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脛骨平台後側1/3關節軟骨已經磨損,或前十字韌帶功能已經喪失者,就比較不適合使用。 晚期退化性關節炎使用牛津人工膝關節治療,只需將聚乙烯墊片裝置在平坦的脛骨平台,讓它可以前後自由滑動(圖一、二)。 退化性關節炎雖然是普遍的疾病,患者年齡多半較大,手術傷口越小越能降低手術風險,縮短恢復時間。 經由微創而精準的機器人手臂輔助膝關節置換手術,讓長輩們很快地回歸日常生活。 且豐榮醫院有專門的骨科微創手術中心,除了微創的骨折治療與關節鏡手術以外,還具備機器人手臂輔助關節置換的軟硬體,即使民眾不是在台北市也能獲得最先進的醫療服務。 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包括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又名:牛津半膝、活動式半膝、英式活動半膝)以及髕骨股骨關節置換手術兩種,至於什麼樣的狀況適合做這樣的 ...Searchthissite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半膝?
- 人類膝關節主要連結大腿股骨及小腿脛骨,膝關節上還有個蓋子,稱為髕骨,膝關節的關節面分為3大部分:「內側股骨及脛骨關節面」、「外側股骨及脛骨關節面」以及又稱為「滑車」的「髕骨及股骨關節面」。
- 許多醫師會建議關節只有單面磨損的患者接受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但是仍有許多病患接受半膝人工關節手術後還是痛,這是什麼原因呢?
- 所以使用機器人手臂輔助膝關節置換手術,可以做到只更換受損的關節面,也就是「部分膝關節置換」,而不需要像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一樣把好的關節面、不好的關節面通通都切掉換成人工的。
- 蘇景源表示,換全膝還是只換局部單髁,要視病人本身條件而定。
- Arthroplasty2021年的最新研究指出,因侵入性小,所以在各項功能指標中,半膝人工關節置換均優於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且恢復期快速良好。
- 然而半膝置換術須顧及十字韌帶、軟骨等組織,不能傷害它們,故切骨角度須更精準,有些醫生更要運用電腦導航或機械臂輔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長期注射類固醇可能令關節容易出現感染,或是令關節骨頭壞死,更有研究顯示,於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可能增加以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感染的機會。 因此這種治療⽅式,只適合用來緩解因退化性膝關節炎所造成的急性腫脹及疼痛,不應作為長期治療的方案。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2023 膝蓋從開始磨損到產生痛覺的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只要膝蓋開始痛,情況便有可能已經非常嚴重,千萬不能輕忽膝蓋疼痛的問題! 本文透過幾個簡單的問題,協助您選擇最適合的膝軟骨磨損治療方式。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在躺下後,任何時候進行過手術的腳均切記不可橫跨身體中綫。 頸椎、胸椎、腰椎椎間盤突出症,脊椎側彎,退化性脊椎疾患之治療與手術。 退化性關節疾患,人工膝、髖、肩、肘關節置換手術。 外傷骨折、退化性關節疾患、人工膝、髖、肩、肘關節置換手術、一般骨科疾病、急診醫學、急診外傷、骨質疏鬆治療。
- 面對膝關節疼痛必須考量膝關節周邊所有組織,逐一揪出各個病理位置的問題,若沒有確實找到並解決所有軟組織的問題,換了人工關節也無法擺脫疼痛。
- 手術的方式是在膝關節的一側沿著膝蓋骨邊緣劃下約八公分的傷口,再用特殊器械撐開關節,將磨損的一側的股骨與脛骨切平,並植入適當大小與厚度的股骨與脛骨部分的人工關節材料,最後確定關節的活動度良好且張力均衡,再將真正的人工膝關節以骨水泥固定在骨頭上,將傷口依順序縫合。
- 相對於傳統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所造成15到20公分的傷口,使用微創手術方法,醫師可以在6到8公分傷口內完成這項侵襲性最小的手術,醫師只需要移除患病部分的膝關節,然後移植人工植入物,同時還可保留膝關節健康的部分。
- 椎間盤突出微創減壓手術好處是不用另外置入鋼釘或裝置人工椎間盤,這樣以後上下節反而容易壞掉,手術過程中利用X光來定位,及藉由顯微鏡的輔助,可看到椎間盤病灶,再以手術器械將椎間盤突出處夾除,手術時間約進行1個小時,對於嚴重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李炫昇說,選擇超耐磨墊片的患者,多有額外需求,例如希望在換了人工膝關節後,能在戶外從事較高強度的活動,若活動強度不高,健保給付墊片與自費墊片功能並無差異,民眾可選健保給付材質,無須擔心。 張醫生認為,半膝關節對於年長的病人幫助特別大 , 因為對於這一類病人,即時療效及快速術後康復最為重要,如能採用創傷較低的手術便更佳,臨床上也看到有些傳統認為不能做半骹手術的病人,接受牛津膝手術後得到的效果不比全骹手術差。 可以採取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Oxford partial knee)治療。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膝關節」能用多久?要換全膝還是局部置換?
手術後關節的積血腫脹會直接造成膝蓋彎曲時的疼痛,拉長復健時間。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2023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2023 爾後裡面的血塊沾黏在一起還會影響未來彎曲的角度,要復健好長的時間才有辦法蹲下! 但機器人手臂破壞少,幾乎沒有上述的後遺症,也省去未來復健的一些問題。 根據衛福部的數據資料統計,台灣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也就是說大約有350萬人患有退化性關節炎,患病年齡已從60~80歲下修至40~50歲。 一般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多是針對60歲以上的患者,有一些不到60歲較年輕的患者,其膝蓋僅有單面磨損,前十字韌帶和內側韌帶的功能正常,醫師大多會建議這類的患者進行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Oxford Uni-knee)。
62歲略胖的林先生,須經常到各工地工作,數年前開始感覺稍微走久一點,膝關節便開始不舒服,遇到樓梯只想避開,後來症狀愈來愈嚴重才來就診。 一名80歲老翁因為長年右膝關節疼痛,走路時重心偏向膝關節內側,逐漸形成O型腿,走起路來怪模怪樣;經過藥物治療和多次玻尿酸注射,雖然疼痛有短暫緩解,但不久後又復發,讓他不願意出門,平時最愛騎腳踏車出門蹓躂,現在只能被迫放棄。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外科醫師會在患者的膝蓋前端切開一道口,取出受損的關節部位,再替換成用金屬、塑膠、陶瓷或混合材質製成的人工膝關節。 在名冠診所關節暨疼痛門診中,常常會遇到患者開刀換關節後,不但原本疼痛的問題沒有解決,反而術後比開刀前更加疼痛,甚至行動更加不便。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關節風險與後遺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膝蓋偶爾就會痠軟無力,上下樓梯也會非常吃力嗎? 膝蓋疼痛的原因很多,比較常見的症狀是因為軟骨磨損、關節退化導致的疼痛,在網路收集資料的時候經常看到「關節退化」與「軟骨磨損」,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本文將針對關節退化與軟骨磨損進行詳細的比較與說明,並說明膝蓋關節術後保養及退化性關節炎預防方式。 發現膝蓋有酸軟酸軟的感覺或膝蓋感到疼痛,是膝蓋出了什麼問題嗎? 一般膝蓋常見的問題可能是軟骨磨損或關節退化,其中軟骨磨損是關節退化的前期,因此在去尋求醫生診斷之前,先了解常見的軟骨檢查方式,事前做好準備,有助於與醫師的溝通。 對於嚴重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是一效果很好的治療方式,絕大部分的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2023 ...
新式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透過運用高劑量的放射線精準消滅甚至消融腫瘤細胞,治療次數大幅縮減至三至五次,又較少影響正常組織,療效也更為進步。 侯勝茂形容,這種手術方式,就像「以前換冰箱,要把冰箱全部拆開。現在只要打開窗戶,把一片零件塞進去。」手術的規模較小,風險也降低。 翁佩韋醫師提醒,一般人在平地走路時,膝關節承受的重量是體重的2~4倍,但爬坡時膝關節需承受6~8倍的體重重量,長期下來影響相當可觀。 另外,因為人工關節的分類有所不同,它是可以分為普通假體、一般假體以及腫瘤假體和高屈曲假體的,種類不同價格自然也存在差異。 人工關節的價格還與它的效能存在關係,比如耐磨效能高的陶瓷麵人工關節,也會比耐磨效能差的金屬麵人工關節高些。 置入金屬植入物與塑膠襯墊:以金屬植入物取代軟骨,利用骨水泥將金屬植入物與硬骨緊密連接,再置入塑膠襯墊,重建一個新的關節面。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半膝?全膝?膝關節磨損不用全換更微創?的討論與評價
全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全髖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全膝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2023 為能提早復元並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降低再手術以及併發症的機率,選擇接受牛津仿生膝關節微創手術,這種滑動式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傷口小只有7公分,且不 ...
76歲的劉鄧奶奶右膝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但是不想麻煩家人,過去都只吃止痛藥來緩解不適,但今年初家人發現她走路嚴重歪斜、常常喊痛,還說「我從沒想過關節炎可以這麼痛,痛到我全身發麻,連菜園都沒辦法顧!」最後到醫院做檢查,進行膝關節置換的評估。 過往傳統手術患者可能需要住院一星期左右,傷口還要有引流管,幾天下床都不方便,連坐馬桶時膝蓋都很痛,如今這些問題通通可以被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患者希望到更大年紀,或情況更差時才接受手術,惟隨著年齡增加,屆時很可能已患有內科毛病,例如三高、心臟病、中風等,進行全身麻醉有一定風險,未必再適合接受手術。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健康聚寶盆》人工膝關節手術 復健運動很重要
據一份外國研究顯示,一款由英國牛津大學研發並於臨床使用逾四十年的半膝人工關節,91%半膝置換的人士,人工骹壽命可達二十年;另有數據指,逾九成全膝關節置換的患者,人工骹壽命達十五至二十年,可見兩者的使用壽命十分接近。 身為患者,宜事先了解半膝置換術的合適條件、優點等,如關節僅局部侵蝕,加上其他組織相對正常及韌帶健康等。 有了這些條件,始能確保人工骹的壽命,部分人更無須二度更換關節。 要留意的是,無論是全膝或半膝關節置換術,均有機會於術後若干年,因關節耗損 、鬆脫,以至細菌感染等情況,須再度更換人工膝關節。 屆時,半膝置換人士之前保留的其他組織,可能亦開始退化,有機會要進行全膝關節置換。
造成退化性關節炎主因,在於性別、肥胖、職業傷害、運動型態及是否曾受過外傷,治療的方式不外乎藥物治療、針劑治療及置換人工膝關節。 翁佩韋建議,預防勝於治療,民眾平時要適當且「做對運動」、控制體重;倘若關節受傷,則一定要好好休養,這樣才能真正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手術進行的方式是在膝蓋骨的邊緣劃下約6~8公分的傷口,將磨損面的脛骨和股骨切平並植入墊片,再將人工的膝關節用骨水泥固定在骨頭上,最後再將傷口縫合。 但須注意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免疫疾病的患者並不適合接受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過去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通常要做全膝置換手術,使得許多病人害怕進行手術,或手術完成後關節不再像以往那樣靈活自如。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手術後在病房的照顧
人類膝關節主要連結大腿股骨及小腿脛骨,膝關節上還有個蓋子,稱為髕骨,膝關節的關節面分為3大部分:「內側股骨及脛骨關節面」、「外側股骨及脛骨關節面」以及又稱為「滑車」的「髕骨及股骨關節面」。 在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mysmalllamb也提到 看了德國二台 ZDF「愛在夏日時光」幾部南歐旅遊片後,往北看看《愛在夏日時光:牛津》Ein Sommer in Oxford,瞧瞧飽讀詩書的德國學者玩什麼知性旅遊。 一個學期教學與研究後,暑假仍繼續充電一週不得閒 XD 還有很多研討會與 seminar在許多學校舉辦,也是一種暑期學者跨校跨國大聚會,可以總結半年研究發表一下主打新書、也可交流靈感尋找田野構思下一個研究..... 65歲的鄭太太兩週前剛動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部分膝關節置換),一道7、8公分長的疤痕在左膝上,手術後第二天已可以健步如飛。 人生最大的方便,就是想蹲就蹲、想站就站、想走就走,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大腿和小腿之間的膝關節,因為長年的負荷,漸漸的,走路會開始痛、站著也會痛,到最後甚至連蹲著都會痛! 這不是別的原因,正是因為膝關節的磨損所導致的『退化性關節炎』。
術後康復方面,就以創口較小、復原時間較短的半膝置換術稍勝一籌。 接受全膝關節置換的人士,一般須待七天後出院,反觀半膝置換術的患者,很多時翌日即可下床學走,三天後便可出院。 由於半膝手術可保留較多自然組織,關節活動能力也會較高,走路更為順暢。 退化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的疾病,再加上膝關節是身體中最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部位。 針對已經痛到無法行走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接受過吃藥、復健、打針等,狀況都沒有明顯好轉,關節軟骨的磨損已經相當嚴重,這時就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才能改善。 阮綜合醫院骨科醫師蘇景源指出,目前台灣每年全膝關節置換約2.5萬例,人工膝關節能用多久、功能好不好,和醫師手術關節置放位置是否正確,以及病人體質、日常活動度、體重、術後復健,以及是否有併發症等因素有關。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 膝蓋彎曲角度達110度以上
如果吃藥、打玻尿酸都不見起色,換全膝人工關節是唯一的選項嗎? 擔心人工膝關節全置換手術風險高、復原期長的人,現在有一項新的選擇:英式活動半膝。 由於老翁為右膝內側軟骨磨損,林進盛建議施做「活動半膝人工關節置換」即可,利用微創手術放入一個小小的活動式襯墊,模仿人體的半月板,可以讓膝關節前後靈活彎曲,使用起來就像原本的膝關節,不會有太多人工感。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2023 不過並非每個患者亦可接受半膝手術,包括患有發炎性膝關節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士,由於較易出現全膝關節病變,故並不適合接受半膝關節置換術。 而一些曾進行脛骨截骨術等膝部手術,又或曾經斷骨的人士,其骨部位置已經產生異常,同樣不宜做半膝手術。
如對本網站的視頻及其他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諮詢註冊醫生或護士。 ●70歲以下患者,需同時具備關節間隙小於二分之一以上之關節病變,以及有兩個部位以上之關節病變,或是有一個部位之關節病變,且症狀嚴重,無其他治療方式可取代,即可申請給付。 健保署統計,近來每年都有逾2萬人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以70歲以上占比最高,以106年為例,全膝關節置換術達2萬6千多件,其中超過70歲者占58%,其次是65至69歲者約22%,60至64歲占12%,60歲以下患者僅約8%。 雖然換半骹的創傷較低,但並非每名患者也適用,若關節病變範圍大、韌帶功能不正常、患有類風濕或痛風症膝關節炎或其他身體狀況等所限,便未必能夠做半骹手術。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健保給付標準
透明質酸針劑可潤滑膝關節,改善約50%的活動能力,效用達9個月至1年,惟因退化無法逆轉,僅可作紓緩效用。 但磨蝕嚴重的話,就有如為老爺車注入全新偈油般,也是無濟於事。 至於近年出現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效果仍具爭議性,價錢亦稍貴一些。 如用盡上述方法也未見改善,就要考慮進行更換關節手術。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關節物料
1.頸椎,胸腰椎椎間盤突出及退化性疾病、脊柱畸形側彎矯正手術、脊椎外傷治療。 2.脊椎微創手術合併雷納生機械手臂系統 (Renaissance System)。 4.脊椎腫瘤切除手術 5.脊椎微創及內視鏡手術。 雙和醫院骨科部曾永輝主任指出,「牛津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即是以微創術式,只將磨損嚴重的內側膝關節面置換為人工關節,輔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2023 不可以有嚴重的膝蓋外翻變形髕骨股骨關節的磨損,有相當常見的比例會合併膝蓋外翻變形,如果是膝蓋外翻變形、外側磨損合併髕骨股骨關節磨損,那這個狀況就違反了「只有前方,髕骨股骨關節面磨損」的前提,而需考慮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傳統治療
參照瑞典的人工關節登記冊, 可以見到 20年前做手術的病人當中, 每一百人中有93人的人工關節至今依然穩固, 只有7人需要進行翻修手術。 很多時只要保養得宜, 人工關節可以終生使用。 病人只要遵循醫生及治療師的運動建議及多練習,一般術後都有良好的康復,可正常生活,有些病人甚至還可在康復後經常旅遊。 在談論「動物」時我們心中所指的究竟是哪些動物―是字面意義上的包括變形蟲在內的所有動物呢,還是僅指有感知能力的動物,或某些其他範疇的動物? 這些是當代關於動物權利爭論的核心問題,它們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哲學思考,還包括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 本書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結合各社會組織和個人對待動物的方式,對這...
他最後補充,牛津膝的半膝關節置換概念由英國牛津大學專家於80年代首先提出, 至今在全球已使用超過三十年,當地追蹤研究顯示大部份接受半膝手術的病人,日後也毋須再做另一次手術。 同一位病人進行全膝(左腳)左邊及半膝關節置換(右腳)的傷口比較,可見半膝關節手術傷口較短。 他續稱,換半骹的病人,手術後康復的速度也較快,在適當的處理下,多達九成半病人可以在手術即日或翌日落地,有些病人甚至可以自行從手術病床下來慢慢走回病房,此舉有助增強病人康復的信心,即使出現瘀血或痛楚等情況,他們也知道自己正在復原,可以再次如常走路。 張醫生直言,如果病人雙膝需要全骹手術,不但手術排期輪候需時,由於創傷性高,兩膝手術需要分開進行,並需要兩次復康,等於延長病人承受的痛苦。 而半骹手術的創傷性較低,傷口最短只有6公分,只及全骹手術三分之一,手術需要切走的骨骼組織及失血也較少,故此可以一次過處理雙膝換半骹。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注射透明質酸潤滑膝關節
他以一名75歲患嚴重退化性關節炎的婆婆為例子,因為左右膝關節分別有超過20度及15度彎曲變形,傳統概念並不適合做半膝關節手術。 但應用牛津膝就能夠幫助病人一次進行雙膝換半骹,將變形關節矯正,效果與全膝置換手術相若,並大幅度提升病人的活動能力。 手術後人工膝關節的復健,主要是強化膝關節附近的肌肉力量,以及恢復膝關節的活動度,直到病人能照顧自己為止。 在醫護人員及物理治療師指導下做膝關節肌肉復健運動,並訓練病患如何正確上、下床、使用助行器(拐杖)行走或上下樓梯,而且僅允許部份承重,使病患儘早恢復日常生活的功能。 因為膝關節退化常磨損在內側,半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概念,在於處理內側磨損的關節表面,使其光滑,除了內側半月板以及關節軟骨以外的構造基本上都能保留,目標在於『哪裡磨損換哪裡』,預期破壞結構較少,能夠恢復得較快,保留更大部分自己的韌帶軟骨,讓膝蓋活動更自然。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不能健保做?微小誤差都可能需要再次手術
雙和醫院骨科部曾永輝主任指出,「牛津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即是以微創術式,只將磨損嚴重的內側膝關節面置換為人工關節,輔以仿人體半月板的超耐磨活動式襯墊,保留了重要的前、後十字韌帶及另外三分之二完整的人體膝關節構造,以求手術後的膝關節活動,仍更貼近自然人體工學及步態。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適用於關節退化程度嚴重、接受過其他傳統療法仍沒有幫助,且醫生認為適合接受此手術的病人。 人工全膝關節的發展由 1938 年以金屬物質取代關節軟骨開始,不過因當時材料及生物力學知識的欠缺,效果不算理想。 不過現時科技進步很多,人工全膝關節已有不同品牌,當中設計原理大致相同,現時的人工全膝關節設計由脛骨(於小腿內側的長骨)組件和股骨(大腿內的長骨)組件形成。 高雄市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微創骨關節中心副院長楊華偉醫師表示,七賢是全台最早引進這項手術的醫院,一年來累積超過50多位成功案例,這項人工膝關節手術的優點是不破壞任何肌肉保留前後十字韌帶,只置換已磨損的單邊關節,術後快速恢復日常生活及運動。
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健康網》芥菜大解密 農委會:根莖葉都能吃
此一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即使是用在80歲以上的病人,術後也可以立刻下床行動,甚至不用拐杖也可以行走得很好,年紀較輕或者肌肉夠強壯的人,不須樓梯扶手也能上下樓梯,林先生對於置換後的膝關節完全無異物感,如同量身定做,感到非常滿意。 不論是進行全膝或半膝關節置換術,術前預備功夫都大致相約。 醫生要先了解患者病歷,並為患者進行驗血、肺功能或心電圖檢查等,以評估健康狀況能否承受手術。
翁佩韋指出,新的英式活動半膝手術又稱為「牛津膝」,適合膝蓋僅單面磨損的患者。 手術流程是沿著膝蓋骨邊緣劃下6-8公分的傷口,將受損軟骨移除,放上大小適當的人工關節。 確定活動良好後,再用骨水泥固定,將傷口縫合。 侯勝茂說明,人的膝關節有前側、外側和內側3面,2面以上磨損才需做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但在台灣,有1/3到1/2的患者僅單面磨損,就進行了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連堪用的軟骨和前後十字韌帶也一併切除。 翁佩韋指出,上述保守治療到了關節炎中後期,療效會變得較不顯著,需要更換人工關節。
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醫學助理教授張文康醫生指出,多達九成的病人膝關節磨蝕集中在關節內側,原則上只要置換這部分,然後保留及沿用正常的韌帶組織,故關節活動能力會較高,走路也更為順暢。 但傳統半骹手術的篩選條件十分嚴苛,以致只有很少數病人適合做半骹手術,但此新技術(牛津膝)及概念的出現,令篩選條件較為寬鬆,只要病人的韌帶功能正常、關節侵蝕位於內側,便可能已經符合條件。 退化性膝關節炎在X光顯示,大腿骨與小腿骨間原本應有的軟骨空隙,完全磨耗消失,使得股骨與脛骨靠在一起,行動時引發疼痛,進而影響活動功能。 退化性膝關節炎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肥胖或長期過度使用膝關節者。