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宜坳是個五叉路口,車輛可在此往來大網仔路、西灣路或萬宜路,遠足者也可在此登上大枕蓋或擺頭墩。 北潭涌行山2023 上大枕蓋初段首先是一段樓梯及斜度較急的山坡,然後再不斷緩緩登上山頂,但可能剛走完雨後難度超出想像的擺頭墩,感覺反而較為容易。 在開揚地帶和叢林夾雜的小徑繼續上擺頭墩,隨即看到擺頭墩頂的測量柱,測量柱位置正有參加遠足訓練的人休息,所以決定不會停留,直往西北面的副峰。 北潭涌行山2023 正午在北潭涌出發,秋季周末的北潭涌傷健樂園常有賽事舉行,賽事更幾乎貫穿西貢所有正式山徑,但始終規模不算太大,而且時間問題,當然不會遇上其他參賽者。
橫過龍坑上面的「復興橋」往上窰,然後開始走在擺頭墩山腰的上窰郊遊徑。 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塘,於1969年開始計劃興建,1971年動工,1979年建成啟用,總儲水量2.8億立方米。 北潭涌行山 在1960年代,香港正鬧水荒,四天才供水一次,使得政府在1965年,繼船灣淡水湖後,再斥巨資興建萬宜水庫。 第十段:過了M174及大欖涌水塘紀念碑後,將不再經大欖涌水塘塘畔的小路,而改為繼續沿馬路前行,於一岔口左轉,經過伯公坳後,進入山路大約向西南方走,然後接上通往黃泥墩水塘的車路,下行至M186左右,接回舊路。 水庫的興建,迫使約10條村落從此淹浸水底,包括萬宜灣村(又稱爛泥灣村)。 北潭涌行山2023 香港電台在2006年派出攝製隊潛入水底拍攝,並製作成《獅子山下》,網上收看可按這裡。
到鯽魚湖後,繼續步往北潭涌巴士站結束行程,想不到秋季的天氣變化也如此劇烈,剛好結束行程就下起大雨,明明一個小時前仍以藍天為主,還好坳仔可及時避過。 休息一會,就朝北面山徑往鹿湖郊遊徑,趁還有一點時間就探牌額山。 接鹿湖郊遊徑後,就在稍東位置拐進小徑上牌額山,雖然有小量路標,植物卻極其茂密。 在副峰吹吹涼風及欣賞一下景色,惟能見度一點也不高,十分鐘內就開始下萬宜坳。 北潭涌行山 地上泥濘頗多,又有一些斜度非常大的位置,很易滑倒,要扶著旁邊的小樹枝才能安全下降,半小時後到達萬宜坳,無驚無險。 本網誌大部份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本人概不負責。
- 坳仔原定只走上窰郊遊徑一帶,日間天氣較預期為佳,決定先登上擺頭墩,然後再登大枕蓋,欣賞西貢東一帶及萬宜水庫的景觀,行程沒走回頭路,剛好繞了一個圈。
- 由於郊區很多地方的手機接收非常微弱,過往又發生多宗懷疑因無法求救而引致死亡的行山意外,電訊管理局後來和手電公司合作,在郊野公中園十數個地點興建發射站,麥徑側的元五墳發射站便是其中之一。
- 到鯽魚湖後,繼續步往北潭涌巴士站結束行程,想不到秋季的天氣變化也如此劇烈,剛好結束行程就下起大雨,明明一個小時前仍以藍天為主,還好坳仔可及時避過。
- 休息一會,就朝北面山徑往鹿湖郊遊徑,趁還有一點時間就探牌額山。
- 在開揚地帶和叢林夾雜的小徑繼續上擺頭墩,隨即看到擺頭墩頂的測量柱,測量柱位置正有參加遠足訓練的人休息,所以決定不會停留,直往西北面的副峰。
繼續前行第二段,經浪茄、西灣山至西灣亭,需時大約 北潭涌行山2023 2 小時,然後乘私人小巴29R返回西貢。 考慮到時間及路況問題,沒有繼續登上牌額山頂,改走地圖顯示的另一道小徑離開,路胚稍見明顯,但始終仍是密林地帶,步伐快不了多少。 北潭涌行山 北潭涌行山2023 牌額山看來近年極少遠足隊走訪,路況因而變得非常不明顯,要待溫度進一步下降時才相對容易探索了。
- 上大枕蓋初段首先是一段樓梯及斜度較急的山坡,然後再不斷緩緩登上山頂,但可能剛走完雨後難度超出想像的擺頭墩,感覺反而較為容易。
- 接鹿湖郊遊徑後,就在稍東位置拐進小徑上牌額山,雖然有小量路標,植物卻極其茂密。
- 在副峰吹吹涼風及欣賞一下景色,惟能見度一點也不高,十分鐘內就開始下萬宜坳。
- 牌額山看來近年極少遠足隊走訪,路況因而變得非常不明顯,要待溫度進一步下降時才相對容易探索了。
- 由鑽石山搭乘96R巴士前往黃石碼頭,由西貢市中心搭乘94巴士前往黃石碼頭,或由港島東搭乘698R號,都會經過這個北潭涌的巴士總站,這裡每逢假日,既有前往宿營的人群,亦有眾多郊遊及行山人士,好不熱鬧。
- 繼續前行第二段,經浪茄、西灣山至西灣亭,需時大約 2 小時,然後乘私人小巴29R返回西貢。
坳仔原定只走上窰郊遊徑一帶,日間天氣較預期為佳,決定先登上擺頭墩,然後再登大枕蓋,欣賞西貢東一帶及萬宜水庫的景觀,行程沒走回頭路,剛好繞了一個圈。 北潭涌行山 由鑽石山搭乘96R巴士前往黃石碼頭,由西貢市中心搭乘94巴士前往黃石碼頭,或由港島東搭乘698R號,都會經過這個北潭涌的巴士總站,這裡每逢假日,既有前往宿營的人群,亦有眾多郊遊及行山人士,好不熱鬧。 前往麥理浩徑,可以在此站的下一個站落車,因為距離起點更近。 郊遊徑走了一半,沿左邊密林小徑登上擺頭墩,上了一半到達開揚地帶,可俯視整個萬宜水庫及大網仔、斬竹灣附近的海域。 雨後的山徑有點泥濘,但無阻前進,期間還遇上大量參加遠足訓練的團體,因為時值溫度適中、天氣通常理想和很適合進行戶外活動的秋季。
再一次接回鹿湖郊遊徑,原來位置正好是之前從大枕蓋下來時的地方,坳仔在牌額山附近走了個小圈。 北潭涌行山 當前已是五點,離日落只有一小時,沒有多餘時間走其他小徑離開了,於是就朝鹿湖郊遊徑後段下走鯽魚湖,路況基本上以樓梯為主,亦會途經小段引水道馬路。 是日預測的天氣欠穩定,凌晨時分更下過一場大雨,所以要選擇一道較短的路線,因應實際環境及天氣而適當調整。
用了45分鐘左右抵達海拔408米的大枕蓋頂,高於擺頭墩正好一倍,此時又可以俯視整個萬宜水庫了,但剛才在偏西方俯視,現在就在偏北方。 由於郊區很多地方的手機接收非常微弱,過往又發生多宗懷疑因無法求救而引致死亡的行山意外,電訊管理局後來和手電公司合作,在郊野公中園十數個地點興建發射站,麥徑側的元五墳發射站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