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認知友善社區12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認知友善社區

因此透過鄰舍的守望,推動保安及小商戶的友善對答及購物經驗,將可令患者願意再次踏出社區,願意繼續在華富邨生活得開開心心。 由於很多早期患者並沒有察覺認知障礙症問題的重要性,往往使他們錯失訓練的黃金時期,因此身邊人的關懷便極為重要。 認知友善社區 以智友伴義工大使羅啟蓮為例,由於丈夫在自我檢查中發現有患上早期認知障礙症的風險,為了避免身邊友人患病而不自知,因此便邀請及介紹他們一同到坊會接受檢查,怎料發覺身邊有認識19年之久的朋友亦存有患病風險,情況甚致比她的丈夫更差。 認知友善社區2023 認知無障礙的生活環境是能讓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顧者獲得權益、支持及接納。

由新鴻基地產慈善基金贊助的《智得耆樂》,本周播出第8集,片中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林翠華教授與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分享,「醫社合作」模式如何能在社區支援認知障礙症病人。 要令香港成為認知無障礙的生活環境,每個人都絕對是重要的建設者! 以下有五個場景例子,你可以看看,若你身處這些地方,你能夠作出怎樣的認知友善行動。

認知友善社區: 服務發展里程

《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 - 施政綱領》提出一系列新措施,加強在社區層面為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適切的照顧及支援服務。 香港人口老化,患認知障礙症人數增加,如何有效支援照顧者是逼切的議題。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獲何張淑婉慈善基金、周大福慈善基金和施永青基金支持,在2021年10月推行為期3年的「幸福庭園手牽手」計劃,以祖堯及麗瑤區作為試點,推動及實踐照顧者休息日,提升照顧者照顧能力,培訓朋輩同行,建立友善社區網絡。 計劃亦邀請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參與成效研究,為認知障礙症和照顧者友善社區建立可行性框架。

不過,未參與研究的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精神病學專家馬爾尚(Natalie Marchant)指出,缺少基因數據等關鍵訊息,局限了研究的結論。

認知友善社區: 認知友善支援服務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於2017年4月加入運動,透過鼓勵市民成為「認知友善好友」,廣泛地傳遞正確和正面的訊息,以提高公眾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並鼓勵他們以行動關懷和支持患者與其家人,合力建設一個「認知無障礙」的香港。 Wendy的工作崗位經常要接待商場顧客,當中不乏長者︰「我們未必知道身邊會否有認知障礙症患者,因此必須細心觀察、辨識,主動關心他們的需要,爲他們多做一步。」有次發現一位長者在商場內徘徊,於是Wendy主動上前查問,但那位長者不理解她的說話,亦詞不達意。 「於是我發揮培訓所學,以簡單的是非題了解長者的情況,同時發現他身上戴着認知障礙症患者常有的防走失記認,成功與他的家人聯絡。」Wendy主動為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協助、傳播正確的資訊,同時將培訓所學與同事分享,大家一同提高警覺性,對身邊的環境和顧客多加留意。 林教授指出,單靠醫療並不足以照顧好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醫社合作」十分重要,「社」是指社會服務及社區支援。

由於認知障礙症的其中顯著症狀是記憶衰退,勿忘草寓意此運動能為患者帶來希望及正面的果效,並提醒社會勿忘患者的需要。 埃爾瑟說,這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但研究員在對比兩組確診得抑鬱症6個月的病患時,服用抑鬱症藥物和未服藥者失智的風險並沒有明顯差別。 研究員在確認哪些人有抑鬱症後,長期進行追蹤,以了解研究對象在晚年是否患上認知障礙症。 研究員在分析數據時,根據受訪者的教育背景、收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藥物成癮和躁鬱症作出了調整。

認知友善社區: 服務內容

由於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特徵並不明顯,個案亦有年輕化的趨勢,大眾往往因了解不足而產生問題與衝突。 為營造一個認知友善的社會環境,恒隆於2021年開始與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推行為期三年的《恒隆 X 認知友善社區2023 女青「智愛無垠」認知友善計劃》,為患者及照顧者提供支援外,更為前線員工提供認知友善培訓。 今次邀請了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耆年服務部總主任韓慕琼(Joan)、恒隆前線員工黃玉娣(Wendy)及黃志強(黃sir),分享「認知友善.多一點」培訓內容與及協助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實際經驗,加深大家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共建關愛共融社會。 社會福利署(社署)委託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協會),於「全城『認知無障礙』大行動」期間協助社署在全港舉辦「認知友善好友」簡介會,推廣及加強公眾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鼓勵公眾以行動關心和支持患者及其家人,建設一個認知無障礙的香港。

認知友善社區

她以日本九州熊本為例,當地的醫生從大型醫院轉為外展工作,分佈在不同的小社區服務,讓病人可在家居接受健康、藥物、認知障礙症等治療,稱之為「熊本模式」,醫療機構亦會在小社區為街坊提供訓練。 近年認知障礙症愈見普及,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個案日益增加,而社會公眾於面對認知障礙症的困難愈見明顯。 有見及此,本中心加設了認知友善服務,為協助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護老者。 當中提供了免費的認知障礙症的早期檢測、不同系列主題性的認知訓練班、公眾教育講座、 刺激腦部的活動及各項的諮詢服務。 恒隆業務遍佈全港,女青耆年服務部總主任Joan非常欣賞恒隆願意投放大量資源,推動認知友善︰「恒隆鼓勵前線員工積極參與培訓,透過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培訓課程,除了導師講解,更會利用角色扮演個案,增進員工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目前恒隆已有275位涵蓋旗下19個商業及住宅項目的前線員工完成培訓課程,並成為社會福利署認可的「認知友善好友」。

認知友善社區: 認知友善培訓 助前線員工提供適時協助

除了令前線員工懂得處理認知障礙症患者外,「智愛無垠」認知友善計劃主要目標亦為長者及照顧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援服務,當中針對長者的能力提升、照顧者的生活支援及協助雙方規劃照顧日程,計劃提供了不少工作坊讓有需要的患者及照顧者參與。 認知友善社區 事實上劉靜雅女士表示計劃推出這一年,接受支援服務的患者及照顧者已超過900人次,義工服務時數亦逾400小時,她希望恒隆作為商界的一分子能起帶頭作用,鼓勵更多各行各業的夥伴加入,一起建設一個關愛及多元共融的社區。 於恒隆旗下康怡廣場任職高級經理的Silver是恒隆一心義工隊的成員,並已參加「智愛無垠」計劃兩年。 其中有參與計劃的長者代表王孟新和太太李冰於活動上分享參與「智愛無垠」認知友善計劃的感受。

  • 2019年,全球患者人數估計超過5千萬,預計2050年患者數目將高達1億3000萬人;就本港的情況而言,目前每10名70歲以上長者便有一名患者,85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之一,換言之,認知障礙症有可能出現在每一個家庭當中!
  • 認知無障礙的生活環境是能讓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顧者獲得權益、支持及接納。
  • 香港仔坊會計劃經理李菀霖表示,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社區活動時,萬一認知能力及方向感變差時,他們多會出現不安感,甚至有焦慮的情況。
  • 計劃下,醫管局與老人科及老人精神科醫生會辨識一些早期及輕度認知障礙的長者,轉介他們至地區長者中心接受治療,中心的社工、護士、職業治療師會教導患者服藥,以及安排他們做健腦活動。
  • 恒隆將於11月在淘大商場及康怡廣場舉辦《恒隆 X 女青「智愛無垠」認知友善計劃 ─ 社區共融日》,屆時將設有攤位即場為公眾提供免費健腦諮詢及認知檢測,鼓勵大眾及早進行認知檢測,提高對腦部風險評估的意識,並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轉介服務。

恒隆將於11月在淘大商場及康怡廣場舉辦《恒隆 X 女青「智愛無垠」認知友善計劃 ─ 社區共融日》,屆時將設有攤位即場為公眾提供免費健腦諮詢及認知檢測,鼓勵大眾及早進行認知檢測,提高對腦部風險評估的意識,並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轉介服務。 同時活動亦會展出認知障礙症患者及照顧者的藝術作品,向外界展現其創作能力,在社區內推動認知友善。 認知障礙症會引致腦部多種功能持續不正常地衰退,患者由早期變得健忘、言語表達出現困難,晚期更會喪失自理能力。

認知友善社區: 建無障礙設施  鼓勵長幼共融

施永青基金執行董事施慧欣表示,基金自2014年開始關注長者問題,很高興看見這項目是從不同層面介入,例如從照顧患者需要,提升生活質素的個人層面;根據需要提供支援的家庭層面;更欣賞的是真實建構了一個認知障礙友善社區的社區層面。 要建構認知障礙友善社區,需要區內不同持份者參與,才可做到更佳效果。 由恒隆及女青舉辦的「智愛無垠」認知友善計劃於早前(11月12-13日)在淘大商場舉行社區共融日,場內除了有「認知友善藝術廊」展示200件由116名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照顧者、80名恒隆義工以及女青青少年義工跨代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外,更設有免費健腦諮詢及認知檢測站讓大眾及早評估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兩日活動共吸引逾7,600名社區人士及認知障礙症患者和照顧者到場參與。 例如華富邨的保安員同事、小商戶或是街坊,若果及早認識患有早期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那就可以從多方面關懷及照顧患者。 例如保安、商戶及街坊可以多加留意有需要的長者,及在商店張貼中心教育單張;而街坊們則可以鼓勵身邊朋友,到中心接收認知障礙症的檢查;期望藉此幫助老友記在華富邨持續居家安老,減低他們在生活上面對的困難。 林教授稱,香港借鑑了熊本模式一段時間,有一個名為「智友醫社同行計劃」的醫社合作計劃。

  •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在電台節目表示,認為安排適當,但指出擴闊「有條件釋放」機制後,局方需安排足夠人手及資源配合,機制才能暢順實行,期望醫管局在一、兩個月內,能提供更詳細數據,例如所需人手等。
  • 近年認知障礙症愈見普及,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個案日益增加,而社會公眾於面對認知障礙症的困難愈見明顯。
  • 事實上劉靜雅女士表示計劃推出這一年,接受支援服務的患者及照顧者已超過900人次,義工服務時數亦逾400小時,她希望恒隆作為商界的一分子能起帶頭作用,鼓勵更多各行各業的夥伴加入,一起建設一個關愛及多元共融的社區。
  • 最新的研究發現,成年後患上抑鬱症的人,老年時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將增加一倍以上,其中男性更容易受影響。
  • 在認知無障礙的社區,由於居民都了解認知障礙症,看待患者與一般人無異,令生活在這裡的患者及其家人感到被接納及支持。
  • 於恒隆旗下康怡廣場任職高級經理的Silver是恒隆一心義工隊的成員,並已參加「智愛無垠」計劃兩年。

根據現有數據推算,本港每十名65歲以上長者便有一個患有認知障礙症。 要如何協助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社區生活得舒適方便,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而要將香港營造成認知無障礙社區,得有賴「認知友善好友」於了解有關認知障礙症的正確知識後,糾正對認知障礙症的錯誤觀念,消除對病症的負面標籤,繼而自發地在社區內以不同的認知友善行為感染其他人。 大部份人都希望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認知障礙症患者亦不例外。 在認知無障礙的社區,由於居民都了解認知障礙症,看待患者與一般人無異,令生活在這裡的患者及其家人感到被接納及支持。 認知友善社區 為響應「全城『認知無障礙』大行動」,社署各地區福利辦事處及各區社會服務單位將舉辦相關的活動 (資料由主辦單位提供)。

認知友善社區: 認知友善培訓 恒隆前線員工行多步 建設認知無障礙社區

協會於2017年響應英國認知障礙症協會"Dementia Friends"運動,加入全球關注認知障礙症行列,於香港推動各界成為「認知友善好友」,目的是提高公眾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糾正錯誤觀念,消除負面標籤。 認知友善社區 現時已有多個國家或城市加入推動行列,全球有超過1800萬人登記成為「認知友善好友」。 社署期望藉著籌辦全港性及社署11個分區的「認知友善好友」簡介會,向參與人士介紹認知障礙症及推廣關懷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訊息。 參與人士於完成簡介會後,更可登記成為「認知友善好友」,積極支持「全城『認知無障礙』大行動」。 「智愛無垠」認知友善計劃除了「耆藝‧不凡」工作坊外,亦有為患者及照顧者提供生活支援的「護老鬆一Zone」、「五感家居認知訓練」以及為有需要的認知障礙症長者提供醫生轉介服務的「『醫』賢友里」等活動,其中「認知友善‧多一點」培訓課程就為恒隆旗下項目的前線員工提供培訓,增進其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技巧和應對處理走失的方法等。

認知友善社區

最新的研究發現,成年後患上抑鬱症的人,老年時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將增加一倍以上,其中男性更容易受影響。 轉眼《智得耆樂》便來到最後一集,林教授總結時稱,認知障礙症是退化性疾病,暫時無法根治,但藥物或非藥物療法均可紓緩很多徵狀,提升患病長者的生活素質。 領導這項研究的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流行病學與神經病學住院醫生埃爾瑟(Holly Elser)指出,醫學界一直認為,成年晚期患上抑鬱症是認知障礙症的前兆。 但最新的研究顯示在中年或更早得抑鬱症,也與認知障礙症有關聯。 Portia的媽媽患有認知障礙症已有六年,同樣面對短期記憶出現問題。 例如早上發生的事,母親轉過頭便會忘記;甚至30秒前的對話,亦會忘記得一乾二淨,連做過甚麼也未必記得。

認知友善社區: 活動

此外,我們非常鼓勵你將認知友善行為告訴我們,讓我們發布,感染更多人加入! 林教授表示,在屋苑平台花園建設無障礙通道,可以方便長者行走,甚至可考慮加入防跌設計,使長者不易受傷。 她又指,若物管人員具備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知識,有助避免長者走失。 至今已有超過11,000市民參加「認知友善好友」簡介會和登記成為國際認可的「認知友善好友」,超越原定三年內培訓10,000人的目標。 2022年10月8日是「幸福庭園手牽手」共建認知無障礙照顧者友善社區啟動暨嘉許禮,各界合作伙伴的代表出席活動。

認知友善社區

同時,社會人士明白他們的權利,以及對他們的能力或潛能賦予肯定。 為繼續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建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以顧及不同年齡人士所需,「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2020」(「本計劃」)現已正式開展。 來自不同界別的公司或機構,只須在其業務或營運單位中推行最少一項長者及年齡友善措施,或提供針對長者需要的產品或服務,即可參加本計劃及獲得認證。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政府十分關注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照顧者的需要,呼籲社會各界與政府攜手共建認知障礙症友善社區。 為了建立一個便利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友善社區,香港仔坊會在華富邨試行「智愛同行計劃」,期望透過鄰里互相支援,民官商三方面的合作,建立一個認知障礙友善社區。

認知友善社區: 建無障礙設施  鼓勵長幼共融

其實香港每10位70歲以上長者就有一位患上認知障礙症,但大眾對於認知障礙症的認識不多,於疫情期間給予患者及照顧者的支援亦不足夠。 有見及此,恒隆地產就夥拍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辦一個為期三年的「智愛無垠」認知友善計劃,為患者與照顧者提供一系列的工作坊以及支援,更加為旗下項目前線員工提供培訓。 早前(11月13日)於淘大商場舉行的社區共融日,就特別為市民提供免費健腦諮詢及認知檢測,希望大眾可以對認知障礙症有更多的認識。

認知友善社區

參加了照顧者休息日,現時葉小姐及母親每星期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去友善餐廳喝杯咖啡,享受「Me Time」,又可以與其他照顧者分享,壓力逐漸得到紓緩。 另一在職照顧者林小姐要照顧體弱及患認知缺損的母親(86歲)一切起居飲食,周日放假就要代替家傭的工作,變成一星期「返7日工」,身心十分疲累。 自從嘗試使用「假日鬆一鬆」試驗計劃後,她可以放心真正休息。 李姑娘指,許多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在面對此疾病時,會有不安及焦慮感,更有長者處於「自我退縮」的情況,不願走入社區。

認知友善社區: 服務發展里程

2019年,全球患者人數估計超過5千萬,預計2050年患者數目將高達1億3000萬人;就本港的情況而言,目前每10名70歲以上長者便有一名患者,85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之一,換言之,認知障礙症有可能出現在每一個家庭當中! 可是,有報告指出認知障礙症確診人數遠比實際患病人數低,香港只有約10%的確診率,意指患者的症狀可能早已出現,但一直未獲關注,最終令問題演變得明顯嚴重才求助。 我們相信這與大眾對此症認識不足、缺乏早期症狀識別能力有關,造成對此症存在不少誤解,通常誤將病徵看成年老退化的現象,因而未有及時求助。 由於認知障礙症一旦患上,病情無法逆轉,由早期發展至後期平均大約10年時間,而某些認知障礙症的病情惡化速度可以非常急促,而求診的決定往往是由家庭開始,倘若患者及早獲得評估及診治,把握黃金治療時期,大有機會延緩病情,減慢認知退化速度,對患者的病情進展及長遠照顧計劃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同時,社署去年9月開展為期三年的全城「認知無障礙」大行動,通過電視和電台宣傳短片、專題網頁、《歲月不忘情》電視劇、地區講座和活動,以及委託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舉辦「認知友善好友」訓練,增進市民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鼓勵市民以行動關心和支持患者及其照顧者。

任何人士,不限年齡、性別、學歷,均歡迎加入成為認知友善好友! 他說,政府2018至19年度增撥約2億6,400萬元經常開支推行一系列措施,加強社區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適切的照顧和支援服務,包括向提供長者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的單位增撥資源以增聘人手和加強培訓、將「智友醫社同行計劃」常規化等。 根據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達至7%時,便可稱為「高齡化社會」。 預計至2050年,香港65歲或以上的人口將佔總人口40%,成為全球最大長者百分比城市中的第五位。 而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2019葵青區人口資料概況顯示,該區65歲及以上人口約89,700人。 然而,支援服務嚴重不足,尤其是祖堯邨及麗瑤邨,約14,800名居民中有約39%年齡在60歲或以上(5,732人)。

認知友善社區: 認知友善支援服務

Portia指,媽媽近年情況開始變差,試過經過自己家門而不懂回家,或是到了另一樓層而不自知。 認知障礙症是多種引起大腦功能不正常地衰退以及喪失功能的疾病的統稱,如你想了解更多有關認知障礙症的資訊,請瀏覽有關認知障礙症。 對於擴闊「有條件釋放」機制會否令有意求診的病人卻步,陳友凱認為實行時要小心,強調機制是治療,而不是懲教,除了保障病人的權利自由,另一方面,若病人受病情影響,令判斷及求助能力受損,局方不能置之不管。 認知友善社區2023 《經濟通通訊社28日專訊》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昨日開會,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會後表示會優化機制,包括修例將自願入院但有刑事暴力傾向的病人納入強制羈留;另外為有條件釋放的病人設立至少兩年一次的自動覆核期。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在電台節目表示,認為安排適當,但指出擴闊「有條件釋放」機制後,局方需安排足夠人手及資源配合,機制才能暢順實行,期望醫管局在一、兩個月內,能提供更詳細數據,例如所需人手等。

計劃下,醫管局與老人科及老人精神科醫生會辨識一些早期及輕度認知障礙的長者,轉介他們至地區長者中心接受治療,中心的社工、護士、職業治療師會教導患者服藥,以及安排他們做健腦活動。 香港仔坊會計劃經理李菀霖表示,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社區活動時,萬一認知能力及方向感變差時,他們多會出現不安感,甚至有焦慮的情況。 要讓他們在社區活得自在輕鬆,旁人在生活當中表達的一個小小慰問及關心,已足以令長者感受到社區並不冷漠,讓他們知道其實有人願意關心自己。 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鄭家成先生指出,單靠基金及社福界的力量是不足夠的,所以若社區一起做,可更有效運用社區資本。 希望社會也支持及重視認知障礙症患者,關注照顧者的精神健康,同時令照顧者可放鬆自己,使長者不會感到自己是負擔。 我們誠邀你加入成為認知友善好友,一同認識此病症,以行動關心患者及其家人!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