腔的地方、頭腦之間。
咽喉腫瘤: 咽喉部腫瘤的診斷
喉咽後壁上的腫瘤常常是外生的,慢慢地向上和向下擴散,到達口咽頂部,在口腔和頸部食管下方。 該過程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進入脊柱,腫瘤沿著無脊椎動物前筋膜傳播。 從後發性區域,腫瘤很快下降到食道的頸部區域,並通過食道 - 氣管前部。 腫瘤較小者,可先行放射治療,隨後以電凝固術破壞。 咽喉腫瘤 如果瘤體血供特別豐富,部分甚至需要先行介入治療栓塞主要供血血管後,再行手術切除。 本病一般無明顯表現,少部分人會有咽部異物感,兒童、嬰幼兒患者由於年齡較小無法正確表達,可能導致誤診、延誤治療,甚至因囊腫過大引發呼吸困難,出現生命危險。
- 蝶鞍正常、無鈣化,CT掃描示鞍區低密度病灶,CT值多為負值,不強化。
- 尿量>5000ml/d,尿比重<1.005,用垂體後葉素5U皮下注射,1次/d,或尿崩停0.3ml,1次/d,肌注。
- 今年年初至烏日林新醫院就診,由耳鼻喉科洪宇軒主任病史詢問後,發現許先生工作壓力大、三餐飲食不正常,進一步做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發現在左側聲門長了約0.5公分的肉芽腫瘤,研判是胃酸逆流至喉嚨引起。
- 不少人會混淆咽喉癌和鼻咽癌,雖然兩者位置相近,但卻被歸類為不同的癌症。
- 垂體腺瘤占鞍區腫瘤的第一位,多見於20~50歲成人,以視力、視野障礙為主要表現,多為雙顳側偏盲,眼底幾乎均為原發性視神經乳頭萎縮。
- 第三,除了提及過的腫瘤位置及擴散速度,其實鼻咽癌對電療及化療非常敏感。
根據我國2011年至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好發年齡群趨勢穩定約為50歲左右。 依據我國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該年初次診斷鼻咽癌的個案計有1560人,佔當年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29%。 而臨床上也發現鼻咽癌頗有家族集簇性,鼻咽癌患者第一等親之內罹患鼻咽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0倍,除了遺傳因素造成這種家族集簇性之外,親屬間具共同的環境因素也是原因之一。
咽喉腫瘤: 咽喉癌預防方法
另外,跟值得信任的人傾訴亦有助紓緩情緒,包括家人、朋友、社工及心理醫生。 本港於2017年共有296人死於鼻咽癌,佔因癌症死亡的總數2.1%。 同樣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及女性患鼻咽癌的死亡率分別為6.6%及1.8%。 參考世界標準人口的年齡分布計算,過去37年,本港鼻咽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 於2020年,鼻咽癌的死亡人數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8%,是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 11 位。 早期鼻咽癌的治癒率很高,第一期的治癒率高達90%。
2.視神經受壓表現表現為視力、視野改變及眼底變化等。 咽喉腫瘤2023 鞍上型腫瘤因其生長方向無一定規律致壓迫部位不同,使視野缺損變異很大,可為象限性缺損、偏盲、暗點等。 腫瘤壓迫視交叉可引起視野缺損,常見的為兩顳側偏盲,如見雙顳側下象限性偏盲,提示壓迫由上向下,兩側受損程度可不一致。
咽喉腫瘤: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腫瘤鈣化:顱咽管瘤的鈣化有各種形態,為顱咽管瘤的顯著特徵,鞍上型和鞍內型腫瘤均有鈣化,而其他鞍部病變極少出現鈣化(鈣化發生率多在1%以下)。 鈣化在兒童中比成人中常見,兒童顱咽管瘤鈣化發生率70%~85%,2歲以下者佔20%,2歲以上兒童鈣化者佔80%,15歲以上者佔50%,成人約35%左右。 鈣化灶可大可小,可分散,也可集中在一起,有時可呈彎曲細線狀。 咽喉腫瘤 鈣化常出現在中線區,偶爾較大的病變可以只限於周圍部分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