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公碼頭亦值得一去,鐵製上蓋是從前德輔道中必打碼頭的上蓋,因拆卸重置而來到赤柱。
#香港公共圖書館可因應公共衞生考慮或其他特殊情況,在有需要時更改和修訂學生自修室的開放時間或入座安排,請留意公共圖書館的最新公布。 想感受異國情調,留港都有歐陸海岸小鎮風情,那就一定要到位於赤柱大街的赤柱市集。 市集有各式小商店及攤位,出售皮製、絲質、綿質衣物和中國工藝品等。 早前HKwalls街頭藝術節活動的主辦單位邀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家來港作畫,選擇了在赤柱市集和上環一帶作畫,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往拍照。 臨時街市多年來被指有多個問題,包括衛生欠佳,沒有冷氣,夏天非常焗促,而且日久失修,環境殘舊,每逢下雨多處會滴水問題[3]。 赤柱市政大樓2023 主要包括以秘制炸豬扒馳名的「華香園」、經營近60年的「仁利粥品」、德發牛丸和茶檔合香園等。
赤柱市政大樓: 香港市政大廈
特別的是八屋相連,屋宇全為磚塊疊砌而成,窗框及大門統一地漆上綠色,加上傳統的尖頂瓦面,甚有特色。 據說早年政府為了加強海岸防衛,收地黃麻角興築軍營,故於赤柱灣畔興建八幢相連房屋以安置受影響之八戶居民。 除了欣賞這座由中環一磚磚搬遷重建的歷史古蹟美利樓,這座具維多利亞時期色彩的建築物更活化成市集熱門地。 由即日起至6月14日,美利樓正進行BAILEYS x 《ALL ABOUT COFFEE》Coffee Mart 咖啡市集,一起感受Baileys與咖啡的和諧譜曲。 除了可以接觸得獎咖啡﹑精緻及創新的咖啡作品﹑認識咖啡文化﹑更設有咖啡工作坊。 例如甜酒、咖啡與雪糕的之間的融合﹑日系珈琲﹑冷萃咖啡等。
溫灼均說:「這個玻璃地台其實也是個天窗,日間讓陽光透進社區會堂,晚間則讓社區會堂的燈光燃亮中心庭院;可說是兩者兼得。 赤柱市政大樓 這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市政大樓,設有兩個入口,分別面向巴士總站和赤柱市場道,可引導遊人在巴士總站下車後進入市政大樓,經大樓內的中心庭院往赤柱市場道和海旁。 兒童遊戲室主要供4至9歲及身高不超過142厘米的兒童免費使用。
赤柱市政大樓: 兒童遊戲室
而和上環一帶的壁畫不同的是,赤柱市集的壁畫均是畫在鐵閘上,想去欣賞壁畫的朋友最好就趁在店舖開店前或關店後到訪,以免白走一趟。 因為赤柱入夜後街道較陰暗,因此建議最好在早上到訪。 雖然街頭藝術節已經暫告一段落,但這些壁畫仍然會在上環放置一段時間,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趁著假日到訪尋找壁畫的蹤影。 溫灼均指出,市政大樓採用的物料簡單而樸素,有助營造簡潔的效果,也能帶出赤柱的鄉村風味,配合地區特色。 溫灼均說:「在節能方面,我們盡量利用自然光線代替電燈,也利用空調設施製造冷空氣時所產生的熱氣把水加熱,為更衣室提供熱水。
深受附近上班族的歡迎,被譽為平民味道集中地[1]。 英治時期作為香港的印鑑和代表香港的香港徽章下半部份阿群帶路圖的歷史就是發生於赤柱。 阿群帶路圖大意講述一名叫陳群(「阿群」)的漁民,帶領英人從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上環一帶為英軍開路,因而得名。 她是一名水上人漁民,因為路是阿群帶的,所以就稱之「阿群帶路」了。
赤柱市政大樓: 社區會堂 / 社區中心
赤柱市政大廈佔地約2,800平方米,設計屬低密度,運用了清水磚和清水混凝土作牆壁,為區內人士提供康樂及文娛設施,於2006年初啟用。 大樓的設計以環保為主,包括玻璃地台、層疊式設計以縮減建築的體量、自然光線代替電燈等,亦營造簡單時尚的感覺,配合赤柱鄉郊的特質。 天台花園的地台以木板條砌成,部份地方設有木製遮蓋,提供一個極盡空間的休憩處,遙望海景。 大樓的中心位置以中國四合院為設計意念,建有一個庭院,最大的特色是玻璃地台,日間是一道天窗,讓陽光透進綜合禮堂;晚間則透射綜合禮堂內的燈光,照亮中心庭院。 赤柱體育館位於赤柱市場道6號赤柱市政大廈地面上層及1樓,毗鄰赤柱市集,於2006年5月18日啟用。
此外,體育館每月均舉辦不同類型的康樂體育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香港仔體育館位於香港仔大道203號香港仔市政大廈5樓及6樓,毗鄰香港仔中心,於1983年4月15日啟用。 鴨脷洲體育館位於鴨脷洲洪聖街8號,鴨脷洲市政大廈1至4樓,毗鄰鴨脷洲海濱長廊,於1998年12月30日啟用。
赤柱市政大樓: 公共交通
年齡在4歲以下的兒童必須由家長或監護人在內陪同使用。 如果在香港以外地方致電的話,請在電話號碼之前加撥地區號碼「852」(不適用於駐海外辦事處)。 如果想查看更多資料,請在該職員名字/詢問處上點擊。 本網站的所有資料均由有關決策局/部門及有關機構提供和更新。 赤柱八屋又名八間屋,建築群位於赤柱灣東側,是由2級歷史建築組成。
此外,本中心每月均舉辦不同類型的康樂體育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赤柱市政大樓 市政大廈為公眾提供多用途設施,包括社區會堂、展覽廳、圖書館、體育館、舞蹈室、桌球室、多用途室及兒童遊戲室等。 市政大廈為公眾提供多用途設施,包括社區會堂、展覽廳、圖書館、體育館、舞蹈室、乒乓球室、多用途室及兒童遊戲室等。 (圖片來源:《香港舊照片》Facebook專頁) 香港不少地方的中英文名都有關係,英文名多是由中文名意譯或是音譯而來,但赤柱卻是例外。
赤柱市政大樓: 香港市政大廈/綜合大樓列表
1841年5月由英國人進行的首次人口統計,在香港島的4280名原住民其中超過2000人就是在赤柱一帶,当时有相当多的水上人。 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赤柱曾是當時香港島的首府。 後來雖然行政中心改為設於香港島中上環區,但赤柱仍然作為西方人為主的住宅區之一。 海防道,街名源於海防市,1909年3月,以表示位於越南的海防市與香港有貿易往來,香港政府將街道命名為海防道[2][3]。
政府建築師溫灼均便參考了中國四合院的設計,構思赤柱市政大樓,並採用不經修飾、流露自然美的清水混凝土,從而帶出大自然的氣息。 漁光道體育館位於香港仔漁光道43號,毗鄰漁暉苑,於1982年3月1日啟用。 赤柱市政大樓 黃竹坑體育館位於黃竹坑道168號,毗鄰香港仔運動場,於1979年1月25日啟用。 香港仔網球及壁球中心位於香港仔海傍道1號,毗鄰逸港居,於1999年1月18日啟用。
赤柱市政大樓: 設施
自此,部分新興建的市政大廈改稱綜合大樓(英文仍稱 Complex),如大埔綜合大樓及小西灣綜合大樓,也有使用其他稱呼,如屏山天水圍康樂文化大樓。 香港於1930年代的英國殖民地時期,英軍為防範日本侵略所以在黃麻角設立赤柱軍營。 興建軍營期間因為原址及附近一帶有農民居住,香港政府於是在赤柱大街興築了八間平房來安置原住民,即現在的八間屋。
隨著香港房屋委員會公共屋邨內設的街市以及大型超級市場數量增多,近年新建的一些市政大樓已不再設置街市。 政府曾經計劃於鄰近地點或者在原址興建永久性的綜合大樓,但因為在區內難以覓地、安置商戶等問題而無法落實。 2018年7月,食物環境衞生署公布翻新街市,包括更換天花、重新規劃攤檔和小販市場內設施及改善電力、消防、照明和通風系統等設施。 有檔主對此感到依依不捨;但認為重建後可改善環境[4]。 自從有實權民選市政局及民選區域市政局於2000年1月1日解散後,現時市政大廈改由康文署及食環署各自管理部份設施。
赤柱市政大樓: 海防道
相傳赤柱曾種滿了木棉樹,高大的樹上長滿了火紅的木棉花,遠看猶如一根根赤紅色的巨柱,因而得名「赤柱」。 另外一個說法是由於赤柱早年海盜肆虐,而當年大部份的村民為客家人,他們介紹此地時稱為為「賊人居住的地方」,其鄉音為「賊處」或「賊吐」。 至於英文名「Stanley」,則據說是因為香港割讓給英國時,在任的殖民地事務大臣名為史丹利爵士(Lord Stanley),因而得名。
- 下表列出市政大廈的名稱、相片(如有)、啟用日期、地址及所屬行政區劃、樓層數目(含地下)及主要設施。
- 溫灼均指出,市政大樓採用的物料簡單而樸素,有助營造簡潔的效果,也能帶出赤柱的鄉村風味,配合地區特色。
- 自此,部分新興建的市政大廈改稱綜合大樓(英文仍稱 Complex),如大埔綜合大樓及小西灣綜合大樓,也有使用其他稱呼,如屏山天水圍康樂文化大樓。
- 這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市政大樓,設有兩個入口,分別面向巴士總站和赤柱市場道,可引導遊人在巴士總站下車後進入市政大樓,經大樓內的中心庭院往赤柱市場道和海旁。
- 香港於1930年代的英國殖民地時期,英軍為防範日本侵略所以在黃麻角設立赤柱軍營。
- 處理申請時間:簡單的拍攝申請及以現金繳款需時7個工作天。
而海防道亦是一條單程行車路,車輛只可由西面的廣東道駛往東面的彌敦道[1]。 申請者須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申請公司聯名名義,自費購買650萬元至3,000萬元的公眾責任保險(視乎風險程度而定),保險的條款及條件須經由部門批准。 處理申請時間:簡單的拍攝申請及以現金繳款需時7個工作天。 複雜的拍攝申請(如需諮詢有關政府部門 / 業主等及 / 或以支票繳款)需時10個工作天或以上。
赤柱市政大樓: 香港
(圖片來源:《香港舊照片》Facebook專頁) 赤柱在開埠初期,只是一個漁港,大部份居民以打魚為生。 1961年,十級颱風「瑪麗」襲港,赤柱受到颱風的破壞,多間木屋被摧毀,政府從此開始發展赤柱,興建瑪麗新村安置災民。 由於赤柱有大量外國人居住,華洋雜處,加上赤柱風光明媚,漸漸成為一個著名旅遊點。 除了外國人,著名歌手鄧麗君在香港的故居也選址在赤柱,別墅佔地7千多平方呎,淺綠色的兩層樓洋房配上歐風大花園,成為不少歌迷朝聖之地。
- 赤柱體育館位於赤柱市場道6號赤柱市政大廈地面上層及1樓,毗鄰赤柱市集,於2006年5月18日啟用。
- 有檔主對此感到依依不捨;但認為重建後可改善環境[4]。
- 溫灼均說:「這個玻璃地台其實也是個天窗,日間讓陽光透進社區會堂,晚間則讓社區會堂的燈光燃亮中心庭院;可說是兩者兼得。
- 天台花園的地台以木板條砌成,部份地方設有木製遮蓋,提供一個極盡空間的休憩處,遙望海景。
- 黃竹坑體育館位於黃竹坑道168號,毗鄰香港仔運動場,於1979年1月25日啟用。
海防道臨時街市(英語:Haiphong Road 赤柱市政大樓 Temporary Market)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海防道390號,為香港現有四個臨時街市之一。 舊街市於1978年啟用(45年前),為安置北京道及廣東道交界擺檔的小販和九龍街市的小販而設。 臨時街市熟食檔範圍到2018年11月30日起暫時關閉並清拆重建,翻新工程長達14個月,2020年10月重開(3年前)。 混凝土有光面的,也有橫紋和凹凸感的,其粗糙的質感,表現出不經修飾的自然美;而橫紋的清水石屎與天台木條製的遮陽設施互相呼應。 他指出,在構思大樓的設計時,須考慮四周的環境,加上建築物須依山而建,故希望營造自然簡潔的感覺,帶出赤柱的鄉村風味。 剛竣工的赤柱市政大樓,位於陡峭的赤柱新街,歷時兩年建成,涉資1億7,000萬元,佔地約2,800平方米,面積較一般的市政大樓小;預計今年年初啟用。
赤柱市政大樓: 體育館
有說英軍初抵港島時,由陳群帶領在赤柱一帶登陸,經香港村,薄扶林等地到港島中上環一帶。 經香港村時,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陳群以水上人音回答「香港」,英人即以水上人音「HONG 赤柱市政大樓 KONG」為記,便因而成為全島的總稱。 餐廳位於赤柱大街海邊位置,樓高2層,累了的時候不妨到這邊望著海景鬆一鬆,無論是享用正餐或是來點下酒小食都可以。 供應餐點包括海鮮拼盤﹑墨西哥粟米片拼盤﹑墨西哥雞肉餡餅﹑和牛漢堡等,推薦西班牙風味烤八爪魚﹑慢煮油浸鴨腿鴨肝醬多士﹑紅石榴焦糖雞翼。 小店位於赤柱廣場4樓,供應多款甜點,包括雪糕窩夫﹑雪糕三文治﹑朱古力批﹑美式班戟及各款冷飲,價格親民,逛完一輪赤柱廣場再來點小吃就最好不過。 必點招牌比利時列日窩夫,表面閃令令,口感扎實綿密又有韌度,與雪糕作配搭也不會輕易變軟失口感。
赤柱廣場除了有戶外表演場地,更有一座樓高5層的購物中心,購物中心設計有夏日氣息,更顯休閒。 如果想遠眺赤柱灣海景,亦可步上保憩平台,飽覽景緻。 附近還有舂坎角公園及炮台﹑古蹟美利樓﹑及同樣是重建的卜公碼頭。
赤柱市政大樓: 地址
最矚目的衝線是在1976年,當赤柱軍營的 Grenadier Guards 隊全速衝過終點時,有一老婦正在前面慢慢搖著舢舨,該隊不及閃避,唯有欄腰把舢舨撞斷。 隨着香港房屋委員會公共屋邨內設的街市以及大型超級市場數量增多,近年新建的一些市政大樓已不再設置街市。 踏入21世紀,大量公屋商場和街市由房委會出售予上市公司領展後,政府無法阻止領展大幅加租,導致部分地區物價高漲,加重市民負擔。 有地區團體、政黨和議員要求政府增建市政大樓街市設施,以打破地產商壟斷香港零售物業,舒解民困[1][2][3]。
赤柱市政大樓: 市集
下表列出市政大廈的名稱、相片(如有)、啟用日期、地址及所屬行政區劃、樓層數目(含地下)及主要設施。 為了營造自然的感覺,配合四周的環境,赤柱市政大樓運用了淺色的清水磚和清水混凝土作牆壁,從而帶出大自然的氣息。 赤柱市政大樓2023 「中庭的構思,是採用了中國四合院的設計原理,中庭猶如煙卥,帶來自然風,冬暖夏涼,既是休憩之地,也讓遊人在冬季在戶外享受陽光。 地鋪賣的大多是外國遊客記念品、中國手工藝品、手信、服裝、油畫等,五花八門且價廉物美,最受外國遊客歡迎。
赤柱市政大樓: 圖書館通告
赤柱自古便是香港島主要聚居地之一,在明代重要地方志《粵大記》已標有赤柱地名。 水上人渔民,源自远古百越族,自远古时代开始就在广东一带聚居,他们是香港最早的居民。 赤柱曾經有不少水上人聚集,船影處處,不過时代转变,今日已不見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