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服務各有優點,本處期望政府能清楚讓有需要人士了解各類服務的性質,選擇合適的支援,協助有需要的幼兒在學校和家庭中學習與成長。 少數族裔家長對於本港特殊教育需要的資訊和現時教育制度缺乏理解,加上言語障礙,以致為有需要的兒童選擇合適服務時出現困難。 本處建議在學前復康服務的資訊增加少數族裔語言版本,以便家長查閱和了解。
然而,政府至今仍未就相關的傳譯與翻譯教育和培訓作長遠規劃,故本處建議政府應進行諮詢,以落實推行有關政策,如推行資歷認證,以提升服務質素。 本處贊成於地區康健中心設立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以提供更全面的資助醫療服務。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本處亦樂見「關愛基金」下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計劃資助範圍得以擴大。 然而,面對香港人口急速老化,長者對牙科服務需求日增,政府須檢視及提升目前政府牙科門診服務,包括:增加每區門診名額、擴大服務內容至補牙、洗牙服務等,務求達至全面支援長者的齒科健康的目標。 政府可考慮為承辦「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的機構提供營運場地和倉儲資助,讓承辦機構有較多空間以增資服務名額。 另外,本處建議政府或承辦機構在提供食物援助過程中,須加強對少數族裔人士的宗教及文化需要的敏感度,讓他們能獲適切的援助,渡過難關。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言語治療師(西九龍區) –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一隊)
行政長官在2017年施政報告宣布,從2018至19學年開始,計劃納為常規服務,並為此每年預留4.6億元。 接受服務的幼兒名額原約3,000個,兩年內將增至7,000個,以達到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 她表示,培育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不易,該計劃有助學校參與,幼兒和家長也變得更投入,她希望能繼續辦下去,讓更多人受惠。 本會每年出版兩期「耀‧躍‧童真」學前服務通訊,報導本會學前服務的最新消息,介紹最新的學前教育及訓練資訊,以建立一個與業界、家長及社會人士交流的平台。 目前共設有6 間綜合服務中心、 3 間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 及1隊外展言語治療服務隊,當中2間附設宿舍,為有困難的家庭提供服務。
本處亦建議將早年推出的照顧者津貼的門檻降低,以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家庭。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香港現時正進入第四波疫情,失業率則持續上升,故政府提出將「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恆常化,本處深表贊成,好讓有需要的個案得以延長服務期限。 疫情下突然失業者日益增加,惟現行的綜援制度申請手續繁複,並存有負面標籤,即使暫時放寬申請資格,仍難以鼓勵他們申請,建議政府推出簡化申請手續的「失業援助金」,助他們渡過經濟難關。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OPRS)
社會福利署於2015年11月透過獎券基金撥款逾四億元,分階段推行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成效顯著。 協康會人員為幼稚園教師提供培訓,例如借出教具,甚至代為製作,並示範教學和課室管理,處理有特殊需要學生的問題。 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學院)是香港唯一一所提供表演藝術及相關科藝領域教育和訓練的高等教育院校。 在2020 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演藝學院不但在表演藝術類別蟬聯亞洲第一,更名列全球第七位。 政府支持演藝學院在港島東區興建新教學設施和學生宿舍,豐富教與學的硬件和體驗,促進表演藝術專上教育的長足發展。 本處認同進行全面的「照顧者需要」研究,以助擬定整全的照顧者政策及支援措施,並進一步保障照顧者的權利及確認他們的貢獻。
學童可從以下四種途徑接受評估,如學童確診後符合申請社署資助學前兒童康復服務,便透過社工轉介至社署康復轉介系統。 協康會區域經理莫惠霞指出,在學校內提供訓練,兒童可在熟悉的環境學習,更能投入。 同時,專業團隊能與老師緊密合作,並看到兒童的實際需要,可更準確評估,提供訓練。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學前服務歷年致力研究及發展自閉症兒童教育資源,與院校合作進行相關的學術研究,並出版書刊及教材套,讓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承。 中心靈活運用不同策略,包括視覺策略、互動時光及心智解讀等,教導自閉症兒童,成績令人鼓舞。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服務費用
另外,部分少數族裔人士的特殊教育需要,被當成文化或語言差異,結果令他們錯失訓練的黃金時間。 本處建議就著不同的特殊需要,制定一套合適非華語學生的評估工具和介入手法。 本處亦認為,應提升學前復康前線同工的文化敏感度,增強對非華語學生學習差異的認識。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此外,我們期望政府改善幼稚園及兒童之家在資訊科技方面的軟硬件配套,增聘資訊科技員,並發放資訊科技專項津貼予幼稚園及兒童之家。
從1936年開始,本會與香港一同成長,並一直堅守「培育新一代 攜手創未來」的宗旨及使命,為兒童及青少年的福祉盡一分力。 是次施政報告提出近200項新措施,涵蓋多項民生福利事項,積極協助巿民渡過經濟疲弱及防疫抗疫而來的苦況。 本處寄望政府能夠就有關措施,盡快給予落實而不只停留於研究、諮詢層面,讓市民切實得益,才可真正達至「砥礪前行,重新出發」。 本處歡迎教育局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持電子學習所需的配套,以確保所有學生有平等的電子學習機會,尤其照顧家境困難學生的即時需要。 是次施政報告並沒有針對幼兒教育提出新方向或跟進相關發展,令人失望;穩定教職員人手對教育實為重要,因此,本處希望政府盡快落實幼師薪級表,並釐訂幼師學位化的進程。 長者的2元乘車優惠計劃已實施多年,實有助推動長者走出社區及促進社交發展。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到校支援 幼兒康復邁出新步
本會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項目經理會為學校提供諮詢服務,教育心理學家會按需要協助觀察懷疑個案,社工則會向家長提供輔導及介紹有關資訊。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2023 我們會為每一間參與本會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學校舉辦講座,讓家長和教職員全面了解是項服務的細節安排和申請辦法,詳細解答他們的疑問。 協康會透過與家長及學校的緊密合作,提升兒童各方面的能力,故家長的參與十分重要。
- 當兒童獲社署中央轉介系統通知編配服務時,家長才需要作出決定,屆時可視乎子女的學習和發展進度,選擇參加獲編配的資助學前康復服務,或繼續接受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 本處建議就著不同的特殊需要,制定一套合適非華語學生的評估工具和介入手法。
- 然而,政府至今仍未就相關的傳譯與翻譯教育和培訓作長遠規劃,故本處建議政府應進行諮詢,以落實推行有關政策,如推行資歷認證,以提升服務質素。
- 為吸引及挽留人才,我們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和多元化的事業發展機會,並締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
- 本處寄望政府能夠就有關措施,盡快給予落實而不只停留於研究、諮詢層面,讓市民切實得益,才可真正達至「砥礪前行,重新出發」。
張竣銘自幼稚園中班起接受訓練,上課期間,專業人員定時到校觀察和跟進,提供所需訓練。 例如,特殊幼兒教師會與學生一起玩桌上遊戲,通過遊戲,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與同學溝通。 為使有特殊需要兒童在訓練的黃金期及早獲得所需訓練,本局於2015年12月開始獲社會福利署的撥款推行4隊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更於2018年10月獲額外新增2隊,並正式以常規化的服務形式推行。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SAHK 香港耀能協會
本處期待政府盡快放寬申請門檻,由65歲調低至60歲,以惠及更多基層長者。 要擴大香港的人才庫,除致力培育本地人才外,亦要積極吸納非本地精英。 投資推廣署將與各政策局、特區政府經貿辦和各推動創科、金融和文化發展的機構合作,採取策略性方法在全球大力宣傳香港為高質素人才提供的便利措施和發展機遇,重點吸納香港在各個範疇所需的人才。 科技進步加上過去幾年新冠疫情催化,各行各業都在加速數碼轉型,務求減省不必要的工序和善用數據,以達致提升營運效率和生產力。 社會服務亦不例外,國際間正在熱切探討和實踐「Digital welfare state」,而本港社福界近年亦積極應用數據融合、人工智能運算及服務電子化以推動創新發展,雖然過程跌跌碰碰,但也造就不少成功案例。 本處重申,政府實有責任滿足巿民的居住需要卻非置業需求,故過渡性房屋只屬權宜之策,政府必須確保租住公屋的供應量能配合實際需求。
家長在參與計劃前,學校需要向家長解釋到中心訓練與到校訓練同為重要,雖然各項在中心提供的治療成本甚高,但參與計劃之兒童均可免費接受,故鼓勵家長珍惜帶子女到中心接受治療的機會,並鼓勵他們陪同子女出席,積極參與。 如果家長不願意,本會的專業團隊可以與家長溝通及帶他們到中心參觀,詳細介紹中心訓練的成效。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就本處觀察,過去幾年「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的先導計劃,確有助正接受醫管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的學生得到全面支援,包括跨專業評估和介入服務、制訂護理方案,以及定期檢討和監察。 另外,計劃也為學校提供專業意見,支援懷疑有情緒困擾或精神健康有問題的學生。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2023 所以,本處樂見政府能全面落實推行計劃,惟計劃的推行及協作模式在各區有所不同,加上醫護支援人手不足,本處期望政府增撥資源,讓計劃能更有效地推展。 幼兒導師及治療師為學童提供訓練前,會先進行全面發展評估,以掌握其能力及需要。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服務目的
除協康會外,還有20間非政府機構參與營辦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各機構項目隊伍提供的服務細節會有不同,家長可直接聯絡營辦機構,或向就讀幼稚園查詢。 至於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則利用多元感應技術,協助照顧者及服務單位定位認知障礙症患者,防止患者走失,確保他們能在社區中安全生活。 此外,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人工智能遠程健康監測系統,透過一般鏡頭量度多項生命表徵,推動遙距醫療發展。 本處贊同政府大力推動過渡性房屋發展,並資助非政府組織租用合適酒店和賓館作過渡性房屋,為有迫切需要的市民提供短期居所,惟酒店及賓館單位面積偏小,房內欠缺煮食及洗衣設施,未必能迎合雙老家庭或有孩子家庭的需要。 此外,政府應規管被租用的單位符合相關法例要求,如《防火條例》、《建築物條例》等,以確保單位符合防火、走火通道、通風、光線等要求,讓住戶減低意外風險、提升生活質素。
政府注意到安老院舍前線護理員人手緊張,惟護士、治療師等專業人士的供求問題也值得關注,期望當局增撥資源,提升院舍照顧長者的服務水平,並更貼合長者的需要。 在院舍條例修訂後,預料院舍對護士及保健員等護理專業人員的需求將大大提高,政府必須增設配套課程及宣傳,以吸引更多合適人士加入安老服務行業。 為吸引及挽留人才,我們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和多元化的事業發展機會,並締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 為此,我們致力加強員工的個人發展及培訓,包括完善的在職培訓及海外進修等。 有意者請詳履歷及日間聯絡電話,寄九龍何文田忠孝街 89 號五字樓,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人力資源總監收,另可電郵至 hr@hklss.hk 。 隨著輪候評估縮短,可見的將來,對學前復康服務的人力需求必定有所提高。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申請辦法
為能預早照顧正等候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評估或經評估只有輕微發展問題的兒童,我們已在今個學年在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幼稚園推行一個為期20個月的試驗計劃。 本處樂見政府大幅增加「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名額,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但現時業界正面對專業人員不足、缺乏專業支援及硬件配套。 而現時輪候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評估,約需一年多,不單令輪候的家長焦慮萬分,亦容易令有需要接受訓練的兒童錯過訓練的黃金時期。
本處樂見政府增加資源,讓公營小學按校本需要落實「一校一社工」政策。 然而,小學社工駐校服務以「價低者得」的投標機制進行,釀成結構性問題,導致大量資深社工流失,影響服務的延續性。 近年家庭問題複雜,加上學童精神健康問題,都有賴資深社工及穩定的專業人員提供支援。 因此,本處要求政府盡快取消投標制度,長遠維持穩定有質素的小學社工駐校服務,保障學生福祉。 現時幼兒教育體制下同時存在多類支援服務,如幼稚園暨幼兒園兼收計劃、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等。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第六章 增加房屋與土地
評估後,專業團隊會舉行個別教育計劃會議,訂立訓練內容及目標,以提供適切訓練。 因此,每位學童所接受的訓練內容及時數會有不同,如需要接受職業治療或物理治療,會安排到中心進行訓練,部分言語治療也會於中心進行。 兒童若只輪候衞生署或醫管局的言語治療服務,但沒有獲建議輪候社署資助學前康復服務,並不符合資格參加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倘家長發現兒童的能力及需要與前不同,如有其他學習或發展上的問題,可聯繫所屬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 協康會的專業團隊與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攜手合作支援正輪候學前康復服務的學童。 憑著本會在這方面的豐富經驗及顯著的成效,我們的專業團隊會繼續採用證實有效的雙軌模式,結合到校支援服務及中心的治療和訓練,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童及其家人和老師,提供全方位的訓練和輔導。
現金津貼計劃早在本年初「十項民生措施」中提出,當時已有人批評措施不能惠及輪候公屋未足三年及非長者單身人士。 為此,本處建議政府修訂相關措施以惠及更多有需要人士,並加快執行速度,盡快為基層市民提供援助。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2023 本港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發展先進,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普遍市民仍能透過資訊科技處理日常生活,惟目前仍有不少長者缺乏智能設備或不諳資訊科技,尤其體弱、獨居、年長長者,他們使用資訊科技的信心及能力均較弱。 本處期望政府積極協助有困難的長者,例如透過綜援計劃及關愛基金資助他們添置智能設備及繳付上網費用,並按他們的步伐和需要舉辦各類資訊科技課程,助他們無縫連接智慧城市,長遠達至社區安老。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服務設施:
數碼轉型的路途遙遠,今後還須建立與服務和管理相關的大數據庫,引進人工智能技術以辨識目標群體,務求更精準地提供適時和適切的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數碼轉型的成功關鍵在於具備專業服務知識及對科技應用持開放態度,管理人員亦須與前線同工保持密切溝通,持守服務願景,同時訂立可量度的具體目標,逐步落實服務數碼化。 本處認為租金津貼與租務管制必須雙軌並行,方能避免業主覬覦有關津貼而提高租金,最終累及基層市民。 因此,「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應盡快提交租務管制的具體執行方案,而非只停留於研究租務管制的可行性。
香港天文台將於其網站增設以八種少數族裔語言,提供基本天氣資訊,讓少數族裔人士能實時獲得以他們語言表述的各種天氣資訊,本處深表歡迎。 惟在疫情下,少數族裔人士表仍示難以實時獲得疫情和經濟援助的資訊,故本處建議政府應擴大少數族裔語言支援至更多公共服務網頁及應用程式,以便利少數族裔居民獲取適時的公共資訊。 本處同意政府舉辦更多專題式招聘會,協助失業人士認識不同工種及需要並讓不同行業進行人力資源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