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廣東計劃好處10大好處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社署委任的代理機構會監察廣東計劃的高齡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個案,並每年進行郵遞覆核或抽樣家訪調查,以核實受惠人的申請資格。 資產包括在香港、澳門、內地或海外由申請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分別或共同擁有或與他人共同擁有的資產。 如申請人的婚姻狀況為「已婚」或「同居」(見問答3註),不論其配偶/同居人士有否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其他津貼,均須填報其配偶/同居人士的個人、入息及資產的資料。 如申請人的婚姻狀況為「未婚」、「分居」、「離婚」或「喪偶」,則只須填報其個人、入息及資產的資料。

  • 持有《豁免登記證明書》的合資格市民,如果能自行處理登記,可以跟其他市民一樣,透過其所選定的儲值支付工具帳戶收取消費券。
  • 因此,若政府推行「強制年金計劃」,從以上推論,很大機會以較貧窮、壽命較短的參與者補貼較富有、壽命較長的參與者,最終就會出現「劫貧濟富」的現象。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要為港澳居民在廣東養老創造便利條件,而特區政府在2013年和2018年先後兩次推出「廣東計劃」,方便在廣東省長期居住的長者,亦能夠領取津貼。
  • 每月領取金額為3,585元 (由2019年2月1日起生效) 因需要時間提升電腦系統以實施有關優化措施,預計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最早將於2018年5月1日實施。
  • 即使部分城市沒有以上規定,如果要向銀行借錢買樓,銀行也會要求借貸人出示供社保的證明。
  • 這一點也反映了過去幾十年來,大灣區內的許多城市常常在同一行業中進行競爭,缺乏區域協調與合作。

合資格人士即使未能在申請日期前連續居港最少一年,毋須先回港居住一年亦可受惠。 單次特別安排亦在同時期適用於計劃下的高齡津貼,70歲或以上已移居廣東或福建的香港長者,如不申領長者生活津貼,亦可透過這安排申領高齡津貼。 更多關於公共福利金計劃的資料有經濟困難的長者也可申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以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凡符合申請資格的綜援受助長者,若選擇到廣東或福建省養老,則可申請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繼續領取現金援助。 在未獲得登記人的同意前,政府不會就所收集的資料用於上述目的以外的用途。 如巿民不欲政府保存他們的登記資料作日後用途,可向「消費券計劃秘書處」提出。

廣東計劃好處: 社會創新在社區 社企民間高峰會將社創帶進社區

無論如何消費,可以預期這計劃將為本地零售、餐飲和服務業市道注入力量,更重要的是推動儲值支付工具的普及應用,全力加速本港電子支付平台的搭建和數碼經濟的發展。 「在港居住」的定義是在今年6月18日之前的兩年內曾身處香港,有關做法是考慮到疫情可能影響部份市民回港的安排。 在境外升學或參加勞工處推行的「工作假期計劃」,又或參與「綜援長者廣東或福建省養老計劃」、「廣東計劃」或「福建計劃」的長者,都符合申請資格。 廣東計劃在2013年10月推出,福建計劃則在2018年4月推出,分別讓移居廣東及福建的合資格香港長者無須每年返港,可繼續領取高齡津貼( 俗稱「生果金」,現時每月1,385港元)。

廣東計劃好處

不過,如你未能提供所要求的個人資料,本署可能無法處理你的申請或向你/申請人及/或你/申請人的家人提供援助/服務。 要協助「在粵」的香港永久居民能「居家安老」或是「在熟悉環境中安享晚年」,便要考慮如何達致《綱要》的「提高香港長者社會保障措施的可攜性」。 在「可攜」的現金援助方面,政府現時透過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和廣東計劃/福建計劃分別向合資格長者發放綜援和高齡津貼。 明年是有關計劃首次推行長者生活津貼,社署會作出單次特別安排。

廣東計劃好處: 相關推薦

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或相關專業人士可以通過CEPA參加內地40多項專業及技術人員資格考試,以獲取有關資格證書,例如:建築、工程、法律、會計、醫療、旅遊等。 另一方面,香港專業團體和內地有關規管機構已就多個專業資格達成互認協議或安排,包括證券及期貨、會計、房地產及建築領域下的產業測量師及工料測量師。 任何人士符合消費券計劃的資格準則,均可就計劃進行登記,並透過其指定的儲值支付工具帳戶領取消費券。 如個別符合資格人士在進行登記方面遇到困難,有關人士或其家屬可致電消費券計劃熱線查詢,我們會盡力提供協助。 持有《豁免登記證明書》的合資格市民,如果能自行處理登記,可以跟其他市民一樣,透過其所選定的儲值支付工具帳戶收取消費券。

廣東計劃好處

累算退休權益是指目前保留在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計劃(註)或其他退休金計劃內的退休權益。 該等權益的總額估計,可參考強積金/其他退休金計劃受託人最近期發出的周年權益報表或其他有效証明文件所提供的資料。 廣東計劃申請人開始獲發津貼的日期由社署收到申請的日期(如申請是由其他機構轉介,則為申請日期或轉介日期)或由申請人符合資格領取津貼的日期起計算,以較後的日期為準。 若申請人未能提供任何住址證明,但確實在該住址居住,申請人仍可先將填妥的「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申請表」,連同其他證明文件副本寄回社會保障辦事處(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社署會根據個別申請人的情況跟進有關申請。 社署收到「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申請表」後會發信予申請人,確認已收到申請。 廣東計劃好處2023 為便利長者和務求令會面過程暢順,社署會透過預約,安排申請人到社會保障辦事處(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辦理和完成申請手續。

廣東計劃好處: 香港各項老人院資助、養老計劃總結:

社會福利署由2022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 廣東計劃好處 邵建波告訴記者,未來工聯會將致力於幫助內地定居香港爭取合法權益,包括希望香港政府重設豁免「廣東計劃」申請者居港限制的安排,將醫療券在內地使用範圍覆蓋到廣東全省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等。 電子消費券也成為近日網上的熱門搜尋,大家一方面聚焦如何登記、如何使用,也有不少朋友已在計劃如何消費,例如子女夾份買禮物送給父母、朋友們相約聚餐,也有人在密切注視如何能槓桿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及其他商戶提供的優惠。

廣東計劃好處

在住屋方面,未能負擔租住私人樓宇單位的低收入家庭可申請入住公屋。 政府亦提供居屋和其他形式的資助出售單位,協助中低收入家庭自置居所。 現時全港有超過一半的長者居於公營房屋單位,包括出租公屋和資助出售單位。 而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設有多項長者配屋的優先計劃亦縮短了長者輪候公屋的時間。

廣東計劃好處: 政策分析──大灣區系列:

我們鼓勵有興趣參與計劃而仍未採納相關儲值支付工具的本地商戶,盡快聯絡營辦商作出安排(按此查閱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聯絡方法)。 廣東計劃好處2023 如因遺失或失效而經批核准許更換已登記消費券計劃的八達通,均可將失卡或失效卡內的「合資格消費」紀錄轉移至新登記的八達通卡。 但如主動退回運作正常並已成功登記消費券計劃的八達通卡,登記人將不能轉移卡內的「合資格消費」紀錄至另一張八達通。 商戶可決定採納甚麼付款方式,但若商戶接受計劃下的四款儲值支付工具的任何一款作付款方式,便不能拒絕消費者透過該工具使用消費券。 消費券計劃的目的是希望鼓勵及帶動消費,從而加速經濟復蘇。

最後我想補充一點,港府為鼓勵長者返回中國內地養老,幾年前已經實施「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讓65歲或以上,選擇移居廣東或福建並符合資格的香港長者,毋須每年回港,也可獲發高齡津貼(即俗稱的「生果金」)和長者生活津貼。 除已全面取消港澳人士在內地就業需辦理許可要求,在內地就業的港澳人士也可繳存住房公積金,讓他們在提取個人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等方面,可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如港澳人士離開內地回香港/澳門定居,亦可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的餘額,有助他們作長遠計劃,實現自身發展。 至於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可參與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來認定資格,符合條件的港澳導遊和領隊可申請在橫琴執業,另推出了各類人才獎勵或青年培養計劃,便利港人在大灣區發展。 為了便利部分長者選擇到內地養老,特區政府在2013年推出「長者津貼廣東計劃」,讓65歲或以上、選擇移居廣東的合資格長者,無須每年回港居住60天以上,也可領取高齡津貼,現在惠及約16,000名長者。 參考「廣東計劃」的成功經驗,特區政府在今年4月1日推出了「福建計劃」,讓選擇移居福建的合資格長者能同樣受惠於高齡津貼。

廣東計劃好處: 電子消費券將加入居港條款|支付寶、八達通、拍住賞、WeChat Pay揀邊個收錢最好?

為減少爭議及盜用他人消費券的風險,我們會將消費券發放至合資格登記人所選定的儲值支付工具帳戶,消費券不可轉移至其他帳戶。 市民可根據其意願將使用消費券購買的產品或服務轉贈其他人或機構。 需提交證明文件以確定其是否符合資格準則的登記人,將會收到由特定電話號碼發出的短訊,通知有關安排。 個別個案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審核,或未能趕及在上述日期獲發放第一期消費券。

為了避免爭議,以及防止出現詐騙的情況,同一個儲值支付工具帳戶不可被多於一名登記人登記作領取消費券之用。 我們沒有限制登記表格上的簽名格式(包括以打手指模的方式代替簽名),但建議市民採用日常慣用的簽名模式。 廣東計劃好處 除了個別獲豁免的有特別需要人士外,是次登記並不接納以郵寄、傳真或掃描登記表格後以電郵方式遞交的表格。

廣東計劃好處: 香港

由社署代申請人進行匯款安排亦並不可行,申請人亦可能需要付出較高費用。 領取廣東計劃下的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期間,受惠人無須每年返港,只要在每一個付款年度內居住在廣東滿60天,便可領取全年津貼。 6、截至2016年3月底,共691名長者曾使用醫療券,其中408名居住在內地,173名居住在香港,餘下110名沒提供住址資料。 2) 社會福利署接納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申請人達到申領津貼的年齡(即分別為65歲或70歲生日)前一個月內提交申請。 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早在1997年4 月於廣東推出,並在2005年8月擴展至福建。 計劃容許在香港領取綜援不少於一年的長者,如選擇到廣東或福建養老,可繼續領取每月的綜援標準金額及每年一次的長期個案補助金。

  • 2018年7月5日政府設立的終身年金計劃「香港年金」出爐,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旗下香港年金公司公布年金詳情,將以一筆過整付保費形式,接受65歲或以上長者投保,隨後保證每月向受保人派發固定年金金額,保障年期終身。
  • 而政府已在今年初,將長者生活津貼擴展至這兩個計劃,合資格長者每月可獲發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現時每月2,770港元)或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現時每月3,715港元)。
  • 2019年2月27日財政司司長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要求政府設立專項全民退保養老基金。
  • 然而,大灣區包括兩種制度及三個不同的關稅區,制度設計上難免存在障礙,情況比世界其他灣區複雜,故此局方首務是推動達成區內的互聯互通。

以中山為例,較多人說廣東話,當地的中菜與香港分別不大,社區密度可能是香港的四分之一,生活寫意。 至於醫療方面,剛才提到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還通過了一項決議,就是容許在大灣區內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以便利港人在大灣區工作和生活。 上日提到,返內地退休從來都是港人退休規劃的其中一個選項。

廣東計劃好處: 生活題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認為,不得不承認香港在中國和珠三角的經濟地位已相對下降。 香港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從九十年代中最高時的將近 25%下降到 2015 年的 2.7%。 香港的經濟結構和就業市場之間的矛盾有三大特徵:一是以金融和專業服務為主的生產服務業,受惠於中國內地經濟發展,但其創造的本地就業機會有限。 二是集中大量中低收入就業人口的本地消費服務業,亦大大受惠於內地旅客自由行,本港失業率保持甚低水平,但打工者收入增長緩慢。 三是伴隨着香港高等教育的擴張,政府積極鼓勵自資學位與副學士學位,使超過70% 的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 由於香港高端就業崗位少,而低端就業崗位多,進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人,發現自己的就業期望值與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產生結構性矛盾。

而最新的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亦顯示香港的長者貧窮問題十分嚴峻,2016年的長者貧窮率達44.8%。 即使在計算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長者貧窮率仍達31.6%,顯示政府的「又審又查式」扶貧措施只會愈扶愈貧。 惟現在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並未包括「防貧」功效的全民退休保障,只依靠世界銀行退休保障制度中其餘四根支柱。 廣東計劃好處2023 申請人應先填妥申請表格,連同證明文件的副本,寄回社會保障辦事處(廣東計劃)。

廣東計劃好處: 電子消費券

例如,若登記人在2021年6月18日前的24個月期間曾在香港居住,可提供租約、工作紀綠,購物單據等作證明。 如登記人是因為計劃下認可的原因(詳情請參閱問題A1)在2021年6月18日前的連續24個月不在香港,須提供相關證明,例如在香港以外就讀的入學證明、在香港以外住院的醫院證明等。 市民只要符合消費券計劃下有關年齡、身分證明文件及「在港居住」的要求,便可登記領取消費券。 登記人持有的是成人或兒童身分證並不影響有關人士在計劃下的資格。

廣東計劃好處: 政策配合 大灣區退休非難事

參考澳門派發消費卡的經驗,雖然消費卡設有每日$300消費上限,但有商戶推出「每日拍卡」分期付款計劃,有望本地商戶也能參考此一做法,吸引市民購買電話、電器或名牌用品等價值超過$1000的產品。 $5000電子消費券計劃分5個月派發,每月派發$1000,而每期派發的消費券設有1個月使用期限。 試驗計劃自推行以來運作暢順,入住長者普遍滿意兩間院舍所提供的居住環境和服務,入住院舍的長者人數亦穩定增長。 截至2018年12月底,先後共有209名長者曾參加試驗計劃。 政府正與4家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討論可行方法,防止有人利用消費券作非本地消費用途。 他又提到,參考了其他地方發放消費券的經驗,認為在一段時間內分期發放、有期限及只能在本地商戶使用的消費券,有助在該段時間內持續帶動及刺激本地消費。

廣東計劃好處: 長者綜援(綜合援助):

記者:想問人才流動方面,關於港澳人才簽注,有沒有向省領導了解這幾天的反應如何? 有立法會議員反映,接下來會否在入境處方面可以進一步簡化該批人才來到香港後的工作簽證問題? 廣東計劃好處2023 同時有聲音指,他們來到後,可能影響香港一些人才的「飯碗」,你如何看這些評論? 第二個問題關於「高才通」,這次賀建奎教授事件是否入境處有「漏招」的情況?

廣東計劃好處: 廣東安老院舍服務

遊行人士上午十時在長江中心集合,200多名長者、青年、婦女及團體代表手持「全民退保 廣東計劃好處2023 不能再拖」紙燈籠由中環長江中心遊行至禮賓府集會,並上演街頭劇諷刺林鄭月娥整「無心」月餅送長者,反映香港退休保障制度殘缺不全。 期間,遊行人士集體與林鄭及羅致光「迎月」,又以月餅蓋拍打印有兩人頭像的不倒翁「出氣」,抗議政府政策倒行逆施;最後在禮賓府門外掛上印有爭取全民退保訴求的燈籠,促請林鄭月娥順應民意,在即將出爐的施政報告中落實全民退休保障。 2018年7月5日政府設立的終身年金計劃「香港年金」出爐,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旗下香港年金公司公布年金詳情,將以一筆過整付保費形式,接受65歲或以上長者投保,隨後保證每月向受保人派發固定年金金額,保障年期終身。 然而,年金出爐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其中認為年金計劃負面的評論較多,當中包括年金回報低、與通脹脫鈎等。

現時巿面上大部分智能手機均可下載及安裝計劃下的四款儲值支付工具。 開立有關儲值支付工具帳戶,及透過它們領取及使用消費券的詳情,請瀏覽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網頁或致電其熱線查詢(按此查閱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聯絡方法)。 每個商戶會訂定其退貨或退款條款及安排,一般在雙方同意下,會透過讓消費者換貨的方式處理。 廣東計劃好處2023 若透過支付寶香港、Tap & Go「拍住賞」或WeChat Pay HK使用消費券交易後雙方同意退款,有關款項會退回消費者的消費券內。 因應消費券的使用期限,有關儲值支付承辦商會作一次性特別安排,如在消費券使用期限後一個月內需要退款,所有退款將以一張新消費券形式發放給相關消費者,該張新消費券的有效期為退款後的下一個月底。

廣東計劃好處: 香港「健康碼」是什麼?

另一方面,深圳宣布擴大敬老優惠待遇範圍,年滿60歲在深圳居住並持有居住證的港澳人士均可享用,深圳是繼東莞、惠州、珠海、佛山、江門後第六個給予香港長者免費乘車等優惠的大灣區内地城市。 此外亦通 對在內地工作、經商、居住、就讀的港澳台居民,加入社會保險作出具體規定。 值得一提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不同省市多個港人購票、取票流量較大的火車站,設置可識別回鄉證的自動售票設備,省卻在櫃台排隊的時間。 消費券計劃提供不同的登記渠道供市民選擇,我們亦會參考現金發放計劃的安排,與社會福利署商討合適措施,視乎情況向有特別需要的人士提供協助。 為減少爭議及個人資料被盜用等風險,我們會要求合資格市民盡量自己進行登記,並選定收取消費券的儲值支付工具帳戶。 至於個別有特別需要的人士,我們會視乎其情況向他們提供協助,包括容許透過特定代理人登記及領取消費券。

此外,社署職員亦會向申請人詳細解釋計劃內容,讓他們充分了解作為廣東計劃受惠人的責任。 如申請人基於健康原因未能回港辦理申請手續,而又能夠提供由公立醫院/診所發出的文件證明其健康狀況。 邀請申請人到社會保障辦事處(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會見及完成申請手續。

至於長者生活津貼,旨在為年齡在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而入息及資產並沒有超過規定限額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特別津貼,以補助他們的生活開支。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此外,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均可申請長者咭,以方便他們享用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及商號為長者提供的優惠票價、折扣和優先服務。 為便利有意到內地發展的香港專才,內地與香港一直致力在CEPA(《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框架下促進本港專業服務進入內地市場。

廣東計劃好處: 申請內地樓按較易獲批 惟買樓仍受制限外政策

全國人大常委會8月底通過《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任何人在納稅年度內,於內地居住滿183日,即會被定義為稅務居民,要就其在全球的境外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2019年1月1日實施。 消息一出,即有在內地工作的香港人擔心,將要面對中港兩邊同時交稅的「雙重徵稅」問題。 廣東計劃好處 此外,《辦法》亦規定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從事各類型活動,如需證明身份,可使用居住證,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拒絕,否則屬違法。 你需要向保險公司詳細了解粵港兩地政府所要求的法定保險的保障範圍,因應個人情況考慮是否需要投保其他相關保險,例如,旅遊保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及跨境車主責任保險,以擴大保障範圍及提高保障。 邵建波又認為,粵港兩地政府要促進大灣區融合,就應該提供更多便利措施,鼓勵港人長者回內地養老,一方面有助減省了本港社會公共資源開支,如醫療、住屋、交通等洗費,另一方面亦能讓長者活得有尊嚴、在內地安享晚年。

由2017年5月1日起,單身長者的資產上限由225,000元上調至329,000元,長者夫婦則由341,000元上調至499,000元。 現行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上限(即單身長者每月7,750元及長者夫婦每月12,620元)則維持不變,另外增加一層「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2017年11月17日扶貧委員會公佈《2016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