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EGFR基因變異及ALK陽性肺癌患者的存活期一般可超過三至五年。 莫樹錦教授在加拿大艾爾伯塔大學接受培訓,其後在多倫多大學瑪嘉烈公主醫院完成內科及腫瘤學院士培訓,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 他是IRESSA Pan-Asia Study (IPASS)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和第一作者,開創了精準治療應用於晚期肺癌的重要里程碑。 其後他亦率領和積極參與多項重要跨國臨床研究,包括FASTACT 2, PROFILE 1014, 莫樹錦教授2023 IMPRESS, ARCHER 1050, ALEX, AURA 3 和KEYNOTE 042,這些研究改善及確定晚期肺癌管理。
黃波教授及他的前博士後和博士生,包括吳波教授、宋春橋教授、宋慧慧教授和蔡紀烜博士,建立了一個全面的理論框架,並開發了一系列關於時空數據回歸和多解析度時空資料融合的模型和演算法,相關成果已發表於多篇基本科學指標(ESI)高被引論文上。 其中,地理和時間加權回歸模型(GTWR)已成為時空數據分析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模型之一。 黃波教授與吳波教授撰寫的第一篇GTWR論文,在地理信息科學領先期刊《國際地理信息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所有論文中,為現時被引用最高的5篇論文之一。 時空數據融合模型克服了當前衞星遙感技術的瓶頸問題,即必須在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之間進行折衷,這是太空對地觀測技術的重大突破。 GTWR 和時空融合模型已廣泛應用於環境、地理、水文、生態、城市規劃和智慧城市等領域,並被工業界採用。 莫樹錦教授領導的研究成果對肺癌分子靶向精準治療模式有莫大影響,並顯著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成為國際上的新標準治療方法。
莫樹錦教授: 肺癌權威莫樹錦獲頒「腫瘤學巨人」獎 成首位歐美學府以外得獎學者
莫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 他的多項研究成果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扭轉了肺癌治療的方向,訂定了全球肺癌治療的新準則。 莫教授倍受業界認可,更在2020年獲國際著名腫瘤學多媒體資源平台OncLive選為「腫瘤學巨人」。
莫教授在加拿大接受醫學培訓,於1996年返港並加入中大醫學院,重點研究與肺癌有關的生物標記和分子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 莫樹錦對於與世界知名腫瘤學權威共同獲得「2020腫瘤學巨人」榮譽感到光榮,又感激多年來共事的研究人員的無私付出及支持,團隊會再改進肺癌治療,無休止地向肺癌宣戰。 「腫瘤學巨人」獎(Giants of Cancer Care®)由美國著名腫瘤學多媒體資源平台OncLive®創立。
莫樹錦教授: 個人架生
其後,莫教授又於2014年證實標靶治療較傳統化療更有效治療ALK陽性肺癌的晚期肺癌患者。 莫樹錦教授 莫教授是首批獲此國際殊榮的亞洲專家,更是第一位來自歐美學府以外的得獎學者。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莫樹錦教授與國際肺癌專家合作,測試免疫治療結合化療對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成效。 研究以隨機、開放對照組形式進行,團隊發現以免疫治療藥物tremelimumab及durvalumab結合化療,可以顯著提升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及整體存活率,可望成為新的一線治療方案。
- 他目前正領導全球首個利用人體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晚期肺癌治療方案的第1期臨床試驗,揭開歷史性的新一頁。
- 上皮因子受體突變常見於亞洲,佔肺癌病例三成左右,以及高達一半非吸煙患者因肺腺組織和肺膜而起的肺腺癌。
- 他憑證實EGFR基因變異之肺腺癌患者,如在接受一線標靶治療後再出現基因突變及抗藥性,可透過新的治療模式,將癌症無惡化存活期有效延長超過一倍,於2017年獲全球頂尖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選為十篇「2017年度最受矚目研究文章」之一。
- 莫教授於加拿大接受醫學培訓,96年返港加入中大醫學院,重點研究與肺癌有關的生物標記和分子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多項研究成果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扭轉了肺癌治療的方向,訂定全球肺癌治療的新準則。
- 團隊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不同環境暴露和微生物因素在IBD 疾病發展中不容忽視,靶向調控環境及微生物因素將為IBD 的預防及治療帶來新希望。
他的研究成果已被多個國際指南採用,包括 NCCN、AMP/IASLC/CAP、ASCO 莫樹錦教授 和 ESMO。 炎症性腸病(IBD),包括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是復發性慢性疾病引起的炎症性腸炎。 此症主要影響年青人,不但為他們帶來健康和經濟負擔,亦大大降低其生活質素。 這種原本以為是「西方」的疾病,不知不覺間在內地、香港、澳門等亞洲多個地區呈現發病率激增,然而其發病機制及的流行病學規律仍不清楚。
莫樹錦教授: 「智慧的探索」公開講座系列 : 莫樹錦教授主講「抗癌漫長路」
莫樹錦(Mok Shu Kam Tony,1960年5月—)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針灸中心主管,廣東省人民醫院名譽教授,兼電視節目主持人,同埋雜誌專欄作者。 自2013年起,由120多位世界知名的腫瘤學家、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組成的甄選委員會,每年會就十數個癌症類別及專科,選出他們認為在該領域有重大貢獻,幫助推動及奠定腫瘤學未來發展基礎的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頒予「腫瘤學巨人」獎以作表揚。 他領導全球首個利用人體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晚期肺癌治療方案的第1期臨床試驗,確認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相關操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莫樹錦教授2023 莫樹錦,BBS(Mok Shu Kam Tony,1960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針灸中心主管,廣東省人民醫院名譽教授,兼任電視節目主持,雜誌專欄作者。 莫樹錦教授2023 此外,過去病人如果找不到任何驅動癌基因,或沒有適合標靶藥物,只有選擇化療。 他今年更領導全球首個利用人體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晚期肺癌治療方案的第1期臨床試驗,確認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相關操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為肺癌治療及基因編輯技術揭開歷史性的新一頁。
除了在Bowtie出任醫療顧問以外,莫教授亦正以董事會成員身份任職於多間知名企業,包括: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覓光遠程醫療有限公司等。
莫樹錦教授: 個人工具
連同莫教授在內,今年一共有15位全球頂尖的癌症專家獲選為2020年度「腫瘤學巨人」 (2020 Giants of Cancer Care® Award)。 他們是從全球800多位獲提名的癌症專家中,經由超過120位國際知名的腫瘤專家、醫生及科研人員組成的評審委員選出。 這批「腫瘤學巨人」都在各自的腫瘤學領域上作出了重大貢獻,為腫瘤學的標誌性人物,在業界極受重視及具代表性。 莫樹錦,BBS(,1960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針灸中心主管,廣東省人民醫院名譽教授,兼任電視節目主持,雜誌專欄作者。 位置、時間和尺度是地理數據的基本屬性,對這三種屬性的數據異質性進行建模極具挑戰性。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是國家教育部設立的科技專項獎,對象為全國的高等院校,2009年開始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的直接推薦,授予在開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並在創新人才培養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學者和單位。 自然科學獎嘉許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作出重要科學發現的個人和單位;科學技術進步獎則嘉許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完成重要科學技術工程、計劃及項目等方面具創造性貢獻,或在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保障國家安全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單位。 為應對這問題,莫教授設計、領導及參與多項重要國際臨床硏究,與多個國家臨床試驗中心共同合作,確立治療新標準及改善肺癌病人存活機率,改革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 TKI)耐藥性的治療方向。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肺癌不但為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更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每年新症逾5,000宗,整體個案中逾八成為非小細胞肺癌。
莫樹錦教授: 中大醫學院莫樹錦教授成首位來自亞洲學府學者獲全球「腫瘤學巨人」稱譽
以往晚期肺癌唯一的治療方法是化療,化療病人平均存活期只有約一年,莫樹錦的研究確立標靶治療為EGFR基因變異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亦揭示標靶治療較傳統化療更有效治療ALK陽性肺癌的晚期肺癌患者,現時兩種癌症患者的存活期一般可超過三至五年。 國際肺癌權威、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多年來致力研究肺癌治療,率領全球將晚期肺癌治療個人化,開創標靶治療,研究免疫療法,與病人共同作戰。 莫教授於公開講座上,分享他在癌症研究的漫漫長征,為病人創造希望的經歷。 基於以上肺癌研究的重大突破,現時確診晚期肺癌的病人,首先要接受基因測試,確定是否EGFR或ALK基因變異,才決定治療方案。 醫生會針對不同的基因變異為病人度身訂造治療方案,選擇用藥,實踐「個人化治療」的概念,幫助肺癌患者活得更好和更長時間。 醫生會針對不同的基因變異為病人度身訂造治療方案,選擇用藥,實踐「個人化治療」的概念,讓肺癌患者活得更好及更長時間。
但對於沒有PD-L1表達或PD-L1表達較低的患者而言,antiPD-1治療則不奏效,意味需要新的免疫治療組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三個研究項目獲國家教育部頒授2020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包括一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及兩個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另有一個研究項目於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頒宗教學著作論文獎二等獎。 莫樹錦教授2023 肺癌是本港第二號癌症殺手,僅次於大腸癌,每年有四千宗新症,而全球每年新症數目達一百三十萬。 上皮因子受體突變常見於亞洲,佔肺癌病例三成左右,以及高達一半非吸煙患者因肺腺組織和肺膜而起的肺腺癌。 過往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中位數低於一年;今天,利用檢測基因以對症下藥的新療法,把存活中位數延長到三至四年。 ALK和EGFR的不同之處,是ALK並非基因異變,而是關乎2號染色體易位;一向無殺傷力的基因,突然變成令ALK活躍的融合蛋白。
莫樹錦教授: 個人榮譽
黎志添教授使用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的清代嘉慶《道藏輯要》為底本,加上全新白話註譯,希望藉著此書為當前充斥著物慾利益、社會階層之間衝突與不和諧,以及種族和宗教紛爭的人類社會,帶來一點如經文裏所指出的修煉本心、求得清淨的道理。 Bowtie(「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及改變港人獲得醫療保障的方式。 Bowtie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台,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醫務衞生局認可的「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核保及索償服務。 Bowtie獲得香港永明金融有限公司、三井物産及多間國際投資公司共同支持。
過去10年,中大醫學院黃秀娟教授、陳家亮教授及沈祖堯教授團隊進行了最前沿的IBD臨床研究,在IBD 的流行病學、自然史、遺傳學、環境風險因素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團隊帶領20多個亞太國家的30個研究中心建立第一個亞太IBD流行病學平台,為IBD 的臨床護理、疾病診治及醫學研究的系統性革新作出了傑出貢獻。 團隊卓越的工作成果被高影響力科學期刊高度評價,同時被Nature、Nature Outlook,以及Environmental Health 莫樹錦教授 莫樹錦教授 Perspective等雜誌專題報導。 團隊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不同環境暴露和微生物因素在IBD 疾病發展中不容忽視,靶向調控環境及微生物因素將為IBD 的預防及治療帶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