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筲箕灣公園2023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筲箕灣公園

筲箕灣自古已是個漁民避風之港灣,天后廟、譚公廟這些漁民所信奉的神祇廟宇,自然香火鼎盛。 時至今日,這些廟宇依然善信眾多,每年更有多個充滿傳統特色的節慶舉行。 最著名的旅遊路線起始於城隍廟,沿筲箕灣東大街一直延伸至香港海防博物館。 3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鞦韆 - 1組、搖搖馬 - 2個、分單元遊戲組件 - 1套)、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多種遊戲組件一套)。 另外,公園又設有「天下為公」刻石及牌樓,令周遭環境倍添一份中式氣韻。

筲箕灣公園

公園以孫中山先生在香港曾入讀的香港學校(拔萃書室,即拔萃男書院前身)、舊時中央書院(即皇仁書院前身),以及香港大學本部大樓的柱廊式建築為藍本,展示孫中山先生的求學環境。 如有時間,建議大家逗留至日落,在這裹觀賞黃昏、對岸晚燈亮起的時刻,相當浪漫。 而另一個傳說則是於清朝初期,有一個叫朱蒂的漁民,結婚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並誕下一個遺腹子,取名作阿蝦。 為了養活母親,他便用筲箕於現時的筲箕灣行乞為生。

筲箕灣公園: 筲箕灣東大街

至於在東區走廊北面的炮台及堡壘則一直丟空,直到2000年才改建為香港海防博物館(不包括臨近杏花邨的若干座前軍營建築及白沙灣炮台,該處至今仍然封閉)。 直至2000年代,位於愛秩序灣新填海區陸續有新屋苑落成,加上東區區議會並致力推廣東區旅遊徑及香港海防博物館等旅遊景點,使車站的客流量不斷增加。 可是,《粵大記》和後來的《新安縣志》沒有關於本區更詳細的記載. 18世紀中葉漁民發現筲箕灣為避風良港,所以陸續吸引漁船停泊於筲箕灣,19世紀中葉,尤其是西元一八四一年英國管治香港島後,本地區逐漸發展成小商埠,並成為香港島、九龍和惠州、潮州等地的漁穫集散地[9]。 筲箕灣公園2023 同時亦有一些來自惠州的客家人於筲箕灣山頭開採花崗岩,並在岸邊建簡陋房屋。

筲箕灣公園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滑梯、遊戲板)、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繩網、攀爬架、滑梯)及1個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旋轉塔。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4塊遊戲板及1個蹺蹺板。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鞦韆、滑梯)及1個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旋轉櫈。 適合2-5歲兒童使用(包括:2隻搖搖馬及滑梯); 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及遊戲板)。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遊戲板、搖搖馬)、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滑梯、攀爬架及遊戲板)。

筲箕灣公園: 車站外升降機加建工程

後來有一日天氣異常惡劣,阿蝦被海浪沖走,只留下筲箕於岸邊。 為紀念阿蝦的事跡,當地居民將這個海灣改名為筲箕灣。 然而由於稍箕灣這個地名,早於明朝萬曆年間編寫的地方志《粵大記》中出現[1],故第二個傳說的可信性有限。 筲箕灣站的B、D出口是連接行人隧道的出入口,但行人隧道僅以斜道連接地面,使用上並不方便,故港鐵公司於2014年4月展開工程,於B1出口增設一部升降機,方便有需要的乘客以新的無障礙通道往返車站[4]。 筲箕灣站設有9個出入口,其中B、D出口以24小時行人隧道形式橫跨東喜道地底,在車站服務時間以外連接大堂及24小時行人隧道的通道會落下捲閘分隔;另外位於B1出口旁亦設有升降機連接車站大堂。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遊戲屋、鞦韆、滑梯)、1套適合7-12歲兒童健身使用的組件(包括:掌上壓、雙桿、單桿、仰臥起坐、立定跳高)及2塊遊戲板。 1套適合長者健身使用的組件 筲箕灣公園2023 (包括:扭腰板、腳踏單車、上身伸展器、太查極圈、背撐身展器)。 2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及遊戲板)、5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及遊戲板)、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鞦韆、2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鞦韆。

筲箕灣公園: 筲箕灣站

公園有大片圓形草地,中央放置了一尊高4.5米的孫中山銅像,其底座四周的地面,則刻有孫中山曾遊歷世界的地方。 筲箕灣自古已是個漁民避風之港灣,而譚公廟是漁民所信奉的神祇廟宇,所以常年香火鼎盛。 公園以昔日漁港風情為設計主題,採用鋼鐵、玻璃、木材和竹為建材。 在公園水景區擺放了一艘實物大小的漁船及兩艘舢舨,並有兩條木板長廊的「渡頭」供遊人登上漁船參觀,渡頭旁則設有一個仿漁棚。 遊完濕地公園後,搭輕軌電車來到附近的小鎮 - 元朗。 我已不想再走路,於是企圖租輛腳踏車來騎,結果真的有;香港果然能滿足各種旅遊人士的需求。

  • 直到1904年,電車才將筲箕灣與當時香港政府的行政中心維多利亞城連繫起來。
  • 忽然發覺,香港的多元面貌彷彿包容了所有古往今來,總能讓人找到足堪回味的場域。
  • 因此,公園可提供一個風廊的作用,有助把海風導向內陸區,減低沿海高樓所造成的屏風效應。
  • 在公園水景區擺放了一艘實物大小的漁船及兩艘舢舨,並有兩條木板長廊的「渡頭」供遊人登上漁船參觀,渡頭旁則設有一個仿漁棚。
  • 當時小輪公司甚至要開辦渡輪,由筲箕灣開往中環疏導人潮。
  •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遊戲屋、鞦韆、滑梯)、1套適合7-12歲兒童健身使用的組件(包括:掌上壓、雙桿、單桿、仰臥起坐、立定跳高)及2塊遊戲板。

1945年後,港府大力發展漁業,並設立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9]。 筲箕灣站設有1組島式月台,兩個月台均已裝設月台幕門。 另外,月台牆身的焗漆板印有由前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書寫的站名書法字。 愛秩序灣公園啟用不久即收到附近屋苑居民投訴,指在晚上有青少年三五成群在公園關閉後闖入玩樂,造成大量噪音,滋擾民居[5]。 惟揚聲器的聲浪過大,造成大量噪音,令高層住戶深受困擾。 愛秩序灣公園的東南面是公共屋邨愛東邨愛寶樓及居屋屋苑東濤苑A座曉濤閣,西北面則是私人屋苑逸濤灣及港島民生書院。

筲箕灣公園: 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

這裡還看得到所謂的蜑民,長期住在船上,以船為家,不過近年來已經變少。 過去,住在船上的人很像次等公民,受到陸上人的鄙視,生存在海上或許為他們留一點自尊。 不少筲箕灣或西灣河的街坊,都未必知道港島有個筲箕灣配水庫遊樂場! 位於興東邨對上位置有一條大斜路,沿路上山經過一些兒童遊樂設施再步上,卻是另有一番天地。 筲箕灣本來是一個海灣,因為水域很圓,像一個大筲箕而名。 第一個傳說指於南宋末年,有一個叫張進的人隨海軍船艦到九龍半島一帶,經過現時的筲箕灣時,他不小心將他祖先給他的家傳之寶筲箕跌到海中,所以這個海灣就稱為筲箕灣。

兩個適合兒童使用的遊戲場(包括:三件多用途組件,攀爬架,滑梯,遊戲組合屋,遊戲板及搖搖板)。 兩個適合長者使用的健體園地(包括:舒展背肩運動器,健騎機,兩個太極揉推器,兩個上肢伸展器,全身伸展運動器)。 兩條卵石徑 十四個健體器材(包括:拉腿,熱身運動,直立攀架,躍跳,仰臥起坐,引體上升,平衡木,跳杆,平行攀架,桿上步走,槓上支撐,踏級運動,雙槓,緩和運動)。

筲箕灣公園: 筲箕灣譚公廟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聰明望遠鏡、繽紛滑梯及不同種類的遊戲板)、2隻動物型搖擺馬仔及1個彈弓搖搖板。 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兒童攀石牆、歷險天梯及八達橋)、1套平衡木組合、1套彈弓太空火箭及1座共融鞦韆。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鞦韆、滑梯)、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鞦韆、滑梯)、2隻搖搖馬及6塊遊戲板。 位於4座餐廳斜對面的無數字建築物,同樣被鐵絲網圍著,遊客須冒險攀上石坡,再攀過鐵絲網進入。 早期港島道路網絡並不發達,加上筲箕灣距離中環、灣仔等地甚遠,故交通非常不便。 區內一直都靠英皇道連接對外,同時位於柴灣的居民亦依靠柴灣道經筲箕灣前往港島心臟地段(即中環、灣仔和銅鑼灣)。

  • 為方便國內旅客,深圳灣及深圳機場均設有跨境巴士專線直達本公園。
  • 如有時間,建議大家逗留至日落,在這裹觀賞黃昏、對岸晚燈亮起的時刻,相當浪漫。
  • 東區走廊以北的筲箕灣北部填海區,一般被稱為愛秩序灣,名稱源於愛秩序將軍及原筲箕灣避風塘所在地的愛秩序灣[2];阿公岩道一帶的筲箕灣東部,一般被稱為阿公岩,而該處亦為東區走廊噪音重災區;筲箕灣西部為西灣河部分。
  • 早期港島道路網絡並不發達,加上筲箕灣距離中環、灣仔等地甚遠,故交通非常不便。
  • 公園的前身的一部份為愛秩序灣巴士總站,該總站在2006年6月停用,其中一些巴士路線遷至西灣河(嘉亨灣)公共運輸交匯處。
  • 而另一個傳說則是於清朝初期,有一個叫朱蒂的漁民,結婚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並誕下一個遺腹子,取名作阿蝦。

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共有4座家庭營舍及2座團體營舍[5],設有露台、睡房、洗手間連淋浴設施,共可容納282人入住。 筲箕灣公園2023 筲箕灣站的車站商店數目不多,祇有4間商店,包括便利店、麵包糕餅店等。 1874年,香港遭逢有史以來最大的颱風,傷亡無數,然而對筲箕灣所造成的損毀極輕微;當地民眾認為是天后娘娘顯靈保佑,遂重建天后廟。 傳說天后姓林名默,自童年起已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在海難中救人無數,沿海鄉民和漁民均視她為海上守護神而建廟奉祀,祈求風調雨順。

筲箕灣公園: 海防博物館

直到1904年,電車才將筲箕灣與當時香港政府的行政中心維多利亞城連繫起來。 因此昔日有一句俗語說,「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來形容當時的交通不便;但亦有傳此乃當時黑社會分子的「背語」,自嘲落泊此地,未能一朝飛黃騰達;在舊日此語不能公開隨便亂說,有會被警方拘捕之嫌。 傳說明朝時期,有一隊商船因颱風而被逼於現時的筲箕灣登陸。 當他們找尋食物時,但卻無法找到,連當地居民也無法找到。 結果他們在離開前都無法充饑,因此而戲謔這個海灣為餓人灣。 但比較有根據的說法是香港開埠初年,筲箕灣一帶對外交通十分落後,只靠班次極疏的舢舨聯繫中環[2]。

筲箕灣公園

筲箕灣(英語:Shau Kei Wan)位於香港島,是香港比較早開發的地區之一。 至少在明萬曆年間,已經有漁民在此居住[1],地區行政上隸屬東區。 筲箕灣配水庫遊樂場,香港公園之一,遊樂場之一,喺筲箕灣耀興道,英文叫Shau Kei Wan Service Reservoir Playground。 設施有籃球場、緩跑徑、健體設施及長者健體設施、飲水機、避雨亭及座椅。

筲箕灣公園: 港島市區2大公園 隱世青草地齊放電

來香港那麼多次,卻是頭一次來廟街夜市,這又是一個「好食在」! 筲箕灣配水庫遊樂場是附近愛運動人士的好去處,因備有200米長的緩跑徑,旁邊還有個5人硬地足球場,帶孩子來放電,在疫情中比起宅在家中打機,健康得多。 部份建築物只有單程車路連接,如需駛入須預先向園內節目組申請。

隨着筲箕灣不斷發展,車流逐漸增多,引致路面非常擠塞。 當時小輪公司甚至要開辦渡輪,由筲箕灣開往中環疏導人潮。 這個情況直至1985至1989年港島綫及東區走廊相繼建成後,才得以大大改善。

筲箕灣公園: 港島東最受歡迎街市

當時有一句俗語:「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就是形容筲箕灣交通落後的情況。 東至香港海防博物館、筲箕灣官立中學,西至筲箕灣道與太古城道交界的地區。 東區走廊以北的筲箕灣北部填海區,一般被稱為愛秩序灣,名稱源於愛秩序將軍及原筲箕灣避風塘所在地的愛秩序灣[2];阿公岩道一帶的筲箕灣東部,一般被稱為阿公岩,而該處亦為東區走廊噪音重災區;筲箕灣西部為西灣河部分。 筲箕灣公園 愛秩序灣公園從籌劃至興建完成,達10多年之久,斥資1億3千多萬元。

公園的前身的一部份為愛秩序灣巴士總站,該總站在2006年6月停用,其中一些巴士路線遷至西灣河(嘉亨灣)公共運輸交匯處。 巴士總站遷離後,該處曾被用作港島高爾夫球會的練習場,每月有10,000人次使用球會設施[1]。 由於高爾夫球場的圍網阻礙附近住戶的景觀,尤其是低層單位,加上夜間遭受光污染滋擾,令居民大表不滿[2]。 倫敦方面決定削減海外軍事開支,軍部亦同意進一步削減軍事用地,軍營最後於1986年停用,軍部將軍營轉交政府規劃發展。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遊戲板);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遊戲板)。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10塊遊戲板)、2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及2個搖搖騎。

筲箕灣公園: 筲箕灣

早餐走進道地的港式飲茶店「好運到」,我點了足料糯米雞和鮮蝦腐皮捲,配上熱騰騰的飲茶,這又真的「很香港」。 筲箕灣公園2023 筲箕灣公園2023 忽然發覺,香港的多元面貌彷彿包容了所有古往今來,總能讓人找到足堪回味的場域。 走路、吃東西、走路、吃東西、走路、吃東西,在香港,沒有人不「走路、吃東西」。

筲箕灣公園

因此,公園可提供一個風廊的作用,有助把海風導向內陸區,減低沿海高樓所造成的屏風效應。 元朗是離大陸很近的小城鎮,商業活動也發達;話說在香港,應該沒有商業不發達的地方,只差規模大小有別而已。 元朗的物價稍便宜,要買回國的等路,在這裡買最划算。 於是我買了幾盒曲奇餅,就準備歸還腳踏車;這趟庶民的香港之旅就要正式畫上句點了。

筲箕灣公園: 筲箕灣配水庫遊樂場

元朗也有塊原始的生態寶地~南生圍,被視為該地重要的觀光資產。 搭乘廣鐵再轉地鐵,約一個小時就可抵達天水圍,方便又迅速。 上次來到濕地公園,卻遇到週二的休館日,結果當然是被擋在門外。 佔地超過60公頃的濕地公園,是一個世界級的生態景點,沒來過就可惜了。 次日在香港的最後一天,我起個大早,再度來到深水埗,因為這裡總有吃不完的庶民美食。

港鐵東涌站C出口,經東薈城步行約800公尺(20分鐘)下列巴士路線可於文東路-映灣園二期站下車近(七人硬地足球場)或文東路-怡東路站下車近(中藥園),步行約1分鐘。 筲箕灣公園 為方便國內旅客,深圳灣及深圳機場均設有跨境巴士專線直達本公園。 查詢詳情,請瀏覽跨境巴士公司網頁或致電公司熱線。 西營盤的中山紀念公園,是不少西環人的後樂園,公園佔地約4.22公頃,臨接維多利亞港西邊,能遠眺九龍半島沿岸景色,乃維港煙花滙演的最佳觀賞地點之一。

據說那艘漁船原本是放置在屯門某公園內,但因受不良份子破壞,才搬到愛秩序灣公園[3]。 另外,公園亦設有太極廣場、香味花園、露天廣場、長者健體園地、兒童遊樂場、緩跑徑及健身徑。 愛秩序灣公園(英語:Aldrich Bay Park),是香港一個以舊式漁村為主題的公園,位於香港島西灣河愛秩序灣海旁,愛勤道與愛德街交界。 佔地約22,000平方米,於2011年4月11日正式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1960年代政府大規模開發筲箕灣,興建大量公共房屋(如1962年落成的明華大廈等),並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 有點遠的筲箕灣是香港行的小驚喜,這裡也是老電車的終站,從中環搭叮叮車,要四十幾分鐘才能抵達筲箕灣,還好班次密集。

筲箕灣公園: 筲箕灣總覽

3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分別是鞦韆、搖搖板、搖馬;2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合(包括有攀爬架、滑梯及遊戲板);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鞦韆。 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斜道及遊戲板)。 隨著筲箕灣不斷發展,車流逐漸增多,引致路面非常擠塞。 筲箕灣站(英語:Shau Kei Wa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區筲箕灣愛秩序灣填海區近東區走廊地底,屬於港鐵港島綫的鐵路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2]。 雖然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由軍營活化而成,但並非所有建築物均有活化,例如位於7座咖啡閣後、與7座有通道連接的第8座便被劃為禁區(雖遊客可打開沒有上鎖的圍欄,沿去水道到達8座)。 位於4座餐廳斜對面的無數字建築物,同樣被鐵絲網圍着,遊客須冒險攀上石坡,再攀過鐵絲網進入。

據1841年的人口普查,筲箕灣人口約1,200人,佔香港島人口 (4,350人) 約28%[10],大部份居於艇中。 其後海盜問題嚴重,1860年,香港總督麥當奴決定整頓該區,拆毀凌亂蓋搭的房屋,重新建屋辟路,是為筲箕灣東大街,並設立派出所方便警察打擊海盜。 直到二次大戰後港島人口劇增,筲箕灣一帶才多了人居住,同時工廠大廈亦多選在筲箕灣設立,所以2號巴士線亦由太古船塢延長至筲箕灣。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